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夏盡,暑氣逐日消;涼意輕風掃,初秋要來到。處暑前的時光,黃昏燈,沉於痴夢與世爭。清貧心,無名志,赤衫炙履行亂世。欲解混元紛繁景,卻擾世人匆匆影。殤兢殤兢,便是太白金星,也顧觥籌杯町。
二十四節氣就是一個輪迴,可劃分為春夏秋冬四部分。春天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天有: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天有: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立春為一年的開始,也是寅月的開始,驚蟄為卯月的開始,以此類推。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出發,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個回歸年,累計360°,因此分為24個節氣。
我們馬上要迎來處暑節氣,「處」代表結束,暑氣即將結束,天氣也將變得涼爽宜人。要以滋陰潤燥為主,像西瓜這類寒氣的水果,就要少吃或者不吃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變得十分寶貴。今年的陽曆和陰曆尾數恰好相同,比如今天的陽曆是8月22日,陰曆是7月22日,這種現象在2008年也同樣出現過。
一轉眼,秋天的腳步已經匆匆趕來,再過不到一個月,下一個月圓之時,中秋節也將不期而至。秋的寂言,秋的冷漠,秋的悲涼,秋的孤獨,在此刻全都襲來。秋不曾有夏的熱情,秋不曾有冬的潔白,秋不曾有春的盎然,它只與天比悽涼,只與地比蒼涼。它不曾有過寬嚴,也不曾有過包容。它不正不邪,亦正亦邪。秋只存在於萬物凋零之時,秋只是哀的代表,孤寂的嚮往。
斷了的琴弦,彈奏著從前,淺秋作畫,落葉為詩,這是文人的靈感。自古逢秋悲,誰言秋為好。千百年來,多少秋愁的句子,多少悲秋的文章。殊不知,若不是這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的秋,若不是這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的秋,若不是這秋宵月色,萬裡霜天的秋,至如今,又怎會有覺人間最懂味,萬事到秋來,行人皆有為的唏噓。願這個秋天你不悲,寫在處暑前的涼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