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豬企被「吃」上市後,中國豬肉開始「高精尖」

2021-01-09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CBNData消費站,作者 | 章曉莎,編輯 | 董芷菲

去年底,萬科創始人王石問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養豬賺得怎麼樣,對方答道「效益不錯,請你吃飯沒問題」。誰能想到不到半年,萬科就高薪招聘「豬倌」進軍養豬業。

養豬真比賣樓賺錢?2019年,養豬企業的淨利潤著實讓人眼紅:新希望增了近2倍,溫氏股份漲了2.5倍,牧原股份更是翻了10倍!

去年7月開始,豬肉價格就一路飆漲,一度創下38.3元/斤的新高,較一年前大漲近150%。

居高不下的肉價、豬企翻倍的市值,以及萬科們的湧入,一時間又讓很多人對「養豬致富」這事兒充滿了幻想。

CBNData試圖通過數據分析正經聊聊:在中國,養豬生意到底有多大前途?應該養怎樣的豬?

13家豬企被「吃」上市,但為啥國產豬還是餵不飽中國胃?

中國人究竟有多愛吃豬肉?2018年,平均每個中國人吃掉了22.8千克的豬肉,是禽肉消費的2.5倍,牛肉的11.4倍!

這麼多豬肉,都被誰吃了呢?

國家統計局《2019中國統計年鑑》顯示,川、渝地區以將近40千克的人均豬肉消費量榮登2018全國豬肉消費大省冠、亞軍。白花花的豬肉,成了四川人餐桌上的回鍋肉,廣東人碗裡的沙姜豬手,湖南人下飯的辣椒小炒肉……

要跟上國人巨大的消耗量,中國的豬肉生產自然也是「馬力全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17年中國共產出5544.9萬噸豬肉,貢獻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產量。

儘管產著全世界最多的豬,國產豬肉並「餵不飽」中國人。中國每年都要從國外大量進口豬肉。2015-2019的5年間,中國平均每年的豬肉進口量達138萬噸,2019年更是高達211萬噸。作為全球第6大豬肉生產國(地區)的加拿大,2017年豬肉總產量才196萬噸。

愛吃豬肉的中國人,把13家豬企「吃」上了市。「豬中茅臺」牧原股份的市值都突破2100億了。但若從產量來看,排名前十的上市豬企2019年生豬合計產量僅佔全國總產量(54419萬頭)的8.27%。

在中國生豬市場,中小養殖場和散戶佔據了絕對規模。根據《中國畜牧年檢(2016)》,生豬養殖出欄500頭以下的養殖場佔總場數的99.40%,年出欄5萬頭以上的場數僅佔0.0007%。分散的養殖意味著較低的規模化、自動化程度,也導致國產豬的生產成本居高,豬肉價格也普遍高於國外。

而不定期發生的豬瘟疫病,更是造成豬肉產量的不確定性,養豬「散戶」對抗疫病的能力就更低了。生豬養殖4個月才能出欄,也使得每一次疫病的影響周期都很長。2018年8月爆發的非洲豬瘟,其影響就一直持續到現在。

近年來,中國的規模化豬企正在快速擴張,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政府環保拆遷豬場」政策的推動,也讓越來越多中小養殖戶逐步退出。非洲豬瘟疫情則是又一個讓散戶主動或被動退出生豬養殖業的強大外力,也為規模化養殖企業騰出了擴張空間。

都市麗人都吃70塊一斤的豬肉,小眾豬種迎來豬生「高光時刻」

對於習慣了菜市場豬肉常年十幾塊一斤的叔叔阿姨們來說,肉價漲到30多塊的確讓人下不了手。但對於那些日常出入盒馬鮮生、進口超市,一線城市的都市麗人兒來說,30塊一斤的豬肉也不算什麼。畢竟,網易丁磊養的未央黑豬2年前就賣到70塊一斤了。

