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則傳播甚廣的新聞:上海一位28歲的博士生因顱腦手術急需600毫升稀缺的Rh陰性AB型血液。最終在醫院與採供血機構協調溝通良好的情況下,這位博士生的手術得以順利完成。如果我們留意一下就會發現,近年來,類似的因為急需「熊貓血」Rh陰性血向社會告急求助的信息常見於媒體與網絡。在人們熟悉的ABO血型之外,Rh血型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什麼是Rh血型
Rh血型是目前已知的30種人類血型系統之一,它的臨床重要性僅次於ABO血型系統,也是非常複雜的一種人類血型系統。Rh抗原家族中臨床意義最重要的是D抗原,紅細胞表面具有D抗原的人稱為Rh陽性,否則就是Rh陰性。因此,Rh陽性也稱為RhD陽性或D陽性,Rh陰性也可稱為RhD陰性或D陰性。
Rh血型在產科尤為重要,如果母親為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胎兒的紅細胞有可能進入母體循環使其產生抗體;當她再次懷上Rh陽性胎兒時,Rh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發生急性溶血反應而死亡。
為何Rh陰性血常出現血源緊張
Rh陰性血型在高加索人(即白種人)中比例較高,約佔15%~17%,在非洲裔人中佔3%~5%,亞裔中平均不到1%。中國人Rh陰性血型的比例約為0.3%~0.5%。由此可知,我國Rh陰性用血者與獻血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都很低,因此,採供血機構的Rh陰性血庫存量也較低,在出現臨床Rh陰性血患者用血較為集中或用量較大時就可能出現供應緊張的狀況,也常常引起媒體及公眾的高度關注。
Rh陰性血患者一定要用Rh陰性血嗎
發生Rh溶血反應的前提是受血者體內有抗D抗體,輸入的紅細胞攜帶有D抗原,繼而因抗原抗體反應導致紅細胞凝集發生溶血。體內沒有抗D抗體的Rh陰性患者即使輸注了Rh陽性血,也不會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而除了曾接受過Rh陽性血輸注的患者,和曾經懷過Rh陽性胎兒的女性,Rh陰性的人體內是沒有抗D抗體的。也就是說,Rh陰性的用血者,並不是絕對禁用Rh陽性的血。
抗D抗體 並不一定產生
Rh陰性的人接受Rh陽性血輸注後,也並不一定會產生抗D抗體,這與受血者的免疫狀態、輸入血液製品的種類、紅細胞的量以及其他因素有關。據2005年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的報導,10名Rh陰性患者接受了Rh陽性血,僅有一名患者產生了抗D抗體。另據2011年美國加州阿拉米達縣醫學中心的統計,有9名Rh陰性患者接受了Rh陽性血,同樣僅一名患者產生了抗體。相關研究還提示,在接受Rh陽性血輸注的Rh陰性患者中,嚴重外傷等重症患者由於免疫反應水平降低,產生抗體的機率更低。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Rh陰性的亞洲人中,有約1/3屬於DEL表型,這種表型的個體接受Rh陽性紅細胞輸注一般不產生抗D抗體。因此,全面準確的血液免疫學檢查,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血來源與用血安全。
用血,以救治生命為首要原則
綜上所述,對於Rh陰性患者的用血,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儘量給予Rh陰性血;但在病情危重急需用血時,應以救治生命為首要原則,可以給予配型相合的Rh陽性血;甚或為了爭取時間搶救生命,給予未做交叉配型的Rh陽性O型血。即便對於有生育要求的女性,生命權也重於生育權,絕不能因尋求Rh陰性血貽誤搶救時機,而導致生命危險。
文章來自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市藥理學會主辦的《家庭用藥》雜誌。
雜誌概況:月刊,大16開,全彩印刷,定價6.50元,全年78元。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9-6620,國內統一刊號CN31-1845/R,郵發代號: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