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BOSS謀士大PK:楊修VS郭嘉,陰謀與陽略孰是孰非?

2021-01-15 聊奇論史

決定三國時期人物仕途命運的關鍵因素,究竟是客觀原因,還是主觀條件?實際上在三國時期,因為較好家世,確實能夠在混亂動蕩時代中處於優勢地位,但是如要不能合理利用,反而會將優勢葬送為劣勢。

歷史上存在這樣一種特殊階層,他們的存在就是以理論指導實踐,"伴君如伴虎"就是他們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成則名垂青史,敗則萬劫不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不會理解那個時代的悲哀,但是成王敗寇的淘汰制度,在那個時代就是自然生存法則。

三國是非紛爭中的特殊階層——士族

《說文解字》如是說:"士,事也,教始於一,終於十, 從十一。"段玉裁注日:"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稱士"

士大夫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政治族群,他們作用就是先天為政治服務,通過智慧謀略為自己事主謀求足夠的霸權利益,眾所周知,一場戰爭的勝利,不僅需要武略,文韜的加持同樣重要。

文武搭配,代表了三國時期典型的標準配置,比如蜀漢政權劉備與諸葛亮,孫吳政權孫權與周瑜,曹魏政權曹操與郭嘉,淡然這也是簡單的比擬。

何況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一位武將搭配數位謀士也是常有的事兒,這樣組合的合理性自然不言而喻,而且之所以能夠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與這樣的多位制衡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士族作為一個高端社會階層,本身具有很高的從業門檻,但是還是給底層庶族留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只不過難度相對比起士族子弟更難而已,所以當時"寒門難出士子"。

士族在政治權貴中的作用及影響

1. 具有極強的專業性

毫無疑問,古代士大夫家族生來就是服務於當時的政治環境的,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才造就了這個階級的基業長青。

這一點毫無疑問體現了家族傳承的優越性,畢竟十年寒窗苦讀,顯然不是能與世代家族積累來的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上層社會的穩定性,"術業有專攻",士大夫家族固有的教育資源,也都是向政治培養傾斜的,這一點無疑也更受掌權者青睞。

2. 社會資源和關係豐富

三國時期,論社會關係,周瑜顯然是妥妥的人生贏家,藉助家族勢力,很容易就能夠在東吳混的風生水起,但是周瑜也並非那樣的紈絝子弟,還是相當注重自身修養與發展,之所以孫權器重周瑜,顯然與他的家世背景有莫大的關係,然而只要有家族背景,很容易會弱化個人能力的影響,這也是無法逃避的事實。

3. 利害關係同樣對等

有利同樣有弊,依仗家族關係,前期確實有很強的優越性,但是在中後期往往爆發力不足,恃寵而驕也會使得諸多豪門子弟喪失基本的低調原則。

曹操手下大將楊修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非凡的家世背景,一定程度上輔助他青雲直上,但是也造就了他傲嬌無理的性格,這一點始終像鋼針一樣扎心,導致引發曹操的極度不適。

寒門庶族與豪門貴族究竟哪個更受曹操青睞?

郭嘉雖寒門庶族但卻野心勃勃,與曹操不謀而合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郭嘉,字奉孝,是東漢末年的傑出謀士,出身寒門,生於河南潁川,曹操贊其"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深為其器重。

郭嘉作為典型的寒門庶子,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加盟士族,最終憑藉聰明才智逆天改命,自然有其過人之處,能夠深得曹主公賞識,而且還能將一切事物處理的遊刃有餘,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郭嘉的為人處世。

當年僅僅二十出頭的郭嘉,就已經能夠讓長者刮目相看,因為好友田豐的引薦,讓其結識了大將袁紹,但是沒多久郭嘉就已經看出了袁紹絕非有大作為之人,單單就從知人用人方面,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儘管當時的袁紹威風八面,但是註定在他身上看不到希望的郭嘉,毅然決然選擇離開。

一代梟雄曹操之所以能夠吸引郭嘉,一方面是其禮賢下士的態度,另一方面還要從曹操對於當時時局的把控與分析,這一點也在一定程度上與郭嘉的想法不謀而合。

曹操曰:"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大喜道"真吾主也"當時郭嘉與曹操精彩絕倫的對話,從兩人對彼此的評價,就可見他們對於對方的滿意程度。後來郭嘉以不俗的表現,確實深得曹操歡心。

