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這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2021-01-11 文蹤旅跡

我國古代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奸臣,他們有的擅權專恣,在朝中作威作福;有的利慾薰心,在民間壓榨百姓。總之,他們的存在不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因此,後世對於他們的評價往往都是十分惡劣。

歷史上,有這樣三個奸臣,他們分別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會經常使用。

01司空見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李紳的作品。如果光看他的作品,或許人們會覺得他是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官,但實際上,他卻或許並非如此。歷史上,李紳幼年喪父,二十出頭便考中進士,晚年時甚至成為了大唐宰相,站在了權力巔峰。

然而,在青年時期目睹農民辛勞而寫下《憫農》後,李紳卻最終成為了自己討厭的人。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大詩人劉禹錫被封為蘇州刺史,就職期間,當時官居司空的李紳邀請他一起聚會。席上,李紳叫來歌妓歌舞助興,提供的酒菜也是極盡奢華。

見此情景,劉禹錫寫下了「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的名句,來諷刺李紳的奢靡。

這便是成語「司空見慣」的由來,如今,人們常用"司空見慣"來形容很常見的事物,其實其最初是含有貶義的。

除了宴請他人時的大肆鋪張,李紳在生活中也是可詬病之處眾多。據僖宗年間文人範攄所著的筆記《雲溪友議》記載,李紳當年默默無聞之時常常到李元將家中拜訪叨擾,並尊其為"叔"。

後來,李紳步步高升,而李元將再想與之交往,就不得不自稱為"孫",李紳才願意搭理他。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都體現了李紳在發跡後翻臉不認人的低劣人品。總的來說,儘管我們不能知道李紳對待故人是否真的那麼過分,但至少可以確定是的,在當上大官後,他的生活開始變得奢華無比,而當年關心民間疾苦的他則是一去不復返了,

02口蜜腹劍

第二個奸臣與李紳都是唐朝人,也都曾經官居宰相,甚至,他們還都是李家人,他便是唐玄宗時的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並且從小依靠這一優勢在宮中得以不斷得到舉薦,地位水漲船高。靠著對阿諛奉承的擅長和對玄宗心思的揣摩,李林甫當了十九年的宰相,這一數據位居大唐宰相在任時間榜的榜首。

據《資治通鑑》記載,李林甫對才能超過自己,又得到玄宗欣賞的官員都是十分忌恨。為了鞏固自己的相位,他表面上對誰都客客氣氣,十分和善,但暗地裡卻施展陰謀詭計,將有威脅者一一陷害。甚至,當玄宗下詔廣求天下人才時,李林甫還故意將有實才者淘汰,並稟報玄宗說民間已經沒有未被發現的人才了。

因為表面姿態和暗中行為的巨大反差,世人都稱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劍",這也就是成語"口蜜腹劍"的由來。

在處理政務上,李林甫還算是有些能力,但他的識人之明實在是過於缺乏。任宰相期間,他信任安祿山、扶持楊國忠,結果自己去世後,正是這二人誣告他謀反,導致本已入棺的他被改用庶人的規格下葬,這或許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的體現。

03指鹿為馬

最後要說的這個奸臣比起前兩位要狠得多,如果和他相比,那李紳不過是奢侈了一點,李林甫不過是權力欲大了一點而已,他便是趙高。

作為秦始皇所寵信的權宦,趙高在始皇帝出巡途中逝世後仗著自己擁有發布遺詔的權力,便勾結丞相李斯、皇子胡亥修改了詔書,讓歷史脫離了原本的軌道。

因為有著擁立之功,趙高在胡亥繼位後可謂是橫行霸道,他先是擔任郎中令,又在害死李斯後將其取而代之,以宦官身份成為了大秦的丞相。甚至,在站上實際的權力巔峰後他還不滿足,還準備將胡亥推翻,自己來當皇帝。

為了徹底除掉朝中對自己不滿的人,排除掉自己登基稱帝的阻力,他命人牽來一頭鹿,並告訴胡亥這是獻給他的馬。

對於趙高這一舉動,胡亥表示不解,便詢問大臣們這到底是鹿還是馬。

當時,有的大臣比較耿直,便直接指出這其實是鹿;有的大臣雖然想說實話,但害怕觸怒趙高,便沉默不語;有的大臣為了討好趙高,便附和說這就是馬。最終,說實話的大臣都被趙高清理,而朝中此後也就沒有了和趙高相異的意見。

