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第一次寫個人跨年總結。這是第五篇。
原計劃2020年12月31日動筆,事先做好了時間安排,結果接二連三發生意外情況,導致未能按計劃完成。真的把跨年總結,搞成了「跨年」總結。
這一幕,有點像剛剛過去的2020,大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個體,都在這一年經歷了太多不確定性。就像《阿甘正傳》裡說的那樣: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
幸好,對於還在寫跨年總結的我以及能夠看到跨年總結的人們,這一年還是有驚無險地過去了。只是,來年呢?未來五年、十年、百年呢?我和我們的子孫,會安然無恙甚至越來越好嗎?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有些東西亙古不變,比如春夏秋冬四季輪轉,比如太陽每日東升西落,比如夜晚璀璨的遼闊星空,比如人類追尋的崇高道德;有些東西變化無常,比如歷朝歷代的國法家規,比如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比如國家之間的強弱貧富,比如人們情緒的喜怒哀樂。
唯有立足不變、順應無常,方能尋得出路。
01回顧2020
一、那些「實度光陰,向生命致敬」的事兒。
實度光陰,向生命致敬。原創的這句話始於2018年,我喜歡,很多朋友也喜歡。
在這裡,那些日常瑣事不列,那些貌似重要的事情不列。
在這裡,只列出那些真正對生命成長和提升生命能量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無論是對於我個人,還是對更多人而言。
1. 寫字:
2020年,全年臨帖超過1萬字。包括:
第3遍臨寫趙孟《道德經》,
第1遍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第1遍文徵明《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老子列傳》,
第1遍蘇東坡《赤壁賦》,
第1遍啟功草書《千字文》,
第1遍王羲之《佛遺教經》,
第1遍趙孟《壽春堂》。
2. 創作了一些硬筆作品:
中國傳統文化之24節氣系列(配圖均為網絡下載,配圖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12幅《寒山問拾得》,其中一幅被中國獅子聯會一位獅兄購去。
其他隨意手書作品若干。
3. 誦經:
誦讀《道德經》共111遍,從第103至213遍。
誦讀《清靜經》28遍。
誦讀《心經》若干遍(大約幾百遍)。
4. 讀書學習:
完整閱讀了《科學辟穀》、《霍亂時期的愛情》、《小狗錢錢》、《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李瑾伯《呼吸之間》、《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鄧散木教你臨帖》《書法學徒記》《財務自由之路》《窮查理寶典》
部分閱讀了《原則》《素書》《我說參同契》《封神演義》《紅樓夢》《幸福的科學》《老子注釋與今譯》《南懷瑾選集》中關於禪宗與道家的內容。開始閱讀《南渡北歸》、《如何閱讀一本書》
疫情期間參加了一個線上理財課的學習,雖然沒有跟隨實際操作,確實學到了一些基礎知識和理念,也因此開始閱讀了幾本關於財富方面的書。
5. 講課:
疫情期間,講了線上書法課5次,線下的觀影修心活動(西遊降魔篇—凡人的修行指南)3場。
受邀在書畫藝術家頒獎典禮上給近150位藝術家講了一堂關於個人成長的課。
受邀給某社區組織的20多位老年人講了一堂硬筆書法學習的公益課。
6. 練功:
這一年,持續站樁、打坐,練習養生功,幾無間斷。
7. 克服了巨大的困難,把父親的墓地遷到了北京。此舉非為一己之私,乃為家族未來計。遷墳前後以及迄今為止的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次正確的決定。相信會對整個家族帶來積極乃至不可限量的影響。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待歷史去驗證。
二、2020年我的那些得失、感悟與思考。
1. 躬身入局,接近真相。
一筆一畫、靜心寫字,這件事一不小心持續了八年。
我從不敢把自己寫的字稱為書法。倒不是因為我寫的是鋼筆字不是毛筆字,而是在這方面我多少還有一點有自知之明。前七年,我一直臨寫趙孟一個人的字,把他主要的楷書碑帖基本都臨寫了好幾遍,比如《道德經》《膽巴碑》《三門記》《妙嚴寺記》等。直到2020年,自覺有了一點基礎,在繼續臨寫趙孟的基礎上,開始動手臨歐陽詢、文徵明和王羲之。
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先做到「一門深入」,再去「觸類旁通」。
幾年前就有好友覺得我的鋼筆字已經不錯了,建議我練毛筆字。我沒有照做,不是固執不從,而是並不覺得鋼筆字的根基足夠堅實。因為越是用心臨帖、寫字,越是能看到自己的字和趙孟這樣的大書法家的字的差距有多大!也越來越知道自己的根基有多麼不穩,知道有哪些地方還需要繼續提升。而這樣的提升,只能通過日復一日、一筆一划地用心寫字、刻意練習!