湖南楚溈香農業寧鄉大龍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長曾青華表示:「目前全國高端豬肉消費的市場空間在1500億元左右,預計未來5年將達到3000億元的規模,豬肉行業將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競爭。」

除了網易,精氣神、壹號土豬、湖南湘村高科等眾多企業都開始搶佔高端豬肉市場,並由此分化出3種生產模式。

第一種是地方純種土豬的規模化養殖,以湖南新湘農和浙江「膳博士」為代表。2011年,湖南湘潭建立了一個存欄近400頭的純種沙子嶺豬保種場,結束了數十年民間散養保種的歷史。該豬場禁止周邊3公裡內出現其他養殖場,以切斷基因汙染和疫病傳播風險。作為沙子嶺豬唯一代理商,新湘農推出高端品牌「毛氏雪花豬肉」。浙江青蓮食品旗下的「膳博士」,則是依託嘉興黑豬原種場和兩頭烏原種場的高端豬肉品牌。

(湖南新湘農高端豬肉品牌「毛氏雪花豬肉」)請輸入圖說

由於中小養殖戶(場)無力解決過高的料肉投產比、過長的生長周期問題,過去土豬很難做大。但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人對肉質更講究,在大自然裡「撒歡」長大的生態走地豬被認為更健康,迎來了新的市場機遇。越來越多企業願意加大科研力度、斥資升級養殖系統,這使得地方豬種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成為可能。那些此前因為地域局限「隱姓埋名」的小眾優質豬種,終於迎來了豬生的「高光時刻」。

作為世界豬肉消費大國,中國千年的野豬馴化經驗和幅員遼闊的土地,孕育了不同豬種。越來越多「地方專供」的豬肉,正在奔赴你家餐桌。

消費升級催生的第二種養豬模式,是培育「土洋結合」新豬種,以精氣神、湖南湘村高科為代表。精氣神「山黑豬」號稱是投入近億元自主培育的新豬種,以北京黑豬為父本,英國大約克夏豬為母本。「湘村黑豬」則是以湖南桃源黑豬為母本、美國杜洛克豬為父本雜交選育的新品種。每一個新豬種的誕生,可都是需要經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敲章認證的。

「混血」雜交育種的方式,既能保留土豬的口感、營養,也能吸收洋豬吃得少長得快的優勢,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請輸入圖說(盒馬在售的湘村黑豬,7兩就比市面上一斤豬肉貴 | 圖片來源:盒馬鮮生APP)

第三種則是所謂的「黑科技」養豬,以網易、阿里等一眾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最早率軍進擊養豬業的網易,在安吉生態林裡給豬建了個人看了都羨慕的豬舍,豬在這裡能聽音樂、玩玩具、蹲馬桶,單只豬每天的夥食費就要40多塊錢。阿里則在2018年2月宣布用ET大腦AI養豬。不光為每頭豬建立檔案,分析豬的行為特徵、進食特徵、料肉比等,還能預測母豬一年能生幾頭順利活下來的仔豬,為衡量豬場效益提供指標。

請輸入圖說(網易幸福豬場高配,讓人驚嘆「人不如豬」)

養豬真那麼容易?沒錢沒技術,還真攬不下這活兒。

除了生產模式,中國人豬肉消費習慣的變化,也正在改變存儲、物流、供應等產業鏈下遊環節。

不同於國外肉類消費以冷鮮肉為主,中國人70%的豬肉消費都是「熱鮮肉」(現宰未冰凍的豬肉,常溫運輸出售,保質期1-2天)。在中國人的固有認知中,凍過的肉不如現宰的新鮮好吃。由於熱鮮肉存在地理輻射半徑的限制,單個產地的豬肉往往專供周邊地區。

隨著冷鏈的完善,冷鮮技術將成為小眾豬肉擴大銷售範圍的「標配」,更多山區小眾豬種能作為冷鮮肉「走出大山」。目前,我國冷鮮豬肉在豬肉消費中的佔比僅為10%。隨著商超不斷加碼冷鮮肉SKU的布局,國人的接受度將越來越高,中國冷鮮肉的市場規模也將越來越大。

普通人餐桌上悄悄發生的變化,正在倒逼整個養豬產業進行升級。在頭腦一熱打起「養豬致富」的念頭前,還得下一番功夫研究呀!

