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宋代書法新風的代表人物。宋代書法是能與晉唐相提並論的。宋四家中,米芾同蘇軾黃庭堅三人的書法是北宋書法新風的代表,而米芾名氣主要得益於書法。
元佑戊辰(1080年)八月所書的《苕溪帖》和同年九月寫的《蜀素帖》是米芾書法的代表作品,時年三十八歲。前者書於紙上,秀潤勁利,欹側生姿;後者書於絹上,多有渴筆,筆鋒轉側變換刷掠之妙,毫髮畢現。
二帖肥不沒骨,瘦不露筋,用險得夷,似欹反正,體勢在開張中有聚散,用筆在遒勁中見姿媚,確實可稱「有雲菸捲舒翔動之氣」。米芾自稱學褚遂良最久,稱褚書:「如熟馭陣馬,舉動隨人,而別有一種驕色」。這個評語,正可用於他自己的書法,其書神採正從這昂然的「驕色」中來。
米元章中年以後,存世墨跡更多。《非才當劇帖》、《河事帖》、《烝徒帖》書法瘦硬,牽連細筋入骨,筆畫力透紙背,欹側縱放,轉換多姿;而《伯充帖》、《拜中嶽命詩》、《淡墨秋山詩》,則筋豐骨健,轉折肥美,八面出鋒;《逃暑帖》、《歲豐帖》、《穰侯出關帖》等,用險得夷,似欹反正,姿態各異。較長篇的《與魏泰唱和詩》固可見其結態用意;只三行的《參政帖》亦可見其筆意的俊爽。
米芾《歲豐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元日》等四帖《道味帖》(《與葛君德忱書》),與《論書帖》(《草書入晉帖》),皆為米芾《草書九帖》中帖,是米芾草書的代表作品。因為要入「晉格」,反不如其行書的揮灑任意,遊行自得。與薛紹彭書同一機杼,「晉格」是有了,同時也有按模脫墼的痕跡。
如果刻石傳拓,置於古法帖中,或就會被認為是古人法書。《新恩帖》、《公議帖》、《衰老帖》、《清和帖》、《甘露帖》、《面諭》等九帖,則由於不受什麼格的束縛,出于振奮天真,或任意揮灑,顧盼生姿;或筆勢凌厲,倜儻超群;或頤指氣使,驕縱雄逸,結勢造態,幾達於渾然天成,為米芾五十歲前後幾年所書精品。
內容整編自:王連起《米芾書法概論》《紫禁城》2011年2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