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澤東談接班人:鄧小平排名在林彪之前

2021-01-12 搜狐網

  核心提示:

  他板起指頭說:「第一是劉少奇。這個人原則性很強……但是靈活性不夠。第二是鄧小平。這個人原則性強,又有高度的靈活性……柔中有剛,綿裡藏針。第三是林彪……」

  本文摘自《從革命戰友到分道揚鑣:毛澤東與林彪》 作者:葉健君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1956年八大之後,林彪突然開始對外聲稱自己的病情「大有好轉」了。

  這以前,他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然而,1957年4月22日,他和劉少奇在上海迎接了來訪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元帥。這是沉寂了幾年之後的林彪公開露面的一次重要活動。

  夏天,毛澤東也來上海視察工作,順便看望了林彪。

  那天,林彪是少有的精神煥發,臉上掛上已極少見的笑容,快步走向毛主席,握手、致敬,隨同來的有陳伯達、田家英、葉子龍等五大秘書及一般秘書同志。

  閒談中,毛澤東問林彪平時看些什麼書?林彪忙答道:「什麼書也不看,只看《毛澤東選集》,我在反覆地閱讀。」這倒是大實話。因為他一直在琢磨這個已主宰中國政治命運的人物—毛澤東。

  葉群更是跑前跑後地不斷親熱地叫喚著:「主席、主席!」端茶、送水、遞瓜果,忙得不亦樂乎。

  當毛澤東說到林彪的身體看來很健康時,葉群立即接口說:「都是託主席的福呀,林彪同志感到身體不舒服時就讀主席您的書,你猜怎麼著?他讀了您的書,病就像減輕了許多。晚上睡不著時,林彪同志就看您的書,然後,再睡就能睡著,所以都是託主席的福呵!」還一再聲稱,病已好了。

  這次毛澤東和林彪主要談了整風反右問題。

  臨走時,毛和林還面對面站著說了一會兒話。

  這以後,林彪一方面要秘書每日兩次給他講文件,另一方面又鄭重其事地對秘書說要幫助他讀書。林彪說:「我不能讀書,你幫我讀,讀了後摘記整理,定期給我講。你要打聽打聽毛主席在讀什麼書,然後你也讀,蔣介石也不讀書,照樣做事,照樣發表文章,著書立說,都是請人代替的。」

  當時,秘書擔心完不成這種任務,但也只得硬著頭皮幹,並請求再調一個秘書,說實在忙不過來。但是林彪十分堅決地說:「不行。」跟著又強調:「這裡的情況對誰都不能說,連肖向榮也不能說,對中央辦公廳也不能說。」

  1958年春,林彪的身體似乎完全好了。周恩來總理、鄧小平總書記來上海時都來看望過林彪。林彪也常常笑臉相迎,對國內外形勢似乎關心多了。聽講文件的時間也延長了半個多小時。

  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會議上決定要召開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當時,毛澤東想在推動全國經濟建設「大躍進」的同時,也想促一促軍隊的工作,使之與全國的形勢相適應。因此,確定軍委擴大會議的重點議題是檢查軍委和各總部對工作的領導。毛澤東對軍隊工作的一般看法是:全國解放後,在經濟工作和文教工作中產生了教條主義,軍事工作搬了一部分教條,基本原則堅持了,還不能說是教條主義。林彪參加成都會議後,回到北京,聽說1958年3月10日至15日訓練總監部四級幹部會議上,對怎樣認識和怎樣反對教條主義有爭論。林彪認定蕭克、李達等是「反對反教條主義」的,另外一方是反教條主義的,報告了毛澤東,並建議將軍委擴大會議的主題改為反教條主義鬥爭。毛澤東同意了林彪的建議,並在蓮花池會議上決定要劉伯承作檢討。

http://history.sohu.com/20150723/n417274343.shtml history.sohu.com false 華聲在線 http://history.voc.com.cn/article/201402/201402070957556642.html report 3976 林彪沉寂幾年公開露面核心提示:他板起指頭說:「第一是劉少奇。這個人原則性很強……但是靈活性不夠。第二是鄧小平。這個人原則性強,又有高