相關焦點

  • 2019上市豬企翻身 康達爾負債率70%仍押百億擴張養豬
    據其公告,早在今年初,根據外部形勢變化,其就開始加大了仔豬投放力度。的確,超級豬周期讓很多上市豬企翻身,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29家上市豬企中,22家淨利同比增長,僅有2家虧損。與之相對,2018年有14家淨利同比下滑,4家陷入虧損。
  • 豬肉「豬年」帶熱豬企 新年已漲出超百億市值
    民以食為天,在春節,「吃」更是重頭戲。
  • 豬肉價格持續回落 天康生物等7家豬企10月銷售收入環比下滑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豬肉價格持續回落,7家豬企10月銷售收入環比下滑記者:王思煬受近期豬肉價格下降影響,各家豬企業績波動明顯。新京報記者統計了12家已披露10月生豬銷售簡報的深交所上市豬企發現,其中有7家企業10月銷售收入出現環比下滑。
  • 豬周期助養豬股業績爆發:12家豬企2020年養豬收入同比增197.71%
    來源:財聯社豬周期助養豬股業績爆發:12家豬企2020年養豬收入同比增長197.71%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至今,12家上市豬企均已發布2020年銷售數據,在豬周期高景氣度支撐下,養豬股業績集體爆發。
  • 2020年這14家上市豬企中黑馬又是誰?
    14家上市豬企2020年出欄生豬5755萬頭,2021年目標劍指1.5億頭 上市豬企的生豬銷售業績陸續出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統計了14家豬企2020年的出欄生豬成績,見下表:
  • 豬價行情「跳水」,春節能吃到便宜豬肉?
    導讀:目前,大商所生豬期貨開始上市交易,而據筆者了解,LH2109合約30680元/噸,這也意味著9月合約生豬價格30.68元/公斤,這也遠超市場對於2021年9月份的預期!
  • 近300股翻倍、豬肉股暴漲
    一時之間,豬肉股飛漲、龍頭股市值股價屢創新高、上市豬企盈利大增、「豬中富豪」頻頻出現,成為了豬年股市的最大特點。然而,市場行至豬年末尾,最貴豬肉快速切換成了最火的醫藥和脫銷的口罩。此前百花齊放的題材股先後啞火,此前大賺的北上資金流出加劇,僅最後一日流出規模就近100億。在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跨年後的鼠年市場如何走向,仍是未知數。
  • 2020全球頂級豬肉生產商榜單|豬業新聞【搜豬網_中國生豬預警網】
    ●這些頂級生產商仍然分布在9個國家,其中,中國有3家新上榜的公司,巴西有兩家,美國有1家。  ●美國和中國擁有頂級生產商的數量並列第一,各有11家公司上榜。  ●母豬存欄量顯著增加,中國有幾家公司的增幅名列前茅:牧原集團增加了60.3 萬頭,正大集團增加了35萬頭,新希望集團增加了34萬頭。
  • 專家預測:2021年生豬均價在11~12元/斤,3年後產能將迎暴增
    2017年中國豬肉產品進口總量250萬噸,同比降19.7%(其中豬肉進口量121.7萬噸,同比減少25%;雜碎進口量129萬噸,同比減少13.4% ) 。2018年進口豬肉119.3萬噸,同比降2.0%。2019年累計進口豬肉210.8萬噸,同比增加76.7%。2020年1-10越累計進口豬肉362萬噸,同比增加139.85%。
  • 2019豬價飆升 但五大上市養豬企業卻「豬」事不順
    2019年 8月19日,由於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雛鷹農牧股票終止上市。10月16日,雛鷹農牧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至此,上市已9年的「中國養豬第一股」,變為了「中國養豬退市第一股」。雛鷹農牧也變成了「雛鷹退」,被定格在10月16日。
  • 古人喜歡吃豬肉嗎?——飛天神豬背後的故事
