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二十八宿是怎樣排列的?如何用星象圖找到今天的星宿

2021-01-08 心慧文化

中國的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夜觀天象。

《尚書虞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尚書》記載了早在帝堯時期,就已經專門派人觀察天象以授民時。

《夏小正》是一本我們目前能找到的最早記錄天象農事的古籍,司馬遷《史記夏本紀》: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司馬遷是說孔子在夏天的時候,讓大家傳閱《夏小正》這本書,這說明《夏小正》一書很早就有了,成書年代應該在夏商時期,最遲也不會晚於春秋,《夏小正》一書中就記載了夏朝時期的一些天象。

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日知錄》: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顧炎武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了中國的古人,早在三代時期就已經在觀象授時了。

顧炎武所說的「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這句話也許並不誇張。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有必要多了解一些中國古代的天文學。

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最常見的是北極星、北鬥七星和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更是出現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之中,被寫得神乎其神。

那麼,我們該如何來了解和認識二十八宿呢?

當我們了解並認識了北極星和北鬥七星之後,就可以知道,二十八宿也跟北鬥七星一樣,是繞著北極星這個中心在旋轉的。

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星宿,星宿並不是一顆星星,而是一組星星,中國古人把天上靠得較近的幾顆星星,人為的看成一組,稱之為一個星宿,一個星宿所包含的星星數量有多有少,少則二三顆,多則二十幾顆。

為什麼要把一組星星稱之為一宿,而不是稱之為一組或者一堆呢?

這是因為中國的古人在夜觀天象時,最明顯看見的就是月亮的變化,每天晚上的月亮除了圓缺變化之外,每晚所處的位置也是不同的,今天晚上在這幾個星星之間,明天晚上又到了另外幾個星星之間,仿佛月亮在星星間運行一樣,月亮在星星間運行了一周之後,又會回到原來的地方,人們就把月亮在星星間所運行的軌道,稱之為白道,把白道附近比較亮的星星,作為月亮運行的參照物,並劃分為二十八組。

為什麼要把白道的星星劃分為二十八組,而不是二十四組或三十組呢?

這是因為月亮在白道上運行一周,差不多需要28天時間,月亮差不多每天夜裡都是停留在某一組的星星上的,經過了差不多28天之後,月亮又回到了原來的第一組星星上,所以古人就把白道上的星星分成了二十八組,又因為月亮每天夜裡是停留在其中的一組星星上的,就好像月亮留宿、住舍在這一組星星上一樣,所以就把這二十八組星星稱之為二十八宿,宿也就是留宿、住舍的意思。

人們為了了解和描述天上的星象變化,就把天上的星星畫成了一張星象圖。

天上的星象圖,就好像地上的地圖一樣。有了地圖就可以把什麼山什麼水分別標註在相應的地方,還可以把人的運行路線,也標註在地圖上;有了星象圖,也就能把什麼星星標註在什麼位置上,還能夠把太陽、月亮、行星的運行軌道,也標註在星象圖上了。

人們把二十八宿畫在了星象圖上,就成了二十八星宿圖。

中國的古人,又給二十八宿取了二十八個名字,分別為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那麼,這二十八宿在天上的位置,是怎樣排列的呢?

因為月亮在每個月初三初四的傍晚,出現在西南方向,然後再慢慢向西落下;初八初九的傍晚,出現在正南方向,然後再慢慢向西落下;十四十五的傍晚,出現在東方,然後再慢慢由東向西落下。

從月亮出現時的位置來看,仿佛是從西面開始的,所以二十八宿的排列,也是由西向東排列的,也就是從某一個位置開始,由西向東依次排列著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等二十八宿,在月亮所運行的白道上,整整一周就排列著二十八宿,就好像是二十八個星官在輪流值班一樣,這就是二十八宿的排列順序。

那麼,這二十八個星官的值班時間,又是怎樣安排的呢?

中國的古人,就把立春這一天,作為二十八宿星官開始值班的第一天,這一天的傍晚時分,角宿就會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也就意味著從立春開始,角宿星官開始值班了,然後在第二天傍晚的同一時間再看,就會發現角宿比昨天晚上高了一點點,這就說明角宿星官的值班,已經進入第二天了。

當角宿星官差不多值了13天班之後,再來看東方的地平線上,就會看到亢宿升了起來,意味著角宿星官即將下班,亢宿星官要接著值班了,然後差不多每隔13天,依次接著值班的是氐、房、心、尾、箕、鬥、牛等。

為什麼每隔13天左右,會新升起一個星宿來值班呢?這跟北鬥七星的旋轉是一樣的,在每天傍晚的同一時間看二十八宿,也是一年旋轉一周,一年365天,除於二十八宿的28,差不多就是13天一個星宿。

就這樣在差不多90天的時間裡,也就是一個春季的三個月之內,從東方的地平線上依次升起了角、亢、氐、房、心、尾、箕,當箕宿星官值了13天班之後,時間也就到了春未夏初。

就在春未夏初這個時候,傍晚再來看角宿,就會發現角宿跑到了南方的夜空中,北鬥七星的鬥柄,也指向了東南方向。

說到這裡,我們就可以來看星象圖了,看星象圖可不能跟看地圖一樣!

