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鄧小平進入中央領導核心後的整頓風雲 |
姜毅然 霞飛 |
鄧小平在1975年領導的整頓,是值得在中國歷史上大書一筆的大事。正是這次整頓,部分地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左」的錯誤,提出了一些正確的理論觀點,使中國人民對「文化大革命」產生懷疑和否定的情緒,而「四人幫」卻倒行逆施,整鄧小平,阻止整頓的進行。這引起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普遍不滿和反抗,為後來粉碎「四人幫」奠定了基礎。 1975年初鄧小平在毛澤東支持下著手整頓 1975年一開年,引人注目的大事是:鄧小平進入了中央領導核心。鄧小平是1973年4月復出的。復出後,他只任國務院副總理,在國務院協助生病的周恩來工作,實際上,他當時只是周恩來的一個助手。1974年下半年,病情越來越重的周恩來多次向毛澤東推薦鄧小平,並親赴長沙向毛澤東匯報鄧小平工作問題。毛澤東決定讓鄧小平進入中央高層領導核心。這一決定,在1975年得以實施。這一年的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一號文件,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在1月13日至17日召開的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任命鄧小平為排在周恩來總理之後的第一位副總理。2月2日,周恩來專門給毛澤東寫了一封關於國務院副總理分工問題的請示報告。報告中說:鄧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來總理治病療養期間,代總理主持會議和呈批主要文件」。毛澤東批准了這個報告。這個報告表明,鄧小平已經進入了中央領導核心。不僅如此,由於原來中央日常工作是由周恩來主持的,在周恩來生病期間由鄧小平代周恩來主持工作,實際上是確定了鄧小平的中央日常工作主持人的地位。 鄧小平進入中共中央高層領導核心後,立即著手進行整頓。當時,全國仍處於混亂狀態。林彪於1971年9月13日自我爆炸後,人們普遍對「文化大革命」產生懷疑,但又找不到正確的答案,加上「四人幫」在思想理論界宣揚了許多謬論,使人們的思想很混亂,因此對於今後中國的發展方向,缺乏正確認識。由於長期搞政治運動,許多人把精力和興趣投放到政治運動上去了,沒有心思搞生產,工人散漫和胡混的現象十分普遍。軍隊長期搞政治運動,缺乏訓練,出現了「軟、懶、散」的問題。此外,教育、文化等領域裡的許多老大難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呈現一派蕭條景象。面對如此形勢,鄧小平認為,必須下大力氣進行整頓,否則,國家就會衰敗下去,民族復興無望,更談不上實現四個現代化了。 鄧小平主張要整頓,實際上也是當時毛澤東的想法。在這一點上,鄧小平與毛澤東是不謀而合的。 當時,毛澤東也認識到了目前國內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因此,他多次發表談話,發出指示,做出批示,提出了整頓問題。1975年1月初,毛澤東提出:「軍隊要整頓。」接著,毛澤東又提出,要解決黨內的積案問題,他說:「戰犯都放了,那些老幹部革命一輩子,應該釋放。」他還批評專案人員說:「搞了這麼多年,不能結案,好像你們不搞出幾個反革命就沒有成績!」3月5日,毛澤東親自批准下發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支持整頓鐵路。3月8日,毛澤東又批准了《關於專案審查對象處理意見的請示報告》,釋放了250名被關押的幹部,給他們安排了工作,有病的安排住院治療。5月3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教育界、科學界、文藝界、新聞界、醫務界,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其中也有好的,有點馬列的。」「老九不能走。」(《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13冊431頁)當時,造反派把知識分子稱為「臭老九」。毛澤東借用「老九」二字,提出我們不能沒有知識分子的觀點,這也等於提出了要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問題。 毛澤東的這些談話,是在1975年裡逐步提出來的,這正好與鄧小平逐步開展的整頓同步,並為之提供了依據,同時也堅定了鄧小平大力整頓的決心。 鄧小平在1975年首先著手對軍隊進行整頓。1975年1月25日,已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鄧小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關團以上幹部會上發表《軍隊要整頓》的講話。鄧小平在講話中先傳達了毛澤東提出的軍隊要整頓的指示,接著鄧小平講:本來,我們這個軍隊是有好傳統的。可是從1959年林彪主管軍隊工作起,特別是他主管的後期,軍隊被搞得相當亂。「現在,好多優良傳統丟掉了,軍隊臃腫不堪。軍隊的人數增加很多,軍隊開支佔國家預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錢花費在人員的穿衣吃飯上面。更主要的是,軍隊膨脹起來,不精幹,打起仗來就不行。我想軍隊絕大多數同志是不滿意這種現狀的。所以毛澤東同志提出軍隊要整頓。」「我們要按照毛澤東同志關於安定團結的指示,整頓軍隊。這些年來,我們軍隊出現了一個新的大問題,就是鬧派性,有的單位派性還很嚴重。」「要安定團結,就必須消除派性,增強黨性。」