正是由於郭嘉的神機妙算,不僅留下了三破呂布的傳奇,同樣對於他曾經的大東家袁紹也從不手軟,運用智慧,也讓袁紹見識到了自己的真正威力,然而這還不是他最為神通之處,一場官渡之戰,成功將其推上人生巔峰。

儘管袁紹實力不容小覷,但是在郭嘉的巧妙運營之下,也最終土崩瓦解,逐漸失去和曹操叫板的能力,根本原因是,袁紹與曹操差了一個野心,而郭嘉正是看中了曹操的野心,才最終決定幫其一統北方。

楊修生於豪門貴族,得意忘形,葬送手中好牌

楊修是典型的的豪門貴族,而且世代為官,身為楊震之玄孫,楊彪之子。

《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世說新語·捷悟篇》裡說了四則關於楊修展才的故事,他的才華連曹操也曾自嘆不如。

顯赫的家世背景,這一點使得楊修擁有極強的先天優勢,但是他本人也不賴,儘管身為官二代,但是他的才華也是經過曹操驗證的,能力確實很強。

但是楊修卻具有很強的個人意識,一定程度上容易得意忘形,這就讓曹老闆很是難受,借著祖上的威望,絲毫不給曹操面子,這樣的事一次兩次還行,久而久之,曹操可不是那種能夠忍氣吞聲的主兒。

曹操本身是官宦之家,其實兩人都是有一定的家世背景,按理說也並未有太大的認知差距,更應該聊得來才是,但是當時曹操很不爽的一點,也就是因為楊修的家世,過於顯赫,反而讓曹操有了處處掣肘的感覺。

楊修的愛出風頭,簡直讓曹操操碎了心,這樣的性格特點,其實在現如今社會也不見得招人待見,尤其是在領導眼中,耍小聰明,出風頭可能騙得了一時,但是從長遠來看也總有演不下去的一天,功高蓋主這也是官場大忌。何況不知天高地厚的楊修竟然染指帝王太子之爭,這可讓曹操再也無法忍受。

楊修最終悲慘的政治宿命,實際上怪不得別人,為了自己的存在感,硬是將一手好牌高調葬送,實屬令人惋惜。

楊修被曹操所厭惡的,正是郭嘉讓曹操所喜歡的

郭嘉

①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範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梁傾。

②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

③經天緯地實可誇,少年才學冠中華。曹公深識真梁棟,兵敗猶然想郭嘉。

從羅貫中對於郭嘉的評價中多為褒揚之意,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不同的家世背景,同樣的政治環境,卻最終成就了郭嘉,而將楊修打入深淵,無非就是客觀條件與主觀勢力的比拼。

楊修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即使再強大的家世背景,同樣也應該戒驕戒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時刻保持低姿態,才能受到別人的持久敬畏,炫耀往往不是我們展現勢力的最佳方式,能夠讓別人承認,也絕非耍小聰明就能實現,倘若在當時楊修能夠放低身位,積極輔佐曹操,顯然後來的際遇也不會差,政治時局也必然出現新的變革。

結語:

這個世界是出於動態平衡的,相對而言也是極為公平的,給了我們客觀條件的同時,也用另一種方式考量著我們能否經得住誘惑,同樣在給予我們不佳身世的同時,卻以一種可以調動主觀能動性的積極方式,磨鍊著我們的意志。

主觀條件還是客觀條件,更能夠讓一個人成長,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並非絕對,低姿態生長環境讓我們擁有承受更低底線的能力,高姿態環境培養讓我們也擁有不平凡的起點上限,不能絕對的一概而論,習慣了成功,難以接受失敗也正常,習慣了失敗,自然也就不再懼怕失敗。

出身僅僅能改變我們的客觀條件,但是主觀內在只有自己能夠修煉,得天獨厚的優勢轉眼也會變成劣勢,絕境逢生也往往蘊藏著不可多得的良機,逆境和順境都能使人成長,但是最終的結果,終究取決於我們能否遵從本心。