這樣的認識,不是一時的判斷,而是完全基於之前七年多臨帖的實踐。
所有的事情,只有「躬身入局」之後,才能看的更真切,距離真相更近。
對寫字的認識如此,對一個人的認識亦復如是。
不能僅僅通過一時一事,不能僅僅通過朋友圈,不能僅僅通過別人的講述,不能僅僅通過表面的交往,不能僅僅通過被包裝之後的形象,去認識一個人。
而是要通過更長久的相處,更近距離的接觸,在更真實的生活中,在更細節的事件中,才能真正了解到一個人。
2.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020,真的特別難。以至於創辦近百年的美國《時代周刊》把這一年評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在我看來,這樣的結論不過是新聞炒作所需。回看人類歷史,比這艱難的年份比比皆是,我們幾乎是生活在人類有史以來最幸福的時代。不可否認,在2020這一年,的確有千千萬萬的人經歷了自己的至暗時刻。只是,有的人此生再無光明,有的人還可以東山再起。
環球同此涼熱。作為70多億人中的一員,我也沒能獨善其身,一度如同樸樹的歌裡唱的那樣:「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卻無法自拔。絕望著,也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
在做這個跨年總結的時刻,我想到一個問題,對於歷史上那些偉大的人物,無論是一國之君還是治世能臣,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商界大佬,比如文王武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林肯、邱吉爾、拿破崙、蘇東坡、曾國藩、蔡元培、梁啓超……,他們的一生中曾經歷過遠遠異於常人的艱難,究竟是什麼,支撐那些人度過那些艱難的歲月?
於我而言,每每遇到艱難的時候,支撐我穿越過去的,就是四個字:慎終如始。
這四個字源自《道德經》,原文是: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基於我目前的認知,這裡的「始」指的是我們的初心、使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使命來的,或者說每個人來這個世界之前已經寫好了人生的規劃。而我們做每一件事情時,最初都會有一個美好的心願。
只是,有的人是因為走的太遠,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有的人是因為遇到了各種困難,被恐懼包裹。要麼陷入自顧不暇的慌亂,要麼掉入情緒低落的深淵。
這個時候,如果選擇逃避,貌似可以暫時遠離痛苦,其實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黑暗。因為,每時每刻的起心動念,都會導致後續的一個個生命中的結果。
我還是堅信:
一個人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我們付出的所有能量,最終都會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基於愛做出的選擇,無論路途多麼艱難,最終會回到愛。
基於恐懼做出的選擇,無論表面多麼光鮮,最終會回到恐懼。
愛與和平是我們每個人都想要的,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初心。只是,這份初心,需要我們帶著勇氣才能守護,穿越黑暗才能獲得。
就像玄奘法師在西行路上說的那句斬釘截鐵、振聾發聵的話:
寧可一步向西而死,絕不半步向東而生。
易得的絕非真經,難守的才是初心。
人生的路和平常的路一樣,上坡的路總是很艱難,向下墮落卻特別容易。所以,每次在經歷艱難的時候,一定要提醒自己,也許正是在走上坡路!一定要提醒自己: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 這一日與那一日,有何不同?
