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有著無數的治世能臣,他們作為華夏民族的脊梁和車輪,推動著中華民族不斷前進。但是同時也有著許多奸臣賊子在拖歷史的後腿,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置國家百姓於不顧,而筆者今天要分享的三個成語故事都是和歷史上的三個奸臣相關。
一、無可厚非
在西漢末年,劉氏衰弱,朝廷的權力都掌握在外戚王莽的手裡。這個王莽也有著雄才大略,在前期生活節儉樸素,為人恭謙好學,作風檢點嚴謹。可是誰也沒想到這些都是他裝出來的。等到漢朝皇帝死後,小皇帝繼位,王莽的野心就暴露出來了。大權在握的王莽開始排除異己,同時誅殺漢王室成員,最後更是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從此之後王莽實行新政推行改革,卻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同時他還多次挑起邊境與其他民族的戰爭,導致整個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外部戰爭不斷。
而在他想要出徵海外的時候,一個叫馮英的大臣勸諫他不要窮兵黷武,增加稅賦。王莽大怒,想要殺死馮英,在將他收押後的王莽又仔細思考了一番,覺得他說的有幾分道理。於是說出了「英亦未可厚非。」意思是馮英雖然說的話有缺點,但是還是有可取之處,應該原諒他。後來漸漸就演變成了無可厚非,被人們廣泛引用。
二、請君入甕
在唐朝前中期,武則天篡位建立了武周政權。剛剛登基的武則天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要排除異己,獨掌大權。於是他重用酷吏,用誣陷和殘酷的刑罰來達到肅清政敵和控制人心的效果。在武則天手下最出名的兩個酷吏就是周興和來俊臣,但是有一次竟然有人舉報周興謀反,於是武則天派遣來俊臣去審問周興。
來俊臣深知周興是個奸詐狡猾的人,如果讓他知道只是一個人舉報他,那麼一定問不出什麼東西來。於是來俊臣心生一計。他把周興請到家中喝酒,詢問他如果有罪犯死活不招該怎麼辦?周興回答他,讓他準備一個大鍋,在外面燒好火,然後把犯人請到鍋裡去,看他招還是不招。於是來俊臣立馬派人按照周興說的照做,接著就對周興說有人舉報你謀反,你看是我請你進去還是自己進去啊。周興一聽,嚇得立馬跪倒在地知乎:我知罪我知罪。
這就是請君入甕的來歷,後來泛指設好局讓別人自己進來,也可以比喻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三、口蜜腹劍
同樣是在唐朝,唐玄宗時期的丞相李林甫,雖然文學造詣很高,很有才學,但是性格非常陰險狠毒。非常會討好唐玄宗和他身邊的太監,有著一手非常厲害的阿諛奉承的本領。但是對待別人口頭上是一套背後卻是另一套。
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了同事李适之,於是對他說:「華山有著許多的金子,如果開採出來就可以增加國庫有利於國家。」於是李适之立馬向唐玄宗建議開採華山金礦,唐玄宗把這件事告訴了李林甫想聽聽他的建議。這個時候李林甫卻說:「臣知道華山有金礦,但是華山是李唐風水所在,如果開採必定破壞大唐氣運,那個建議你開採的人一定是不懷好心。」就這樣唐太宗越來越信任李林甫而遠離李适之。
到了後來口蜜腹劍就專門用來形容那些嘴上說的很美好,心裡卻如同刀劍一般想要害人的兩面派。
成語都是歷史的積累,其中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和哲理。以上的三個成語故事都勸告我們與人為善,不要想著去害人,只有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