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73
【格言】
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荊園小語》
【譯文】
小人確實應該疏遠,但絕不能表現得像他的敵人;君子確實應該親近,但絕不能曲意逢迎。
【解讀】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典中常見的兩類人,前者是有德有位之人,後者是道德修養沒有達到一定標準的人。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執兩用中」,無論是面對君子還是小人,我們都要不偏不倚、從容中道。
《中庸》中明確提到:「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上古聖王舜帝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對於人或事,都要掌握善惡兩個方面的情況。對於小人,顯然我們應該疏遠。但要不要把他當作我們的敵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裡面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我們要秉承中庸之道,跟小人保持著距離,但也不要過分地去製造矛盾,刻意去形成水火不容之勢。如果不管不顧,非得與小人為敵,這也是沒有守著「義」,是在放縱自己的感情。另一個原因是小人也有做得好的地方。不管是什麼人,他們做的好的地方我們要認同,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們要反思。如果一味的把他們當成敵人,就會一葉障目,只能看到他們的問題,完全看不到他們的任何優點。如果我們總是想著跟他們為敵,小肚雞腸,睚眥必報,時時刻刻想著要報復他們,這就跟小人無異。
那麼,對於君子呢?顯然我們應該親近,但絕不能曲意逢迎。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親近君子,我們可以把他們當作榜樣,在言行舉止上跟君子看齊,慢慢的我們也會變得更好。但這種親近並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同樣要守著中庸之道。古語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跟君子交往,應該以誠相待,曲意逢迎顯然是不誠的表現,我們應該避免類似的言行。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友直排在第一位,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了。面對君子,我們更應該正直誠實,直言不諱。我們親近君子不是為了成為他們的附庸,而是要成為更加完善的個體,更好的走我們的人生之路。如果在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曲意逢迎,不僅會有損道德修養,還會讓我們失去自己。此外,君子也是人,如果總是聽到溜須拍馬的話,久而久之也會失去真實的判斷能力,道德修養也有可能會滑坡。
對於君子該親近就親近,對於小人該疏遠就疏遠。不能因為是君子,我們就覺得他什麼都對。也不能因為是小人,我們就去拼命打壓,非得與他為敵。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我們都要守著中庸之道,保持一顆平常心。親君子,遠小人,與諸君共勉!
作者:啟予弟子彭王城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