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地區最早的城市文明,目前公認為印度河流域文明。而我們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理解,更多時候停留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事實上,印度河流域文明並非我們所知的雅利安人創造的印度文明,而是遠在雅利安人入侵前就已經存在並繁榮的古文明,在雅利安人入侵前就已經近乎衰亡了。並且,這其中還存在著太多的秘密,至今我們也無法認識....
「你在櫥窗前,凝視碑文的字眼」
1921年,在距拉合爾向南約170公裡,薩希瓦爾以西約24公裡處的哈拉帕,人們第一次發現了這隱藏著的文明。旁遮普省哈拉帕城的發現,如連根拔起一般,一連串此前未被世人認知的古文明,包括信德省北部的大型古城「死丘」——摩亨佐-達羅,一一重見天日。對於這些重新出現在世間遺蹟,初見的地方成為了她的名字——哈拉帕文明,而對於我們而言,她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古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Civilization)。
據推算,哈拉帕城建立於公元前3000多年,甚至更早的說法為前3500年,被認為由達羅毗荼人所建立,遠遠早於我們的夏時期。這些最早生活在南亞次大陸的人們,擁有著高超的城市設計與建設技藝,有如神明指引一般,建造了令人咋舌的樓房、浴池、垃圾處理與排汙處理系統。而出土的文物則告訴了我們,他們精通農耕灌溉、畜牧、制陶甚至商業,但並未掌握鐵器的製作。
當這些室外遺址與室內文物出現在眼前時,始終令人無法移開視線。
「祭司,神殿,徵戰,弓箭,是誰的從前」
在哈拉帕城最鼎盛的時期(公元前2600年—1900年),佔地1.5平方公裡,人口達到了23500人,找到了類似堡壘的行政或宗教中心,出土的文物也印證了早期人們的宗教類活動。而在1946年進一步發掘工作中,哈拉帕城發現一處13米高的防禦性城牆,似乎被用來抵禦敵人或洪水的攻擊,而這裡也發掘出了很多手掌大小的石球,似乎是用來攻擊的武器。
在今天的哈拉帕博物館中,有一男一女兩具保存完整的遺骨,陪葬品有宰殺的動物屍骨,女性墓葬還能找到銅鏡與手上的裝飾品。而那些早逝的嬰兒,則被埋葬在了瓦罐之中。
「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的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出土的文物中,有近兩千枚刻有清晰文字的方形印章,這些印章用軟土燒制而成,或直接使用象牙雕刻製作,幾乎無法被腐蝕,被稱為印度印章文字,這也是高度發達文明的表現之一。時至今日,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解讀,人們仍然不能了解其中的秘密。根據1970年代初,印度學者IravathamMahadevan出版的印度河文字彙編,印章銘文平均由5個符號組成,最長的則有17個,他也確定了書寫的方向為從右至左。
我們無法確定這種文字的由來,究竟是達羅毗荼人所創造的文字,還是來源於原始印歐語,亦或是與二者都無關係,專家學者們都有各自的猜想,但無論哪種猜想被證實,都將成為重大的歷史發現。甚至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人們也發現了這些印章,證實了他們曾與蘇美爾人有過貿易往來。
「當古文明只剩下難解的語言,傳說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詩篇」
我們無法閱讀他們的文字,我們也無法了解他們的生活。從圖案中可見瘤牛的養殖、遊戲、男女,但我們不知道他們究竟表達了什麼,因此我們也就不能了解他們的建築、工藝、祭祀、墓葬…. 有人猜測這些文字就是他們個人的信息記錄,有人猜測這是事件的記錄;人們認為他們或許毀於洪水,也有人猜測他們是史前高度發達的文明,因為核戰爭而毀滅,因為《摩訶婆羅多》中曾記載過如核爆一般的場景。
我們的世界總是充滿了未知,我們至今無法證實的事物實在太多了,又或許幾千年後我們的文明一樣的讓後人充滿了不解。但那在陽光下的笑臉,無論又過了多少個千年,將始終如今日一樣的刻在人的腦海中。
(作者為旁遮普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2018級聯合培養博士生)
— END —
圖文:田雪楓
編輯:田雪楓
供 稿
東北大學中國滿學研究院
湖南民族歷史文化研究基地
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合作單位
湖南師範大學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中心
營 運
辛女國文化有限公司
辛女國63°原漿老酒,熤園學者專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