「兒子,我們現在還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完全是因為運氣。也算是一種幸運吧!不過,話又說回來,運氣這種東西靠不住,說不定明天就走背運了!所以,我死之後,你把我葬在香山朝南的位置。然後安分守己在家裡教育孩子,不要再出去當官了。」
這是牛金星死前,告誡自己兒子的遺言。
「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
作為李自成手下兩個重要人物,牛金星的結局比宋獻策好得多。常言道:軍事無用,無用軍師。這句話用在牛金星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牛金星除了溜須拍馬,便是投機取巧。
同宋獻策、李自成、李巖……這些人都不同。牛金星加入農民軍,完全是因為犯法被流放。本來一個好好的舉人,突然淪為了階下囚。巨大的反差,讓牛金星心生怨恨,時刻想著報仇。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牛金星覺得報復的機會來了,因此慫恿劉宗敏和李自成殘害投降的明朝官員。宋獻策苦勸不行,只好假皆天象嚇唬李自成。李自成這才收斂了一些。
山海關一戰,大敗。李自成倉皇逃回北京城。
北京城危在旦夕,牛金星卻在這個時候勸說李自成稱帝。李自成一稱帝,大順軍立馬成了滿人和南明共同攻擊的目標。在清兵的打擊下,李自成在北京只坐了一天龍椅。
剛逃出北京城不久,李自成在真定又被多爾袞給追上了。經此一戰,農民軍幾乎喪失了戰鬥力。所幸河南地區還有李巖在坐鎮。
在整支農民軍中,最清醒的人,可能只有宋獻策和李巖。宋獻策看見李自成盛極而衰,開始感嘆和暗示李巖「十八子另有其人」。這句話,最終落入了牛金星的耳中。
於是,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自告奮勇,前往李巖營中,將其毒殺。李巖一死,宋獻策立馬脫離了義軍。整個河南軍心渙散,清兵趁機大舉進攻。
丟失河南之後,李自成再次淪為流寇。逃往九宮山時,被地主武裝襲擊致死。牛金星帶著自己兒子牛倌,投降了清庭。
牛金星一投降,明朝降臣紛紛上書要求處死這個人。因為當時天下還未一統,順治帝因此否決眾人的提議,而且封了牛倌一個知府當。牛金星整天害怕明朝舊臣報復,惶惶不可終日,因此才有了死前的遺言。
李自成死後,宋獻策重新回歸起義軍,追隨劉宗敏。在武昌一戰中,劉宗敏兵敗被俘,宋獻策可能死於亂軍之中,從此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