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後,他的三個結拜兄弟的最終結局如何?

2021-01-20 悟空談歷史

早年間,孫中山為革命到處奔波時結識了三位朋友,這三人分別是陳少白、尤列和楊鶴齡,四人志趣相投,都把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社會當作畢生奮鬥的目標,四人也因此結拜為異性兄弟。因為反對清政府,清政府將四人稱為「四大寇」,對他們明令通緝。

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因為對革命的貢獻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對孫中山來說,革命也算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那麼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後,與他一起為革命奔波的三個結拜兄弟的最終結局如何?

第一,楊鶴齡

楊鶴齡出生於1868年,他是廣東香山人,與孫中山是同鄉。少年時代的楊鶴齡移居香港,跟隨父親學習經商。在經商過程中,楊鶴齡與孫中山交好。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楊鶴齡加入興中會,開始追隨孫中山幹革命。楊鶴齡出身富豪之家,孫中山革命早期的很多經費都是由楊鶴齡提供的。楊鶴齡不止為孫中山提供革命經費,而且還為孫中山提供落腳地點。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為了支持孫中山,楊鶴齡幾乎變賣了所有的家產,不過他卻心甘情願。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時期大總統後聘請楊鶴齡為總統府顧問,之後楊鶴齡一直輔佐孫中山,直到孫中山去世。孫中山去世後楊鶴齡移居澳門,過著幾乎隱居的生活,最終於1934年去世,終年66歲。

第二,尤列

尤列也是「四大寇」之一,尤列出生於1866年,他是廣東順德人。青少年時期的尤列開始萌生反清思想,結識孫中山後,尤列被孫中山的魅力所感染,開始追隨孫中山。為了反對清政府,尤列與孫中山等人成立興中會,之後組織廣州起義,開始武裝反抗清政府。

孫中山成立同盟會後,尤列是最早加入同盟會的一批會員。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把尤列聘為總統府顧問,輔佐自己揮師北伐。不過,尤列最終因為派系鬥爭移居香港。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時期大總統後又一次把尤列聘請為總統府顧問,不過尤列沒幹多久就回到老家著書立說,最終於1936年去世,終年70歲。

第三,陳少白

陳少白也是「四大寇」之一,他出生於1869年,是廣東新會人。陳少白早年熱衷於讀書,在求學過程中認識了為革命奔波的孫中山。為了跟隨孫中山幹革命,陳少白特意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與孫中山一起參加反清活動。

陳少白曾經協助孫中山組建興中會,也是最早加入同盟會的會員。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為了支持孫中山,陳少白特意辭去了外交司長的職務,轉而進軍商界,賺錢支持孫中山。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時期大總統後聘請陳少白任總統府顧問。不過,當時的陳少白已志不從政,沒過多久,陳少白就歸隱鄉間,過起了幾乎隱居的生活,於1934年因病去世,終年65歲。

參考資料:

