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毛筆書法中的「飛白」筆,是一種特殊筆法,常常在一幅作品中成為「字眼」,特別出彩!這種筆法,相傳為漢末蔡邕見役人以掃帚寫字而創立的「飛白書」,後來在王獻之等人的傳承下成為一種經典筆法。唐太宗甚至全篇以飛白筆寫出了著名的《晉祠銘》。
那麼毛筆書法中的飛白怎麼寫呢?對於一般初學者來說還真有一點難度,不是想寫就能寫出這種效果來的。根據麓風軒總結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經驗,一般用三種辦法可以寫出這種效果:

1、第一種辦法是用側鋒疾掃
側鋒是相對於中鋒而言的,我一般用筆腹擦著紙面快速掃出去,以疾風掃落葉之勢寫就,形成一種飛白效果。如《明 · 王鐸 · 弱侯半山園》「更」字,也是以側鋒寫出的飛白筆畫。

2、第二種辦法是逆鋒寫
逆鋒,很少人通說過,在寫楷書中可以說是敗筆,但是用在行草書當中,往往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唐 · 杜牧 · 張好好詩》「散」字的第一筆,原本是一橫畫,作者用逆鋒往右下斜插,逆鋒就會破鋒,因破鋒而形成飛白。

第三種辦法是用枯筆徐徐自然寫出
用毛筆蘸一次墨,當毛筆中的墨汁即將寫完時,自然會形成枯筆,這個時候不要再添墨,就用枯筆寫。但是速度不能過快,而應該緩緩自然寫出,這樣的飛白才會有力度。像《清 · 傅山 · 孟浩然詩》寒字、《宋 · 米芾 · 苕溪詩帖》洲字的飛白,就是典型的用這種方法寫出來的。

以上三種書寫飛白筆畫的方法,是麓風軒從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作品和自己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也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敬請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