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著翻譯後為什麼會覺得晦澀?

2021-01-09 放乎四海
宗教的權力

外國名著,同樣的內容,不同的翻譯方式,譯文讀起來,會大不相同。有的流暢,有的晦澀;有的明白易懂,有的稀裡糊塗。有的深刻,有的膚淺。這主要還是譯者用詞不同造成的。

比如《西方哲學史》下卷中的一段段話,若將「科學的威信」,翻譯成「科學的權力」,似乎會更貼切些。在羅素的《權力論》中,就提到過權力的類型,比如:軍事的權力、經濟的權力、宗教的權力、科學的權力等等。因此,在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中,將「科學的威信」,翻譯成「科學的權力」,亦未嘗不可。

科學的權力

又比如,羅素的《權力論》,翻譯的版本不止一個。如果你把一好一差兩個譯本對著比較,你會發現差的那個譯本完全沒了神韻,少了一點靈性,味同嚼蠟,好像被閹割了一樣;而譯得好的那個版本,則用詞精準,語氣流暢,神採飛揚,給人酣暢淋漓的感覺。由此可見,當你讀外國名著,感覺晦澀時,有時可能並不是你自己的原因,而是譯者的原因:譯得太差了。

有時,很詭異的是,流行的、容易買到的譯本,反倒不是譯得最貼切的那個版本。

相關焦點

  • 不知所云、讀不懂的名著,為什麼是「名著」?魯迅:它講真話
    一直以來,在我們年少求學時,總是會被要求多讀書,尤其是多讀「名著」,而大多數被列在推薦書單裡的名著。要麼是諸如晦澀難啃到字都看不懂的古文,不知所云還要硬寫感悟的雜文、散文;要麼就是一些翻譯反人類還要凹正能量向的「名著」(大多是世界名著),反正幾乎沒有一篇讓人讀起來「快樂」的。如此一來,就像一直以來的「讀書無用論」的盛行一樣。
  • 國家翻譯隊伍裡的外國學者們
    為了準確地對外介紹西藏,他曾經四次赴藏,其中《西藏的變遷》成為西藏民主改革後第一本由外國人直接撰寫的專著,在國外影響很大。無論是擔任一般的改稿專家還是雜誌總編輯,艾培對中國翻譯尤其是年輕翻譯的幫助不僅僅在於學會幾個英文表述,而是從根本上意識到這樣一個理念,用他的話說就是外國讀者都是大學水平,但是對中國的認知僅僅是小學水平,給外國人看的文章、圖書必須考慮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程度。
  • 中國女孩翻譯法語版四大名著連環畫
    新華網太原1月10日電(記者王井懷)不久前,法國《費加羅報》推薦中國女孩司墨和法國小夥尼古拉·亨利翻譯的法語版《西遊記》連環畫為年度經典好書,文章稱讚道「這種連環畫小冊子被西方讀者廣泛接受」。曾在中國盛極一時的環連畫登陸法國。「法國是漫畫大國,但對中國的連環畫知之甚少。」
  •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被刪掉兩本家喻戶曉
    提起四大名著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從小學課本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了四大名著,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中國古典名著也是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而四大名著恰好可以讓年幼的青少年們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中國人翻譯120回《三國演義》問世 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
    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了  三卷本漢英對照版《三國演義The Three Kingdoms》,近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至此,凝聚了國際一批知名譯者畢生精力的漢英對照版四大名著全部出齊,重現了中國古典名著的神韻。
  • 新的一年,我們去文學名著中找尋靈魂的棲息地
    「世界名著大師課」系列,包含英國卷(上下冊)、法國卷(上下冊)、俄羅斯卷、美國卷,是世界文學領域的翻譯家、權威學者們對西方文學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67部名著的深入解讀,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雙城記》《高老頭》《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追憶似水年華》《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靜靜的頓河》《紅字》《白鯨》《了不起的蓋茨比》《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翻譯《茶花女》《悲慘世界》等多部名著
    許多人知道鄭克魯的名字,是通過《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這些都是他在研究和教學之餘翻譯出版的。文學系學生的通用學習和考研教材《外國文學史》,也是由他主編。鄭克魯1939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65年畢業於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 古典名著譯者楊憲益去世 將《紅樓夢》譯成英文
    古典名著譯者楊憲益病逝   與夫人戴乃迭合作,將《紅樓夢》等百餘種中國文學名著譯成英文;享年94歲   出生於1915年的著名文化史學者、外國文學研究專家、翻譯家、詩人楊憲益昨天早上6點浸潤西方文化多年,得到了自由、平等、創造的真諦,而不僅表現在翻譯的信達雅。  楊憲益本人和兩個妹妹都頗有成就。他的小妹妹是翻譯家楊苡,原名楊靜如,現居南京。大妹妹楊敏如師從顧隨,同時也是古典詩詞專家。而楊憲益的翻譯成就一直深受學界推崇,今年9月17日,中國翻譯協會在京舉行儀式,授予他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孫悟空」應該怎麼翻譯成英文?
    「今年看看試卷到底長啥樣,來年再戰」南京考生王同學算是眾多考研學生中心態極好的,「像我這樣,在沒進考場之前就知道自己肯定會掛的學生不多的。」按照她的計劃,畢業後的一整年,都是留給自己的複習時間,「我的父母也很支持我的,覺得眼下工作不是最重要的,首先還是要有文憑。」考題直擊政治考題平和,時政熱點非常「新鮮」「考政治像默寫一樣的感覺真好。」「第一次做題做得這麼順,尤其看到材料裡提供的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歷史,看著看著眼角竟然溼了。」
  • 「孫悟空」應該怎樣翻譯成英文?2021考研揭幕
