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間之味

2021-01-10 蘭蘭的悅讀筆記
圖片來自網絡

人間有味是清歡

讀汪曾祺,最早是語文課本上的《端午的鴨蛋》。那時候只記得了「高郵的鹹鴨蛋」,好吃。然後是《昆明的雨》,記住的也是雲南昆明繁多,鮮美的各種菌子。

再一次「見到」汪曾祺,是在不久之前,上的一堂「教學案例分析課」上面,是董一菲的《葡萄月令》的教學視頻。

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是一個學生提出來的,「作者看到葡萄的嫩須兒,都能夠想像到吃起來會是如何美味,由此可見作者是非常愛吃和懂吃的。」

的確,汪曾祺很懂吃,但是他也並不是一味地追求食材的珍貴和稀少,而是能夠在普通的,常見的食材中發現「美味」。

在那些在我們看來或許已經司空見慣的食物,作者仍然能夠感受到驚喜。

人間草木皆有情

還是《葡萄月令》這堂課,董一菲講得很美,很詩意。因為汪曾祺的文字本身也很美,很有詩意。

這是一篇寫葡萄一年十二個月的生長亂回的散文,並沒有收到這本書裡面,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出來看看。

在這堂課上,還有一個高潮,老師讓學生給每一個月取一個名字,有一個學生說出了「坐月」,解釋為「坐月子」,全場轟然大笑。因為學生覺得汪曾祺對這一階段的葡萄的描寫很像一個剛剛生產完的婦人。

將葡萄寫成人,是因為在汪曾祺的心中,一草一木都和人一樣,它們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它們同樣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

如「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這樣的思想,一直貫穿著他的一生。

人間皆是好去處

在我非常有限的了解中,中國傳統文人的生活總是非常悠閒的,每天到處旅遊,想寫就寫點文章。

自由,輕鬆,且自在。這樣的生活讓我非常羨慕。

可是等我自己真的去到一個地方時,卻根本無法感受到那種「文人的情懷」。在我看來,「山仍然是山,水仍舊是水」,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在像汪曾祺這樣的作家的眼裡,山不久是山,水不止是水。

慢慢地,我開始明白,如果不了解一個地方的故事,是看不見它沉浸在歲月中的風情的!

看別人寫出來的散文,就像是跟隨這些文化大師,一起遊覽古今名勝。

有趣的,值得去的地方真的好多,雖然不能身臨其境地去體驗,但是看作者的文字,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也別有一番趣味。

人間有情亦有愛

汪曾祺的散文,是非常隨性,平和的。文如其人,感覺他這個人應該也是這樣的。

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經歷,會創造出這樣的一個人呢?

汪曾祺從小家境不錯,與家人的關係也都十分和睦,沒有受過生活的苦。一生雖然也有波折坎坷,但是也沒有遭受過太大的磨難。或許這是他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也因此,面對困難能夠隨遇而安。

汪曾祺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這其中反映出來的是他那一顆對世間萬物,對美的敏感的心。

