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認為林彪具備多方面的才幹,而不僅僅是軍事天才。他在談判方面也很有作為,不光是他有平型關這塊金字招牌,他還很有統戰工作的口才。
1941年皖南事變,國共關係降到抗戰以來最低點。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1942年7月21日和8月14日,蔣介石兩次約見周恩來,先提出派代表去延安談判,後又說可在國軍控制區見主席。
周恩來分析:看不出蔣有何惡意,但為了主席的安全,還是不見好,由林彪為代表見蔣。
偉人採納了周恩來的建議。但僅隔一天,偉人突然改變主意,他要親自見蔣。
周恩來認為時機不成熟,中央政治局決定先派林彪探探路再說。周恩來提議林彪不將話說死,看蔣的態度及要解決的問題,再定主席是否出來。
周恩來力薦林彪,是因為林彪是蔣介石的學生,又是國內外名氣很大的抗日將領,再加上他回國後在烏魯木齊、蘭州、西安做的統戰工作頗有成效,由他見蔣介石比較有利。
蔣介石不敢輕易把林彪扣起來。如果扣林彪,說明蔣不抗日,美英等方面也會幫著中共說話。
但對偉人就不同了,蔣介石極有可能像對待張學良一樣,長期扣留。
據有關人士回憶:蔣介石一度不願意接見周恩來,國共談判幾乎中斷。偉人改派林彪為代表,林蔣會談十分愉快,中共獲益不少。
1942年9月初,中央得到國民黨方面的通知,林彪可見蔣。
1942年9月29日,林彪坐國民黨的軍用卡車走了十多天,10月7日到達重慶。10月13日,林彪在周恩來陪同下見蔣介石。
林彪說:主席非常願意與校長見面,但他近來感冒,身體不適,又怕耽誤國事,特命學生前來與校長洽談。
蔣介石開始對林彪的談話還有興趣,但一聽到內戰危險,便不耐煩起來,頻頻看表,遂約林彪再談。
10月16日,周恩來和林彪應約會見張治中,林彪提出「三停三發兩編」,即停止全國軍事進攻,停止全國政治壓迫,停止對《新華日報》的壓迫;釋放新四軍被俘人員,發餉,發彈藥和允許中共軍隊編兩個集團軍。
12月16日,蔣介石再見周恩來和林彪,談了45分鐘。
蔣介石說:對統一和團結問題,國民黨是有誠意的,還對林彪說:如果你不離開重慶,有時間可以去找他;離開重慶後,如果再來也可以。
當林彪再提新四軍問題時,蔣介石很不高興,打斷了林彪的話頭,指定張治中繼續與林彪商談。
費了半天口舌,蔣介石只辦了一件具體事,答應給八路軍藥品。
12月18日,偉人致電周恩來、林彪,提出與國民黨交涉的幾點意見。周恩來和林彪很快擬好與國民黨談判的四個條件,主要是共產黨合法化,擴編4個軍12個師,邊區依現有區域改成行政區,戰後原則上接受開往黃河以北的規定。
如果國民黨方面認為可談,即請委員長指示林師長留下繼續談,如認為相差太遠,則請委員長指示他的具體方針交林師長帶到延安商量。
蔣介石認為條件相差太遠,仍以皓電為基礎談判,而皓電直接導致皖南事變的發生。主席下了很大決心,最後同意以皓電為基礎。
這年底,林彪在重慶的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國民黨已決意不再談,林彪在重慶除了會會老同學,再無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