相關焦點

  • 三國:料事如神的三國鬼才——郭嘉
    郭嘉,字奉孝,出生於潁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棄袁投曹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
  • 三國機密:馬天宇復興漢室的第一道難關曹操為啥叫曹司空,官大嗎
    該劇講述了曹操迎奉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之時,漢獻帝劉協周旋列強之間,與同道攜手復闢漢室的故事,劇中前期最大boss就是亂世奸雄曹操了,為隱瞞漢獻帝已死,孿生弟弟劉平秘密進宮假扮獻帝,與曹氏集團親信滿寵、郭嘉等人鬥智鬥勇劇中伏壽皇后曾鄭重告訴劉平,叫曹操要交曹司空,不能叫曹公!以免讓人發覺自己是假皇帝。
  • [赤壁]三國謀士郭嘉篇
    曹軍士兵疲累,曹操欲退軍,郭嘉勸其速攻,破之。 智謀(2)預言孫策之死 郭嘉「預言」:孫策得罪人太多,又輕率無防備,若有刺客埋伏,必可成事。故其將死於匹夫之手。 策果然遭小人暗算。 小論:貼吧內很多人都說郭嘉算的很準,因此很佩服他。
  • 此人一出,郭嘉必死,這是巧合還是郭嘉命中注定該有此劫數?
    此人一出,郭嘉必死,這是巧合還是郭嘉命中注定該有此劫數?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知道發生了多少很巧的事情,今天要講的就是古代史上最讓人驚奇的巧合了,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為此爭論和熱議。這就是孔明出山與郭嘉去世的時間的巧合了,以至於現在的人都說"郭嘉一日不死臥龍便一日不出"。
  • 三國軍師PK,鬼才郭嘉和神算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
    知名學者易中天曾在他的作品《品三國》中對諸葛亮與郭嘉作了比較。認為倆人是同一個級別的人物,對劉備、曹操同樣重要,而且易中天說兩人還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他們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時都只有二十六七歲。他們都「審於量主」(謹慎地選擇主公)。
  • 拉夏貝爾的陰謀陽略 女裝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拉夏貝爾的陰謀陽略 女裝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2015-05-06 08:34:39 來源:華尚匯 作為去年10月登陸港交所的一家服裝品牌公司,拉夏貝爾這大半年來真可謂忙得不亦樂乎
  • 陰謀必須陽治
    2012-07-17 16:02:12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王臣波   「陰謀必須陽治
  • 郭嘉臨死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看出司馬懿有「反骨」呢?
    眾所周知,郭嘉是曹操早期最信任和器重的謀士,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曹操才稱霸中原的。 直到6年後,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當時頗為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後,他在好友荀彧的推薦下來到了曹營。 此後郭嘉得到了曹操的寵信,成為他的第一謀士。而郭嘉也沒有令曹操失望,用業績來說話, 。
  • 為何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你看他給曹操出的計謀,就知道了
    歷史上的郭嘉有多恐怖,為何會讓後世流傳出這麼一句話?其實說有了郭嘉一人,曹操就能統一天下顯然不太可能,畢竟一統的因素很多。但既然能傳出這句話,郭嘉自然是能幹的,歷史上的他十分擅長揣摩人的心理。輕易找到人的弱點看清他,給曹操獻策,幫助他取得勝利。這點從很早就能看出來,他最早並非是曹操手底下的謀士,而是在袁紹手下幹活。  年少的時候,郭嘉眼見天下逐漸混亂,從弱冠之後便開始隱居。同時秘密結交英傑,因著不跟世俗接觸,所以並不出名。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楊修為什麼被曹操殺死?
    楊修屬於楊喜第十二世孫,是楊秉的重孫,這中間一共隔了四世,所以從楊秉算起,楊修也是出身於「四世三公」,楊修出身敏感也正因如此。楊修的爹是楊彪,東漢的太尉,曹魏的光祿大夫(僅次於三司);楊修的爺爺是楊賜,東漢的太尉,去世後贈驃騎將軍;楊修的太爺爺就是楊秉,這位更厲害了,與權臣梁冀鬥智鬥勇一輩子,最後官拜太尉,實為宰執。