《孫中山傳》尚明軒、《孫文學說》孫中山

相關焦點

  • 孫中山辭職後,袁世凱做了臨時大總統,為何他不敢坐龍椅?
    孫中山辭職後,袁世凱做了臨時大總統,為何他不敢坐龍椅?孫中山做了臨時大總統之後,為何不敢做龍椅呢?很多人提到的一個原因是迷信或者說是詛咒,說龍椅只能是皇帝坐,袁世凱不是皇帝,坐下去的話會有危險等等。其實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 天蠍座名人: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孫中山,原名孫文,字德明,號日新,改名逸仙。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行醫於澳門。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變法自強,未被採納,遂赴檀香山,於11月24日組建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準備發動廣州起義,因走漏消息而失敗。1896年在英國遭清政府駐英公使綁架,幸得英籍教師康德拉營救脫險。
  • 1912年民國大總統選舉,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誰才是眾望所歸?
    導語人們普遍知道,孫中山是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而後袁世凱玩弄權術,使得孫中山等革命派被迫向他交權,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就任臨時大總統。但卻少有人知道,在孫中山之前,革命政府其實已經選舉了一位「大元帥」——黎元洪。另外,撥開歷史迷霧,袁世凱真的自始至終都那麼不堪嗎?
  • 民國元年第一天:孫大總統被稱「萬歲」
    孫中山舉起了左手,宣讀蒞任誓詞:「中華民國締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臨時大總統之任……」。誓詞篇幅很短,但他讀得有些吃力,他的國語實在不怎麼好。好不容易將誓詞念完,接著是景耀月代表獨立的十八省人民,向臨時大總統授予璽綬並致授璽辭,胡漢民代表臨時大總統宣讀答詞。東道主的代表袁希洛隨後上前,交付大總統印。孫中山再轉交給胡漢民,啟用印信,在就職宣言上蓋章。
  • 民國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俠客,曾多次暗殺老蔣,後被結拜兄弟暗算
    說起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各行各業都有不少頂尖的人才。但是說到暗殺,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號稱暗殺大王的王亞樵。1889年王亞樵出生於安徽合肥,自幼就聰明過人,參加科舉考試,曾獲鄉試前十名。但是少年時期的王亞樵目睹國破家貧,產生了棄文從武的念頭。
  • 他是梁山最命硬的好漢,兄弟接連被「克」死,最後孤老終生
    而因為他的性格特點,《水滸傳》成書以來,也少有人不喜歡這個角色。但武松所有的結拜兄弟,無一善終,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一、宋江武松的第一個結義兄弟是宋江,當時他因為誤以為自己打死了人,在小旋風柴進莊上避難,卻一直被柴進冷落,過的非常不如意。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宋江,不但得到了宋江的撫慰,還得到了宋江的接濟,於是兩人結拜為了兄弟。
  • 是什麼矛盾最終促使黃興棄孫而去?一首詩道盡當時失落到何種程度
    黃興在兩次倒孫風波中,始終旗幟鮮明地站在孫中山這邊,也因為黃興的堅持,避免了原華興會出現大規模從同盟會分裂出去的情況。不過這兩次風波也無疑使光復會與同盟會孫、黃兩派的關係惡化,最終重新打出光復會的旗幟,獨立革命。
  • 孫中山:幹革命擇善而固執
    這十個人物分別是孫中山、黃興、黎元洪、宋教仁、汪精衛、隆裕太后、載灃、奕匡、袁世凱、梁啓超。本欄開篇講中山。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被尊稱為「國父」。他由「農家子」到醫生,最終成為反對軍閥獨裁、為改善民生而奮鬥的革命者,其中少不了對民主革命的偏執精神。
  • 你聽說過民國亂,那你知道有幾任大總統嗎?
    孫中山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總統府(清朝兩江總督署)就職,後為和平推翻清朝,許諾袁世凱若能贊成共和體制,將辭去臨時大總統並且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溥儀退位,清朝正式終結。孫中山於是宣布辭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創立了「民主、民生、民權」的三民主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都具有極高的成就,被尊稱為「國父」。
  • 青年孫中山是如何成為革命家孫中山的?
    有經驗者能夠從整體上判斷革命形勢尚未具備,但這並不妨礙青年孫中山對形勢作樂觀的展望。從青年孫中山個人道路來看,這種決斷,是多年的革命想像與社會現實的衝突所累積的結果。種種跡象表明,青年時代的孫中山,對於未來的設想,與現實社會之間頗有差距。由於特殊的家庭背景,他接觸了海外的另一個世界,對於新的時代趨勢有所感知,對中國的現實感到不滿。
  • 張作霖七個結義兄弟:無一背信棄義,但結局卻相差甚大
    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人肯定能夠佔得一席之地,那就是東北王張作霖。除了他的六房太太之外,而張作霖的七個結義兄弟也是讓人津津樂道。1907年從他們結拜到張作霖發跡,都離不開他七位兄弟的幫助。他們當中有人誓死抗日,也有人甘心為鬼子賣命,但是卻沒有一人背棄兄弟情誼。
  • 單雄信被殺時,大罵結拜的兄弟,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除此之外,善雄信死之前,還罵了他的結拜兄弟,僅僅喝了程咬金給他的送行酒,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難道確實是善雄信的兄弟們出賣了他,最終導致他被抓住斬首的嗎?結拜兄弟,割肉送行善雄信被李世民俘獲後,瓦崗寨的結拜兄弟輪流著去做說客,因為善雄信畢竟是他們的單二哥,肯定是不忍心他這麼死去,這些兄弟的內心真實想法是什麼沒有必要,至少表面上他們是捨不得的。
  • 孫中山珍貴文物和照片展出 出生證明文件曝光
    這次展覽特別展出了由美國國家檔案局、胡佛研究中心、美國國會圖書館以及深受孫中山倚重的荷馬李將軍家族所提供的多件孫中山在美國活動的珍貴文物和照片。其中包括照片95張,館藏文物26件,美國複製文物21件,表格2個,文1篇。展覽展出的部分文物為國內首次面世。
  • 孫悟空牛魔王九頭蟲同為結拜兄弟,為何猴子九頭蟲互不相認
    牛魔王喊了暫停,猴子我趕個飯局先,有啥話回來再說。說完回去跟老婆說了一聲換了衣服騎了闢水金睛獸半雲半霧一直向西北方而去。猴子緊隨其後,不多時到了一座山中,山中有一面清水深潭,潭邊有一座石碣,碣上有六個大字,乃亂石山碧波潭。大聖暗想,老牛斷然下水去了。水底之精,若不是蛟精,必是龍精、魚精,或是龜鱉黿鼉之精。等老孫也下去看看。注意關鍵詞,蛟精。結果猴子變了螃蟹進去一看,果然猜的不差。
  • 民國的「糊塗將軍」,曾風光當過大總統,重孫是春晚32年的釘子戶
    民國時期曾有這樣一個"糊塗將軍",曾經當過民國的大總統,他的重孫現在是春晚的釘子戶,他就是馮國璋。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領袖,是民國的大總統,在袁世凱政途早期,有三個得力幹將,後來也都是民國時期響噹噹的大人物,他們就是馮國璋、王士珍、段祺瑞,又稱"北洋三傑"。 馮國璋在"北洋三傑"中是最"糊塗"的那一個。他早年間在天津北洋武備學堂學習,這個學校由李鴻章創辦,相當於那個時期的"黃埔軍校",畢業後的他一步步走上高位,官至第一軍總司令。
  • 1945年,愛國將領高樹勳臨陣起義後的結局如何?
    他的名字叫高樹勳。提起高樹勳,大部分人都會把他與漢奸石友三聯繫在一起。高樹勳是石友三的結拜兄弟,不過高樹勳卻沒有近墨者黑,他一直是一位深明大義的人。1940年,為了防止石友三繼續投敵賣國,高樹勳親手把石友三活埋在黃河岸邊。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高樹勳反對內戰,並於當年10月在內戰前線邯鄲臨陣起義,由此高樹勳成為第一位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 藏了半個世紀的秘密!宋慶齡嫁孫中山的難言之隱:其實我不愛他
    山陰公主擁有男寵無數,個頂個的樣貌逼人,最後還是死於孤獨的戰亂中;唐明皇口口聲聲稱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飲,楊貴妃的香魂依舊消散於馬嵬坡下;溥儀是末世的頂尖權力擁有者,強娶來的文繡,依然決然地提出要與他離婚......何為愛情?可見真正的愛情,不是審時度勢的結合,也不是夫唱婦隨的追隨,是兩個人擁有相同的靈魂,最終才能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