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G/4G/WiFi的廣泛覆蓋,OTT廠商頻繁發布各種移動VoIP應用,近日「微信電話本」推出「高清語音」功能更引來大量討論,特別是——移動VoIP是否會對運營商傳統業務造成衝擊。本文從話音體驗、應用場景、產品戰略等方面較為系統地分析了移動VoIP應用的現狀。
11月10日「微信電話本」3.0推出,主打「高清」VoIP通話。挾著「微信」這個沒法更響亮的名字,以及VoIP留給行業那個隱隱約約的「免費」印象,一時間「運營商根基不保」的話題充斥業內媒體。
工信部9月底的統計,國內3G/4G用戶突破5億,加上城市中普遍覆蓋的WiFi熱點,移動寬帶時代已經真正到來,理論上已經足夠支持VoMBB(Voice Over Mobile Broadband)的業務發展。
不過,當我們回過頭看看過去十年的行業的發展,會發現:日、韓、美、西歐等發達地區的移動寬帶在4~6年前即已達到我們今天的發展水平,Skype 10年前即已在發達國家普及,基於智能終端的VoIP App在5年前即已大量湧現,手機QQ、微信、YY皆早已推出IP話音、視頻通話功能;但是,基於VoMBB的OTT應用並沒有在任何發達國家成為日常最主要的移動話音通信手段(事實上全球主流移動運營商也並沒有直接因為VoMBB的廣泛應用發生明顯的話音業務和營收萎縮)。緣由何在?
本文嘗試從話音體驗、應用場景、微信電話本自身的戰略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先說說本文的結論:1. 就移動話音體驗而言,OTT應用開發商尚無法提供能夠匹配電信運營商的商用級服務,對運營商話音業務的衝擊很有限;
2. 微信電話本的戰略並不在傳統電信話音服務,它的對手和目標都不是運營商;
3. 運營商完全可以從OTT提供的語音服務中獲得利益。
一. OTT服務難以提供商用級的話音體驗:對個體手機用戶而言,商用級別的移動話音服務至少要滿足如下條件:
使用便捷:打開手機就能用......
高質量的接續效果:跨網絡連通;始終待機,快速接續;移動及高速移動中保持通話穩定......高質量的QoS保證:E2E資源保證;可靠的時延、丟包控制;回聲抑制、噪聲控制、靜音檢測、前向糾錯......
穩定,安全
1. 先說使用便捷:打電話是智慧型手機的最基礎功能,這是全球用戶的基本和固化的認知;任何一款智慧型手機預設都必須把電話應用放在最顯著的位置,且電話應用不可被卸載。用戶打開手機,就可以進行熟悉的撥號、簡訊、通訊錄操作。
但微信電話本僅僅是一個App。要讓這個它運行,必須經過下載、安裝、註冊、登錄等漫長過程;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通話」功能隱藏在二級目錄下;要真正撥打「免費電話」,必須找到這個App Icon和其中「免費通話」菜單所在;同時,該菜單下只能提供本地通訊錄中(在微信電話本有註冊的)好友之間的VoIP呼叫,用戶也不能進行撥號等熟悉的操作。
舉個例子:用戶如果試圖與一個新的號碼進行「免費通話」,首先必須將該號碼存儲到本地,然後才能嘗試。如果該號碼沒有註冊微信電話本,仍然無法撥打。
使用微信電話本的準備過程和操作路徑都明顯超過手機電話應用,使用起來並不方便。要讓大眾用戶普遍改變現有習慣,將「微信電話本」作為預設電話應用的操作路徑,僅僅在操作層面就很難。
2. 再說可接續:世界各國的電信網絡是基於統一的規範搭建的,只要用戶有權限,就可以基於號碼撥打全球任何一個電話;但微信和微信電話本都只能撥打在微信註冊的用戶。舉個現實的例子:用戶並不能用「微信電話本」向一個商家提供的固話號碼撥打「免費電話」。
