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屬於「姑娘」的傳統節日——花朝節,有何習俗?需要做什麼

2021-01-21 城市船夫起

農曆二月十二是南方的「花朝節」,也就是傳說中的「百花生日」。其實關於「花朝節」的日子,我國存在三個日期,分別是中原地區的「二月初二(小花朝)」、南方的「二月十二(花朝期)」和北方的「二月十五(大花朝)」。至於為何有三個日期,應該和不同地區的節氣有關,但各地相差的時間都沒有幾天。整體來說,這個日期恰逢仲春時節,都是在「春分」節氣前後,正是踏春開始的時候,百花也將陸續開放。

賞花的女生·網絡供圖

俗話說「女子愛花」,以香草鮮花比喻美人,自古就有。恰逢百花生日的「花朝節」,古人就認為非常切合「女子屬性」;雖然並未明確說是「女兒節」,但自古民間就有「姑娘會」的稱呼。女孩在這天常會結伴遊園賞花,也藉此拓寬視野,這也就是俗稱的「賞紅」。據說在這天,凡未出嫁的女子,還要拜花神,吃花糕,祈禱如花一樣有朝氣蓬勃和美麗。遊玩賞花之餘還要「行花令」,增加節日趣味。

女子結伴出遊·網絡供圖

除了專屬女性,據說在古代,花朝節是和中秋節對應的傳統節日,二者一個是春二月,一個是秋二月(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由於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古人在花朝節徽舉行「祭日」,如同中秋節的祭月。除了男女出遊踏春賞花,有講究的大戶人家,還要剪彩紙,祭花神,並舉行相關的祭拜活動。對於孩童而言,由於他們的頑皮天性,常會在花叢中追逐蝴蝶,這天還被稱為「撲蝶會」。

撲蝶的兒童·網絡供圖

關於「百花生日」和花朝期,據說在武則天時期民間的傳說是非常多的,傳說百花仙子於二月初二這天在「牡丹園」中共同朝拜「牡丹仙子」。在清朝有一部小說叫《鏡花緣》,講的就是天庭的百花仙子下凡,在武則天選女才時,轉世為百位才女高中的故事。由此,民間也有以花朝節為「花神節」的習俗,並祭拜花神,百姓在這天曬種祈豐。

武則天劇照

百花競放,正是遊賞之時,不管節日習俗留下多少,至少到現在這個時代,人們還是會走出去,找尋春的氣息。中國是花的國度,加之地理氣候的關係,不同地區特有的花卉花期,更增加了人們踏春賞花的遊玩期。清朝詩人蔡雲有一首《詠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正是點出了花朝之期並不固定在某一天,只要在這個時節,人們都可以欣賞體會那花開富貴的欣喜。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花朝節
    這是名劇《桃花扇》描述花朝節踏青歸來的盛況。花朝節,又稱花神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在農曆的二月份舉行,但是因為花期的時間不固定,所以花朝節的時間也隨著花期而變化。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出去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用五彩紙剪花粘在樹枝上,叫「賞紅」。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
  • 祭花神、祈繁盛,關於「花朝節」你了解多少?
    傳統習俗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節日逐漸被人們淡忘,花朝節就是其中之一。花朝節最早起源於春秋時代,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它的重要性甚至可與中秋節相提並論,今天小編帶你詳細了解一下花朝節的傳統習俗。
  • 花朝節的誕生:崔元徽懸彩護花
    在以前,花朝節與中秋節同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都不過花朝節了,甚至都不知道這個節日。花朝節又稱「百花節」,是紀念百花的節日,屬於漢族的傳統節日。節日期間,人們結伴一起去郊遊,叫「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 國漫《歷師》之花朝節篇,那些被遺忘的節日,其實是溫柔的存在
    ,你知道花朝節嗎,或許答案和我一樣,第一次聽說。是的,《歷師》又為我補上了花朝節這一課。古時世人,有紀念百花生日的風俗,即為花朝節,節日當天,姑娘們剪五色彩紙,掛在花枝上,燃上香燭,奉上鮮花,祭拜花神,時至今日,舊俗衰落,現在僅有少數地區還保留著慶祝花朝節的習俗。花有開謝之時,人有同命之憐,花朝節,應是溫柔的存在。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花朝節」起源於唐朝,世界上唯有中國有「百花生日」
    中國古人酷愛植物,從唐時起,就把每年農曆二月的某日定為百花的生日,稱「花朝節」。「花朝節」這天,人們成群結隊到郊外賞花,姑娘們則剪五色彩紙黏在花枝上,家家戶戶都會祭花神,還到花神廟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花朝節」起源於唐朝。據傳,唐朝天寶年間,有一個名叫崔元徽的讀書人特別喜歡花。一個早春之夜,他正在庭院裡賞花,忽見一群美貌的女子前來謁見。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
  • 公曆三月八日,農曆二月十五是個無比殊勝的節日。有四個節日相融
    《漫談傳統節日文化》系列第8回,《漫談品禪》系列第15回,《漫談論道》系列第6回今天是農曆庚子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二〇二零年三月八日,今天是無比殊勝的日子,無論是在傳統民俗節日,是佛教,在道教,還是在國際上,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19-04-07 12:56   來源: 中原文化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三月三相傳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 中國傳統節日——元旦的起源和習俗!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為「初始之日」。其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元旦來源元旦在不同時代,所指的具體時間也不一樣。
  • 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正月十一是什麼節日?有哪些習俗?
    正月十一,也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初九給「天」過生日,初十給「地」過生日,那今天是什麼節日?都有哪些習俗呢?一,「子婿日」。今天不過生日了,改宴請女兒女婿了。為什麼呢?這個習俗很具有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主要在揭陽和普寧流行。在正月十一晚上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頭橋」。當夜幕來臨時,人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興致勃勃的湧向彩橋。在「行頭橋」時,大家都會祈願,希望來年能夠順心如意,願望得以實現,當然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祈禱語,願望也不同。
  •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 七夕是什麼節日?七夕情人節起源介紹 七夕傳統習俗有哪些
    漢魏之際,這個節日被正式確定,主角是女子,主要任務是祈願自己心靈手巧,不要只做個粗線條的女漢子,所以叫乞巧節,也叫女兒節,最後,才順帶求個好姻緣。  當然,誰讓織女和牛郎剛巧也在這天一年一會呢,所以情人節其實是喧賓奪主了。  天河浩浩蕩蕩,分開織女牛郎。  雖然一年一見,平時分居卻想。  我勸天下情人,不要總說很忙。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可以弘揚和傳頌的了。 上次我們說了十二生肖,今天來聊聊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按照「陰曆」來記錄,「陰曆」也稱為「農曆」。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二十八貼對聯有哪些講究?
    臘月廿八指中國農曆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下面就來具體看看臘月二十八這天需要做些什麼吧。
  • 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云:「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祭祖節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雖然端午節的習俗先於屈原出現,但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確實是自屈原投江後才出現在後面的節日風俗裡面的。
  • 二月二龍抬頭節日的來歷、傳統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二月二龍抬頭節日的來歷、傳統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2-23 20: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節日的來歷、傳統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