和往年一樣,進入12月之後,各路自媒體大咖以及千千萬萬普通人,開始了一年的倒計時。我自己也在懈怠了幾乎一整年之後,開始認認真真度過每天,記錄「實度光陰」。
在2020年的最後一周,我接連度過幾個慶祝日:生日、元旦。尤其是在生日那一天,世界好像一下子變了,這一天,愛我的人對我真的成為了愛我的人原本應該有的樣子。
聯想到這一年的經歷,我確實在內心裡發出了這樣的問話:每一天都是24小時,每一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什麼在特定的日子裡,人們會以不同的狀態度過,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態度?究竟,這一日與那一日,有何不同?
大約有兩種原因,一個顯而難見,一個顯而易見。
顯而難見的是,天地氣運賦予每一天不同的能量。每個正常人都能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溫熱燥寒。但是,很少有人能感受到相鄰日子的不同。所以許多人感慨,不知不覺夏天(或者秋天)就過去了。其實,每一天的氣運都不同,都在變。中國古人按照天地能量、氣運的變化,把一年分成了24個節氣。實際上,不只是一年,每一天也都有24個節氣,所以每個小時、每個時辰,都不一樣,對我們的身體、情緒,都會產生影響。只有覺知力強(俗稱敏感)的人才能感知到,大多數人都活在不知不覺中,當然感知不到。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
顯而易見的是,人賦予特殊日子以特殊的意義,比如新年是為了慶祝和迎接一年的開始,國慶是為了慶祝一個國家的誕生,生日是為了紀念一個人的誕生,各種紀念日是為了紀念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來的重要關係,等等。正是因為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於是到了那樣的日子,人們的重視程度就會不一樣,就會帶著不一樣的感情,做不一樣的事情。人生因為意義而存在,人生因為意義而前行。然而,從生命的角度來看,每一天都是平等的、每一天都很重要、每一天都有一樣的意義!所以有一句話說「你怎樣度過一天,你就將怎樣度過一生!」
總覺得,如果我們把每一天都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來度過,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將綻放出絢麗的光彩。比如,每一天都像那一天那樣勤奮,每一天都像那一天那樣快樂,每一天都像那一天一樣充滿愛與和平……
我知道,做到,很難。但是惟其艱難,彌足珍貴!世間的事,哪一個不是這樣呢?
4. 你的每一步,都是必經之路。
人們常說一句話,如果你怎樣怎樣,就會少走彎路。這也是每個人從小到大幾乎都會聽到父母、長輩、老師的諄諄教導。但是近幾年來,尤其是經歷過這難忘的2020年,越來越覺得:人生沒有彎路,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必經之路!
原因很簡單,在每一個階段,你的認知、你的智慧、你的資源、你的內在狀態,這些綜合因素都決定了你只會選擇走這樣的路而不是另外的路,選擇與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而不是另外的人和事。
在選擇的這條路上,受限於當下的認知、智慧、資源和內在狀態,肯定會犯一些錯誤,付出一些代價,經歷一些痛苦。這些錯誤、代價、痛苦,就是人們所謂的「彎路」。實際上,所有人的成長,包括老子、佛陀以及那些偉大的政治家、企業家、文人等等人類的精英,無不是從這樣的「彎路」上一路走過來,然後走上正道,取得真經。
正如《道德經》所言:「禍兮福之所倚」。幸福、成功,都是在痛苦、坎坷中開出來的花。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生從來就不存在彎路,我們走的每一步、每一段,都是通往正道的必經之路。
只要心懷善念,終有一天會走到此生可以到達的終點。
5. 如何面對外在的不確定性。
這個世界、每個人的人生一直都充滿不確定性,只是2020年集中爆發呈現給世人罷了。或許,這只是這個時代巨大不確定性的開始。