——當然,理論上微信電話本也可以與其他提供VoIP的OTT體系互通,前提就是全球OTT VoIP廠商重建一個統一規範;理論上微信也可以學習Skype等部署與電信網絡互通的網關,但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和投入。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免費通話的接通率很難保證。因為基於VoMBB的OTT應用,很難保證用戶持續在線,也就很難保證尋呼的成功率。
一方面,微信電話本App的進程在大量的應用場景中可能被清除(Kill)。當下智能終端的App泛濫,各種ROM或各種安全清理軟體都有可能清除低優先級進程以保持智慧型手機的運行性能,用戶一旦把微信電話本切換到後臺(即成為Background Process),在很多終端上,少則數十分鐘,多則數小時,微信電話本進程就可能被清除。另外,ROM和安全清理軟體都會向用戶提供手工清理進程功能,智慧型手機用戶對這些操作並不陌生。事實上,在很多智慧型手機上,App要持續在線,本身就很困難。
圖1:OTT服務很難保證長期後臺在線
另一方面,微信和微信電話本的協議設計本身有缺陷,並不適合實時話音通話。做一個測試:用戶A和用戶B是微信電話本的好友;用戶B進行了進程清理操作,或者顯性退出微信電話本的操作,或者關機;此後用戶A通過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電話撥打用戶B——結果是,用戶B接收不到尋呼,而用戶A這邊卻能夠發起呼叫且要等待超過40秒才會進入「話音留言」。同樣的情況在微信的實時話音、視頻通話功能中也存在。
圖2:被叫已經不在線,主叫撥打時卻得不到及時&準確的提示,只能長時間等待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微信有一個著名的理念,即假定移動智能終端用戶永遠在線。這種設計,對消息類可以以異步方式進行的通信而言,問題不大。但對移動話音這樣的同步通信,矛盾就發生了:微信電話本認為用戶永遠在線,那當然就允許對用戶發起「實時話音」或「視頻通話」;但被叫用戶的微信電話本可能並不在線,那微信就只能告訴主叫用戶「請等待」;而被叫用戶也很委屈,他會說「我是開機的啊」!這裡也可看出,微信和微信電話本在其VoIP信令協議的設計上也還並不完全適應實時話音業務的需求。
下一個問題:VoMBB能否有效支持移動中的通話穩定?移動話音服務在不同網絡條件下的平滑切換,保持通話在移動過程中的連續性,這是電信網絡的重要技術環節,包括:2G話音域/3G話音域/4G VoLTE之間的切換。
但是,OTT廠商只能控制終端和伺服器,並不能控制中間網絡。OTT廠商提供的VoMBB技術,不可能支持WiFi與3G/4G數據域(PS)之間的切換,更不可能支持WiFi/3G/4G網絡數據域與2G話音域之前的切換。
舉個具體的例子:微信電話本用戶在室內通過WiFi發起了一個「免費」電話,當他走出室外離開WiFi的覆蓋範圍,該電話必然中斷;該用戶必須打開「移動數據」,並重新發起呼叫。但這樣的問題,在運營商提供的話音服務中,是不存在的。
3. 下面說說QoS(Quality of Service):商用級別的移動話音服務,建立在運營商和終端提供的E2E解決方案基礎之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包括:
運營商和終端對話音業務E2E資源保障;
保證話音的平滑接續(即上一章節涉及的內容);
通過多種技術例如回聲抑制、噪聲控制、靜音檢測、前向糾錯...保證用戶獲得貼近真實的話音體驗,並排除其他因素例如噪聲、回聲等對話音的影響。
圖3:運營商網絡和手機對話音服務提供E2E資源保證,而VoMBB一般只能被視作普通數據業務
