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叫《愛我中華》,裡面有句歌詞這麼唱的「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相信不少讀者正是因為這首歌,才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
不過,今天筆者要是告訴各位,中國其實有57個民族,大家會相信嗎?其實一開始筆者自己也不相信,直到後來看到了這個民族的身份證,才驚掉了下巴。
這個民族叫穿青人,屬於56個民族外獨立的範疇。他們主要分布在貴州的西北地區,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因此,外界對他們的了解並不多,即便是貴州本地人,也很少有人知道這第57個民族的存在。
關於這個民族的由來,他們自己族譜上記載的是其發源於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一說是明朝漢族將士和貴州當地土族的後代。當年朱元璋雖然統一全國建立大明,但對於西南一些偏遠地區,明朝的勢力還是無法深入的,因此也不能叫做完全統一。
建朝後,朱元璋特意調了30萬明軍前往西南地區看看當地的情況,順便戍守一下邊防。而這群漢人便在當地紮根,同土族人通婚繁衍生息,遂而誕生了穿青人。直到現在,穿青人已經在西南邊境保衛了祖國600年疆土。
雖然身上有漢族血統,長相也和漢人頗為相像,但他們的服飾和文化卻和漢族完全兩碼事。而且,穿青人並不想融入漢族,而是希望獨立成一個新的民族。
於是在清朝那會,統治者便給了他們一個全新的族群名字。由於他們經常穿青色的衣服,清廷便將他們命名為穿青人。不過,當地其他民族的人卻並不這麼叫他們,而是稱呼他們為「白漢人」或「穿青衣的漢人」。說白了,在其他少數民族眼裡,穿青人還是漢人。
而到了新中國成立,全國首次開始進行人口普查時,穿青人的民族歸屬再一次搬到了檯面上。按理說,穿青人這種可以追根溯源到漢族的,應該被統一合併到漢族。然而,穿青人依然堅持自己的理念,希望能作為一個獨立民族存在,畢竟成為少數民族能獲得大量傾斜性的政策。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也是相當棘手。因為穿青人雖然極有可能是源自漢族,但礙於沒有文字資料記載,很難找到有效證據。因此,關於穿青人的漢族起源到現在學術界還無法蓋棺定論。但身份證這種東西不能一直吊著。所以,政府將穿青人劃歸到了「未識別待定民族」,和那些「摩梭人」和「撒尼人」一樣,他們的身份證上被特殊標明穿青人,但不可以稱之為穿青族。
發展到今天,穿青人已經成了貴州西部一個龐大的族群,人口更是多達67萬。他們依然以穿青人的身份自居,不過,生活習俗已然完全被漢族同化。其實不止是穿青人,如今很多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已和漢人別無二致。畢竟在各種信息和交通四通八達的今天,每個現代人都在往同質化上發展,即便是擁有百年歷史的民族,也難逃出這個自然規律。
當然,不管是穿青人還是其他什麼少數民族,說到底大家都還是中國人。穿青人如今很多也走出了大山,前往更加發達的東部地區和城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漢人同吃同住共事,本質上儼然消除了任何民族差異。
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國所有民族將形成一個華夏命運共同體,齊心協力將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