外在的不確定性越強,越需要內在的確定性提供支撐。問題來了,如何建立內在的確定性?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自知、自勝,就是建立內在確定性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由「知人」、「勝人」轉向「自知」、「自勝」,由「向外求」轉而「向內求」。方向確立之後,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認認真真寫每個字、讀每頁書,磨鍊意志,修煉心性;通過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格物致知,潛心求真,擴大格局,提升內在的能量。
向內紮根的越深,內在的確定性就越強。面對外在的風雨,抗擊打能力就越強。
6. 一點感悟|關於《道德經》的一知半解。
某天凌晨四點半,漸漸醒來。在意識尚未完全恢復、半睡半醒的狀態下,腦袋裡不知怎麼就飄出《道德經》中的一句話「躁sheng寒,靜sheng熱」。
只是,在我看到的幾個版本和經解裡(憨山大師、南懷瑾先生、陳鼓應先生、顧瑞榮老師、以及趙孟書法手抄版),中間這個字都是「勝」。而我那一刻想到的卻是「生」。
根據自己這些年的體悟,人在身心俱靜的時候,的確會生起熱來。比如站樁、打坐,甚至我在誦讀《道德經》《心經》的時候,只要一心清靜、專注,身體都會生熱。
最典型的是11月份,有一次合十誦讀了九遍《心經》,第二遍的時候羶中竅(胸口、心輪)的位置,突然鬆了一下。九遍結束之後,兩手掌心到指尖,汗出如水,如同洗的一樣。
而當我們處於躁動、浮躁狀態時,身體不知不覺會偏冷、偏寒。只是這種狀態下,絕大多數人被當時的情緒帶走了,察覺不到身體這種細微的變化。
依據中醫理論,我們絕大多數病都是寒溼過重、陰氣過重導致的。尤其是像癌症之類的大病,無一不是大寒之症。
殊不知,我們的身體除了受到外界環境中寒氣的侵襲之外,當內在心處於躁動、浮躁狀態時,一直都在生起寒氣,久而久之,病則成矣。
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其他手段終究只是輔助,根本還在於修煉「心」。讓心安靜、安穩下來,如同《黃帝內經》裡所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若能時時處於清靜狀態,心正、身正、天下正,則無憂矣。
7. 其他的「一點感悟」。
翻看朋友圈,這一年總共記錄了20條「智坤 · 一點感悟」,擇要匯總記錄如下。散落在其他各處的感悟,就先散落著吧。
關於成長。
其一:
成長是一個由內而外、日日新的過程。也就是你的內心開始發生變化,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與世界相處。比如,當你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能夠以和以往不同的心態來面對、以全新的方式來對待,這一刻你就已經成長了。我們一路成長的結果,往往就是在那一刻呈現出來。有時候那一刻轉瞬即逝,你能看見嗎?
其二:
我知道,我還遠沒有我所期望的那麼好。
我也知道,我正在朝著我所期望的行進。
跋山涉水,矢志不渝。
願每一個眾生皆如是。
成長其實很簡單,成長就是日益成為更好的自己。
關於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
當天下人都在爭輸贏的時候,
你願意放下輸贏,只爭對錯嗎?
當身邊人跟你爭對錯的時候,
你願意放下對錯,只論仁愛嗎?
當世上人追逐機巧權謀時,
你願意放下機謀,保留赤子之心嗎?
以上種種,前者可使你得一時之利,後者卻可助你建長久之功。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關於修行。
修行的路上千難萬難,需要發勇猛心。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雖千萬人吾往也」,絕不退轉!
最大的困難和挑戰,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自己的心。是業力,是習氣,是心魔!
就是要:關關難過關關過,日日難行日日行,事事難為事事為!
關於教育。
讀了南懷瑾先生關於教育的兩篇文章,振聾發聵!