運營商網絡和手機都將話音業務作為高優先級服務,提供包括空口信道、傳輸資源、信令資源的特殊保證;而VoIP則無法得到相應的服務保證。
舉一些實際例子:
- 在2G網絡條件下,話音是電信網絡話音域的基礎服務;而2G數據域(GPRS,EDGE)理論上最多只能提供384kbit/s的帶寬,在實際應用環境中完全無法支持可商用的VoIP話音服務。換句話說,離開3G/4G/WiFi環境,VoMBB的效果是無法接受的。
- 電信網絡在建立話音連接時,一定會保留足夠的資源;而VoMBB一般只被視作普通數據業務,只能獲得盡力而為(Best-Effort)的QoS服務級別,當網絡數據流量繁忙時,語音質量即會出現明顯下降。
- VoMBB的優先級遠低於話音服務。如果用戶在「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通話中接到了一個來自電信網絡的普通電話,那麼基於「微信電話本」的通話被必然被中斷;而在運營商提供的話音服務中,後進入的電話只能獲得提示或忙音。
- 高速移動的智能終端,受較大的都卜勒頻移等因素影響,其數據域(3G/4G)上下行速率都會發生顯著下降。典型的理論參考數值是WCDMA R99靜止環境下理論下行速率可達2M/s,但在步行環境下只能達到384kb/s,車速環境下更只有144kb/s。無論在3G, 3.5G, 3.75G還是4G覆蓋中,在沒有E2E資源保證的前提下,通過數據網絡,運動或高速運動中的VoMBB效果都會明顯差於靜止狀態中的效果。在4G甚至3.5G還沒有在城市中完全覆蓋的情況下,「微信電話本」的通話效果事實上還難以滿足高速運動例如計程車環境中的使用要求。
二. 「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電話」對運營商話音服務的挑戰有多大?綜合而言,VoMBB還無法匹配電信網絡提供的話音服務質量和保證。試想一下,用戶嘗試用「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電話」呼叫通訊錄好友:
- 如果對方「微信電話本」沒有打開,或者已經被後臺清理,甚至關機...呼叫都將不成功,而主叫方卻無法確認被叫方的實際狀況,可能會嘗試反覆撥打;
- 即使「免費電話」打通,如果被叫方網絡條件不好(3G覆蓋不好,或者沒有3G覆蓋),或對方處於高速運動狀態(例如在計程車上)...這通電話的質量是很難保證的;
- 如果通話過程中任意一方發生了網絡切換,該通話必然中斷;
- 如果通話過程中任意一方接到普通電話(來自電信話音域),該通話必然中斷
......
事實上,大部分VoMBB都很難被作為日常常備的話音服務。
那麼,VoMBB有沒有適合的應用場景?當然有!大體上,恰當的應用場景包括:
- WiFi環境下的通話
- 雙方約定的通話
- 長途特別是國際長途通話
- 此外,VoMBB在業務實現上往往也更為靈活,提供類似多方通話、跨屏通話(手機、PC,甚至電視...)都更為便捷
當下,室內覆蓋仍然是移動運營商網絡建設的難點,雖然已進入4G時代,但仍有大量的室內環境無線信號覆蓋不佳。在這種環境下,WiFi就可以成為行動網路的有效補充。
基於固定寬帶提供的WiFi覆蓋,帶寬有良好的保證。如果通話雙方約定都保證VoMBB服務在線,且都停留在WiFi環境下,那麼通話質量是完全可以得到相當保證的。
運營商提供話音服務至今無法基於WiFi,在室內環境下OTT提供的VoWiFi (Voice over WiFi) 服務對用戶非常有吸引力。
——這可能是「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電話」對運營商的挑戰最大的應用場景。
行業中很多觀點認為「免費」就是「微信電話本」對運營商的殺手鐧,是這樣嗎?