「再一個問題是軍隊的紀律很差。」「現在提出加強紀律性,首先要從我們北京的機關、部隊做起。不抓怎麼行?所以,軍隊的整頓,一個是要提高黨性,消除派性;一個是要加強紀律性。」鄧小平在這次講話之後,立即派出幹部,深入到各部隊去,調整班子,選派得力幹部到一些部隊去任主官,同時,加強部隊的軍事訓練,壓縮編制,精簡機構,很快,軍隊就出現了新的面貌。 緊接著,鄧小平把整頓的重點移向鐵路。當時,全國正在搞批林批孔運動,大多鐵路部門都在進行政治運動,運動中又引發了派性,出現了極大混亂,派性鬥爭十分激烈。徐州、南京、南昌等鐵路局發生了運輸堵塞現象,嚴重阻礙了津浦、京廣、隴海、浙贛四條大幹線,積壓的貨物堆積如山,旅客列車經常晚點。鐵路的混亂直接危及工業生產和城市人民生活,也使許多城市發生了混亂。鄧小平決心抓住鐵路這個影響大局的全國經濟薄弱環節進行整頓。為此鄧小平經請示毛澤東同意,於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工業書記會議,專門研究解決整頓鐵路問題。 在全國工業書記會議基礎上,中央於3月5日做出《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經毛澤東同意後,作為中央9號文件下發。這個決定的主要內容是:改進鐵路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必要的規章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確保運輸安全正點,同各種破壞行為作鬥爭。會後,鐵道部部長萬裡率領工作組,先後去徐州、太原、鄭州、長沙等地,貫徹中央9號文件,對問題嚴重的路局進行了重點整頓。經過兩個多月的整頓,打亂了派系組織,撤職、調動了各路局中的派性頭頭,恢復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建立了生產秩序。到4月份,過去嚴重堵塞的鐵路全部疏通,全國20個路局有19個超額完成了國家的計劃,全國鐵路平均日裝車數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列車正點率大為提高。鐵路的整頓帶動了全國工業生產的好轉。1至4月份,全國工業總產值比1974年同期增長19.4%。 鄧小平領導整頓,實質就是部分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而整頓中堅決反對派性,打擊和嚴肅處理派性頭頭,實質上就是打擊「四人幫」在下面的爪牙,這自然會引起「四人幫」的仇恨,他們也必然要對鄧小平領導的整頓進行搗亂和破壞,對鄧小平進行「反擊」。就在鄧小平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時,江青等人指使他們手下的爪牙對抗整頓,不聽調動,反而貼出大字報等進行反撲,把矛頭直接對向了工作組,甚至指向了萬裡,聲稱要繼續同「走資派作鬥爭」。但是,鄧小平鼓勵萬裡,不聽那一套,對不服從調動的就不發工資,直到進行法辦。造反派們經不住不發工資和反覆調動,七調八調,「四人幫」手下的爪牙就作鳥獸散了。 「四人幫」認識到,要同鄧小平鬥爭,就必須提出一個政治口號。這個政治口號,一方面能夠直接指向鄧小平等老幹部,攻擊他們,又能夠給各地、各單位的造反派以重新起來反對老幹部,重新起來搞亂大局的藉口。這個口號該是什麼呢?對此,從1975年1月到2月,「四人幫」就在釣魚臺進行了反覆研究。經過研究,他們決定提出經驗主義是當前的主要危險,當前重點是反對經驗主義。提出這個口號,既不很明顯,又能直指鄧小平,同時也可以使各地造反派在「反對經驗主義」的旗幟下聚集起來。怎麼樣提出這個口號呢?他們決定利用毛澤東發出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指示和毛澤東讓張春橋、姚文元就此問題寫文章的機會,在中間加進私貨——「主要是反對經驗主義」。 在造成了反對經驗主義的很大聲勢後,「四人幫」決定,要取得毛澤東的同意。毛澤東同意後,他們好拿上方寶劍,大反經驗主義,重新把造反派組織起來,重新打倒一大批老幹部。4月初,姚文元指使新華社向中央寫了《關於報導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問題的請示報告》,在印發政治局的同時,送毛澤東審閱。報告說:「特別要注意宣傳各級幹部通過學習,認識和批判經驗主義的危害,自覺克服經驗主義。」 姚文元在把報告送給毛澤東之前,也印發政治局成員了,這樣,鄧小平也看到了。鄧小平早就通過看報紙,了解到了「四人幫」大搞反對經驗主義的用意,他心中有數,只是不表態,他繼續領導推進整頓,同時尋找反擊「四人幫」的機會。現在,鄧小平看到了新華社的這份材料,敏銳地感到「四人幫」有一個陰謀,這就是:通過報送這份報告,待毛澤東同意後,在全國搞一場政治運動,聚集造反派,打倒一大批老幹部。此時此刻,他不能不挺身而出。1975年4月14日,毛澤東由鄧小平陪同,在中南海會見金日成。會見結束後,鄧小平留下來,向毛澤東匯報工作,反映北京最近的情況。鄧小平在匯報中特別講到江青等人現在大批經驗主義的問題。對這個問題鄧小平明確表示了自己的意見:我不同意關於「經驗主義是當前主要危險」的提法。毛澤東表示同意鄧小平的意見。過了幾天,即4月23日,姚文元轉送的新華社報告送到了毛澤東的手上,毛澤東仔細看過之後,在這份報告上批道:「提法似應提反對修正主義,包括反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二者都是修正馬列主義的,不要只提一項,放過另一項。」「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有些人自以為懂了,其實不大懂,自以為是,動不動就訓人,這也是不懂馬列的一種表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