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長徵隨身帶文房四寶 要用文化打敗蔣介石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力量的源泉

  韓耀旗

  ●文化,無論是作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還是作為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是人生存和成長的一種土壤,有著巨大的浸淫作用。當年有人研究美國作家海明威的成長道路時指出,人物都是有「風景」塑造的,這種「風景」就是地方感,就是地域文化

  ●有人總結出湘楚文化的五大特點,即哲理思維與詩人才情的統一,經學致用的實學思潮與力力行踐履的道德修養,氣化日新、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群體參政意識,運籌決策、平治天下的軍政謀略

  ●文化給了毛澤東巨大的力量,而毛澤東也天才般地釋放了這種力量

  1934年秋天,江西中央蘇區秋風蕭瑟,悽風苦雨,工農紅軍被迫向西突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徵。關山難越,前程未卜,8萬多名紅軍需要輕裝簡從,然而,毛澤東的馬背褡褳裡始終裝著文房四寶,很多人不理解,毛澤東回答:「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蔣介石國民黨!」

  這不是毛澤東狂妄放言,而是一種堅定的文化自信。後來的歷史被毛澤東的話所驗證。

  紅軍到達陝北後,毛澤東在延安的窯洞裡,用「文房四寶」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毛澤東於1937年7月至8月間,寫成了《矛盾論》、《實踐論》,成為共產黨人革命理論的哲學基礎;1938年5月,寫成了《論持久戰》,成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綱領性文件;1944年9月8日,寫成了《為人民服務》,以張思德為例,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1945年6月,在河北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大閉幕式上,毛澤東成竹在胸,談吐揮灑,以中國一則古老的寓言《愚公移山》為大會作總結,為奪取革命的最後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毛澤東終於用文房四寶,描繪出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的晨曦。其實,「文房四寶」是對一種先進文化的代稱。美國學者菲利普·巴格比在《文化:歷史的投影》中說:「『文化』意指訓練和修煉心智(或思想,亦或趣味)的結果或狀態。」借用他的話說,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一種文化的「結果」。這種結果也驗證了一個真理:人民和軍隊不能缺少先進文化的引領。毛澤東後來自己總結道:「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文化,無論是作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還是作為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是人生存和成長的一種土壤,有著巨大的浸淫作用。當年有人研究美國作家海明威的成長道路時指出,人物都是有「風景」塑造的,這種「風景」就是地方感,就是地域文化。

  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生活在湖南,可以說湘楚的傳統文化是他成長的精神搖籃。有人總結出湘楚文化的五大特點,即哲理思維與詩人才情的統一,經學致用的實學思潮與力行踐履的道德修養,氣化日新、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群體參政意識,運籌決策、平治天下的軍政謀略。從戰國時代的屈原開始,湘楚出了不計其數的傑出人物,像賈誼、王船山、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到了近代包括毛澤東在內,像劉少奇、胡耀邦、任弼時、陶鑄、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等。這些人既受到湘楚文化的薰陶,也傳承和體現著湘楚文化。像曾國藩,就是這種文化的一個典型。有人說,曾國藩用謀略打敗了太平軍,其實他是用文化打敗了對手。滿族的八旗勁旅為什麼不行了?說到底,因為它們代表的是落後的遊牧文化。曾國藩和湘軍掌握的是先進的農耕文化、儒家文化。比如,他重視文化的學習,不僅自己在軍務倥傯之餘手不釋卷,而且在湘軍中樹立讀書的風氣。再如,他恪守忠信篤敬的儒家道德,言信行果,嚴以律己,禮賢下士,廣納人才。他自己說:「小勝在智,大勝在德。」這些,都是太平天國所不及的。

  毛澤東就坦言,他受到曾國藩的影響很深,甚至曾經很敬佩他。這裡,舉兩個小例子。曾國藩剿滅了太平軍,升官發財了,但是他不吃喝嫖賭,不大興土木,而是興辦農村教育。毛澤東少年讀書的東山小學,就是曾國藩所創辦。後來毛澤東多次說起過「沒有東山學堂,我就不可能走到長沙,如果走不到長沙,我就更不能走到全國。」再如毛澤東制定的紅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來發展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受到曾國藩的《愛民歌》的影響所創作的。《愛民歌》中有這樣的話:「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要先愛百姓」,「第一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第三號令要嚴明,兵勇不許亂出營,走出營來就學壞,總是百姓來受害」,「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萬不可欺負她」……我們很容易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找到《愛民歌》的影響。

