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劇|Undoing: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儀式感

2021-01-08 金潤醬讀心理

HBO新出的美劇《The Undoing》口碑爆棚,國內翻譯為「無所作為」,不過實際上undoing是心理學中的一種防禦機制——抵消。

鑑於片中女主是一名心理諮詢師,金潤醬想,或許劇名循著這個脈絡來翻譯會更準確一些,也許,片名就告訴了我們劇情的走向,誰會是那個真兇?

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流派中常常會觀察和分析的對象。

安娜·弗洛伊德在《自我與防禦機制》中說道:一方面本能衝動以其自身的韌性和能量堅持他們的目標,著手入侵自我,並期望撼動和制服自我。另一方面,自我對本我逐漸變得不信任,並開始反制,將其驅趕回自己的區域。

也就是說,防禦機制是我們將一些不愉快的情感(想法、感覺)移除到意識之外的一種心理操作。

比如撒謊就是一種防禦機制,小孩子犯錯了,為了避免被懲罰,他會說不是我幹的。

升華也是一種防禦機制,通過做一些有益的活動,來替代原本不良的想法。

Undoing

Undoing是一種叫做「抵消」的防禦機制,通過一種象徵性的行動來抵消一些害怕出現的情形。

比如:一個大一到女生通過後某個小夥子發生性行為,來證明自己不再是高中時候到乖乖女。

抵消也可以發生在一些強迫性的儀式當中,通過做一些象徵性的行為來抵消對自己的懲罰。

例如:一個9歲的男孩,在睡覺前他總是要反覆將水龍頭擦乾淨,確保它們沒有滴水。他說,他是想要保護他的媽媽,因為媽媽不會遊泳,水龍頭滴的水會把人淹死。

我們很容易發現,與undoing伴隨的是一種儀式化行為,以及對這種行為的強迫性觀念。形式上的東西被賦予太多價值,被反覆援引,甚至超出理智的範圍。

使用「抵消」的人,有時候在理智上是知道自己的想法站不住腳的,但是行為上難以改變。

強迫型人格障礙

在強迫型人格障礙中常見使用「抵消」的防禦機制。

這可能是由於社會對這類人格特徵的推崇導致,包括:關注細節、自律、克制情緒、堅韌、可靠可信、彬彬有禮。

但是,如果在這方面過猶不及,就會導致功能受損或者主觀上的痛苦。

個體往往會變得僵化、完美主義、教條、思維反芻、高道德標準、難以決策,以及情感和認知受限。

強迫型人格障礙者的生活環境可能是這樣的:

1. 通常在僵化、控制型的家庭中長大;2. 缺乏親密的、可自我披露的人際關係;3. 從事技術性的、講求細節的工作;4. 缺乏休閒娛樂,即使去了也可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是純粹的身心愉悅。

值得一提的是,undoing雖然是精神分析中用到的術語,但是對強迫型人格障礙更管用的是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

1. 對患者進行心理教育,說明完美主義對於症狀的產生和維持所起到的作用;

2. 幫助患者檢驗以下兩種方式的差異:一種是嚴格遵循一貫的規則;另一種是靈活分析哪些規則對其是有用的,而哪些是無用的;

3. 幫助患者分析那些維持著完美主義與僵化的自動思維、潛在假設及核心信念;

4. 將這些一般性的目標與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聯繫起來,將具有個人意義的結果作為具體的治療目標。

