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儒家思想教育家,他旗下的弟子遍布在各個國家,其中比較有名的便是顏回。顏回尊稱顏子,大家應該都對他是非常熟悉的了,十四歲的時候就拜孔子為師,也是最受孔子喜愛的學生。歷代文人學士都對顏子推崇有加,而顏子也沒有辜負孔子的期望。顏子以德行著稱,嚴格遵守孔子的思想,而顏子的思想高度也是達到了一個常人所不能達到的程度。那我們今天就先去了解一些和顏子有關的小故事吧。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收徒從來不注重弟子的家庭教育和生長環境,也不在乎弟子的家境是否充實。他在乎的是弟子的人品,顏子在第一次見到孔子的時候還只是一個過了十歲生日的小孩子,個頭也不高,不論是相貌還是家境都不突出。但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學識的渴望讓孔子注意到了他,也就是這樣,顏子成為了孔子的弟子,也邁出了改變自己命運的第一步。
但是孔子的弟子實在是太多了,僅僅憑藉那一眼讓孔子記住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有句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慢慢的孔子發現顏子是他所有弟子中最努力,最用功的,話也不多,每天就只盯著孔子看他講課。並且在放學了以後,其他弟子都是急急忙忙的跑回家去,他每次都是 最後一個走。吃完飯以後卻又是第一個來然後就又開始孜孜不倦地看書。時間長了孔子就覺得有點不對,為什麼顏子每次都是那麼快的吃完飯呢?
終於有一天孔子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他派人偷偷去跟蹤顏子,想要弄清楚這一切都是怎麼回事。一看不要緊,原來啊顏子家是住在貧民區的,平常顏子的父親在外面種農活是不回家吃飯的。而母親呢又在外面幫工也是回來不了的,只能每天給顏子放一碗熱湯讓顏子吃。顏子回到家只有一碗菜湯也不挑剔,拿起飯碗坐在井邊津津有味的吃起來,等吃完了以後又急匆匆的往學堂方向走。
孔子派人觀察了好幾天發現基本上天天都是如此,心中不禁對顏子心生敬佩。後來的人們知道了這個典故以後,將顏子居住的那條街改了名字叫「漏港街」。而他們家那口顏子經常喝水的井也被賜名為「陋港井」。為了讓後人肅然起敬還在井上修建了「顏樂」亭,就是為了讓現在的人們知道當初讀書的不易,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
每個地方都有貧富差距,顏子的家裡非常的窮,平常也不怎麼愛說話,和大家也打不到一起去。一些富家子弟便看不起顏子,覺得他不配和他們一起學習,常常對著顏子找茬。顏子因為一心只讀聖賢書,對於其他同學的羞辱並不放在心上。有的時候自己不去找麻煩,麻煩卻會自己找上門來。原來啊有一個同學的貴重物品不見了,就懷疑是顏子偷了, 同學們就去試探顏子,顏子卻從來不理不睬,根本就沒放在心上,讓同學們更加懷疑是他偷的了。
於是同學們就告到了孔子那裡,孔子知道了這一件事情以後原本是非常生氣想要將他逐出之門的。轉念一想不能根據一個人的片面之詞免得冤枉了顏子,於是便向了一個計謀試探顏子。試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顏子對於從天而降的金錢並沒有喪失自己的本心,讓孔子對他更是器重。丟了東西的同學後來也將自己的東西找到了,並且對著顏子誠懇的道歉。後來的顏子更是以自己的德行品質居孔子弟子的首位,可謂是實至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