後來,人們便將混淆視聽的行為稱之為"指鹿為馬"。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
    奸臣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讓人痛恨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上阿諛奉承,欺君罔上。對下結黨營私、擅權專恣,仗著皇帝的寵信和被賦予的權力作威作福,巧取豪奪。不但嚴重影響社會秩序,還危害到了百姓們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一些奸臣在面對權勢的誘惑時還會選擇篡位。在我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也體現了奸臣會帶來的危險。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謂是數不勝數。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每個朝代都會湧現一批愛國愛民的忠臣,可凡事都有兩面性,同樣也會出現一些可恨的奸臣。這些奸臣欺上瞞下,弄得朝堂一片烏煙瘴氣,民間更是民不聊生。如此,世人對於這些奸臣們都是痛恨不已的,恨不得將其生吞活剝。歷史上曾出了許多奸臣,至今仍讓人心生痛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三位,這三位是比較出名的奸臣,而且一人還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美麗富饒的華夏大地上,曾先後湧現出大大小小百餘個統治王朝。無論是哪一個王朝,都存在著忠臣義士和姦邪小人。對於國家來說,忠臣是嘔心瀝血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一心為國為民,這樣的人死後自然是受到人民的愛戴。
  • 我國古代有4大奸臣,各自留下一個成語,至今我們還在使用
    歷史上有建功立業、保衛國家的忠臣,就一定會有奸臣。奸臣,就是不顧大局,為了一己私利謀財害命、蠶食朝代的政權。歷史上有很多奸臣,他們掌握著權利,往往因為一個舉動或者一句話,就可以改變歷史的動向,可謂是影響深遠。
  • 中國歷史上徹頭徹尾的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世人皆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語無疑是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是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一般來說成語都是四個字,也有三個字和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以上的。一個成語的背後往往都會是一個故事或者是典故,比如說像什麼功敗垂成,指的是事情快成功時卻遭到了失敗。這個成語的出處便是晉陽之戰,大將謝玄其實跟嶽飛的遭遇何其相似,都是在即將統一時,被皇帝急召回去。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的英雄豪傑,正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才開創出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於此同時有光明的地方也註定會有黑暗,今天要說的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奸臣,他們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甚至在書本中都很常見。
  • 中國歷史上3大奸臣,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家喻戶曉
    有太陽的地方就必定有黑暗,這是萬古不變的道理。人性也是如此,這世間有好人則必有壞人。同樣的有忠臣,也就有奸臣。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3大著名的奸臣,最後一人因一句家喻戶曉的成語而遺臭萬年了。趙高:指鹿為馬這第一個就是秦朝時期,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
  • 我國這三大著名奸臣,竟是這三個成語的「創始人」,有點意外!
    每一個朝代,雖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許多相同點。那就是,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有忠臣和姦臣。說到歷史上的忠臣,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嶽飛,因為他是「精忠報國」的代表。但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奸臣的故事。歷史上的奸臣數量也不少,我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不說這三大奸臣的陰謀手段,而是講他們與著名成語的故事。首先就是著名奸臣趙高。
