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前的元宵節,下筆如有神的汪曾祺出生了...

2021-01-09 澎湃新聞
98年前的元宵節,下筆如有神的汪曾祺出生了......
【編者按】

汪曾祺先生下筆如有神,是當代屈指可數影響深遠的傑出漢語作家。他出生於1920(庚申)年元宵節,今天是他98歲冥壽。三年前的元宵夜,梁由之為商務印書館精裝新版《汪曾祺自選集》寫了篇《前記》,該書已加印多次。澎湃新聞特刊發此文,以之紀念汪老。

無緣親炙汪曾祺先生,梁某引為畢生憾事。他的作品,是我的至愛。讀汪三十餘年,兀自興味盎然,愛不釋手。深感欣慰的是,吾道不孤,在文學市場急劇萎縮的時代大背景下,汪老的作品卻是個難得的異數,各種新舊選本層出不窮,汪粉越來越多。在平淡浮躁的日常生活中,沾溉一點真誠樸素的優雅、詩意和美感,大約是心靈的內在需求罷。

汪曾祺

2012年仲秋,經陳徒手兄居間介紹,結識汪老哲嗣汪朗兄。此後,逐一尋訪了汪家在北京的幾處舊居,拜謁了汪曾祺施松卿墓地,對其人其文,有了更深入、更親切的了解和感悟。現在,又有機會主持出版汪老的著作,真是何幸如之,感慨系之。

汪氏的復出與爆發,尤其是《異秉》、《受戒》、《大淖記事》、《徙》……等短篇名作橫空出世,奠定了他在當代中國文學史的地位,也復活了現代漢語的生鮮和靈氣。至於散文,多隨手寫來,「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間作小考證,亦可喜。娓娓而談,態度親切,不矜持作態。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雲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夫子自道,十分到位。汪曾祺早年寫過一點現代詩,才情洋溢,富於畫面感和音樂性。

《受戒: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

汪老的各種著述,尤其是其生前自編文集,包括相當罕見不易羅致的處女集《邂逅集》和第二本書《羊舍的夜晚》,我均已搜羅齊備。平心而論,編得最好、分量最重的,當數《汪曾祺自選集》。

該書1987年10月由灕江出版社出版,以後加印過多次,是一本典型的常銷書(藉此,我要向當年的責任編輯彭匈先生和灕江社致謝、致敬)。有幸買到初版,朝夕翻閱,常讀常新。實在喜歡那種清新俊逸獨具一格的筆墨和韻致。二十多年來,一直帶在身邊,已經舊得不成樣子。後來,機緣巧合,藉助孔夫子舊書網,出了高價,分別購得品相好的初版平裝本和精裝本(僅印450冊),予以珍藏。人生苦短,貴在適意,對心愛的事物,自當特別上心。

《汪曾祺作品自選集》(1999年)

在諸種自編文集中,《汪曾祺自選集》文體多樣,內容精粹,時空跨度大,篇幅厚重。據汪朗兄說,它也是老頭兒生前最看重的一本集子。三方會商,當即敲定,推出此書的商務印書館精裝新版。叢曉眉女士和她的團隊,為此作了精細的準備。汪老的兒女汪朗、汪明、汪朝,為新版提供了許多幫助。

毋庸諱言,作為一個選本,《自選集》亦自有其欠缺。在我看來,主要有兩點:一是此書1987年出版,作者於十年後的1997年5月16日去世,最後十年的文字,未及選入;二是汪氏的書信,信手拈來文採飛揚自如豐滿妙趣橫生,居然一篇沒收,委實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我反覆考慮,又與曉眉、汪朗一再商量,最後決定:除註明一處硬傷、校正舊版若干誤植外,只由汪家兄妹精選幾幀老頭兒的照片和字畫,我負責寫篇新版說明,置於卷首;其餘原封不動,一仍其舊。原因是:既然是《自選集》,除了作者,他人就不要且不必擅改;任何選本都會有缺憾,這個本子的不足之處,日後盡可用其他方式予以彌補。我們相信,獨一無二名副其實的《汪曾祺自選集》,自有其價值和生命力。

汪老為舊版寫過一篇「自序」,就《自選集》的文體(詩、散文、短篇小說)、小說背景、人物原型、創作思想脈絡、編選方法等,作了剴切精當的說明,是一篇上佳的隨筆式文論。我曾將之選入《夢想與路徑:1911—2011百年文萃》。這次照錄原文,可充導讀。

《汪曾祺自選集》(2015年)

臨近收梢,忽然想起,無巧不成書:汪曾祺和遲子建,我偏愛的兩位當代作家,生辰相隔44年,同在農曆元宵節。汪老生於1920年3月5日,歲次庚申,肖猴。今天,正值乙未元宵,適逢汪老95歲冥壽。

霸業原如春夢短,文章常共大江流。很多人都死了。很多歌消失了。商務版《汪曾祺自選集》面世在即。上元深宵,我在燈下敲這篇「前記」,一種難以言喻的追懷和溫愛在心中激蕩。

