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從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進一步講,完美與不完美都是相對的。當我們能夠把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看成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人生就是完美的;而當我們把它看成是一種缺憾時,人生就是不完美。
一個男人來到一家婚姻介紹所,進了大門後,迎面又見兩扇小門扇寫著「美麗」,另一扇寫著「不太美麗」;男人推開「美麗」的門,迎面又是兩扇門:一扇寫著「年輕」,另一扇寫著「不太年輕」。
男人推開「年輕」的門—這樣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後推開了九道門。當他來到最後一道門時,門上寫著一行字:「您追求得過於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
追求完美,是人類自身在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特點或天性。人類正是在這種追求中不斷完善自己,而使得自身脫去了以樹葉遮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文明,最終成為萬物之靈。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每個人也都有對美的追求,有些人甚至還在執著地追求完美。完美是美的極致,美的最高境界,是一般人很難企及的,所以,你不必刻意去追求完美。
總有些人一心只想盡善盡美,最終往往是兩手空空。人世間的許多悲劇,正是因為人們熱衷於追求虛無縹緲的最完美的樹葉,而忽視了平淡的生活。
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差錯,太多的缺憾,沒必要一定要達到完美的境地。也許正是因為過錯和失去,才令我們充實和完整。
一部《三國》,給後人留下了多少感嘆: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竟千慮一失,錯用馬謖,以至街亭失守,出師中原功敗垂成;威振華夏的關雲長,終因剛愎自用,「大意失荊州」,喪命於他一向瞧不起的「江南小兒輩」;精明幹練如江東周郎,竟那般氣量狹窄,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嘆中英年早逝……
這些千古流芳的風流才俊,每個人都曾鑄成終生遺恨,都帶有人格上的些許「硬傷」,但這絲毫不會貶損他們各自的形象。相反,局部的缺陷恰好襯託出了整體的熠熠閃光,由此構成的殘缺之美,無不給人以獨特的審美享受。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完美的人也是一個可憐的人。因為完美,他無法承受探險者命懸一線的刺激;因為完美,他不能領略拓荒者飽經風霜的艱辛;因為完美,他不會擁有失敗者臥薪嘗膽的堅韌。他只能是溫室中的花木,金絲籠中的玉鳥。
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完美是一種負累,完美沒有終點,也沒有標準,只會隨著追求者的心境而永遠無法企及。
完美並不符合自然規律。花開雖豔,遲早要敗;燕舞雖美,卻秋來南飛。完美的生活只會讓生命失去色澤,失去社會的真實,失去意氣風發的自我。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東西,有缺陷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完美。如果你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你就能以平常的心態對待生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對待這個社會,你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