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裡了?

2021-01-12 三農說說事情

「兒子,我們現在還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完全是因為運氣。也算是一種幸運吧!不過,話又說回來,運氣這種東西靠不住,說不定明天就走背運了!所以,我死之後,你把我葬在香山朝南的位置。然後安分守己在家裡教育孩子,不要再出去當官了。」

這是牛金星死前,告誡自己兒子的遺言。

「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

作為李自成手下兩個重要人物,牛金星的結局比宋獻策好得多。常言道:軍事無用,無用軍師。這句話用在牛金星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牛金星除了溜須拍馬,便是投機取巧。

同宋獻策、李自成、李巖……這些人都不同。牛金星加入農民軍,完全是因為犯法被流放。本來一個好好的舉人,突然淪為了階下囚。巨大的反差,讓牛金星心生怨恨,時刻想著報仇。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牛金星覺得報復的機會來了,因此慫恿劉宗敏和李自成殘害投降的明朝官員。宋獻策苦勸不行,只好假皆天象嚇唬李自成。李自成這才收斂了一些。

山海關一戰,大敗。李自成倉皇逃回北京城。

北京城危在旦夕,牛金星卻在這個時候勸說李自成稱帝。李自成一稱帝,大順軍立馬成了滿人和南明共同攻擊的目標。在清兵的打擊下,李自成在北京只坐了一天龍椅。

剛逃出北京城不久,李自成在真定又被多爾袞給追上了。經此一戰,農民軍幾乎喪失了戰鬥力。所幸河南地區還有李巖在坐鎮。

在整支農民軍中,最清醒的人,可能只有宋獻策和李巖。宋獻策看見李自成盛極而衰,開始感嘆和暗示李巖「十八子另有其人」。這句話,最終落入了牛金星的耳中。

於是,牛金星在李自成面前自告奮勇,前往李巖營中,將其毒殺。李巖一死,宋獻策立馬脫離了義軍。整個河南軍心渙散,清兵趁機大舉進攻。

丟失河南之後,李自成再次淪為流寇。逃往九宮山時,被地主武裝襲擊致死。牛金星帶著自己兒子牛倌,投降了清庭。

牛金星一投降,明朝降臣紛紛上書要求處死這個人。因為當時天下還未一統,順治帝因此否決眾人的提議,而且封了牛倌一個知府當。牛金星整天害怕明朝舊臣報復,惶惶不可終日,因此才有了死前的遺言。