      2015年3月5日,夏曆乙未羊年元宵節深夜初稿。3月8日晚改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汪曾祺,商務印書館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人間煙火汪曾祺
    按陰曆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汪曾祺在《自報家門》裡寫自己的出生。今年是他的百年誕辰。在中國,很少有作家像汪曾祺一樣,以小說、散文、詩歌等多種文體,400多萬字,窮儘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僅以作品完成了自我和家鄉的書寫。從民國時的高郵,到戰亂時的西南聯大,到失意的上海、被放逐的張家口,再到新時代的北京。
  • 吳其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破」字的理解與英譯
    張先生認為,「破」字是唐代口語詞,詩歌中常見,他列出了大量使用了「破」字的詩句,其中有為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杜甫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筆者平時好誦讀古詩詞,近人張相先生的《詩詞曲語辭彙釋》(中華書局,1979年三版)是手頭必備的工具書,遇到讀不懂讀不通的詞語詞彙每每求助於它,而通過查閱《辭源》或《詩詞曲語辭彙釋》問題一般總能得到解決。
  • 沈從文與汪曾祺|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之所以讀《邊城》,是因為沈從文是汪曾祺的老師。我是在今年十一才開始讀汪曾祺的文章,因為那個時候覺得自己不會寫文章,便找教寫文章的書,《汪曾祺的寫作課》。讀書是有門檻的,有的書,見識,閱歷,不到那份上,決計是在浪費時間。我經常讀書,別人推薦什麼,讀什麼,讀不懂也硬讀,跟自己較勁,浪費了大把時間。這本書沒什麼門檻。
  • 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編織出中國式「狂歡節」的民俗圖譜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南宋詞人辛棄疾筆下的元宵節,歷經歲月洗禮依舊燈火闌珊;看花燈、猜燈謎、吃湯圓、放煙花,銘刻於每個人回憶中的元宵節,凝固了中國人對這一傳統節日的 " 獨家記憶 "。  農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道家以其為上元,民間稱為元宵,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 漢家以望日祀太一,從昏時到明。
  • 汪曾祺孫女汪卉:給「汪曾祺熱」降溫,把關注留給中國文學的當下和...
    「我沒有經過太多的波瀾壯闊的生活,沒有見過叱吒風雲的人物——我只能寫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說『世間小兒女』。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們,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現他們。」這是汪曾祺對自己人生和作品的評述,不過,我們也不能盡以老頭的一句話為真。儘管和許多同輩相比,汪曾祺的經歷稱不上傳奇,也談不上波折,但要說他沒有一點波瀾,沒見過幾位「叱吒風雲的人物」,是不對的。
  • 高郵汪家,溫厚敬業,頗有名氣 | 《汪曾祺傳》連載②
    作者陸建華傾注半生心血研究汪曾祺,多年來收集了大量關於汪曾祺的文史和生活資料,在寫作中信手拈來,將往事細細訴說,同時又滿懷對汪曾祺的敬意,筆下飽含深情,既是對汪曾祺的,也是對故鄉高郵的。他的文字冷靜而熱烈,文字的背後是情與真,旨在向讀者展現一個真實的、立體的汪曾祺,讓更多人認識他、了解他、熱愛他。在高郵城,說起汪家,頗有一點名氣,但不算望族。
  • 解讀汪曾祺紀念館:置櫝藏珠
    由此觀照2019年高郵城建十大項目之一的汪曾祺紀念館,以及由汪迷部落、汪氏家宴和汪氏客棧一道連綴而成的「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這片方圓9000多平米的地域,隱然間畫出了一張更大的藍圖——聯想到本世紀初上海石庫門「整舊如舊」的改造,以及之後成都寬窄巷子「閒在寬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的歸旨,「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的出現,似也可以視作這一新型商業形態的「下沉」。
  • 汪曾祺——人間之味
    再一次「見到」汪曾祺,是在不久之前,上的一堂「教學案例分析課」上面,是董一菲的《葡萄月令》的教學視頻。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是一個學生提出來的,「作者看到葡萄的嫩須兒,都能夠想像到吃起來會是如何美味,由此可見作者是非常愛吃和懂吃的。」的確,汪曾祺很懂吃,但是他也並不是一味地追求食材的珍貴和稀少,而是能夠在普通的,常見的食材中發現「美味」。
  • 二十卷《汪曾祺別集》:「人間送小溫」之外的激蕩與豐沛
    汪曾祺的一首小詩中寫道:「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市面上汪曾祺最賣座的書似乎都是談花花草草、吃吃喝喝的作品,「人間送小溫」成了其作品最關鍵的註腳。汪曾祺之子汪朗認為,這種逐漸走向雞湯化的作品並不能概括汪曾祺的全部文學主張,「他也有激憤的時候,也寫過許多針砭時弊的作品,也主張作家要有社會責任感。