成功的治療會使患者的緊張或痛苦得到緩解,患者的標準會更具靈活性,其工作成效、時間管理和人際關係都會有所改善。

寫到這裡,有沒有開始好奇起來,美劇《The Undoing》到底講的什麼故事呢?這個周末刷起來吧。

關注金潤醬讀心理,邊看邊拆解~

相關焦點

  • 心理| 強迫型人格障礙,你患病了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強迫型人格障礙?估計你會下意識地把它當做強迫症,但它們可是有區別的哦。 強迫型人格是彌散性的,滲透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強迫症則只涉及一定的主題。相對於後者,前者對個人的社會功能影響更大些,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為10%~15%,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強迫型人格障礙。
  • 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原標題: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不少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嫌棄」不講衛生,行為不規矩,自己的房間也收拾不好,大人們惆悵孩子行為作風太紊亂的同時,也有人糾結著,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太在乎細節?
  • 看美劇|Undoing:枕邊人,或許只是表演型人格?
    美劇《Undoing》中的Grace是人生贏家,家勢背景顯赫,自己美麗知性,丈夫Jonathan更是完美的兒童醫生,醫術精湛、充滿愛心、收入不菲。兒子就讀於上流社會的貴族學校。她看他有錢、看他救了她的孩子,所以纏著他和他發生關係,繼而要求他出錢讓她的孩子上貴族中學。人生B面:旁觀者看到的JonathanGrace來到Jonathan所在的醫院,找他的同事求證。然而同事卻告訴她另一個故事:Jonathan表現出充滿同情和慈愛,似乎只是對人的一種誘惑,引誘病人和家屬對醫生的技藝精湛充滿讚嘆,折服於他的人格魅力。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邊緣型、自戀型、表演型,以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C組(Cluster C): 以焦慮恐懼表現為特徵(強迫型、依賴型,以及迴避型人格障礙) 此外,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可能渴望親密,但他們強烈而不穩定的情緒反應往往會疏遠他人,造成自身長期的孤立感(詳見「我用光了所有表情,從人群中倉皇逃走」| 關於沉默型邊緣人格)。 需要注意的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經常與雙相情感障礙混淆,它們的共同特徵是情緒不穩定。
  •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
    專家:強迫型人格是精神病嗎?精神病的三大特點一般人心目中的「精神病」,實際上是醫學上所指的伴有精神病性表現的嚴重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有三大特點。(1)常有一些幻覺等病態體驗,且不能把病態體驗與現實區分開來,把病態體驗當成現實。
  • 強迫型人格有哪些人格特徵
    強迫型人格有哪些人格特徵強迫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形成一般有一定的性格基礎,這些性格特徵比較複雜,但這些性格特徵並不一定是強迫症患者特有的,很多正常人也或多或少有這種個性。所以,強迫症不一定是由特殊人格導致的,那麼強迫症與人格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強迫型人格有哪些人格特徵呢?強迫症與一定的人格特徵有著密切關係,強迫型人格的特徵可概括為:「不完善感」、「不安全感」、「不確立感」。「三不」之中只要有一個很突出,就很容易轉化為強迫症。
  • 一個比抑鬱症情緒還不穩定的心理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
    文/老K對於心境障礙我們了解有基本的抑鬱、焦慮、強迫症。其實單純的抑鬱、焦慮、強迫不難解決,有些人會發現不是神經症的康復率在75%?只要積極解決,不是都可以好起來嗎?為何我就不行?其實我們忽略了有些神經症還會伴隨人格障礙的可能。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問題——邊緣型人格障礙。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患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群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以及心理自卑。尤其在重大問題和挑戰面前,會採取迴避的態度,甚至可能因為感到無能應對而直接放棄。
  • 人格障礙的幾種類型
    它們包括:偏執型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B類人格障礙這些疾病的特徵是情緒化、戲劇性或反覆無常。示例包括:反社會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戲劇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C類人格障礙焦慮症和恐懼是C類紊亂行為的基礎。
  • 如果這幾張圖片讓你覺得心裡不舒服,很可能你就是強迫型人格!
    有研究還表明,強迫型人格與遺傳也有關係,家庭成員中有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其親屬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1型人格,處女座,這些性格類型的人都比較容易帶有不同程度的強迫型人格。需要注意的是,強迫型人格並非心理病症,只是某種性格類型帶有的人格障礙。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核心提示: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非常自信的,而有些人則是出現了自卑的心理,時間長了引起了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情況,當然引起迴避型人格障礙發生的原因還有一些其他的,那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呢?
  • 人格障礙的10種主要類型
    (二)衝動型人格障礙 又稱「爆發型」,表現為易怒、情緒不穩定、控制力差。此種人格常導致傷人、 殺人、毀物、侵犯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 (三)分裂型人格障礙 表現為孤僻、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言行古怪,表現為「社會性退縮」,缺乏知己。
  • 比抑鬱症還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邊緣人格障礙
    文/老K對於心境障礙我們了解有基本的抑鬱、焦慮、強迫症。其實單純的抑鬱、焦慮、強迫不難解決,有些人會發現不是神經症的康復率在75%?只要積極解決,不是都可以好起來嗎?為何我就不行?其實我們忽略了有些神經症還會伴隨人格障礙的可能。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問題——邊緣型人格障礙。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 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我測試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只好對他敬而遠之。偏執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行為持否認態度,因此在社會上人數和比例確實不詳。據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衛生調查資料表明,這種人格障礙的人數佔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8%,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這個比例。在調查研究中還發現,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中以男性較多見,且以膽汁質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 迴避型人格障礙形成原因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
  • 反社會型人格什麼意思什麼梗?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了解一下
    反社會型人格什麼意思什麼梗?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了解一下時間:2020-04-09 18:1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反社會型人格什麼意思什麼梗?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了解一下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會性病態(sociopathy),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
  • 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所謂迴避型人格障礙,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其主要表現為患者存在強烈的社會不安感,對於需要接觸他人的活動會感到害羞、自卑乃至恐懼,通常對此採取迴避的態度和退縮逃避的行為。
  • 焦慮不安心情低落,你可能患了人格障礙症!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 5 版(DSM-5)中將人格障礙定義為:明顯偏離個體文化背景預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且是泛化和缺乏彈性的,起病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穩定,並導致個體的痛苦或損害。人格障礙是人格功能和人格特質存在損害,這種損害廣泛而持久。
  • 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一病誤終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基本特徵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以及顯著衝動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邊緣型人格障礙在整個人群當中的患病率為6%,這個數字比例可真的是不低,而且一個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甚至是好幾個家庭。
  • 世界上最明顯的10種人格障礙都有哪些?
    另外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通常很害怕被拋棄,且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例如用自殺來威脅某人不要離開他們。 Part 4 強迫型人格障礙 這些人執著於有序、完美、完全的控制,以及規則、細節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