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聖教序》的筆法使轉,寫出的筆畫卻不一樣

2021-01-17 書畫相約

看《集王聖教序》的幾個字。

「藏」。其他地方都好說,惟有第④點,我覺得最可說。按說,一個筆畫非常多的字,筆畫之間的間隔都比較小,所謂密不透風。但這個字呢,左下方的撇和豎之間的空地非常大,所謂疏可走馬。這樣的處理,是很大膽的,搞不好,字可能就散了,這個「藏」卻沒有散。

「聖」。初看無離奇之處。細看,上部的「耳」是放筆寫,「口」是收筆寫,一放一收。下部的「王」是收著寫,跟上部比,縮了回去,上下之間又是一放一收。一個字,三個部件,放收放收,寓變化於平淡之中。

「宗」。下方豎鉤的方向出其不意,往右斜下去。這個斜勢,是王羲之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一種現象偶爾出現,可能是無意;反覆出現,可能是有意,是規律。再看:

這幾個字,其中都有一個取斜姿的豎畫,仔細琢磨,頗有意味。

幾年前,臨寫蘇軾的字,有朋友問,你寫的字怎麼都是斜的呀。我答,蘇軾的字本來就斜嘛。這不,王羲之的也斜。

再看一種規律:

留意紅圈的繞筆,雖然是繞,但沒有一個圈是圓的。相反,卻往往有稜角給繞出來。沒有經過書法訓練的人,多半會忽視這些稜角。另外,有些繞筆的節奏點也挺特別,比如「生」字,節奏點在繞筆的上方,我們往往會一筆滑過去。比如「有」,向左下拋得極遠,我們往往不夠遠。總之,筆法雖然是使轉,但出來的筆畫,卻不是圓不溜秋。箇中機關,多多練習。

王羲之這樣寫字,成功地把自己和其他書法家拉開了距離。這種字看多了,你再去看今天滿大街的歐體,會引發不適感。

有時會問,王羲之會像我們這樣錙銖必較、毫芒必究地分析每個字嗎?我想想,答:「會」。當然,王羲之有時可能也不會這樣去究,但他是天才,下筆的一瞬間,必合軌。從效果上看,也算是「細究」了。我們又不是天才,不去這樣究,能幹啥?

等你細究得多了,長期的練習化為一種習慣,那時大概也能達到下筆必合軌。相反,如果不究,只是和尚撞鐘式地練習,年深日久,積勞成疾,全是筆病和習氣。

東漢的趙壹寫過一篇《非草書》,罵當時沉溺於草書的人,說他們:

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

就是說:

練草書練到痴迷,筆墨耗費得非常快。衣服和唇齒經常是黑色。跟別人聚會時,也不說話,只顧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趙壹雖然是罵他們,卻正反映了當時人對於書法的細究精研。說不定正是因為這個社會基礎,才成就了後來的王羲之呢。當然,練書法搞到嘴和牙齒都成黑色,這個我是不提倡的。

