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近期,只要下飯店,總會點上一道「水煮魚」。有時,美女服務員,會善解人意地表示:「這道菜,要一個小時哦。」沒關係,好飯不怕晚,為了吃到正宗的味道,等一會兒也認了。
主要感覺,外賣送來的水煮魚,我猜測啊,商家為了節省時間,裡面總會添加一滴香,各家都是一個味。時間長了,特讓人煩,實在是談「外賣水煮魚」色變。於是,只有親臨現場,才能吃到正味了。
有時,也會試著調侃先生,你要是個大廚就好了……
此時的他,會笑咪咪地回應我,你可以想啊……
得,自找沒趣。
不過,周郎自有妙計,身邊沒大廚,但可以讀汪曾祺老爺子的《人間滋味》啊,精神會餐更好。
一書在手,江山我有。
01
在我讀到的作家裡,會吃、愛吃、還會寫吃的,當屬梁實秋與汪曾祺兩位食客。
如果非要在兩人之間,分出個大小王,我定會雙手高舉,投汪曾祺汪老一票,因為他愛逛菜市啊,還說菜市更有生活氣息哦。
最值得稱讚的是,汪老還親自下廚,這人間煙火氣,撲面而來。家庭煮夫的定位,沒跑了,他的家人好有口福啊。
這天,汪家來了一位臺灣客人,女作家陳怡真。陳怡真與汪老,是1987年,在愛荷華大學,兩人均參加「國際寫作計劃」,以此結緣。
因在美國,陳怡真幫過汪老的忙。這次,來到北京,陳怡真便開門見山,要求汪老盡東道主之誼,請她嘬一頓。並且還特意強調,要在他家裡吃。
做飯,對於汪老就是小事一樁,分分鐘的事,請客吃飯,不在話下。
汪老知道,臺灣只有白蘿蔔,沒有楊花蘿蔔。於是,他手到擒來,來了個乾貝燒小蘿蔔。
那時,正是小蘿蔔最好吃的時候。長得很足,還很嫩,不糠。這個菜上來,連汪老自己吃了都很驚詫:味道鮮甜如此!
別忘了,是加了乾貝滴。乾貝加到哪裡,哪裡就鮮得有一套。
汪老的桌面上,還有一道菜,是雲南的乾巴菌。他深知,乾巴菌,臺灣不會有,那可是雲南特產哦——
有一種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乾巴菌。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乾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裡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工夫,把草莖松毛擇淨,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怎麼這麼好吃?!
陳怡真嘗了一口,太棒了,怎麼這麼好吃,天下美味啊。汪老,我不客氣了。
哇,盤中還剩一點,打包打包,我要帶回賓館吃。真不見外!
當然,乾巴菌確實好吃。想當年,在西南聯大就讀的汪老,首次初嘗乾巴菌——
入口細嚼,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一切,盡在不言中,都盡在味蕾之間,陳怡真都顧不上說話了。
朱德熙,汪曾祺的老朋友,西南聯大同窗。兩人情投意合,默契有加。在昆明,朱德熙結婚,汪曾祺忙前跑後,是操辦婚禮的大總管。
上世紀八十年代,汪曾祺從昆明出差歸來。一下飛機,他就直奔北京大學的朱家,送去一大包幹巴菌。
當時,任職北大副校長的朱德熙,正在上課。
夫人何孔敬,接過汪曾祺送來的菌子,由衷感激:「千裡迢迢,大老遠地給德熙送來乾巴菌,多不好意思。」
汪曾祺說:「我和德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
都說,千裡送鵝毛,禮輕情義重。這次,汪曾祺送來的乾巴菌,定會讓老同學朱德熙想起在聯大的青蔥歲月,就是這個味好嗎!
為了招待陳怡真,汪老真是上心了。
02
聶華苓與夫君安格爾,是國際文壇上的一對雙子星座。他們共同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享譽世界。
1987年9月,汪曾祺受邀來到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國際寫作計劃」會期三個月,聶華苓每在星期六,大都舉行晚宴。招待各國作家,分撥邀請,用心安排。
畢竟她是黑頭髮,黃皮膚,雖說生活在美國近二十年,但從裡到外還是中國味,因此她邀請中國作家的次數最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是非,有些外國作家就不高興,開始吃醋了,指責聶華苓對中國作家偏心。
聶華苓,祖籍湖北,性情女子,她聽到此語,毫不在意地說了一句「那是!」
姐姐我,就是這麼倔,招待自己的中國老鄉,還用得著你們外國人指手化腳麼,真是多餘!
