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業銀行:預計中國經濟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增長1.7%和8.0%

2020-11-3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德國商業銀行:預計中國經濟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增長1.7%和8.0%

  2020年,「黑天鵝」事件頻出,新冠疫情突發並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致使全球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各經濟體普遍面臨如何擺脫疫情影響的挑戰,中國經濟基本面出現穩健復甦態勢。

  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穩步改善,GDP同比增長0.7%,成功實現由負轉正,其中第三季度增速更是達到了4.9%,經濟復甦態勢旺盛。

  展望2021年,德國商業銀行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在該行2021經濟展望年度新聞發布會上提出,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將進入更新常態,強調有質量增長,呈現更加內生化和包容性的趨勢。

  周浩認為,中國經濟經歷微型復甦,這表明了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疫情之後,能夠迅速恢復生產,也同時說明,多數國家的整體經濟復甦狀況會像中國一樣。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需求的阻力,增長前景仍然具有挑戰性。預計中國經濟將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增長1.7%和8.0%,總體來看,可以看到平均5%的增速。

  周浩同時提示,中國的整體政策正在轉向中性和常態化,在這個過程中,市場會面臨信用風險的上升。這一輪信用風險上升,可能是過去幾輪上升的延續,不同的狀況下會有不同的信用風險。

  美國大選後,當選總統拜登的對華政策被密切關注,周浩認為,中美競合的趨勢已經基本形成。「穩定的貨幣」仍然是人民幣的關鍵。周浩維持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 2020年底和2021年底分別為6.70和6.83。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區執行長章良梳理分析了疫情期間的挑戰和機會。他表示,疫情發生後,供應鏈的韌性成為企業客戶關注的關鍵問題。中國供應鏈的韌性在這次疫情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又同時對包括一些歐洲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國家獲得重要的疫情物資和復工方面帶來很大幫助。

  歐洲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製造業子公司對母公司的貢獻顯著增加,在全球也有更多的出口機會。目前德國和歐洲在華建立的子公司,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本地生產提供需求。隨著生產自動化進一步提高,和中國物流產業鏈有效性充分體現,很多德國企業目前進一步希望能夠擴大在中國的產能。

  中國對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給市場帶來了重大機遇。

  同時,歐洲/德國仍是許多中國領先企業的最佳併購目的地,中資企業對高質量的海外併購標的仍有很大興趣,特別是尋找「隱形冠軍」促進中國的智能製造。大多數中資企業都會更加放眼歐洲。從整體環境來看,中資企業跨境併購投資將持續採取比較謹慎的態度,併購量或將出現下降。與其他市場相比,德國的特定行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中資母公司需要加大對歐洲子公司的支持力度。歐洲疫情恢復需要更長時間。疫情不斷反覆,對中資企業在歐洲的子公司必然產生影響,章良建議,中資企業的母公司充分關注在歐洲的子公司的運營和風險管理。充分利用當地政府的各種貸款和補貼政策的同時,對一些資本出租率比較低的子公司進行母公司出資或股東貸款。