");}

相關焦點

  • 1972年,鄧小平
    1972年,鄧小平  在鄧小平和他的同事們做出那個改變中國的重大決定之前,早在江西新建縣的那條小路上,他就在思考關於路的問題:「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走。」因此,要追尋身處閉塞流放地的鄧小平思考的軌跡,還不如從他在1972年兩次出行中的言行來得實在。  1972年9月,已經感受到「好運氣」的鄧小平,通過江西省委向中央提出,到井岡山、贛州老區走一走。9月底,中央批准了這一要求。11月,鄧小平踏上了井岡山之行。
  • 鄧小平談毛澤東:1957年以後錯誤越來越多了
    在講到毛澤東同志、毛澤東思想的時候,要對這一時期的錯誤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第二,對建國三十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  第三,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還是過去的話,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 1975年,毛澤東對鄧小平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何深意?
    毛澤東:我沒有更多的話,就是三句,九次、十次代表大會都是三句,要馬列不要修正,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1975年5月3日,毛澤東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員開會。在此之前,毛澤東在外地休養了10個月,剛剛回到北京。在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批評「四人幫」只反對經驗主義,不反對教條主義。
  • 毛澤東欲辭去國家主席職務,掰著手指數自己的四個「接班人」
    毛澤東能夠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成就開天闢地之大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知人善任。處於新中國權力頂層的領袖人物,曾被老百姓簡化成:毛劉周朱陳林鄧。毛澤東對他的這些戰友、同事是怎樣的看法和評價?國家經歷三年困難時期,毛澤東想陳雲,講了「國亂思良將,家貧念賢妻」,又講了曹操敗於赤壁,思念郭嘉的故事。毛澤東讓林彪當接班人時,講了「為要打鬼,藉助鍾馗」。
  • 張國燾晚景悽涼:曾預言鄧小平終將復出(圖)
    原標題:晚年張國燾:他為何預言鄧小平終將復出?1968年10月21日,幾名美國官員走進一座普通的香港民宅,拜訪一位「重要人物」,以獲得主人對大陸時局的高見,供美國政府參考。這位身居陋巷的主人,正是流落香港的中共前領導人張國燾。
  • 1975年,毛澤東曾想讓鄧小平訪問臺灣談統一
    1957年初,經過一年的考慮,蔣介石突然召許孝炎回臺北,讓他推薦人選。許孝炎考慮再三,提出三個人:曾任「立法院長」的童冠賢、曾任「立法院秘書長」的陳克山和「立法委員」宋宜山。蔣介石反覆權衡後,選中了宋宜山。宋宜山的哥哥為原國民黨被俘將領宋希濂,時在大陸功德監獄服刑。派他回大陸,可以借探親的名義掩人耳目。1957年4月,宋宜山從香港入境,經廣州乘火車抵北京。
  • 1975年鄧小平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始末
    一  1971年,「文化大革命」已進行了五年時間,鄧小平在江西新建縣的勞動也滿兩年了。這年的9月13日,身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林彪,在妄圖謀害毛澤東、另立中央的陰謀暴露後,企圖叛逃國外,結果途中自我爆炸,機毀人亡,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件。  鄧小平正式知道「九·一三」事件的消息是在11月6日。
  • 1957年毛澤東訪蘇接見留學生:世界是你們的(圖)
    1957年11月,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禮堂與中國留蘇學生見面。  5月28日,溫家寶赴河北省六道河中學,為學校師生作了「與中學生談地理」的講座。為了這次講座,他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親自寫講義,幾易其稿,還向一些地理老師請教。  其實,中國領導人給學生們上課,這不是第一遭。領導人們講過哪些課?這些課又透露出什麼信息呢?
  • 狂飆1957:毛澤東之年
    資料圖:1957年11月,毛澤東在莫斯科比如,歷史中的「1957年」,是一個具有標識性的特別年份。半個世紀過去,今天開始看清,作為一個年代的轉折點,「1957」不應是單純的一個紀年,從一個運動的全過程看,它至少需要包括從1956至1958這整整三年的光陰。在這一千多個日子裡,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均演到極限,形成巨大的反差。
  • 1975年:鄧小平與軍隊整頓
    面對這種混亂局面,鄧小平不顧剛剛恢復工作、困難重重的處境,決定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使各項工作走上正常的軌道。 奏響軍隊整頓的號角 整頓的工作艱難複雜,鄧小平首先把突破口選擇在軍隊。由於林彪反黨集團幹擾破壞軍隊的時間長、涉及面廣,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全面而深重的破壞。林彪反黨集團覆滅後,「四人幫」又想插手軍隊,企圖把軍隊搞亂,乘機奪取軍隊的領導權和指揮權。