閱讀這樣的文章,學習作者的生活態度,慢慢地平復心情,不急不緩,不浮不躁,一切都是恰到好處。

相關焦點

  • 汪曾祺《人間之味》:願我們都能成為有趣的人
    全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人間草木皆有情》、《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皆是好去處》、《人間有情亦有愛》,精選46篇流傳數十年的美食佳作,描寫植物、美食、風景、舊事等的代表性文章。收錄汪曾祺經典散文名篇《人間草木》《草木春秋》《故鄉的食物》《五味》《吃食和文學》《草巷口》《昆明的雨》《多年父子成兄弟》《隨遇而安》等。
  • 讀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間值得
    菜市場在他的筆下,便讓人感受到「人間煙火氣,最扶凡人心。」——「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受到一種生活樂趣」,菜市場裡有最鮮活的氛圍,那些吆喝叫賣以及嘈雜的人來人往,均被汪曾祺先生剔除去,仿佛加了濾鏡,增添了些煙火氣。的確,萬事有心,人間有味,生活就必須有熱愛的東西,生活的意義在於,有意義的生活。
  • 3.5紀念美學生活家「汪曾祺」:人間至味是清歡,一定要愛著些什麼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晚翠文談》等。1人間有味是清歡「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
  • 汪曾祺先生身上的「鄉土味」,讓人羨慕!
    汪曾祺先生身上有這樣的魔力,他的一部《人間有至味》,從有樂、有味到有思,從一花一木一茶一曲、一蔬一果一飯一肉到寫家鄉、父親、母親和孩子,從對世間萬物到對細水長流的生活,如話家常。作品中無不洋溢著一種質樸的「鄉土味」,每每讀來如沐春風,悠然愜意,心生羨慕。
  • 人間煙火汪曾祺
    何嘗不是在閱讀我們所處的時代「汪曾祺 人間煙火」「我是一九二零年生的。自我剖析時,汪曾祺一定不會想到,在去世多年之後,他的這份「小」反而成了某種時代情緒,緊緊地抓住了當下讀者的目光。汪曾祺繪畫作品.webp學術界和出版界在「重新發現汪曾祺」,大眾讀者也真正開始關注汪曾祺,儘管這種關注常常是從「誤讀」開始的。博客、微博剛興起的那幾年,汪家兄妹常覺得困惑,好些粘稠、溫吞的「雞湯」句子被冠上「汪曾祺語錄」的名頭,在網絡上到處流傳。
  • 二十卷《汪曾祺別集》:「人間送小溫」之外的激蕩與豐沛
    汪曾祺的一首小詩中寫道:「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市面上汪曾祺最賣座的書似乎都是談花花草草、吃吃喝喝的作品,「人間送小溫」成了其作品最關鍵的註腳。汪曾祺之子汪朗認為,這種逐漸走向雞湯化的作品並不能概括汪曾祺的全部文學主張,「他也有激憤的時候,也寫過許多針砭時弊的作品,也主張作家要有社會責任感。
  • 汪曾祺百年誕辰 說說最愛的五位民國大家
    今天是汪曾祺的百年誕辰,各個地方都有紀念其的文章。作為一位大家,他受評頗高——「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確實值得紀念。師從沈從文,他的作品大多取材民俗風情,文風清新質樸。《人間草木》,《人間有味》,《人間小暖》和人生有趣都值得一讀。
  • 心之靜,情之切,食之美:汪曾祺《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就好比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就是一本能讓人沉浸其中,享受生活,沉澱心靈的書籍。《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一共分成三輯,分別是講述親人之間感情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描述居民們閒散生活的「自得其樂,隨遇而安」,各地春夏秋冬四季美景「湯和天氣好」,以及汪曾祺老先生最拿手的美食散文「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
  • 汪曾祺孫女汪卉:給「汪曾祺熱」降溫,把關注留給中國文學的當下和...
    記者 | 趙蘊嫻編輯 | 黃月1這幾年市面上的汪曾祺作品選數不勝數,豆瓣上能檢索到的汪曾祺出版物就有211條,「好玩」「談吃」「味道」「人間」是書名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汪曾祺就是一個生活平淡而歡喜,吃吃喝喝,種花養草的可愛老頭。他也曾說過,自己的作品確實比較「淡」,天然如此,並非自己刻意為之。
  • 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有趣的人永不老去
    1.有趣是對一個人極高的讚美很多人不知道,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汪曾祺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戲劇家、散文家、作家,同時,他也是一個有趣的老頭,一個老頑童。著名編劇鸚鵡史航曾說:「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有趣是對一個人極高的讚美。