  • 皇帝不能生育,忠臣將孕妻送於皇帝,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皇帝不能生育,忠臣將孕妻送於皇帝,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文/華兵的歷史屋中國上下有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給我們後代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詩詞,文字以外就是成語了。基本上在小的時候就著手開始學習起了成語,有關於成語的小故事也是非常之多,記得在小學時期就有講故事說成語的小遊戲,在當時覺得也是一大樂趣。有許許多多的成語都有著一些對應的故事。小編接下來要講的就是:因皇帝不能生育,忠臣將懷孕的妻子送給皇帝,產生一成語流傳至今這麼一個故事。這次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黃歇,此人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名大臣。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歷朝歷代都一直出現奸臣,他們在朝廷上不斷地蠱惑皇帝,還有的權力大的更是呼風喚雨,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壓榨著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就是嚴重阻礙天下太平的反賊。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 孟母教子的故事廣為流傳,可孟子的身世至今仍是謎團
    公元前372年,也就是孔子逝世後108年,一個嬰兒在鄒國誕生了。但這個嬰兒確實不一般,後來成為一代大儒,對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並繼續產生著深刻的影響。這個嬰兒就是後來的孟子。孟子姓孟,名軻。關於孟子的先世也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大家都覺得,孟子是「魯公族孟孫之後」。這是趙岐《孟子題辭》中的話。其實,趙岐這樣講自己也不敢確定,所以這句話前面加有「或曰」兩個字。
  • 中國古代有十大秘術,也稱術數,有些流傳至今!
    後來人們把這一類知識,活動統稱為「佔星」。天象是一個人誕生時的星圖。 《易經》有雲「觀乎天文,以查時變」。遠古時代世界的各民族,從畜牧時代進入農業時代,必然伴隨對天象的觀測,中國古代天文預測主要涉及星象。最遲在漢代,我國已把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了。
  • 這位最長壽的中國佛教高僧,臨死前留下一樣東西,至今無人能參悟
    這位最長壽的中國佛教高僧,臨死前留下一樣東西,至今無人能參悟不知道大家對佛教有沒有了解,現如今,身邊還是有很多人信佛的。但是我們對於佛教的一些知識和傳說並不了解,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個相對冷門的佛教故事,中國佛教歷史悠久,其中有一位壽命最長的德高望重的僧人,他活了一百多歲,在死前他給子弟們留下了一樣東西,而這樣東西至今無人能完全參透其中的道理。中國的佛教,最早是印度佛教傳入的,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極富中國特色的佛教。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 朋友夫妻不和,蘇軾隨口作了一首打油詩,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然而,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中,蘇軾都不是古板正經的正人君子形象——他經常揮毫潑墨,與家人鬥詩,與朋友相和,為偶像李白與人pk,等等。在這些軼事中,他曾洋洋得意,也曾吃過悶虧,這些故事大都能搏一笑。可是,估計他自己也不曾料到,有一次他隨口作的一首打油詩,不僅誕生了一個專門用來調侃甚至批判女性,並流傳至今的成語,還導致一個女子被嘲諷了千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將軍沒給車夫分羊肉,次日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古代將軍在大戰之前都要犒賞大軍以鼓舞士氣,這原本是一個俘獲軍心的好時機。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將軍,卻因此犯下致命的錯誤。在開戰前犒賞大軍時,宋國一個叫華元的將軍親手給將士們分肉,但這個將軍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給自己駕車的車夫。因為將軍沒有給車夫分羊肉,次日直接被車夫拉去敵營,主將都被活捉,成敗可想而知,由此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這三個成語相關的人物是誰嗎?他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
    但是同時也有著許多奸臣賊子在拖歷史的後腿,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置國家百姓於不顧,而筆者今天要分享的三個成語故事都是和歷史上的三個奸臣相關。一、無可厚非在西漢末年,劉氏衰弱,朝廷的權力都掌握在外戚王莽的手裡。這個王莽也有著雄才大略,在前期生活節儉樸素,為人恭謙好學,作風檢點嚴謹。可是誰也沒想到這些都是他裝出來的。等到漢朝皇帝死後,小皇帝繼位,王莽的野心就暴露出來了。
  • 皇帝率百萬大軍出徵卻全軍潰敗,留下3個成語,至今家喻戶曉!
    中國古代,發生過許多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說「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再有就是「淝水之戰」。其中,又以「淝水之戰」最為典型,383年,前秦依靠其強大的國力,在皇帝苻堅的指揮下,出兵百萬,準備直接推掉東晉。東晉不得不應戰,但他們的兵力只有區區8萬。
  • 此人是一國之相,一計滅敵四十萬大軍,還創造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不過因為早期的經歷,範雎為人刻薄,他創造的一個成語睚眥必報流傳至今。範雎是魏國人,是魏國中大夫須賈府上的門客(這種現象戰國很普遍,戰國四大公子都是門客眾多),因為一次隨同須賈出使齊國時受到齊襄王的賞識,於是齊襄王賜給了範雎一些禮物和黃金,範雎推辭不受。齊襄王此舉不僅惹得須賈惱怒和嫉恨範雎,更使得當時魏國的相國魏齊懷疑他通齊,範雎不僅差點被鞭笞致死還遭到魏齊的百般羞辱。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