    飛天神豬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我國養豬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從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形狀來看,與現代家豬已經相差無幾,由此可見古人食用豬肉的歷史長達上萬年。因為北宋年間的商品經濟空前發達,民間大量飼養家豬,導致豬肉非常實惠,豬肉開始真正走進千家萬戶。當然,士大夫還是喜歡吃羊肉,以彰顯身份,對豬肉不屑一顧。不過,隨著一個人的出現,事情開始有了轉機。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
  • 陝西周至:500噸儲備肉上市,憑身份證限購30斤,過年終於有肉吃了
    尤其是豬肉作為老百姓日常經常食用的肉類食品,在去年價格的一路飆升之後,很多人感嘆都已經很久不知道肉味了。不過,隨著國家對儲備豬肉的投入,有效地緩解了老百姓吃不起肉的困境。近日,陝西周至網友爆料稱:當地政府500噸儲備豬肉上市,每個人憑身份證可以限購30斤,而每斤儲備豬肉的價格為17元,應該說是非常的優惠,老百姓過年終於有肉吃了。
  • 豬肉漲價海鮮「跳水」,吃不起肉卻吃得起螃蟹,到底是什麼原因?
    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很多人就說水果漲價了,而且漲的非常高,很多朋友都吃不起了,緊接著又豬肉漲價了,隨著豬肉的漲價各種食材也漲價了,唯獨海鮮掉價了。以往豬肉是非常便宜的,10塊錢就可以買三個人的分量,但現在10塊錢一個人吃都不夠。海鮮剛好和豬肉相反,在以前大閘蟹和小龍蝦這些食物平時都不敢經常吃,因為實在是太貴了,而現在大閘蟹因為銷量不行,所以價格非常低,很多喜歡吃大閘蟹的朋友都可以一次吃過癮了。
  • 4家豬企2021年總出欄計劃1.3億頭!今日豬價下跌現象增多明顯!
    編者按:2021豬價市場變化難測,生豬供應方面4家豬企2021年累計出欄計劃1.3億頭;豬易數據今日豬價分析豬價下跌現象明顯增多,高價豬源依舊銷售難度大,一起看看具體詳情: 4家豬企2021年累計出欄計劃1.3億頭 除豬價波動外
  • 2019年是豬年,豬肉該不該吃?能不能吃?
    同時,由於與中國的貿易爭端,美國豬肉正退出遠東市場。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9月中國豬肉進口數量為133萬噸,同比增長43.6%;2019年1-9月中國豬肉進口金額為26778萬美元,同比增長65.1%。2019年10月15日據統計全國豬肉均價為35.49元/公斤今年小編最成功的一筆投資,就是豬肉了!
  • 非得吃豬肉?雞肉和小龍蝦不也挺好?
    去年年底開始的豬肉價格飆漲,讓去年十月份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直接跳漲至3.8%,創下七年來的新高。可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再加上此次疫情影響,CPI在後來一路上漲至一月份的最高點5.1%後,如今一直維持在4%,雖然物價上漲並不全是豬肉的功勞,但在消費者眼中,豬肉反而成了眾矢之的。我們還能不能愉快地吃豬肉了呢?
  • 雙十一,去詩詞裡吃東坡肉。千年後,豬肉,把我與蘇軾連在了一起
    2000年,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熱播後,又相繼有《福星高照豬八戒》和《喜氣洋洋豬八戒》兩部電視劇熱播,這個《西遊記》裡的二師兄可謂風生水起,炙手可熱。進入2019年下半年,繼「春光」「福星」「喜氣」熱播劇後,「二師兄的肉」豬肉又以連續「暴漲」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有人戲稱:二師兄的肉比師傅唐僧的肉都貴了。這個二師兄有何能量竟令世人對他如此折腰,哪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