李自成死後,宋獻策重新回歸起義軍,追隨劉宗敏。在武昌一戰中,劉宗敏兵敗被俘,宋獻策可能死於亂軍之中,從此不見蹤影。

相關焦點

  • 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兩個左膀右臂,都去哪裡了?
    牛金星和宋獻策兩人都是大順政權為數不多的讀書人,古代讀書人把名節看的特別重,可是這兩人,一個投靠了清廷,另一個卻頗有骨氣,只是最後不知下落。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有三大謀臣,分別是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巖。這三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牛金星嫉妒心很強,與宋獻策不合,兩人在政治上分歧較大。李巖是大順政權難得的文武全才,卻慘遭牛金星誣陷,最後被冤殺。
  • 李自成失敗後,官僚們四處逃跑,那麼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裡了?
    李信、牛金星,宋獻策幫助李自成治軍治民,軍隊作風大變,參加起義軍的人越來越多。李巖抓住機會對說李自成說:取天下以人心為本,請勿殺人,收天下心。所以李自成的軍隊發展特別快。李自成大喜,把李巖和牛金星提拔成為正副軍師。牛金星又推薦劉宗敏為將軍,劉宗敏成了李自成的核心大將。
  • 李自成起義失敗後,兩個重要謀臣牛金星、宋獻策到哪裡去了
    (阿濟格)那麼,阿濟格和牛金星,宋獻策到底是什麼關係呢?由於出身貧寒,李自成從小就像朱元璋一樣出家,但最終並未成名。古代的英雄都是好殺人的,吳起殺了人就跑了,李自成也不例外。殺人之後,妻子又與人通姦,又殺害了妻子。人的兩個生命都必須要跑,最後都要走向叛逆。
  • 李自成敗亡,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怎樣了,二人境遇有何不同?
    李自成從一個驛卒,搖身一變成為葬送大明朝的梟雄,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說到人和,不得不提幫他打天下的兩個文人:一個舉人出身,最後成為大順丞相的牛金星;另一個術士出身,最後成為開國大軍師的宋獻策。李自成戰敗後,牛金星轉身投敵,宋獻策抵抗被俘不知所終,二人的結局截然相反,也可看出古代文人的脾性,大抵還是「同富貴易,共患難難」。
  •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找相士算命,連測四字結果一樣,後字字應驗
    崇禎皇帝上臺後,為了「興明」,展示了幾個好的特長:一是果斷,他一上臺就除掉了禍害朝政的「攝政王」魏忠賢。二是勤政,他每天通宵達旦地審閱政務,處理國事。三是重賢。他提拔有真材實能的官員到高位,為家服務。然而,儘管他改革創新,勵精圖治,以圖拯救大明帝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寒,再加上崇禎皇帝本人才情平庸,再加上老天不作美,天下四處鬧災荒。
  • 李自成退到湖北九宮山,遇到一神秘老道士,他能否破解道家的迷局
    李自成也早聞九宮山山勢雄奇,是道教聖地,上書記載唐朝羅公遠就在永興縣(通山)九宮山修練,道術高人,是一座名山。看來這地方確實不錯,山形十分複雜,易守難攻,實乃兵家要地。如今,我部一路敗南,後有明軍袁繼鹹部十萬大軍追來,我大順將領牛金星、宋獻策、劉宗敏、田見秀都在武昌抗敵,郝搖旗、高一功、袁宗第等在長沙、嶽陽與明軍抗戰,護我後退,而我等三萬餘人馬又一路遇敵,損兵折將,今只剩三千壯士。
  • 再祭明末甲申年——重溫毛澤東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2】
    11月,包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在內的各部義軍首領向京營總兵王樸表示願意接受招安。在被接納後,各部首領中的10多人還「環跪泣請,惟命生死」。然而,就在官軍北向抗清之際,這些剛發過誓的人利用朝廷的優撫政策暗渡黃河,隨後即再度反叛:攻克澠池縣城後即向新安、洛陽進發。史載農民軍「來則十餘萬,如飄風驟雨。卒難迴避」。湖廣、陝西、四川各地大吏,上章告急。
  • 明朝滅亡後,威風八面的錦衣衛都去了哪裡?他們都去了哪裡?
    在明朝洪武15年時,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於是,將錦衣衛的職責分工表述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簡單來說就是對內:對明朝官員進行監視、抓捕和審訊;對外:搜集各種軍事情報。那麼,這些錦衣衛在李自成進攻京城的時候,他們都去了哪裡?為什麼沒有看到他們的身影?  明朝經過幾代帝王的「任性」揮霍,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到了明朝末代皇帝 崇禎帝 登基時,明朝已經是氣數已盡。但是,崇禎帝卻並沒有放棄祖宗打下的江山,準備進行改革。首先他就把錦衣衛的指揮使給換了,錦衣衛的末代首領就是駱養性。
  • 李自成被2個農民輕易殺死,一鐵鏟砸到頭部:李自成打架這麼弱?
    有網友問:歷史上的李自成是怎麼死的?很多人說李自成實際上沒有死在九宮山,而是出家當了和尚。其實一點根據也沒有,李自成是一個百折不撓的人,他起義以來,失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最慘的時候,身邊只有幾百人,在山裡打遊擊,連飯都吃不上。
  • 再祭明末甲申年——重溫毛澤東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3】
    溫故可以知新,時隔60多年後,我們重溫明末甲申年及其前後事件,會在如下三方面有新的體會和總結。 民族統一戰線。面對風雨中飄搖的明政權,崇禎自我解脫地說:「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張獻忠與李自成分離後轉戰中原,於1640年和1644年兩度步諸葛亮後塵由江淮西向入川並立都成都作偏安選擇,張獻忠本人連同他的政權於1646年被清軍剿滅。
  • 李自成和一個算命先生的精準一卦
    李自成的老子是算卦先生。說起算卦,李自成從小就對這種玄玄虛虛的東西很不相信,為此,父子倆免不了鬥幾句口角。這些都是舊話了。李自成投軍以後,過去的事都丟在了腦後。今日在汾州府城內看見這位算卦先生,不由勾起了他對父親的思念。李自成凝視了這位酷似父親的算卦先生片刻後,獨自一人走了過去,表示要算卦。
  • 再祭明末甲申年——重溫毛澤東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毛澤東在回答周恩來「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的話時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同志在西柏坡說:「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 明朝大廈將傾,崇禎皇帝找算命先生測字,連測三字後,苦笑搖頭
    明末時,內有闖王李自成反叛,外有滿洲女真侵略,大明朝內憂外患,身為一國之君的崇禎皇帝眼看大廈將傾,實在有說不出的苦悶和無能為力。一日他喬裝出宮,碰見一個算命先生,心裡念著明朝的將來,想自己的江山到底前途如何,不如問一問神仙。於是崇禎對算命先生說:「你幫我測個字。」先生:「測什麼字呢?」崇禎皇帝本命朱由檢,於是乎他說:「便測這個『由』字吧。」
  • 君王死社稷,崇禎沒有苟且偷生,李自成進京後如何處理他的遺體?
    太監們一片譁然,直到傍晚才組織起幾千人的隊伍,分了崇禎臨時拿出來的二十萬兩銀子,亂鬨鬨地到各城牆去。 這時,李自成已經包圍京城,齊化門外的「三大營」不戰而潰,平則門和彰義門等處都遭到猛烈攻擊。 在那天夜裡,崇禎的心已經死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但作為一代君王,卻這樣狼狽不堪地「殉國」,實在於心不忍。逃跑沒面子,守也守不住,奈何?
  • 失敗後懂得反省的星座,愈挫愈勇,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
    ,然而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小小挫折就一蹶不振,不過也有人遇到失敗懂得反省,會總結經驗,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愈挫愈勇。正因為這樣,當他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往往會獨立自主去解決問題,而並非是求助於他人,即便結果是失敗的,他們也不會氣餒,反而有不服輸的精神,愈挫愈勇,不輕言放棄。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在失敗中,反省自己的不足且加以改正,也會總結經驗讓下次不再犯,所以說,天蠍們面對失敗,只會選擇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不會就此萎靡不振,而終有一天他們就會迎來成功。
  • 李自成有一百萬大軍,為什麼突然就被消滅殆盡了?原來是天要亡他
    可以說,在明末的眾多起義軍中,李自成可謂是最為耀眼的一人。 令人惋惜的是,這樣一個如日中天的梟雄,卻在佔據京都後迅速隕落。他建立的大順朝,在清軍的進逼下屢戰屢敗,他本人也在一蹶不振之後沒了蹤影。關於李自成失敗原因的討論,後世一直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他就是太過自滿,也有的人認為大順之亡,實則亡於陳圓圓這個紅顏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