教育的事功,行於當世,顯於將來;內正其心,外修其身;小育家人,大善天下。
值此盛世,我輩更當躬身入局,從一書、一字、一言、一行做起,重新思考、審視、踐行正確的教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關於人生境界。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人生的邊界。
眼界取決於心量。
心量廣大,則眼界無邊,眼界無邊,則人生無止境。
人生百年,忽然而已。長路漫漫,吾輩當躬身入局,奮勇直前。
關於生命軌跡。
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不要在意他人的評價。
不忘初心,慎終如始,做好自己,但行好事,愛你的人自然會跟上。
關於痛苦。
當一個人執著於自我的時候,煩惱和痛苦就會產生。執著的越深,煩惱和痛苦就越深;執著的越久,煩惱和痛苦就越久。
怎麼辦?
煩惱即菩提。
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的痛苦,都是在提醒我們罷了。一旦意識到,趕緊轉換,從自我的執著裡停下來、跳出來,轉而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去體察別人的感受。感受對方的不容易、不得已,感受對方的痛苦。
這時候,慈悲心就會生起,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會消失,反而會帶著慈悲心感恩、懺悔,寬恕他人和自己,也為他人和自己祈禱。
如此一來,世界立刻開始改變,煩惱消失,喜樂生起。
關於人與人的緣分。
這一生,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人、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身份,走進我們的生命。
緣分使然。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都會離開,遲早而已。
來時,歡迎,但不必欣喜若狂;
去時,祝福,而無需悽悽慘慘。
重要的是:來去之間,你曾用心地度過在一起的每一天,用心地做好在一起的每件事。你們都為成為更好的自己互相成全,無愧於心,不負彼此。
更進一步,因為你們共同的努力,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哪怕一點點益處。
那麼這樣的相遇,就是有價值的。
願每一個走進他人生命中的人,都能讓那個生命變得更美好。
生活在生活中。
此刻的京城,夜幕低垂。雖不復白日的明亮,卻是華燈初上,流光溢彩。
日落西山,星耀玄空。日夜交替,四季輪轉。各安其命,自有其材。
無論處於人生中什麼樣的階段,只要我們生活在生活中,用心觸摸過生活的溫度,活出那一刻的精彩,那麼我們每一刻的生命就都是獨特、充實並且充滿意義的。
過坎兒,解結兒。
所有生活中的坎兒,歸根結底,都是心裡的坎兒;所有生活中的結,歸根結底,都是心裡的結。
心裡過去了,一切都會過去。
理論依據:六祖惠能大師說「何其自性,本來清靜。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感知生命的溫度。
某日傍晚,東四環某橋下西側十字路口。
紅綠燈轉換之際,一二十輛摩託車瞬間自北向南,集體闖紅燈,東西向的汽車啟動後又立刻緊急剎車,險象環生。其中一輛摩託車還險些撞上一個騎單車正常自西向東的孩子。
大約一分鐘後,在橋的東側,一輛汽車不肯給騎自行車 的人讓路,硬是拐彎,差點撞上另外一個騎單車的孩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在匆匆趕路之時,喪失了對生命的尊重,完全感知不到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的溫度。
他們甚至不會想一想,如果大家都這樣,他們的孩子也一樣會置身這樣的險境之中!
不僅僅是在交通的路上,在人生的路上,類似這樣的事情也比比皆是。
每一個人,哪怕只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也需要多一分愛和溫暖。
願愛的光明照進每一個心靈!願愛能夠溫暖每一個生命!
和而不同。
新買的鋼筆很漂亮,也好用。美中不足的是,商家忘記在筆桿上刻我自己寫的名字,刻了標準字體,也挺好看,只是缺了獨特性。
字和書法如此,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
人生百年,不只是要活的好看(也就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還要活的有自己的特色。
有特色就是要有溫度、有色彩、有辨識度,但又不是特立獨行不合群,而是成為這個世界獨特的存在,又能和其他的人相容、相和,乃至能夠滋養他人,利益他人,成就他人。
此之謂和而不同。
關於慈悲。
慈者予樂,悲者拔苦。
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慈愛眾生並給予快樂(予樂),稱為慈。
慈悲心生起的那一刻,即是智慧生起的一刻,即是良知現前的一刻,即是破除內心的黑暗、照見光明的一刻。
我們每個人都有慈悲心,只是不那麼穩定罷了。
通過修煉,我們的慈悲心越穩定,智慧就會越具足,快樂就會越來越多,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無形的眼鏡。
我們人生的經驗,和這些經驗帶來的感受、形成的觀念,一點點塑造成一個無形的有色眼鏡甚至是變形眼鏡。
我們每天都帶著它看世界。只是,透過它,我們看見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相比,變了顏色甚至變了形狀。
關於風景。
真正的風景,也許不在山頂,而是在你走向山頂的路途中。
所以,不要一心想著登頂而忽略了路上的風景。
關於見識。
人們之所以對一些事情抱有執著的偏見,是因為他們見識不夠!換句話說,就是目光短淺!