  章良認為,在未來,貿易融資將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中歐之間的投資即使在疫情的情況下也大有可為,從德國和歐洲向中國投資的角度,德國近年來一直是歐盟國家中向中國投資最大的國家之一。疫情並沒有影響德國向中國的FDI的投資。德國商業銀行的了解顯示,現有的所有的德國企業客戶,沒有一家有離開中國市場的計劃,都是繼續繼續執行在疫情發生之前制定的今年的投資計劃,擴大生產。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9%,今年增長7.9%
    記者 聶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北京時間周五晚發布中國經濟評估及展望報告稱,在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經濟活動繼續回歸正常化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1.9%,2021年增速將達到7.9%。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由於中國經濟復甦,包括野村證券和中金公司在內的多家中外券商預測,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達到9%。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警告說,消費疲軟、失業和中小企業恢復緩慢,可能是對增長造成障礙。中國社科院在其《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中稱,「儘管今年中國出口仍保持彈性,但可能面臨全球經濟前景不佳和國際貿易萎縮帶來的問題。
  • Prognos經濟研究所預計2021年德國GDP增長3.9%
    德國《商報》1月4日報導。Prognos經濟研究所發布報告稱,德國經濟自春季出現強勁復甦,預計全年經濟增長3.9%。新冠危機造成的約三分之二損失可以得到彌補。 Prognos首席經濟學家博默表示,各行業恢復程度差距較大。受危機嚴重影響的領域今年增速更快,而採礦、煉焦和礦物油加工等由於重大結構轉型將持續萎縮。
  • 中國票據市場2020年回顧和2021年展望
    截至2020年11月末,票據承兌未到期餘額為13.78萬億元,同比增長11.31%;票據貼現未到期餘額為8.67萬億元,同比增長7.30%。同時,2020年票據市場參與主體也持續擴容,目前,中國票據交易系統接入會員超過3000家,系統參與者超過10萬家,市場交易投資活躍度穩步提升。
  • 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2%左右,那GDP會是多少呢?
    最近兩周,大量經濟機構和經濟學家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做了相關預測,整體來看基本都認為「2020年中國GDP將增長2%左右」。比如,世界銀行在其1月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就認為:咱們中國經濟將增長2%。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連續兩個季度修復反彈,呈現典型的不對稱「V」型修復格局,具體看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實際GDP當季同比分別增長3.16%和4.95%,名義GDP當季同比分別增長3.11%和5.54%,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實際GDP和名義GDP同比分別增長0.74%和1.39%。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中國經濟也出現了罕見的季度負增長。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中央積極部署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復工復產逐月好轉,經濟增速逐季回升,有望成為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經濟體。
  • 世界銀行發布報告 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達7.9%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組織發布了2021年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報告中,世行表示,但是,如果決策者不採取果斷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和實施促投資的改革,復甦可能會緩慢乏力。報告稱,雖然全球經濟在2020年萎縮4.3%之後又恢復增長,但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和患病,令數百萬人陷入貧困,並可能長期抑制經濟活動和收入增長。
  • 經濟藍皮書:預計2020年豬肉產量將比2019年明顯增長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藍皮書:預計2020年豬肉產量將比2019年明顯增長中國網12月9日訊(記者 金慧慧)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經濟藍皮書:2020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今日在京發布。藍皮書預計,2019年底能繁母豬生產能力等有望率先實現環比增長,從而帶動2020年生豬生產能力全面回升,豬肉產量將比2019年明顯增長。藍皮書指出,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發生以來,全國生豬生產能力不斷下滑。
  • 2021破題之年:透視高增長「假象」 化解增長動力失衡風險
    滕泰 張海冰/文 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而陷入「短蕭條」,中國經濟率先恢復為正增長,在全球經濟中一枝獨秀。2021年,中國經濟名義高增長背後,要重點關注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可持續性及潛在衍生風險。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IMF(2017)實證研究表明,美元每貶值1%,未來1年內全球貿易數量將上升0.6%-0.8%。因此,2021年,弱美元下全球貿易將復甦,進而帶動全球經濟回暖,給中國帶來新的出口需求。展望四:內外需共推經濟走上趨勢性運行軌道1. 製造業和新基建推動投資恢復性增長2020年,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成為後疫情時期穩定投資引擎的主動力。
  • MBM視野 | 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2021年展望③
    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基準情形下,2021年GDP增速預計將達8.8%。「內外雙驅」仍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內部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發生切換,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將有所減弱,明年分別增長5.8%和5.3%;在「雙循環」戰略構想下,製造業投資有望加速改善,消費亦將溫和修復,兩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上升,2021年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6.1%和15%。
  • 天風證券:2019年中國經濟和投資展望(附1月金股)
    宏觀 2019年中國經濟和投資展望2019年,國內經濟的核心矛盾是經濟下行和政策對衝之間的博弈。上半年,在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出口的三重壓力下,經濟將大概率延續2018年4季度的下行趨勢,2季度下行壓力較大。政策預計還將保持穩增長的基調,但惡化的國際收支、貨幣流動性陷阱、規範地方隱性債務,將掣肘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 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回顧及2021年市場前景預測
    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2020年,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尤其在新冠疫情下發揮著重要性。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佔GDP比重已近四成,對GDP貢獻率近七成。總體來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將突破40萬億元大關。
  • 拓爾思:預計2020年淨利潤2.99億~3.30億元 同比增長90%~110%
    原標題:拓爾思:預計2020年淨利潤2.99億~3.30億元,同比增長90%~110%   拓爾思(SZ 300229,收盤價:8.24
  • 2021年CPI將保持溫和水平 物價水平有望回歸經濟基本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2021年CPI將保持溫和水平;PPI也將逐漸修復,年內或將轉正。  CPI迅速回歸正區間  2020年12月份,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5%轉為上漲0.2%;環比由上月下降0.6%轉為上漲0.7%。
  • 中信證券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再展宏圖
    1)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9%,似乎「過高」的增速主要是由於2020年較低基數所致,如果將2020-2021年平均起來看,兩年的幾何平均增速約為5.4%,基本符合中國當前的潛在增長水平,也比較好地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2)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來自消費和製造業投資。
  • 「2020搜狐財經峰會」順利舉行 專家看好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
    中證網訊(記者 王舒嫄)11月26日,「2020搜狐財經峰會」在京舉行。黃奇帆、賀鏗、魏建國、劉元春、姚洋等專家出席,峰會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主題,就「雙循環經濟格局」、「十四五」開局之年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 浙江2021年數字經濟目標:力爭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超10%
    黃慧 攝中新網杭州1月6日電(記者 黃慧)「2020年浙江數字經濟取得新發展,預計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6800億元人民幣。」在6日舉行的2021年浙江全省經信工作會議上,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旭表示,2021年浙江力爭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浙江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正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 連續三年下滑: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2531.1萬輛 2021年會反彈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連續三年下滑: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2531.1萬輛,2021年會反彈嗎?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突破130萬輛。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生產與銷售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和1.9%。中國汽車市場自2018年7月開始出現下滑,2018年和2019年汽車銷量分別下滑了2.8%和8.2%。今年,疊加疫情的衝擊,中國汽車市場面臨著嚴峻考驗。不過,整體來看,汽車行業的恢復大大好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