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顏回的故事告訴你,你的眼睛也許會欺騙你

2021-01-09 騰訊網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儒家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顏回,十四歲拜孔子為師,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聰敏過人,虛心好學,性格忠厚內向。今天這個故事說的是記載在《呂氏春秋》中的一段故事——顏回攫(jué抓取)甑(zèng炊具)。

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周遊列國,行至陳國和蔡國時,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已經7天沒有吃米飯了。一天顏回外出要回來一些生米,便燒火做飯,飯快要熟了,孔子無意間看到顏回將剛蒸熟的白米飯大把大把旺自己嘴裡吃,但是孔子裝作沒有看見,並沒有立即阻止顏回。顏回去叫孔子吃飯,孔子並沒有提及剛才自己看到顏回吃米飯的事情,此時孔子想試一下顏回是否會說真話(剛才偷吃米飯的事情),便對顏回說:「我剛才夢見祖先,我們應該先用沒有吃過的飯來祭祀祖先,然後才能食用。」

顏回慚愧地對孔子說:「恐怕不行了,這個米飯已經被我吃過了,米飯剛蒸熟時,我揭開鍋蓋,蒸汽將上面的灰塵衝了下來,正好掉在米飯裡,我覺得扔掉了可惜,便自己把弄髒的米飯吃了」。

聽完,孔子恍然大悟,內心責備自己竟然懷疑顏回,感到非常抱歉、慚愧,說到:「按理來說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親眼所見也不一定是實情,也不能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但是自己的心也不能太過自信,要了解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謂,並非實情,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問題不能片面,應該一分為二,內因和外因結合,全面地分析問題,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許不同,處理和分析問題,應該從實際出發,多方調查,全面分析。記住,自己的眼睛也許會欺騙自己。

