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3年,古印度的初夏,日光充裕,萬物生長,一位即將成為母親的人從雜花夾道的路中走過。
歸鄉的風景既熟悉而又陌生,她將車馬停在曾經遊玩過的藍毗尼園。雨水和陽光讓這座園林花發似錦,樹木繁鉅。她看見園景深幽,便尋路而往,在草木如織的絢爛世界裡漸失所去……
當她走入花園的至深處,忽然看到叢林之中,一樹花色勝於豔陽,在大地上最為明亮,於是心有嚮往,傾身前去。
那是無憂樹,花開似火,澄輝華耀。她在無憂樹下,仰面看見枝頭上鮮花一簇,似花還似非花,光彩和煦,明亮輕軟,最為世間稀有,不禁伸手輕觸。剎那之間,大地震動,天龍行雨,無憂花下,從這位母親右肋中誕生了照破無明的覺者——喬達摩.悉達多,覺行圓滿的佛陀。
公元627年,初唐的夜晚,月光渺遠,長安城中,一位少年辭別故土,輕裝上路,藏身流民之中,隨著關門敞開的縫隙,踏上了漫長的求學之路。十八年後,他載譽歸來,成為東土震旦的大乘天,也是中國佛學史上佛經新譯開創者——玄奘法師。
時至今日,玄奘所翻譯的經典仍被看作是最準確的譯本而被廣泛應用。他所弘傳的法相唯識學,因其嚴謹的學理性和語言的準確性,在現代佛教的研究中佔用極重要的地位。而他的西行精神,更鼓舞了後世佛子,為佛法在華夏的延續點燃了明燈。
一個修習佛法的人,不僅能夠在生死教法上透徹通達;當世之時,亦能立言立行,也作人天之師。
玄奘西行求學的路上,他禮佛繞塔,甄辨經教,考究遺蹟,帶著自己的所思所學和一顆演揚聖法的決心。他曾來到佛陀誕生時的無憂樹前,感念:佛早已成佛,只是為了度化世人,入娑婆而行演繹。生來那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已然本性自見。
公元前623年,四月初八日,悉達多太子降生娑婆世界。
四方七步,諸神拱服。
炎涼龍雨,法澤部洲。
佛陀化現一生,教導我們與輪迴作的最後較量。
大行大願,絕不退轉。
成就圓滿覺悟。
這是所有人修行的必經之路。
玄奘繼此精神「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一千年前,佛陀在無常亂流中,證得恆常安住的涅槃妙心。
一千年後,玄奘在山高路遠處,為荷擔如來家業求取真經。
日月千載,鬥轉星移。如今,佛陀的言教仍在十方叢林中傳響,先賢的舍利在高塔中守護著如來法脈。這是一條不可折返的千年菩提路,路漫漫不知其遠。若有人慾出生死,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當行此路。
晨鐘暮鼓,四時八節,釋子們晝夜不歇地播種福田,以般若智海灌溉娑婆世界,讓有情身心得到真正皈依處。
在佛陀降生的兩千多年後,佛法精神仍在指引著世人向更加深遠的世界精進勇敢前行。當此時節,何不藉佛聖誕,立己新生。外浴佛陀,內淨自身。讓我們從當下開始。
2018年5月22日(農曆四月初八)時逢釋迦牟尼佛誕辰成都文殊院不僅會在這幾天舉辦法會灌沐太子像,還會開放佛舍利,舉行供燈、抄經、花藝等活動,同時還有大型的文藝匯演,與廣大信眾共同分享這一佛門盛事,這已成為成都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文化項目。浴佛法會:5月22日8:30開始(宸經樓)
舍利瞻仰:5月20日—5月22日 9:00-16:30(宸經樓)
供燈法會:5月20日—5月22日(宸經樓)
共修法會:5月20日—5月22日(文殊閣一樓)
抄寫佛經:5月20日—5月22日(祖堂、五觀堂)
馨香供佛花藝展: 5月22日—5月24日(空林書畫院)
佛誕晚會:5月26、27日 19:40—21:40(千佛塔廣場)
(文:林潔瑤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