「免費」已經成為絕大部分網際網路服務發展用戶的基礎手段,在網際網路歷史上,「免費」擊敗「收費」的案例比比皆是(典型如,360的免費安全徹底打垮傳統的收費殺毒)。所以,當話音這個傳統上的收費服務面臨來自網際網路巨頭的「免費服務」挑戰時,很多人會自然聯想到運營商根基不保。
但是,比「免費」更為關鍵的問題是「服務質量」。網際網路歷史上「免費」擊敗「收費」的前提是:免費服務能夠提供與收費服務相當甚至更好的服務。
更何況,VoMBB在3G/4G網絡下還是需要用戶為流量付費的。
此外,移動運營商的話音業務營收中往往還有一個重要組成,即企業網(如IP Centrex業務)通信服務,OTT提供的VoMBB更無法滿足此類需求。
綜合而言,「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電話」對運營商話音業務的挑戰和衝擊還很有限。
三. 「微信電話本」的戰略何在?網際網路服務的一般模式是,基於某種基礎業務,通過免費服務獲得海量用戶,在此基礎上探索實現其戰略價值或商業價值。
而3BAT這類巨頭,更看重網際網路服務的「入口價值」。什麼是入口?能夠獲得大眾用戶日常訪問的服務,都是入口。SNS、桌面、搜索、輸入法、資訊、瀏覽器、安全、音樂、O2O...都可以成為入口。入口級的App往往會獲得海量的用戶流量,有充分的業務空間實現其戰略價值,甚至可以成為某種平臺級的應用。
3BAT等巨頭不缺錢更不缺資源和渠道。任何一個潛在的「入口」都會被3BAT覬覦,因為誰也能保證某個入口級的應用不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平臺」。
當入口之爭普遍白熱化的時候,一些在過去被忽視的用戶日常應用也會成為新的爭奪領域,例如:鎖屏,天氣,壁紙,甚至公共WiFi密碼管理...「墨跡天氣」「WiFi萬能鑰匙」都App早已達到億級用戶規模。
那麼,基於OTT的 VoMBB「免費電話」會不會成為「入口」,至少目前看,它不會成為用戶日常使用的服務。但「通訊錄」能不能成為「入口」?當然能!
「微信電話本」的前身其實就是「QQ通訊錄」。2013年初「QQ通訊錄」改名為「微信電話本」(猜測其團隊在更早的時候也併入了目前的微信事業部)。
通訊錄產品是手機大眾用戶日常訪問最為頻繁的應用之一,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間和發展空間,亦可以獲得極有價值的用戶信息,例如:
- 便捷訪問線下服務:
當用戶試圖通過電話聯繫某種線下服務時,能否不通過其他搜索或O2O產品查詢到電話號碼再撥打?通訊錄產品自身就可以成為O2O服務的入口,舉個例子:當餐飲、外賣領域的App滿天飛的時候,如果某個通訊錄產品自身就可以提供「附近餐廳」的信息和電話,用戶何必繞圈子?當用戶需要通過電話訂酒店、訂機票,為什麼一定要記住12580、114或者攜程、藝龍的服務電話?當用戶希望撥打銀行服務電話,為什麼一定要記住銀行服務電話?......對於需要通過電話聯繫線下服務的場景而言,通訊錄本身就應該成為一個直接的訪問入口。
(此外,在這裡,通訊錄還可以呈現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價值——用戶輸入。背後有大文章可做,本文暫不贅述)
- 社交價值:通訊錄產品本身就包含了用戶的社交信息,本身就可以成為SNS或者社會化媒體產品的重要環節。
- 安全需求:典型如防騷擾......
- 跨終端訪問:用戶換手機或擁有多部手機,通訊錄的共享......
行業中已有若干千萬甚至億級用戶規模的通訊錄產品,例如:
360安全通訊錄,搜狗號碼通,點心撥號,91通訊錄,觸寶電話,微會......其中大部分都有巨頭背景或投資。
此外,小米MIUI6,華為EmotionUI3都對通訊錄進行了重大改進,例如集成「黃頁」功能。
這些產品,包括他們的巨頭背景,及其未來的入口地位和戰略價值,才是騰訊和微信電話本真正的競爭對手和目標。
微信電話本的戰略是搶佔「通訊錄」入口,而不是搶奪傳統電信話音市場;「免費」VoIP電話僅僅是「通訊錄」的一個增值功能而已。
四. 「微信電話本」以及OTT VoMBB服務對運營商有哪些啟示?
