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夢想自會引路,有多遠,走多遠,把足跡連成生命線。
我國今年不僅用最快的時間,將衛生事件的影響降到了最低,而且後來的復工復學也是非常順利,以致如今我國的經濟市場展現出強大的動能。在衛生事件下,不少國家都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在情況有所緩解之際,各國也是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經濟復甦上,想要刺激低迷經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展開進出口業務,進出口業務運輸基本上都是海運,所以各國之前閒置的輪船,如今也終於再次啟動。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外國造船廠不能正常開工,因此只能轉移到中國來進行檢修。截止2020年11月在舟山港進出港口的船舶達到2000多艘,可以說是各國蜂擁而至,數十艘貨輪現身中國港口,花費數百萬也得等半年,這對於我國的一些民營修船廠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以位於浙江舟山六橫島的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為例,這段時間以來很多大型國外貨輪都選擇在這裡進行檢修、維護,這為修船廠帶來了十分豐厚的利潤。
克拉克森指出,與數年前相比,目前在營的船隊噸位已經實現了大幅增長,船舶數量更是遠超同期,這對於維修船廠來說不僅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對於那些希望擴大服務和售後業務來抵消建造新船數量減少影響的供應商來說同樣如此。根據中國修船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32家修船企業全部盈利,利潤超過億元的更是高達13家,中遠海運重工更是繼續佔據著龐大的市場份額。
不僅僅在維修船舶上我國每天都能賺取豐厚的利潤,在造船方面,我國的生意同樣是很好,今年,我國的造船合同超過了全球一半的份額,在世界上排在首位,西方有許多國家發表言論,說我國是今年最大的贏家,事實也是這樣,我國現在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經濟實現增長的國家。最近這幾年,我國加快了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有很大的提高,與排在首位的美國經濟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我國造船業的發展卻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扎紮實實地發展起來,甚至再到我國正在建造的破冰船,一路走來無論是民用低端船還是高端技術船,我國一律能造。再加上近年來我國海軍蓬勃發展,大量海軍訂單湧入我國造船市場,一舉令我國國內造船產業規模一擴再擴,成為了全球造船產業第一大國。隨著全球貿易的增長,在營船隊噸位也大幅增長,船舶數量也越來越多,維修船廠成為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不過從這一點當中也是能夠看出,現如今世界各國對我們中國市場的依賴性極高,這也就是說我國現在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相信在經歷過這件事情以後,世界上再也沒有國家敢小覷我們中國!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