  • 1973年,毛主席為何堅持對調八大軍區司令員?
    長久醞釀  毛澤東之所以確定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與「林彪事件」有很大干係。  林彪無疑在革命戰爭中立下過顯赫戰功,毛澤東對他也曾十分賞識的。建國後,林彪收斂鋒芒,常以生病為由,在家休息,但他並不甘寂寞。1959年廬山會議召開後,毛澤東與彭德懷鬧翻,林彪被毛召上了山。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25)
    不過,毛澤東雖然在全局上肯定「文化大革命」,但也承認「文化大革命」犯有「打倒一切、全面內戰」的錯誤。1974年底,毛澤東提出:「文化大革命」已經八年,現在,以安定團結為好。「全黨全 軍要團結。」在1975年1月黨的八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再一次提出,還是安定團結為好,還說「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在這樣一種心境下,毛澤東對鄧小平重新表示了信任。
  • 檔案解密:「九一三事件」後毛澤東的自我批評
    核心提示:「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發生後,面對全社會的震蕩,毛澤東不得不就他所選定的接班人叛國出逃的問題向全黨全國做一個檢查交代。儘管毛澤東所做的自我批評並未對「文革」的整體錯誤方針作出根本性改變,但他的這種表態,卻使周恩來在一個時期內掌握了主動權。
  • 林彪談大饑荒:這麼大的國家,死幾個人算什麼?
    1970年10月1日是新中國建立後的第21個國慶,在前一年,中共九大召開,確立了林彪副統帥和接班人的地位。(資料圖)本文摘自《劉順元傳》,丁群著,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1月,毛澤東挾著廬山會議大批彭德懷等同志的餘威,在上海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檢查和推動全國的反右傾鬥爭,討論1960~1962年的國民經濟計劃。
  • 揭秘偉人毛澤東生命中若干的「最後一次」
    最後一次出國訪問  毛澤東一生只出過兩次國,都是去蘇聯。一次乘火車,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去了89天。另一次是1957年,乘飛機去蘇聯。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應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的邀請,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參加了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活動。
  • 鄧小平: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頁。)一次是1980年4月1日,鄧小平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又說:「『大躍進』,毛澤東同志頭腦發熱,我們不發熱?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和我都沒有反對,陳雲同志沒有說話。在這些問題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別的人都正確,只有一個人犯錯誤。這不符合事實。中央犯錯誤,不是一個人負責,是集體負責。」(《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96頁。)
  • 周恩來、鄧小平那兩年太牛了
    歷史客棧之前發過一篇文章,總結開國將帥中的正國級幹部,包括三位元帥:朱德、林彪、葉劍英,和三位少將:李德生、汪東興、劉華清。其中,這三位少將很有意思,都是出生於1916年。正國級幹部本來就是鳳毛麟角,在同一年竟然出生了三位正國級,確實很不一般。
  • 1975年鄧小平進入中央領導核心後的整頓風雲
    1975年初鄧小平在毛澤東支持下著手整頓  1975年一開年,引人注目的大事是:鄧小平進入了中央領導核心。鄧小平是1973年4月復出的。復出後,他只任國務院副總理,在國務院協助生病的周恩來工作,實際上,他當時只是周恩來的一個助手。1974年下半年,病情越來越重的周恩來多次向毛澤東推薦鄧小平,並親赴長沙向毛澤東匯報鄧小平工作問題。
  • 文獻照片:毛澤東致劉伯承、鄧小平的電報(1947年7月23日)
    文獻照片:毛澤東致劉伯承、鄧小平的電報(1947年7月23日)和鄧小平給所屬部隊的指示電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隴海鐵路南北開展運動戰,連續進行了隴海、定陶、巨野等較大規模的戰役,大量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
  • 1973年鄧小平復出主持國務院工作經過
    編者按:近日,《黨史文苑》發表文章《鄧小平走出江西謫居地》。文中記述「文化大革命」中,鄧小平受到錯誤的衝擊,被下放到江西勞動。根據毛澤東的批示,1973年2月,鄧小平走出江西謫居地回到北京,重新恢復在國務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