我們看星象圖是要面向南方看的,而且還要把圖舉過頭頂,如果是拿著手機的,就要把手機舉過頭頂,眼睛要仰起頭來往上看,最好身體也再往後仰一點,讓自己的頭頂對著星象圖上的北極星,最將星象圖上的北極星對著北方天空中真正的北極星,也就是把自己的頭頂、星象圖上的北極星、天空中的北極星,連成一條直線。

用這個方法看星象圖,剛好可以對治低頭一族的頸椎病,所以我們推薦大家,要多利用手機的星象圖,來看看天上的星象,對頸椎可是非常有用的哦。

用這樣的姿勢看星象圖,我們就可以發現,手機星象圖裡的鬥、牛、女、虛、危、室、壁,在手機裡是在手機的上邊的,當我們把手機舉過頭頂之後,鬥、牛、女、虛、危、室、壁就是在北方而且偏下的地方了,原來在手機星象圖下面的井、鬼、柳、星、張、翼、軫,就是在南方的上空了。

再看手機裡星象圖上的角、亢、氐、房、心、尾、箕,是順時針方向排列的,亢宿在角宿的上面,氐宿在亢宿的上面,當我們把手機舉過頭頂之後發現,原來角宿在亢宿的上面,亢宿在氐宿的上面,角、亢、氐、房、心、尾、箕這個順序,就是他們每天傍晚在東方地平線上,依次升起的順序。

按照以上的二十八宿值班順序,我們就可以知道,在立春的時候,傍晚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的是角宿,這時候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北;立夏的時候,傍晚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的是鬥宿,這時候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立秋的時候,傍晚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的是奎宿,這時候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西南;立冬的時候,傍晚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的是井宿,這時候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西北。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會有45度的傾斜呢?因為只有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時候,鬥柄才分別指向正東、正南、正西、正北,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只是春夏秋冬的剛開始,所以鬥柄的指向還沒有到達正東西南北的方位。

我們根據以上二十八宿的排班值日表,就可以推算出今天是哪一位值日星官在值班了,比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5日,正值柳宿剛剛下班,星宿剛剛上班,恰好是兩位星官交接班的時候,我們知道了今天是柳宿和星宿這兩位值日星官正在交接班,我們就可以同時向這兩位值日星官有所祈求了。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有關天文曆法的內容實在太多了,由於文章的篇幅有限,只能暫時講述到這裡。

其他還有諸如左青龍右白虎、七月流火、北極星到底動不動等問題,將在以後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

上天二十八宿都在哪裡?為什麼是二十八?怎樣才能找到他們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制定的?這三種方法真有智慧

