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雖然無形,卻有種種外現,例如人生順達,財運亨通,子孫靈旺等。福運是一種祥和之氣,唯有祥和的行為和意念方能招來。
佛陀為了弘法利生,廣設種種戒律清規,其目的之一即是為佛弟子培福。因為在成佛的道路上,智德要圓滿,福德亦要圓滿。對於居家弟子而言,如果能夠做好以下4點,久之福運自然充盈,人生祥和而順達。
1.清淨身業
人們的種種行為,稱之為「身業」。行為是人人第一眼能夠看到的,行為不端,必然遭人排斥。「清淨身業」,就是要端正自己的種種行為,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最基本的對待父母、長輩要行孝道,對待平輩要相互尊敬,對待小輩要關愛。以及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容易忽略的不好習慣,都應該儘量改掉。
2.清淨語業
「語業」即是人的語言。語言是人們之間交流的最直接形式,它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語業不清淨,會帶來許多過患。古語說得好「禍從口出」,人們常說「要管好自己的嘴」,說得即是此理。
佛陀告誡人們要說「愛語」、「柔軟語」,不要以惡語傷人、以妄語欺人。古德曾感嘆過,很多人的福德都是在口中流失的。這方面,嗜好嘮叨的女輩比較明顯。故而古德強調緘默是美德,即使有語,當是愛語、柔軟語。
3.清淨意業
「意業」即是意念、念頭。有人認為念頭無形無影,生出一個念頭,無人知道,沒有什麼影響。這個「不知道」誠然是自欺欺人,首先自己知道;其次天地有靈,天地皆知;再者諸佛菩薩對於眾生的種種意念,無所不知。其實,自古以來聖賢對於念頭極其重視。
身業和語業從根本上說,是由意業決定的;在意業得到清淨的基礎上,身業和語業才能真正意義上得到清淨。一個惡念叢生的人,比之於一個善念滿滿的人,他們給人的氣場是截然不同的。
4.積累善行
清淨了身語意三業,「改過」的環節就做得比較好了,此時福德不再會明顯的流失。在此基礎上,應當多做善行以培植福德。善行多種多樣,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行善。例如遇到有困難之人,出一份力給予援手。再如碰到受傷的小動物,可以為其療傷。等等。
其實,佛教有「放生」、「布施」等善行,都是培福很快的法門,常為之福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