相關焦點

  • 要寫出筆畫的氣勢,這些筆法要熟練掌握
    圓筆寫出的筆畫多呈圓形狀。圓筆在下筆時筆鋒聚合逆向而寫,這種筆法在書寫篆書當中用得最多。行筆過程力度輕重均勻,不折不頓。這樣寫出的筆畫頭尾合中間都顯得渾圓。如下圖。圓筆多用於書寫篆書和草書。篆書創作第二:轉鋒和折鋒的不同寫法轉鋒,就是筆鋒迴旋,寫出轉角輪廓的筆法,一般轉鋒寫出的筆畫多呈圓形;而筆法曲折寫出帶有稜角的筆畫稱之為折筆,也叫折鋒。
  • 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刻畫出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生命線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王字;一心求法,百折不撓的玄奘;歌舞昇平、開放包容的大唐盛世,都藏在這懷仁集王聖教序碑中了。聯繫電話:(029)872107648月29日,雖已入秋,但西安的天氣依然炎熱,當記者來到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時,這裡人們的熱情就像這天氣一樣熱度不減。
  • 王羲之聖教序是這樣寫的
    文/一者萬丈高樓從打地基開始,機器設備少不了每一個部件,寫字同樣從一點一畫開始。每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必不了少的偏旁部首,寫好字首先把部首寫好。在書法的各書體中,行書的部首相對簡化而書寫也相對自由,因此寫行書的一點特點就是要寫出各部首簡省與特點。
  • 10張圖,27種偏旁部首,終於把王羲之《聖教序》變化規律說清了!
    在楷書中一個字的相同筆畫、相同部首可能變化不大,但是在行書當中,就要求同旁(偏旁部首)異變,才能寫出千姿百態,更富於美感,而決不能簡單雷同。《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的重要法帖,其中筆法千變萬化,不可端倪,現在通過簡單的10張圖,27種偏旁部首,歸類總結,將其變化規律說清了。
  • 王羲之書法《集王聖教序》是字法大典,「聖」、「制」有奇肆古風
    作者:潘康《懷仁集王聖教序》無疑是一部千古法帖,王羲之不但精筆法,且於結字處理也是鮮人能及。《集王聖教序》則完美地收錄王羲之行書精華,單字最多,變化最為豐富。因是碑刻之故,也多受質疑,很多人認為不適合初學,然據考證,許多書法大咖都是吃過《集王聖教序》的奶而茁壯成長的,如顏真卿,米芾,趙孟,王鐸等等。 個人認為,《集王聖教序》集字數量多,可作字典,信手可用;其結字變化豐富,尤其是在縱橫取勢、對比變化、奇肆古風方面無人能出其右。今天以「聖」,「製」 二字作以簡單探討。
  • 王羲之筆法全解析,這回全明白了!
    1、起筆中的筆法: 和楷書的起筆方法一樣,有兩種筆法,即順鋒起筆、逆鋒起筆,也叫露鋒起筆、藏鋒起筆。具體方法在學楷書時已經知道,這裡就不再具體講了。與楷書不同的是,行書多用露鋒起筆,顯得輕靈、簡便,而楷書多用藏鋒起筆,使起筆力度感更強。
  • 「嶗山書法微講堂」第26集。倪寬贊及基本筆畫
    /【書法微講堂·陪您走進書法 】ZOU JIN SHU FA 第26集倪寬贊及基本筆畫 《倪寬贊》《倪寬贊》,又作《兒寬贊》,傳褚遂良楷書墨跡。素箋烏絲欄墨跡卷,縱24.6cm,橫170.1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歷代多認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
  • 王羲之行書《聖教序》61種常用偏旁部首及範字(28-43)
    ,從古代書法大師(王羲之行草書、趙孟頫行書、歐陽詢楷書、孫過庭草書)的基本筆畫入手仔細研究,熟知各個基本筆畫的名稱,並能迅速拆解每個範字的基本筆畫構成,從大師作品中找出最精美單字進行精準臨摹,力求做到神似,達到一定程度後再依據書法結體法則試圖把所學範字的筆畫重新組合起來,和原字比對效果並找出差距,為以後自成一體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硬筆書寫的筆法,該怎樣運筆?怎樣才能寫出漂亮的筆鋒?
    以及筆法知識,握筆及正確的執筆姿式。本節學習另一個筆法內容,運筆,該怎麼運筆呢,什麼是筆鋒,如何運筆才能寫出筆鋒。什麼是筆法:先說說什麼是筆法,包括執筆和運筆。筆法的核心是對筆鋒的掌控。正如任何事情都有法,如打球、舞蹈、戲劇,都有各自的法,書法自然也不例外。因為書法所要使用的工具是毛(軟)筆和硬筆,毛筆有毛筆的特性。
  • 歐楷、顏體、柳體、田楷懸針豎哪些不一樣,他們筆法不同在哪裡?
    我今天分享的是:歐楷、顏體、柳體、田楷懸針豎哪些不一樣?運筆怎麼處理。學書法一定要找對好的書法老師,這是門技藝不是靠自己悟性就能夠做到書法大境界的,而是靠自己日積月累的書寫訓練才能夠有一定的基礎,悟性只是你對學習方法時候的一種領悟,有了好的老師了,才能夠有好的學習方法。
  • 趙孟膽巴碑趙體楷書筆畫精講-長橫10