    「但我總覺得自己有點三心二意,考研複習得也不夠紮實,公務員筆試也沒好好考。身邊的同學都在拼命,所以我覺得我也要努力一些。只要是機會,我都要試一試。」視覺江蘇 劉建華 攝 和小朱有著類似想法的考生不是少數。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選擇報名參加2021考研的考生,大多都帶著給自己增加「籌碼」的打算。部分高校中考研生的比例甚至佔到了應屆本科生的一半以上。
  • 翻譯軟體能把《白鹿原》變古文 老師建議慎用
    曾有中學生抱怨說:「明明都是中國人,為什麼一遇到文言文,就仿佛讀天書一樣?」近日,百度推出一款「神器」,不但可以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也可以隨時將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也解決了很多人特別是中學生最頭疼的文言文閱讀問題。但這款「神器」真的那麼有用嗎?如果學生用此「神器」,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據網絡,請作者速與本報聯繫,以奉稿酬。
  • 中國翻譯人物介紹
    釋道安(公元312—385年)東晉時高僧,翻譯家。本姓衛,常山撫柳(河北冀州)人。是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東晉高僧。釋道安在朝廷的支持下首創譯場制度,採用「會譯」法來研究翻譯。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俗家姓名「陳禕(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玄奘貞觀年間遠渡印度,歷經17年學佛求經,帶佛經回國後,主持了比過去在組織制度方面更為健全的譯場。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
  • 迷惑行為大賞:中文名著的英文名兒
    這還只是入門級的漢語翻譯題,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文名著翻譯成外語,會出現什麼樣的迷惑翻譯大賞?黛玉該怎麼翻譯?寶釵該怎麼翻譯?《紅樓夢》該怎麼翻譯?《金瓶梅》該怎麼翻譯?……01 傳達意境派中文最不缺意境和典故,而且這東西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時候中國人都不一定能get到,何況西方世界的讀者。
  • 刺激戰場:外國隊友用英文發言!我的0.5級英語不好意思直接翻譯
    我一看衣服就知道是惹不起的人這位來自RNG俱樂部刺激戰場分部選手,很多人在看完他日常的操作以後,覺得他有開鎖頭的外掛。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名職業選手在每天遊戲之前,都得去訓練場練習數分鐘爆頭線,這也許就是高手和普通玩家的區別!不怕高手厲害,就怕高手比你更努力!別的不說,我一看衣服就知道是惹不起的人。外國隊友用英文發言!
  • 「孫悟空」應該怎樣翻譯成英文?2021考研揭幕,377萬考研學子被考到...
    「今年是試手,來年再戰」南京考生王同學算是眾多考研學生中心態極好的,「像我這樣,在沒進考場之前就知道自己肯定會掛的學生不多的。」按照她的計劃,畢業後的一整年,都是留給自己的複習時間,「我的父母也很支持我的,覺得眼下工作不是最重要的,首先還是要有文憑。我爸講得更豪放,『一年不工作,我們養得起你。』」
  • 翻譯專家揭秘:《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翻譯背後的故事
    三年後問世的第二卷英文版,有哪些新亮點?從籌備到面世,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此次英文版書稿翻譯的幾位專家,聽他們講述背後的故事。  時間緊,任務重,29人頂尖專家團隊打造「豪華陣容」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能順利出版發行,首先得益於強大的翻譯團隊。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定稿人王明傑說,接到任務後,中國外文局組織了包括外交部、中央編譯局等單位專家在內的精英翻譯團隊。雖然時間非常緊,工作量、難度都比較大,但是所有的翻譯都信心十足。
  •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國古文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中國人熱血沸騰
    30年前,中國古文字出現在某外國斷崖處,經考古學家翻譯過來後,無數中國人熱血沸騰。1990年,外蒙的兩名牧民正在草原上放牧,可是老天爺的臉說變就變,好好的一個大晴天竟然瞬間烏雲密布,下起了大雨。兩名牧民將羊群趕到杭愛山南麓的時候,結果在不經意間,瞟到頭頂上方的崖壁上,似乎刻著什麼東西。在他們仔細辨認之下,發現那些應該是古代漢字,但是他們一個字都不認識。
  • 《毛姆讀書筆記》用八卦的心態,大文豪的名著讀出了野史的味道
    03一個背景知識:什麼是「公版書」毛姆之前在中國知名度相當低,現在(2018年)卻是是紅得發紫,成為文藝青年必備裝逼利器,在豆瓣上搜索各個版本各種譯本的毛姆作品,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版本?知名度大讀者認可度高,所以賣得好嗎?但《哈利·波特》系列賣得更好,為啥只有人民文學出版社一個簡體中文版本?這就涉及到一個概念:公版書。
  • 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總算找到了
    直到有一天: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翻看現代版的古代朝代的地圖,總是會發現中國古代的領土似乎非常小。就比如商朝,歷史教材上就是一個河南省那麼大的樣子;周朝的王畿也就是甘肅省、陝西省那麼大的樣子。即便是號稱「大唐帝國」、「大漢帝國」的時代,歷史教材上專家畫出來的領土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
  • 拒絕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孩子這麼讀「四大名著」
    有經驗的家長們都知道,無論小升初、中考還是高考,「四大名著」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小學時還可以背一些課外班總結的「知識點」,應付各種點招考試,但上了初中後,很多題是必須要讀原著,才能答上來的。 不信請看以下兩道中考真題:2016年天津中考題(4分)下面是《水滸傳》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詩,閱讀後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