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新出的美劇《The Undoing》口碑爆棚,國內翻譯為「無所作為」,不過實際上undoing是心理學中的一種防禦機制——抵消。
鑑於片中女主是一名心理諮詢師,金潤醬想,或許劇名循著這個脈絡來翻譯會更準確一些,也許,片名就告訴了我們劇情的走向,誰會是那個真兇?
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流派中常常會觀察和分析的對象。
安娜·弗洛伊德在《自我與防禦機制》中說道:一方面本能衝動以其自身的韌性和能量堅持他們的目標,著手入侵自我,並期望撼動和制服自我。另一方面,自我對本我逐漸變得不信任,並開始反制,將其驅趕回自己的區域。
也就是說,防禦機制是我們將一些不愉快的情感(想法、感覺)移除到意識之外的一種心理操作。
比如撒謊就是一種防禦機制,小孩子犯錯了,為了避免被懲罰,他會說不是我幹的。
升華也是一種防禦機制,通過做一些有益的活動,來替代原本不良的想法。
Undoing
Undoing是一種叫做「抵消」的防禦機制,通過一種象徵性的行動來抵消一些害怕出現的情形。
比如:一個大一到女生通過後某個小夥子發生性行為,來證明自己不再是高中時候到乖乖女。
抵消也可以發生在一些強迫性的儀式當中,通過做一些象徵性的行為來抵消對自己的懲罰。
例如:一個9歲的男孩,在睡覺前他總是要反覆將水龍頭擦乾淨,確保它們沒有滴水。他說,他是想要保護他的媽媽,因為媽媽不會遊泳,水龍頭滴的水會把人淹死。
我們很容易發現,與undoing伴隨的是一種儀式化行為,以及對這種行為的強迫性觀念。形式上的東西被賦予太多價值,被反覆援引,甚至超出理智的範圍。
使用「抵消」的人,有時候在理智上是知道自己的想法站不住腳的,但是行為上難以改變。
強迫型人格障礙
在強迫型人格障礙中常見使用「抵消」的防禦機制。
這可能是由於社會對這類人格特徵的推崇導致,包括:關注細節、自律、克制情緒、堅韌、可靠可信、彬彬有禮。
但是,如果在這方面過猶不及,就會導致功能受損或者主觀上的痛苦。
個體往往會變得僵化、完美主義、教條、思維反芻、高道德標準、難以決策,以及情感和認知受限。
強迫型人格障礙者的生活環境可能是這樣的:
1. 通常在僵化、控制型的家庭中長大;2. 缺乏親密的、可自我披露的人際關係;3. 從事技術性的、講求細節的工作;4. 缺乏休閒娛樂,即使去了也可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是純粹的身心愉悅。
值得一提的是,undoing雖然是精神分析中用到的術語,但是對強迫型人格障礙更管用的是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
1. 對患者進行心理教育,說明完美主義對於症狀的產生和維持所起到的作用;
2. 幫助患者檢驗以下兩種方式的差異:一種是嚴格遵循一貫的規則;另一種是靈活分析哪些規則對其是有用的,而哪些是無用的;
3. 幫助患者分析那些維持著完美主義與僵化的自動思維、潛在假設及核心信念;
4. 將這些一般性的目標與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聯繫起來,將具有個人意義的結果作為具體的治療目標。
成功的治療會使患者的緊張或痛苦得到緩解,患者的標準會更具靈活性,其工作成效、時間管理和人際關係都會有所改善。
寫到這裡,有沒有開始好奇起來,美劇《The Undoing》到底講的什麼故事呢?這個周末刷起來吧。
關注金潤醬讀心理,邊看邊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