沒想到,一旁的汪老,添油加醋,理直氣壯地助陣:「我們是你的娘家人!」
別看老頭我歲數大了,衝鋒在前,決不含糊。
聶華苓應聲而答:」沒錯!「
在愛荷華,汪老多次來到聶宅。有時,聶氏夫婦兩人忙著,他就自己動手,喝將起來。聶家放酒和冰塊的地方,汪老都知道。一邊喝加了冰的威士忌,一邊翻閱一大摞華文報紙,蠻愜意。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夫人不在身邊的汪老,徹底放開酒量,事後的他坦白:「我在安格爾家喝的威士忌加在一起,大概不止一箱。我一輩子沒有喝過那樣多威士忌。」
有兩次,汪老喝得說話時,舌頭都直了!離開愛荷華的前一晚,聶華苓還特體貼地為汪老的酒壺,灌得滿滿滴。
1988年,聶華苓夫婦訪問大陸。同行的還有,當時臺灣小鮮肉作家蔣勳。
官方宴請幾次後,作協外聯部忽發奇想,請汪老在家裡做幾個菜招待他們,說這樣別致一點。
汪老很爽快地答應了,在愛荷華,喝了聶家那麼多的酒。來而不往非禮也,來嘗嘗我汪曾祺的手藝。
於是,汪老露了一手,其中就有揚州的大煮乾絲、熗瓜皮,幹煸牛肉絲。
大煮乾絲,是淮揚菜,汪老因為在北京,就做出了自己的改良版,同時這也是汪家的保留曲目。
食材最好是大白豆腐乾,當然用豆腐片或百頁切絲也可代替。
這次,汪老用豆腐皮捲起來切,拿開水煮,再泡,湯比揚州的要厚重。同時,他還用雞骨架熬湯,放入火腿、乾貝、冬菇絲,厚重和鮮度都有了!
太美了,沒吃著光閱讀,都有香氣撲鼻而來。
汪老還透露,大煮乾絲沒什麼訣竅,什麼鮮東西都可往裡擱。乾絲上桌前,要放細切的薑絲,切記是嫩薑哦。
聶華苓吃得太開心了,最後竟端起大碗,連大煮乾絲的湯,都喝得光光的。什麼叫大快朵頤,也不過如此吧,太盡興了。
想來,聶華苓在汪家就餐,真是回到娘家的感覺,吃得那叫酣暢淋漓,太爽!
大煮乾絲,不僅性情豪爽的聶華苓喜歡,連文雅矜持的朱德熙,也愛不釋嘴。
這天,他攜夫人一同來到汪家。在大煮乾絲面前,朱德熙也摟不住了。
看著剩下的乾絲,他問夫人:「你不吃了吧?」然後,坦然地就把那麼一大碗都吃了。
敲黑板,重點在這裡,他沒對夫人說「你還吃嗎」,而是說「你不吃了吧」。
汪老的公子汪朗,每每想到這一幕,就覺特別好玩。
堂堂的北大副校長,也折腰在大煮乾絲面前。可見,汪老的手藝之高。
03
其實,汪老還有一手絕活,也是他的獨家發明——塞肉回鍋油條。油條切段,寸半許長,肉餡剁至成泥,入細蔥花、少量榨菜或醬瓜末拌勻,塞入油條段中,入半開油鍋重炸。嚼之酥碎,真可聲動十裡人。
有次,恩師沈從文來找助手王亞蓉,先到的汪家,看看弟子汪曾祺。汪曾祺讓老師過一會兒辦完事,來家吃飯。
那天,汪曾祺給沈從文做了一隻燒羊腿,還有一條魚。
回家後,沈從文一再向妻子兆和稱道:「真好吃!」
而他經常吃的葷菜,卻是豬頭肉。這在弟子汪曾祺眼中,豬頭肉是完全不夠格的,那種東西怎麼能入嘴呢?
汪老在家中,主要負責的就是做飯,伙頭軍一個。他從買菜開始,就葷素搭配,很是上心。
汪老在做飯,夫人施松卿就躺在床上看報紙,腳還翹得高高的。
汪老喊第一遍,吃飯了,老伴沒上桌;再喊第二遍,對方還是無動於衷。等到再叫第三遍時,汪老火了。
也是,都說汪老做飯好吃,但家中人天天吃,也就見怪不怪了。
夫人上桌後,還愛逗吃逗吃老伴,「這些食材都哪來的呀?」
汪老就氣呼呼地回答:「垃圾箱撿來的,地溝裡掏的,愛吃不吃!」
一看老伴生氣了,夫人就咯咯地樂,一旁的孩子們,都覺得老爸老媽太逗了,都跟著笑!
每每至此,總是在想:汪曾祺汪老,1920年出生,若活到現在,已是百歲老人了。若當年,導演李安在拍電影《飲食男女》時,若能請來汪老,這舌尖上的老頭,來當顧問,影片是否會更精彩呢?
對此,您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