  • 汪曾祺:舌尖上的汪老,相較於作品,其精湛的廚藝,更讓人驚豔
    主要感覺,外賣送來的水煮魚,我猜測啊,商家為了節省時間,裡面總會添加一滴香,各家都是一個味。時間長了,特讓人煩,實在是談「外賣水煮魚」色變。於是,只有親臨現場,才能吃到正味了。不過,周郎自有妙計,身邊沒大廚,但可以讀汪曾祺老爺子的《人間滋味》啊,精神會餐更好。一書在手,江山我有。01在我讀到的作家裡,會吃、愛吃、還會寫吃的,當屬梁實秋與汪曾祺兩位食客。
  •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汪曾祺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汪曾祺說,他的生活本來就是淡的,所寫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是自己的親身感受,「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們,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現他們。這結果就是淡。」這種淡,就是真,這種淡,也很濃。淡是最濃的滋味,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莫測的鋪設和橋段。有的只是娓娓道來,只是淡到極致的述說,卻親切自然,卻打動人心。
  • 解讀汪曾祺紀念館:置櫝藏珠
    「我們把汪曾祺三個字做了鏤空,是希望夜間能透光」;關於內部空間設計,紀念性建築的室內的展陳空間有其共性,整體看肯定各有不同,這都是呼應展示的主題的,「如果僅僅選取某一兩個片段做比對,是不是有斷章取義之嫌?建議對這一項目感興趣的人去現場感受一下。」 「紀念性建築因為展示要求,,多半比較封閉、開窗較少。
  • 汪曾祺: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2020年3月5日,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從課本裡《端午的鹹鴨蛋》,讓人心心念念饞了好多年;到人間系列,目光所及之處,皆是生活。汪曾祺的文字,總是令人讀後悠然神往。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歲朝清供》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 除了汪曾祺,還有一位愛玩愛吃的梁實秋:碗裡滿是人生百態
    談起文人當中誰最愛吃,誰最懂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汪曾祺,他描寫得冒著紅油的鴨蛋給人留了深刻印象。其實除了汪曾祺之外,還有一位文人也愛吃愛玩,這便是梁實秋。與汪曾祺對美食的鑽研不同,梁實秋並不擅長做菜,似乎也不是太會吃,吃對他而言是個大愛好。他對吃的描寫不著重於色澤與口感,而是展現食物背後的人間煙火,透過梁實秋的文章,就好像看到了人生百態。梁實秋是把"吃"當作文化去研究,"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他寫吃,一定要從食物的淵源、製作寫到食物背後的文化和人生百態,語言風趣幽默,旁徵博引,智慧無窮。
  • 人間至味是清歡:下一句是什麼,有什麼意思,表達了人間的真善美
    安清歡是一位職場白骨精,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性格鮮明,是一位職場的女強人,但是在生活中確實一個傻白甜,而她在遇上IT男丁人間的時候,丘比特愛神之箭射向了他們,在不斷地誤會、衝突、了解以後,慢慢地兩個人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
  • 汪曾祺趕上了昆明的戲劇高潮
    201 話劇是汪曾祺大學期間熱衷參加的文藝活動之一,他至少參加過兩個劇團。此時汪曾祺正在等待聯大錄取。 205 1942年6月,汪曾祺所屬的青年劇社也排演了《野玫瑰》,演出三天——這算是汪曾祺青年時期與富順(陳銓是富順人)的唯一交集?
  • 沈從文與汪曾祺|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之所以讀《邊城》,是因為沈從文是汪曾祺的老師。我是在今年十一才開始讀汪曾祺的文章,因為那個時候覺得自己不會寫文章,便找教寫文章的書,《汪曾祺的寫作課》。讀書是有門檻的,有的書,見識,閱歷,不到那份上,決計是在浪費時間。我經常讀書,別人推薦什麼,讀什麼,讀不懂也硬讀,跟自己較勁,浪費了大把時間。這本書沒什麼門檻。
  • 98年前的元宵節,下筆如有神的汪曾祺出生了...
    三年前的元宵夜,梁由之為商務印書館精裝新版《汪曾祺自選集》寫了篇《前記》,該書已加印多次。澎湃新聞特刊發此文,以之紀念汪老。無緣親炙汪曾祺先生,梁某引為畢生憾事。他的作品,是我的至愛。讀汪三十餘年,兀自興味盎然,愛不釋手。深感欣慰的是,吾道不孤,在文學市場急劇萎縮的時代大背景下,汪老的作品卻是個難得的異數,各種新舊選本層出不窮,汪粉越來越多。
  • 《人間至味是清歡》丁人間唐曉剛,誰才是橫刀奪愛的一個
    雖說《人間至味是清歡》主線不是丁人間、唐曉剛跟林月的故事,但作為副線故事,狗血程度不亞於主線呀!丁人間跟林月是夫妻,但其實林月跟唐曉剛才是最開始的戀人。而這唐曉剛跟丁人間又是同宿舍的好兄弟,兩人算是同時喜歡上林月的,但卻被唐曉剛先得到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