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海姆樂派、柏林樂派和維也納古典樂派】
1、曼海姆樂派(Mannheim School)
曼海姆樂派是18世紀德國曼海姆雲集的一批以約翰·斯塔米茨為首的作曲家、演奏家,因他們重大影響,後被稱為「曼海姆樂派」。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 奠定了古典交響樂的基本結構布局,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四樂章的交響樂套曲形式。
②採用總譜形式創作廢除了巴羅克樂隊通奏底音的寫法。
③以小提琴聲部為主構成旋律聲部,同時重視管樂器的色彩效果。
④突出樂隊演奏力度上 「漸強」、「漸弱」的情感幅度變化。
⑤已構成了編制相當完整的交響樂樂隊形式,1756年達56人。
2、柏林樂派(Berlin School)
柏林樂派是18世紀下半葉在柏林形成的一個樂派,這個樂派音樂風格是較保守的,交響曲多為三個樂章,音樂要素多採用對位的手法。但是,這個樂派的重要貢獻在於強調交響樂中的情感表達,比曼海姆樂派更賦動情的情緒宣洩。代表人物是K·P·E·巴赫(K. P. E. Bach,1714-1788)。
3、維也納古典樂派
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20年代,隨著「啟蒙運動」的發展,在維也納形成的樂派,其代表音樂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這個樂派的主要特點為:
(1)他們的作品受到當時進步思潮的影響,以謳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為主旨。
(2)確立了主調音樂形式的主導地位,音樂結構嚴謹鮮明。
(3)創立了交響曲、四重奏等重要的音樂體裁,並改革和發展了協奏曲、奏鳴曲等體裁,使之更具完善。
(4)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以高超的創作技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了頂峰,對後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
【古典音樂時期的代表音樂家】
一、海頓
1、生平: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奧地利作曲家。
2、創作:
海頓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作有108首交響曲、84首弦樂四重奏、20多部清唱劇以及為數眾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