  • 楊修智解曹娥碑,拒絕了曹操給他的機會,最終選擇了死亡之路
    曹操聞言大怒,說楊修擅自製造謠言,亂我軍心,於是將楊修斬首,號令轅門之外。此時離楊修解出曹娥碑的謎底僅僅過去了不長的時間。我們看到,楊修的舉動確實有不當之處。因為楊修說的,雞肋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這個時候曹操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放棄漢中的爭奪,因為棄之可惜。所以,楊修此舉實際上是替曹操下了撤退的命令。這已經擾亂了軍心,妨礙了指揮者的決心。所以,曹操處罰楊修是名正言順的。
  • 天生鬼才郭嘉與天生奇才諸葛亮——黃杰
    研究兩位奇才的一生,他們竟有五種相似之處:一、少年天才,同歲入仕郭嘉,21歲投袁紹,但看出袁紹不行就隱居了,出仕曹操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當時的郭嘉是27歲,而很巧,諸葛亮出仕劉備的年紀也是27。
  • 董潔韓東君相戀,郭嘉竟愛上貂蟬?
    第三條感情線是三國謀士郭嘉和貂蟬的故事,劇中的郭嘉由王陽明飾演,而貂蟬的扮演者是董璇,光從顏值上來看,兩個人還是很般配的,但是讓第一謀士愛上貂蟬,很多網友覺得可能會有狗血的嫌疑,而小說裡小說裡郭嘉和貂蟬的關係遠不止相愛那麼簡單,兩人都是高智商型的角色。
  • 京劇裡程碑《曹操與楊修》出青春版
    》 多年以來,前輩演員的高度,年輕演員能否繼承,《曹操與楊修》能否傳承下去,是上海京劇院一直面臨的話題。從5月26日起至5月31日,上海京劇院建院以來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原創劇目《曹操與楊修》、《成敗蕭何》、《情殤鐘樓》以及《紅梅閣》將陸續上演於天蟾逸夫舞臺。 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劇史上的裡程碑之作《曹操與楊修》首度推出青春版,將於5月26日在天蟾逸夫舞臺首演,之後經典版、電影版也將在不遠的將來與觀眾見面。昨天,這個由清一色年輕演員擔綱主演的劇組首次亮相,並進行了第一次響排。
  • 曹操夢中殺人,真假之謎背後牽連楊修被殺內幕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講到,公元219年,在曹劉的漢中爭奪戰期間,發生了「曹操夢中殺人」的事件,事後曹操告訴眾文武:「吾夢中好殺人」,給自己夢中殺人做了一個定論。之後,行軍主簿楊修又來了一句:「丞相非在夢中,而是汝等在夢中也。」至此,羅老先生進一步將奸詐曹操和聰明楊修的性格完美詮釋。這一切,難道真是曹操的疑心病在作怪嗎?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還有一句,這句話才真正影響了三國歷史走勢
    在三國中有一種說法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種說法無疑把郭嘉擺在了諸葛亮的前面。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是如何而來的呢?大家又為何要這麼說?如果認真翻閱史籍,可以發現並沒有關於這句話的記載。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句話實際上是網友的一種「神總結」。而之所以有這句話,是因為郭嘉是在公元207年死去的,而隱居隆中的諸葛亮也恰好是在這一年被劉備請出山。
  • 謀士有5層境界,怎麼樣的謀士才稱得上頂尖謀士?
    說起謀士,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便進入我們的腦海,比如姜子牙、管仲、範蠡、孫臏、張良、諸葛亮等等,這麼謀士都在歷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些謀士,終其一生也碌碌無為。謀士成功留名青史者寥寥,無數謀士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不過,無論是何種謀士,都在以下這5層境界裡。
  • 「言興朋天生就是楊修」
    「言興朋天生就是楊修」 闊別上海舞臺近20年後與尚長榮再聚《曹操與楊修》早報記者 潘妤 昨晚,闊別上海舞臺近20年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言興朋再度站在了自己熟悉的舞臺,和當年自己的老搭檔、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再度合演了兩人的經典之作《曹操與楊修》。大幕拉開的瞬間尚老闆一開口就是滿堂彩,而「言少爺」出場的鑼鼓點也幾乎被臺下如雷掌聲所淹沒,這對久違的搭檔在臺上盡情「飆戲」,兩人一舉手一投足都是「相見恨晚」的默契勁,臺下戲迷們也逮著一切機會盡情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