  • 汪曾祺先生身上的「鄉土味」,讓人羨慕!
    汪曾祺先生身上有這樣的魔力,他的一部《人間有至味》,從有樂、有味到有思,從一花一木一茶一曲、一蔬一果一飯一肉到寫家鄉、父親、母親和孩子,從對世間萬物到對細水長流的生活,如話家常。作品中無不洋溢著一種質樸的「鄉土味」,每每讀來如沐春風,悠然愜意,心生羨慕。
  • 讀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間值得
    而汪曾祺先生,不是詩人,卻勝似詩人,他的內心永遠有一片廣闊的天地,居一間寂靜的小屋,寫自己的山水。他的文字平淡質樸、潔淨優美,猶如迴蕩在晴空裡的鐘聲,像幽谷裡的山泉,給人以心靈的慰藉。認識汪曾祺先生,是從吃的開始。「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頭一紮進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鹹鴨蛋的紅油此時仿佛在讀者的嘴邊。
  • 3.5紀念美學生活家「汪曾祺」:人間至味是清歡,一定要愛著些什麼
    ——汪曾祺汪曾祺是一個十分可愛的老頭,是美文家中的美食家,他寫過了很多談吃的文章,也親身體驗著「吃」。不過相比於以往中國人講究精緻的吃,汪老是個另類。他筆中的吃,都是滿是煙火味的家常之物,他所喜的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吃。於是在他的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談的都是平凡物,如蘿蔔、豆腐、鹹鴨蛋、苦瓜等,但是讀起來又如此有滋有味。
  • 汪曾祺趕上了昆明的戲劇高潮
    201 話劇是汪曾祺大學期間熱衷參加的文藝活動之一,他至少參加過兩個劇團。此時汪曾祺正在等待聯大錄取。 205 1942年6月,汪曾祺所屬的青年劇社也排演了《野玫瑰》,演出三天——這算是汪曾祺青年時期與富順(陳銓是富順人)的唯一交集?
  • 元宵節為什麼說是隱形情人節 元宵節給女朋友發多少紅包數字寓意
    今日是2月19日,也是農曆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中國的元宵節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重大節日,國內大部分城市在這一天都會舉辦燈會或者其他的活動,以慶祝元宵節的到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國古代,元宵節還是隱形的情人節。
  • 98年出生的你,今年你也奔三了
    原以為年少的我們,都漸漸長大98年出生的你,今年你也奔三了今年,中國最早出生的一批90後,現在最大的歲數已經到28歲了,即將進入30歲`的而立之年。而作為98年出生的網際網路原住民,在今年2018年的年底也即將過完自己20歲的生日,按照中國傳統虛歲的計數方式,很多人應該21周歲了,大部分的98後,也即將跨入新的人生歷程,十年之約,迎接20歲的嶄新起點,終點是略帶負重感的30歲。你可能恍然驚覺,98年的你,也已經老大不小了。
  • 美雙眼明顯不夠有神,眼線的重要性,不同畫法修正眼部缺點
    什麼是眼線眼線,是通過化妝而生的,我們可以使用眼線筆丶眼線液丶眼線膏等等化妝品去描畫眼睫毛的根部,使得我們的眼睛變得更大丶立體與有神,化妝技能高深的女生還可以畫出百變的眼線,令自己的雙眼更有魅力。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優點使用化妝產品去畫眼線是一件自由可控的事情,你可以根據你的眼部特點與喜好去畫出任何形態的眼線,而且卸妝方便。
  • 汪曾祺: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汪曾祺與施松卿是一對公認的神仙眷侶。但開始時,兩人相互看不上對方。提起汪曾祺,施松卿說:我們外文系的女生誰會看得上學中文的男生?儘是些穿長衫布鞋的鄉下人!提起施松卿,汪曾祺說:都說外文系有個林黛玉式的美人,遠遠地看過。長得真是清秀,可是病歪歪的!所以大學期間,雖知道彼此,卻從無交往。
  • 沈從文、蕭紅、汪曾祺,他們為什麼被稱為「五四的孩子」?
    沈從文和汪曾祺都堅持的品德是什麼?《青年網絡公開課》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早,為我們詳細講解「五四的孩子」——五四精神的文學視角。嘉賓介紹楊早,知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文學博士。著作有《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等,編有《沈從文集》《汪曾祺集》等。
  • 汪曾祺:舌尖上的汪老,相較於作品,其精湛的廚藝,更讓人驚豔
    作者:山佳近期,只要下飯店,總會點上一道「水煮魚」。有時,美女服務員,會善解人意地表示:「這道菜,要一個小時哦。」沒關係,好飯不怕晚,為了吃到正宗的味道,等一會兒也認了。主要感覺,外賣送來的水煮魚,我猜測啊,商家為了節省時間,裡面總會添加一滴香,各家都是一個味。
  • 在98年前的今天,民國絕色日本女諜,李香蘭出生
    1920年02月12日(距今98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奉天附近的北煙臺,不久舉家遷往撫順。山口淑子出生在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佐賀縣的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裡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平頂山慘案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