    那麼我們寫的時候,筆法是一樣的,只是手上控制的力度有所不同。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三種橫趙孟俯與夫人管道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趙孟俯精通音樂,善鑑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趙孟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讚譽很高。
  • 寫書法不要在乎筆順,王羲之很多字筆順都不對,但不妨礙他是書聖
    9節課的專欄我們已經更新到了第七集了,《聖教序》中的內容太多了,越挖掘內容越多,這個專欄只講結構,9節課勉強夠用,我儘量講的詳細一些,其中涉及到具體筆法的問題,我們在之前的筆法專欄已經詳細的講過了。若是仔細闡述開來,9節課是不夠用的,關於《聖教序》中的其他問題,我們以後再開專欄詳細講解吧。
  • 《聖教序》書法解析:「言字旁」四種變化形態,純乾貨分享!
    今日繼續王羲之《聖教序》技法學習,麓風軒本講王羲之《聖教序》中「言字旁」寫法講解。言字旁是漢字當中最為常見的偏旁之一,在《聖教序》中出現非常之多,也寫得非常精彩。麓風軒現將其歸類整理,並對書寫要領進行講解,希望對書友們有所幫助。
  • 不要被永字八法的表面迷惑了,它是用筆法,不是筆畫的寫法
    漢字筆畫有無數種之多,而「永」字中卻只有八個。這種說「永字八法」是筆畫的說法,誠然是不準確的。正是因為八法的性質和用途不確切,傳說中很神奇的永字八法竟然成了擺設,因為不知道怎麼用它嘛!要弄清「永字八法」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就得從永字八法的起始說起。相傳,永字八法是王羲之傳下來的,後經過智永傳給虞世南,破了二王書法不外傳的定律。
  • 絞鋒和絞轉不一樣,用錯了就永遠進不了書法的門了
    只不過篆書的圓轉拐的急一點,而草書中有的圓轉是轉大彎,轉得比較緩而已。因為這種轉彎的方法是通過扭動筆毫來完成換面、轉向的,有人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絞轉筆法」。也有一些人出來反對,說「絞轉筆法」就是「使轉」,因為孫過庭在《書譜》裡說過這樣的話:「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 諸遂良的大字陰符經集字對聯
    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書法的最大特點不在具體筆畫如何寫法上,而在每個字筆畫和結構的豐富變化上。卷中每個字的筆畫都有不同的變化,相同的字寫法各不相同。全卷二十七個「之」字,十八個「天」字、十四個「人」字,十三個「生」字,幾乎字字寫法都有不同。本卷中其他相同的字也是這樣,寫出了許多種變化。
  • 書法常識:楷書基本筆畫的運筆方法都有哪些?
    如何用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毛筆寫出正確的筆畫來,就必須掌握運筆的方法,運筆的方法也叫筆法或運筆技法。 運筆在書寫過程中主要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部分。其中又包含著藏鋒和露鋒、中鋒和側鋒、轉鋒和折鋒、提筆和頓按等幾種技法。
  • 書法欣賞| 田英章工楷筆畫賞析與「工筆啟功楷書」的筆法規劃(3)
    田英章先生又傾心發展了歐陽詢楷書,簡潔的筆法與明快的結構,在不多年裡,以往不溫不火的工筆楷書文化「熱火朝天」得有點象當年「農業學大寨」的景象。啟功體與田式工楷為對中國書法文化的貢獻,對於每一個喜歡書法的華夏大眾都有了太多感受。單獨觀賞啟功體的《自強不息》這幅作品的感覺,可能與一併欣賞田英章先生工筆楷書《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感覺肯定有所不同。
  • 書法中的「飛白」筆畫怎麼寫?米芾、傅山、王鐸告訴你三種技巧!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毛筆書法中的「飛白」筆,是一種特殊筆法,常常在一幅作品中成為「字眼」,特別出彩!這種筆法,相傳為漢末蔡邕見役人以掃帚寫字而創立的「飛白書」,後來在王獻之等人的傳承下成為一種經典筆法。唐太宗甚至全篇以飛白筆寫出了著名的《晉祠銘》。
  • 美女寫《瘦金體》,練習10年寫出創意美!網友:字和人一樣好看!
    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那肯定也對宋徽宗的瘦金體非常的熟悉吧,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正是出自宋徽宗趙佶之手,這種字非常的個性,筆畫纖細,而且八面出鋒,因此這種字體也贏得了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流傳到現在也是非常的受歡迎,雖然這種字體對於書寫者的毛筆功底要求非常的高,但是也阻擋不了書法愛好者的練習,比如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福建電工美女叫胡歡,她的瘦金體就寫得非常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