《易經》《易傳》《繫辭》之間是什麼關係,結合帛書來了解

理解了孔子的四個聖人之道,即可理解太極生兩儀的真正含義

相關焦點

  • 只要知道了二十八宿的排列和現在的節氣,就能推算今天晚上的星宿
    上知天文,就是非但要了解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北辰、北鬥、三垣、二十八宿、二十四節氣等知識,還能夠根據相關的知識,對每天晚上的星宿等內容,進行正確的推算。那麼,如何才能根據相關的知識,來推算每天晚上的星宿呢?首先當然要了解二十八宿的排列順序。
  • 古代的「二十八星宿」從何而來?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的祖先早在4000年前就已經制定出了中國的星座屬相,那就是「二十八星宿」。外國使用的「十二星座」是關於行星運動變化軌跡的記錄,被定義為「黃道十二宮」,我國則叫「二十八星宿」。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了生產的需要,很早就用觀察天象的方法決定季節和農時,太陽和月亮就成為重要的觀察對象。
  • 古代的二十八星宿是什麼?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最初是古人為比較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記。
  • 地心說、二十八星宿、步天歌……中國古人是如何研究星空的?
    二十八星宿是指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是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而以「宿」一詞稱之也是因為這些聚集的星群像是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所棲息的宿地。當然一個星宿也不是指一顆星星,而是指星群的集合。
  • 漫漫夏日長夜,正是觀星的好時節,咱們正好聊聊古代「二十八宿」
    古代傳統的「二十八宿」的創立和應用,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個例子。大多數國人都從《西遊記》裡聽說的二十八宿:小雷音寺那一集,唐僧師徒被黃眉大王用金缽困住,孫悟空曾求二十八星宿下界幫忙。在另外一部名著《水滸傳》裡也有二十八星宿將軍的描寫。那究竟什麼是二十八星宿?
  • 「二十八宿」是中國古老的佔卜星座?
    公元17世紀的佔星術星座圖以圖象表示十二星座。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星宿」)。古人秋分祭月,同時伴隨祭祀木、火、土、金、水五星和「二十八宿」星辰。(*見明代《太常續考》)天垂象見吉兇 聖人觀察「二十八宿」聽過用「二十八宿」來「算命」嗎?中國古代的天文星象學就用它。《易》經說:「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
  • 中國二十八星宿傳奇
    現在連很多六七十的老人,都知道自己是什麼星座,更有很多年輕人用星座判斷運勢,甚至還以此作為自己擇偶條件。我國歷史悠久的28星宿,卻少有人知曉。據傳古天地初現時,天帝派下四獸鎮守衛人間,它們分別是: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獸完成使命後,以聖獸之血,血祭,獻身於人間,從此四方之獸傳說開始。
  • 陝西漢墓發現迄今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西安3月28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28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員在該省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磚室墓,墓室裡繪製了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圖,也是目前已發現內容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 【道教常識】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與十二地支對應關係地支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最核心的內容,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重要的符號。地支來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種一年的表達方式。地支創建的方法是採用二十八星宿部分星象符號。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東方稱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南方稱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西方稱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北方稱玄武:鬥木獬、
  • 水滸中賣鴨梨的鄆哥有怎樣的結局呢?原來也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水滸中賣鴨梨的鄆哥有怎樣的結局呢?原來也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大家最開始接觸水滸傳的時候可能沒有留意到鄆哥這個人物。精讀後便會得知鄆哥雖沒有用過多的筆墨進行描寫,可他卻有著推動劇情的作用。鄆哥大概也就十五六歲,原本姓喬,因在鄆州生養,便取了個名字叫做鄆哥。
  • 二十八星宿順序排列有什麼講究?為何東方青龍為首?
    二十八星宿南方七宿,古人認為其組成「朱雀」的形象,朱者,赤也,紅色;五色配五方中,赤色為南方。雀者,古人認為是鳳凰所生,有鳳凰的特徵。在四象中,南方朱雀的地位很重要,因為古人觀測星空,往往是面向南,目之所及者,在這一塊區域的星宿位置最為清晰。因此單從四象的「形象」來看,南方七宿組成的朱雀更為直觀。
  • 學點星宿文化之什麼是三垣七曜四象二十八宿
    今天來聊聊三垣、七曜、四象、二十八宿是什麼。所謂三垣指的是紫微恆、太微恆、天市恆。紫微垣是三垣居中,靠近北極的一大群星星,是三垣中的紫禁城,皇帝所在。太微垣在靠近南邊的大群星星,相當於三垣中的政治機構。天市垣則靠近東邊的大群星星,織女一就包括其中。
  • 十二星座與二十八星宿的來源你都知道嗎?
    古巴比倫人是觀測天空的行家,但他們很明顯不擅長觀察氣候,或者是因為兩河流域並不像中國這樣四季分明,於是他們沒有立四季的習慣,但他們的獨到之處就是觀察太陽運行的軌道很細心,自然也看得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部分的與太陽的關係,他們用更簡單的方式把這四大部分分別平均拆分成三小份,從而把整個黃道分成十二部分,分別用黃道附近的十二個星座來命名
  • 知識、傳說與製作:陝西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星象圖的幾個問題
    一般是由於受到牽牛、織女故事的影響,而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女宿表現為牽牛、織女的形象[ ]。此幅星象圖中也有同樣的現象。圖中從東北角開始,依次繪製了鬥、牛、女、虛、危、室、壁的二十八宿北宮星宿,虛與危、室與壁各合為一個星象,七宿皆有題記,十分清楚。
  • 陝西一漢墓發現國內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陝西一漢墓發現國內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陝西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考古研究最新成果。
  • 二十八星宿竟起源於印度?專家:星宿起源於此國
    便選了二十八個星群作為觀測的標誌,分別取了一個名字,這就是二十八星宿的來源,二十八星宿被分為四組,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二十八星宿之說被廣泛的應用於中國古代天文、宗教,文學,以及佔卜等,在不同的領域具有不同的內涵,相關內容非常龐雜。也可以這麼說,二十八宿之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在這一古老的天象體系究竟是在什麼時代、在何處誕生的?
  • 23個美姬和二十八星宿的不解之謎終被解開
    這位小個子諸侯把自己身前擁有的一切財富,包括美姬豔妾,都帶進了墳墓,甚至他的一個小小衣箱都裝載了他死時的宇宙星象。這個衣箱長71cm,寬47cm,高40.5cm。衣箱頂上右邊紋龍符,左邊紋虎符,衣箱正中是篆書的「鬥」字,圍繞著「鬥」字順時針排列寫有二十八星宿的名稱。
  • 「二十八宿」星官體系
    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夜空中的繁星劃分成群,用假想的線聯結而成各種圖形,並最終將全天星空劃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稱之為星官。迄今為止,中國的星官和希臘的星座是世界天文學中兩個研究星空的最完整體系。然而,中國古代星圖自清末逐漸淡出主流,當下已很少有人了解我們中國自己的星空了。近來,完整的中國宋代傳統星空得以恢復和重現,展現了中國古代星空中的生活和詩意。
  • 中國古代的星象劃分法
    天市垣東、西兩藩的星均用戰國時代的國名命名,亦是三垣創始年代的一個佐證。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代所創星區劃分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古人把沿黃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二十八個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稱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