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曾經我們所有人都喜歡用的一句愛情名言,1萬年的漫長,卻不及你回眸那一刻的愛情。對於這句詩,可能我們以前用的多,但卻並沒有真正了解它的含義。
就筆者自己來說,真正了解這種感覺的時候,還是看到鐵達尼號的那一刻。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當時拍的太好了,太唯美了,太悲情了,以至於讓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居然在那一刻也了解了那首詩的一些真實韻味。
遙想當年鐵達尼號火遍全球,而我們在教室裡面觀影的時候,更是全場掌聲雷動,時而歡樂時而痛苦。特別是最後結尾,你跳我也跳的那一個橋段,那真的是讓我們年輕的心靈種下了朦朧的愛情的種子,更有一種毀滅來臨之前的精神寄託感。
不過話又說回來,戲裡戲外是不同的人生,電影永遠只是一個文學的塑造。那麼問題來了,當年電影裡面讓人魂牽夢縈的女主人公,在現實世界又如何呢?當年轟轟烈烈的愛情過後,她的晚年又是如何度過的呢?帶著這樣的疑惑,筆者本期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轟轟烈烈愛情之後的故事。
一、鐵達尼號的火熱
就對於這部影片來說,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所有的文藝圈,對它普遍性的有著高度的認可。1997年的時候,卡梅隆導演導演了這部影片,他不僅創造了18億的電影票房,而且橫掃當時所有的電影獎項,像那些最佳電影獎,最佳音效獎,還有種種種種,那都是當年首屈一指的存在。
除了這些文學上的高度以外,我們這些普通人對於愛情的狂熱也似乎由此而來。當年我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還是在高一,英語老師播放完影片以後,無數的人內心可是感慨萬千。女生眼裡冒小星星,男生的內心久久不能忘懷,就連英語老師都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在世有很多感情是真摯的,我們可不能放棄。
說句實在話,當年的回憶現在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對於這部影片的認知卻還是有那麼的感同身受。就算是事隔這麼多年現在回想起來,看到抖音裡面鐵達尼號背景音樂的響起,還有主人公雙方在甲板之上的翩翩起舞,那種感覺似乎能夠勾引起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衝動。
當年對於我們造成的衝擊,以至於使得我們總想找一個像女主人公一樣的女孩,然後演繹一次像電影裡面的一樣的生與死的愛情經歷。但可惜的是影片終究是影片,現實與之很大不同。
一個是鐵達尼號,這種龐然大物的奇蹟我們難以遇到,另一個就是鐵達尼號的毀滅夾雜著愛情的衝動,這種糾葛我們在現實世界基本上不可能遇到。這就不由得讓我們在後來的生活中有一種錯覺,影片中的神奇永遠都只是文學的塑造,現實中的骨感更加讓人無奈。那麼問題來了,鐵達尼號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
二、真實的泰坦尼克
筆者查閱了一下資料,發現這個故事居然還是真實的,但是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因為首先第1個,這個故事裡面,雖然大體的脈絡是真實的,但是女主人公卻與我們想像中的也很大不同。
根據導演自己爆料,影片裡面的女主人公原型其實不是叫露絲,而是叫做坎迪夫人。而且更讓人關注的是,電影裡面的女主人公才只不過妙齡女孩,但是坎迪夫人在當時已經53歲了。不得不說這個年齡的差距,一下子讓我們對於愛情的朦朧感就顯得淡了很多,畢竟,再怎麼風韻猶存,也比不過一個少女的婉轉。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即使已經53歲了,但是坎迪夫人的經歷卻使得她頗具有女性魅力。
坎迪夫人出生於1959年,作為一個美國紐約的市民,她天生就具有文學與政治天賦,曾經受到過很好的教育,並且有著出眾的文採。
不僅如此,她還積極的參與政治,成為女權運動的重要人物,並且還發動了多次遊行示威。可以說這位女性頗具有魅力,而且長得還很不錯,正是由於這種魅力的感覺,使得她在53歲的時候依舊具有著足夠的韻味,雖然與我們這些少年人的夢中情人相差較遠,但是在當時依舊還是在鐵達尼號吸引的追求者。
在1912年,當時的坎迪夫人已經50多歲了,但是她卻登上了影片中的鐵達尼號。與影片不同的是,她剛來到這個船上,就很快受到了6名頭等艙男性的追求。
隨後他們一起有著不少的情感糾葛,和影片中有點類似。但是鐵達尼號最終還是出事了,所以大家面臨著生離死別。不過就在這種危機時刻有一位英雄登場了,他是主人公傑克的原型,但是他的名字卻叫做伍倫。
在危急時刻他拯救了坎迪夫人,只不過他本人因此喪命,這成為了坎迪夫人心中永遠的回憶。
回到自己的家鄉以後,坎迪夫人把這段驚心動魄的回憶寫成了鐵達尼號,於是寄給了出版社,這就成為了我們後來影片中看到的那個悽美的故事的原型。
看完這個鐵達尼號的真相以後,不得不說我們還是有著另類的感慨,唯美的影片作品往往都是超脫於現實的想像,這些都是我們對於美好的追求,但是與現實比較起來確實差距挺大的。愛情真的很美好,但是愛情在現實中,卻往往顯得那麼的不盡如人意。
影片中的妙齡少女,原來現實中已經是風韻婦人,而影片中風度翩翩的傑克,原來也只不過是6個男性的結合。到最後的生離死別,原來沒有那麼多的想像,只有簡單粗暴的以命換命。所以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電影與現實的區別,還有理論中的愛情與現實中愛情的差距。
三、女主人的晚年
這一切對於坎迪夫人來說,感覺應該就是這麼的真實,在現實世界,她遭遇的愛情那麼的突然,結束的又那麼的殘暴,往往會使她總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失望。所以她會把曾經的那段美好的愛情進行再塑造再升華,於是就變成了鐵達尼號中的纏綿與悽婉。
或許對於坎迪夫人來說,當年匆匆的會晤,轉眼之間的生離死別,實在是讓她感受到了1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無奈,所以他願意用自己的文筆在塑造當年的相遇。
他們沒有匆匆的相遇,又匆匆的生死離別,而是各自擁有著悽婉的背景故事,而是大家有了一段甲板上的生離死別。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坎迪夫人回來以後一直堅持創作,一直堅持完善自己心目中的故事,一直到1949年的時候她才離開人世。
可能她離開人世的時候也會有一種解脫感,她會在另一個世界再回首鐵達尼號,或許她還會真的遇到曾經的那個傑克。
結語
所以看完這整個故事的真相,可能我們真的會有那麼一絲的感覺。人是一個感性生物,我們對於情感的爆發,最真切的點就是愛,這在各類影視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
不僅僅只有鐵達尼號,而且還有科幻電影中排名第一的星際穿越,即使是那些科幻作家也堅持認為,愛可以靠穿越,愛可以穿越黑洞和5維空間。
雖然有的時候愛情讓人盲目,雖然有的時候愛情讓人失去理智,但愛就是這樣,它永遠都是我們對於美好的嚮往,它永遠讓人類在自私的基因面前變得永往無前。
當然了,也有的人會表示自己對愛無感,但其實正如鐵達尼號所表達的那樣,1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輩子的碌碌無為,或許只為了遇到最後那一見傾心的她或者他。
所以鐵達尼號的戲裡戲外,都似乎向我們傳達了這一點,就連真實的女主人公,也似乎在體味著這句話的真諦。
參考資料:《鐵達尼號》《星際穿越》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