筆者想談3點:
1. 「通訊錄」是一門生意
如前一章節所述,通訊錄本身就是一個大眾化的功能入入口。用戶訪問線下服務,往往會通過通訊錄撥打電話實現最終落地。通訊錄產品一邊面對海量用戶輸入,另一邊可以集成海量的服務、商家,本身就可以成為服務平臺。
國內運營商如中國移動已經有一些類似的產品,典型如12580,其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來自商家的廣告費,在這一點上,其商業模式就類似網際網路搜索。中國移動還有一個現成的產品「和通訊錄Lite」,從三方主流應用商店渠道(如360、豌豆莢)看,其下載量早已達到千萬級規模。
通訊錄可以成為最體現電信運營商傳統優勢的網際網路服務平臺,如何有效發掘通訊錄的戰略價值乃至直接的商業價值,如何在行業內豐富的通訊錄產品中獲得有效的市場地位,這是一個值得運營商思考和投入的網際網路服務領域。
2. VoWiFi(Voice over WiFi)能否被重新考慮?
統計上看,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絕大部分業務流量仍然是發生在室內。全球電信運營商、設備商都推出過若干解決方案。但室內覆蓋並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工程、居民接受度等諸多因素影響。室內覆蓋仍是全球移動運營商的難點。
WiFi一直就是一種有效的室內覆蓋補充方案。就數據業務而言,移動用戶在室內可以通過WiFi接入網絡。但就運營商傳統話音技術而言,移動用戶在室內也只能基於傳統基站提供的覆蓋;而OTT提供的VoMBB方案卻可以充分利用WiFi覆蓋,在室內環境中提供良好的話音服務。
對運營商而言,隨著VoLTE和IMS的建設,在核心網層面可以統一接入更多的接入網絡,VoWiFi至少在核心網層面具備可行性。如果傳統移動話音技術也可以支持VoWiFi的方式,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解決室內的移動語音質量。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性工作。至少要考慮:基於WiFi熱點的切換、WiFi與其他接入網絡的切換、WiFi接入的安全、WiFi部署的網絡規劃等諸多因素。目前看,非常非常難。
3. 運營商可以從OTT VoMBB獲得利益,雙方不是簡單的競爭關係
對用戶而言,OTT提供的VoMBB能夠給傳統運營商話音服務提供良好的補充;而對運營商而言,VoMBB的一些實現機制值得參考,運營商也可以從中獲得直接的利益。
除了「微信電話本」,行業中還有一些非常不錯的通訊錄產品,典型如YY語音的「微會」,觸寶的「觸寶電話」。「微會」支持用戶「免費」撥打任意電話,且並不要求對方安裝特定客戶端,非常有吸引力。
圖4:「微會」免費電話機制,通話雙方都是被叫,用戶免費,「微會」向運營商付費
用戶通過「微會」App發起呼叫,「微會」伺服器會通過運營商網絡的網關建立2個呼叫,通過運營商話音域呼叫用戶,這樣做的好處是:
- 實際的通話並不需要通過「微會」客戶端,就保證了用戶在線和接通率;
- 通話雙方都是運營商網絡的被叫用戶,用戶不用為「主叫」付費;
- 實際通話是通過運營商話音域,不存在VoMBB的接續問題(例如網絡切換導致斷話,高速移動中話音質量嚴重下降等問題)
- 通話由「微會」伺服器控制,也可以便捷提供更為靈活的通話模式,例如 會議,跨多種終端類型的通話等。
在此通話中,用戶的確是免費的,但運營商仍然會獲得收入。因為「微會」伺服器會與運營商網絡通過網關建立連接,會租用運營商的埠信道資源,需要向運營商付費。(對「微會」而言,這個費用就是它發展用戶的成本)
當然,「微會」服務完全基於IP,此會話的媒體流要會經過IP網,其語音質量仍然難以匹配運營商的專有話音域網絡。
可以看出,「通訊錄」產品和OTT的VoMBB服務,與運營商之間,並不是簡單的競爭關係。話音服務有可能成為一些網際網路服務發展用戶的手段,而這些手段,往往仍然需要建立在與運營商合作的基礎上。
對運營商而言,在新的產業鏈環境中,面對OTT服務,不僅僅是「應對挑戰」的問題,更應當考慮,如何發揮自身的固有優勢,開放自身的能力,與OTT服務和諧共贏。
作者:Hans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