附錄:顏回攫甑的原文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相關焦點

  • 孔子和顏回的故事:揭示2個人生的真理,避免走彎路!
    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門生,孔子頗為欣賞顏回,經常誇讚顏回的德行。「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諸如此類的句子,在只有一萬餘字的《論語》之中,多達十多處。顏回在歷史上被稱為「復聖」,有「不二過」的德行。
  • 你不知道的魯南民間故事,孔子弟子顏回的傳說
    顏回被後人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他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顏回的故事。孔子弟子三千,成名七十二。
  • 偷吃米飯的顏回,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食汙」的故事
    顏回十三歲入孔門,是孔子眾多門生中最得意的一個,他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仍然怡然自樂,「不遷怒,不貳過」。從我們讀得的文字中,孔子對顏回的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具有君子所有的美德。但似乎有人的地方就會出現矛盾,即使德如孔子、品如顏回者也不能例外。
  • 民間故事:顏回煮粥
    顏回,又叫顏淵,是孔門七十二賢之首,被後世尊為復聖。《論語》中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的評述,即是讚美顏回的。在孔子的弟子中,孔子對於顏回可以說是最為喜愛和認可的,明確表示稱讚的話也是最多的。
  • 顏回是誰,他和孔子的關係是什麼,故事兩則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儒家思想教育家,他旗下的弟子遍布在各個國家,其中比較有名的便是顏回。顏回尊稱顏子,大家應該都對他是非常熟悉的了,十四歲的時候就拜孔子為師,也是最受孔子喜愛的學生。歷代文人學士都對顏子推崇有加,而顏子也沒有辜負孔子的期望。
  • 《論語》故事:顏回之死——如何是命?
    孔子在匡地時被誤認為是陽虎,遭到當地人的圍困,情況危急師生離散。後來危機化解,學生們都陸續回來了,唯獨不見顏回。孔子焦急地等待著,內心很是擔憂:「顏回該不會出事了吧!」當顏回拖著疲憊的身子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孔子才鬆了口氣:「回呀!你可回來了!我還以為你出事了!」
  • 元曲中的故事:窮也顏回,趣也顏回,隱士才是顏回
    而這種理念的源頭,正是陋巷簞瓢的第一人,即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是也。顏回這個人窮是窮,有人說窮人多半沒情趣,顏回是個例外。顏回的情趣在於學懂孔子的詩書禮樂,敢於跟孔子開玩笑,不是那種迂腐的掉書袋的儒生。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在宋國的匡地遭到當地人圍困,而孔子的徒弟顏回是最後逃出重圍的,當時的局勢可能非常的嚴重,導致孔子見到顏回的時候也特別驚喜,還說「我以為你死了。」
  • 逆境識顏回,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河南的淮陽,是真的嗎?
    逆境識顏回,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河南的淮陽,是真的嗎?春秋時期,孔子帶著一眾弟子週遊各個國家,宣傳儒家思想。這年冬季,天氣十分的寒冷,一路奔波勞頓、伴隨飢餓的孔子,就病倒在陳國(今河南淮陽)的郊外的車子上。
  • 為人處世:孔子對顏回的一番規勸,闡明了中國古代「道德」的含義
    孔子至聖先師顏回是孔子最優秀的學生,個人道德素養非常高。有一次,顏回自信滿滿,希望去衛國指正國君的錯誤,用自己的道德規範國君的言行。孔子與顏回孔子意味深長地對弟子顏回說: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
  • 作為易學大師,孔子會算命嗎,算得準嗎?答案你很難猜到!
    孔子反問他:「連人都還沒有侍奉好,怎麼一天天的淨想著去侍奉鬼神呢?」季路不死心的繼續問道:「那麼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沒好氣地罵了季路一頓,這一罵居然罵出了一句千古名句:"未知生,焉知死?"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一下孔子的這句話:簡單理解:你連該怎麼活下去都不知道,有必要知道你會怎麼死嗎?
  •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比劉向更早的孔子,就曾說過,「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孔子的這句話是說,按理說,人們應該相信眼睛看見的,但是,親眼看見的也不一定是真實可信的。孔子為何有如此感嘆呢?原來這與他的一次親身經歷有關。孔子是個有遠大抱負的人,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治國理想,曾率領一眾弟子周遊列國。說是列國,其實就是在現在的山東、河南兩省轉悠。最西到過河南洛陽,最南止於河南信陽(楚國負函)。
  • 莊子為什麼要說顏回坐忘的故事?他是在蹭熱點嗎?
    鑑於顏回在孔子弟子處於第一大弟子的地位,後來的道家哲學家莊子,就喜歡蹭熱點,把自己的思想就安到顏回身上,當然有的時候也安到孔子身上,意思是說,你看儒家的孔子和他的弟子顏回,都崇尚我們道家的養生、無為之術,這說明我們道家思想的正確性和影響的廣泛性。顏回坐忘的故事,就是莊子自己編出來的。因為,坐忘是道家養生的一個方法,作為儒家的忠實弟子顏回是不會這麼做的。
  • 原來你是這樣可愛和真性情的孔子
    很多時候人們很喜歡用「你以為」這種眼光去看待事物,但現實許多時候往往是「沒想到」。《武林外傳》看多了,你以為孔子像呂秀才一樣是一個搖頭晃腦,成天之乎者也的酸儒,但現實讓你沒想到的是,他卻是一個可愛而又有真性情的孔老夫子呢。假如你不喜歡孔子,他不會和你爭辯,也不會討好你,只會感慨一番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 成語故事:亦步亦趨
    ✎微信號:13780225200育兒 | 專注力 | 記憶力 | 創造力 | 想像力 | 家庭教育【成語】:亦步亦趨 【拼音】:yì bù yì qū【解釋】: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 孔子為什麼不算卦
    孔子五十而學《易》,我還沒有到五十,我豈能超越孔子?其實,讀《周易》,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還真是讀不懂,悟不到。只能隔靴搔癢,膠柱鼓瑟。  又問:孔子算卦嗎?答:不。(非常肯定)  又問:可是我們老師說孔子算卦,還非常神。答:假的。(非常肯定。)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編竹簡的熟牛皮皮條斷了多次)。」《論語》說:「五十而學易」。
  • 孔子為人師表,門下弟子三千,為何卻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顏回體弱多病,又缺衣少食,他行走緩慢,總是遠遠落在隊伍後面。有一次他竟然走丟了好幾天,孔子和弟子們急壞了,四方尋找才把他從荒郊野外找回來。孔子摟住顏回痛心地說:「回呀!老師還以為你死了呢?」顏回跪拜孔子說:「老師您還健在,弟子我可不敢死呀!」
  • 心理測試:你比較鍾意哪套敬酒服?測你最容易被哪種男人欺騙?
    D    A:你最容易被說甜言蜜語的人欺騙很多時候你相信別人說的話,傾聽他們的故事。所以當有人告訴你一些甜言蜜語時,你就會相信。  B:你對那些溫柔體貼的大暖男毫無抵抗力,可是你要懂得分清他是真暖男還是中央空調,也許他不僅是對你一個溫柔體貼哦!這種性格的男生擅長和女生搞曖昧,他假裝痴情,常常做一些讓你感動的事,讓你毫無顧忌地投入到感情中。等他達到自己的目的後,就轉身套路別的女生了。
  • 李白一組詩中,想效仿孔子絕筆於獲麟,你可知獲麟的典故?
    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的吶喊,表明要效仿孔子絕筆於獲麟。那麼,「獲麟」這一典故是怎麼一回事呢?據《孔子家語·辨物篇》記述:叔孫氏的車士名叫子鉏商,一次隨叔孫氏外出,在野外找尋柴火時,捕獲了一頭麒麟。子鉏商並沒有見過麒麟,加之麒麟雄壯,他害怕麒麟攻擊傷害他,就把麒麟的左前腿折斷了,將它拉了回去,叔孫氏也不認識麒麟,但他認為這個野獸不吉利,認為是不祥之獸,就把他丟棄在了城外。
  • 孔子身陷絕境 沒想到趕來救他的 竟然是一個他經常罵的人!
    孔子就經常罵他,說他不聽話,不好好研究學問,經常跑來跑去做什麼生意!但孔子內心卻又想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人對生意行情又預測的那麼準確,還賺了那麼多錢。這也許是文人和商人之間的思維不同吧。子貢能做外交大臣,口才那可是一流的,有時候搞得孔子都無言以對!子貢是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有點類似現在班級裡有著獨立見解,但又有點愛頂嘴的學生。他跟孔子門徒中的顏回,那就完全兩個正反面的版本。
  • 成語故事:勞而無功
    譯文: 《管子·形勢篇》:「和不可交往的人交往,強做不可能做的事情,告訴別人聽不明白的話,這就叫做勞動而沒有效果。」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