  毛澤東深知文化的力量,他自己終生學習,嗜書如命。他在北京中南海住的木板床,就比別人的大一倍,主要是用來放書的。毛澤東的菊香書屋藏書六萬冊。他外出視察,總是讓工作人員把需要讀的書準備好。為了節省時間,甚至要求把書翻到多少多少頁,保證到了火車或飛機上就能讀。可以說,毛澤東做到了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評論家朱向前在《毛澤東詩詞的另一種解讀》中,披露了毛澤東逝世前夕讀書的情景:「現在有案可查的毛澤東的最後讀書時間是1976年9月8日5點50分,據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回憶,毛澤東最後一次讀書,準確地說是聽書——因為他晚年患白內障,1974年就開始由蘆荻來給他念書——1976年9月8日凌晨5點50分,這時已進入彌留之際,一直在搶救,昏迷不醒的毛澤東清醒過來了,又叫別人給他念書,最後聽了7分鐘,就昏了過去,直到去世。」

  文化給了毛澤東巨大的力量,而毛澤東也天才般地釋放了這種力量。

  作者簡介:韓耀旗,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吉林省文學院院長,吉林省企業家文藝家聯合會主席。代表作長篇小說《呂不韋》、《長春,春天的品質》等。

相關焦點

  • 1975年蔣介石去世為何讓毛澤東神情悲愴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八十九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臺灣,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警衛人員從收音機裡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起床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澤東。出乎大家的意料,毛澤東聽後並沒有高興,相反一臉的凝重。他對身邊的人說:"知道了。"此時,沒有人能理解毛澤東內心的複雜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澤東私下為他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
  • 【算命】毛澤東八字的人生軌跡解析
    應該說人是很難改變命運的,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論,命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是客觀規律,但又不是絕對的。人的主觀能動性,包括對客觀世界的辯證認識及對易理的把握,將會對自己的命運做到趨吉避兇。學習命理的目的就是指導人們如何生活吉順、事業成功。那麼,就要作到"用易而不唯易"。"用易"就是把握易道、講究易變,既尊從客觀規律又發揮好主觀能動性;"不為易"就是不一味地盲從於易象表面而成為宿命論。
  • 同是部隊下屬殺人,毛澤東、蔣介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937年9月,參加過井岡山鬥爭和長徵的抗大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因為殺害戀人劉茜被毛澤東繩之以法,予以處決。1935年冬,身為國民黨第一軍的團長張靈甫也因為槍殺結髮妻子吳海蘭被南京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後,卻於1937年被蔣介石釋放並恢復原來的軍銜。同時殺人案件,同時團長級幹部,卻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處理結果。
  • 走出毛澤東的窯洞,蔣介石發了三個感慨…
    ——毛澤東在陝北公學第二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延安革命紀念館,66歲的原副館長霍靜廉對我們講起蔣介石的延安之行。 這是一個被講述過無數次的故事——1947年8月7日,去過棗園的毛澤東舊居後,原本再要逗留一天的蔣介石決定當天就離開延安。「他發了三個感慨。第一,沒想到延安這麼艱苦的環境,毛澤東竟然有那樣旺盛的鬥志,跟他鬥了那麼多年。
  • 紅軍長徵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而紅軍要完成的是一項怎樣的任務呢?長徵涉及紅一、紅二、紅四以及紅二十五軍總共二十多萬人的部隊,這些部隊在分布地域上從南到西再到北幾乎涉及大半個中國。長徵期間僅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這些幹部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擊潰了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 《中國1946》:毛澤東的命、蔣介石的運和林彪的算
    蔣介石要和毛澤東談和平習慣晚睡晚起,甚至作息時間黑白顛倒的毛澤東,8月15日一大早,就接到一封來自重慶的「萬急」電報:毛澤東先生勳鑑: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 我的長徵·李洪海書寫毛澤東詩詞八首
    李洪海書寫過許多毛澤東的詩詞作品
  • 關於長徵,這10個問題網友最關注……
    當天,時任直屬隊黨總支書記的蕭鋒在日記裡寫道,毛澤東對他講,紅軍長徵「根據紅1軍團團部匯總,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裡」。此後,中共中央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等正式文件中,開始使用「二萬五千裡」長徵的提法。
  • 毛澤東逝世44周年:100張照片,緬懷偉人毛澤東!