內心的聲音。
人們不肯保持安靜,往往是因為害怕聽見內心的聲音。
02展望2021
2021年,圍繞如下三方面、六個字,繼續成為更好的自己,內外兼修,提升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堅定、更平和、更寬厚、更智慧、更富有、更健康,能給予來到身邊的人溫暖、喜悅、力量。
一、清靜。
1. 清:清理。
踐行斷舍離。
清理環境。每周至少清理10樣物品。
清理無關緊要的人。
清理無關緊要的事。
清理自己。今年的重點是「少說話」。
2. 靜:靜心。
持續寫字。全年累計臨寫不少於15000字;正式開始創作作品,平均每周至少一幅。
持續練功。站樁、打坐、六和養生功、磕大頭,平均每天不少於30分鐘。
持續誦經。全年誦讀《道德經》不少於300遍,誦讀《心經》不少於1000遍,誦讀《清靜經》不少於500遍。
持續讀書。按照「1+2+N」原則讀書。1即一本核心書《道德經》;2即兩本輔助書《周易》《六祖法寶壇經》;N即其它書籍,包括歷史、財經、人物傳記、國學經典、生命成長等。已有初步書單,此不贅述。也歡迎有耐心、有緣看到這裡的朋友推薦你們認為的好書(可加zhang-zhikun私信)。
整理書稿。把過去講課的內容,整理成書稿,使之更有體系。
做時間記錄。讓記錄促動發生,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做系統的事情。
二、財富。
越來越多的人對我的評價是有智慧、有才華、有影響力,但基本上沒人會用評價有錢人的方式評價我。這是我的功課。
這些年不斷轉換、調整起小就形成的對於金錢的負面觀念,從恐懼到敬而遠之,從接納到主動擁抱。已經大有起色,但是還能更好。
想要得到一件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付出它。
從1998年大洪水開始,我一直在往李連杰壹基金捐款。這些年也參與、組織了很多慈善項目,捐錢捐物。2020年加入了中國獅子聯會,開始加入更大的平臺參與慈善活動。
從2021年開始,我要延續2020年的行動方向並加大力度:通過我的能力、資源和分享,支持更多的人賺到更多的錢。
我也邀請有緣的小夥伴一起承諾一件事:把通過這樣的方式賺到的錢,拿出10%捐贈出去。
三、健康。
年初,疫情期間,人生第一次發現兩鬢有了白髮。
年末,體檢之後,人生第一次檢查出兩眼白內障。
雖然整整三年痛風沒有發作,但尿酸指標增長到了595,比去年高了大約60。
鑑於此,在持續練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做下面幾件事。
1. 手機三不看:如廁時不看手機、吃飯時不看手機、睡覺前在臥室不看手機。
2. 控制飲食。每周至少一天吃全素。其他時間清淡飲食,減少肉類食品攝入。
3. 利用碎片化時間運動眼睛,必要時輔以明眼清肝的茶飲。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慎終如始,未來可期。
人生不易,人間值得。發菩提願,懷慈悲心。
朝乾夕惕,以紮實的行動贏得想要的。
進德修業,以寬厚的德行值得擁有的。
願你我安好,喜樂平安!
願這個世界,日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