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有不少人喜歡在室內或者車裡噴空氣清新劑,覺得味道會好聞一些。不過,最近網上有傳言,說這空氣清新劑的主要成分是化學物質,長期吸入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在車上使用時,甚至會引起頭暈、嘔吐等不適。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一探究竟。
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大型超市,發現空氣清新劑按類型主要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使用範圍一般都是臥室、衛生間和車內。其中,車載空氣清新劑的品種最多,價格從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據超市導購介紹,賣得最火的是這種固態空氣清新劑,無論是放在室內還是車上都比較合適。
當記者詢問空氣清新劑的成分以及是否安全性時,超市導購表示,具體成分她也不清楚,但這種產品已經上市十多年了,從沒聽說過有問題。記者隨機購買了三款不同類型的空氣清新劑,發現其中一款氣體空氣清新劑壓根就沒有標註任何成分,其它兩款僅僅標註:成分為香料、海藻膠和表面活性劑。
那麼,這些未知成分的空氣清新劑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害呢?實驗人員準備了三個塑料盒,放入裝有空氣清新劑的燒杯,然後用小白鼠來做實驗。五分鐘時,三隻小白鼠的反應都沒有任何異常,然而過了十分鐘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又過了二十分鐘,三隻小白鼠都開始變得萎靡不振,四十五分鐘過後,呆在固態和液態空氣清新劑裡的兩隻小白鼠漸漸暈厥過去。
景教授同時表示,空氣清新劑最大的危害是它的掩蓋性。所謂的「清新」空氣,其實是靠清新劑中強烈的香氣蓋住了異味,靠混淆人的嗅覺「淡化」異味,達到所謂的「淨化空氣」的效果。
景教授建議,消費者應謹慎購買空氣清新劑產品,尤其是車主更要注意,因為空氣清新劑裡富含乙醇,過量吸入,對安全駕駛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