    讓我們用這100張照片,一起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湘潭一個農民家庭。   △遵義會議後不久的毛澤東。   長徵中,,毛澤東寫下《七律·長徵》: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而照片中那條蒼茫的赤水河,因為曾經四次流過毛澤東的案頭,似乎也在向我們講述著那段堪稱經典的歷史記憶。     多年以後,來華訪問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盛讚毛澤東指揮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毛澤東卻說: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 毛澤東與紅中社
    提 要: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最早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新聞的通訊社。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當時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在他的領導、幫助和關懷下,紅中社才得以創建與發展。
  • 毛澤東四個「非凡」奠基新中國,對美記者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堅持這樣的根本戰略思想,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建立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非凡之謀:在轉戰陝北艱難險惡環境中,決定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反動派是不是紙老虎呢?當年的蔣介石志大才疏。毛澤東領導我黨我軍用8個月就粉碎了其全面進攻。毛澤東指出:我們現在還處於戰略防禦階段,但國共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我的變化。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紅軍長徵經過的地方地勢險峻奇絕,非常人可以徵服。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過了草地,紅軍的足跡在青藏高原東緣一路北上,抵達黃土高原。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達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的將臺堡,與中央紅軍會師,結束了艱難而偉大的長徵。1935年10月,毛澤東寫下《七律·長徵》: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 歷史上的今天:毛澤東逝世 揭毛主席的十個"最後一次"
    就是在上下肢插著輸液管,胸部安有心電監護導線,鼻子插著鼻食管的情況下,毛澤東這一天看文件、看書11次,加起來有兩小時50分鐘,平均每次不到16分鐘,文件和書是由別人用手託著看的。同書和文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毛澤東,最後一次閱讀,是9月8日下午4點37分。7個多小時後,剛剛跨進9月9日的門檻,他的心臟便停止了跳動。  一代偉人,也是曠古奇人的生命,便定格在了這一天。
  • 毛澤東的親情世界:賀子珍的初戀不是毛澤東(圖)
    作為毛澤東的弟媳,賀怡要為1937年賭氣出走的姐姐爭個名分,力勸姐姐回到毛澤東身邊。賀子珍對此已心靜如水,但實在拗不過妹妹的好心好意,她猶豫了。在賀怡幫助下,賀子珍和女兒嬌嬌分別用俄文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對女兒的來信,毛澤東喜出望外,立即用電報回復了。而對賀子珍來信,毛澤東沒有直接也沒有那麼快捷地回信。
  • 「你不可不知的長徵知識」系列圖解(2):八次戰役戰鬥譜寫戰爭奇蹟
    最慘烈的戰役——湘江戰役 稱其慘烈,是因為經過這場戰役,中央紅軍由長徵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至3萬餘人。戰役發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戰地區是湖南道縣和廣西全州的湘江兩岸。 此役,蔣介石調動了其嫡系部隊及地方軍閥部隊近30萬人,企圖將紅軍殲滅於湘江、灕水以東地區。
  • 歷史上的今天:毛澤東逝世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毛澤東被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導致紅一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徵。長徵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徵。
  • 毛澤東女特型演員嚇壞民警 最早特型演員曝光
    1996年,唐國強首次在電影《長徵》中扮演毛澤東,並斬獲華表獎。迄今,唐國強已經在5部電影和13部電視劇裡扮演毛澤東,成為繼古月之後最成功的毛澤東特型演員。儘管唐國強也成功詮釋過許多不同的角色,例如唐太宗、雍正帝,但是無疑「毛澤東」是帶來最多榮譽和知名度的角色。
  •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自己用《易經》起的名字,哪個更好呢?
    眾所周知,《易經》是中國的一部奇書 ,不但是中國人耳熟能詳,就是在外國也推崇備至,易經不但能爻卦,有些名人更是在易經只能中找尋自己得名字,蔣介石和毛澤東著一對冤家對手,他們的名字都是自己從《易經》中取的。蔣名中正、字介石,根據《易經·豫卦》:介於石,以中正也!
  • 毛澤東自解筆名為何是「二十八畫生」
    毛澤東停頓了一下,又說:「我們都是姓共嘛,做了共產黨的人,信仰共產主義,以前我寫的文章,就用過『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別人會想到『毛澤東(澤東)』三字是二十八畫,其實我這個筆名就暗喻著『共』(廿八)字。『二十八畫生』——共產黨的一個成員嘛。」(六)賈拓夫是陝西省神木縣人,曾領導開闢了渭北革命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