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啥意思?讀懂此話受益終身

2020-11-26 騰訊網

俗語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最為貼近民生、民意的一部分,由先人口口相傳,或告誡子孫、或祝福後人、或開導人心,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其中一些顛撲不破的道理,哪怕到今日,依然適用。「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前半句來源於戲曲,後半句則取材於歷史。

想要理解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我們需要重新回看那段歷史、那段曲目,讀懂此話將受益終身。

雷打真孝子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孝子,古往今來便為人們所讚頌,若依據俗語表面意思,卻有違此道。這又是為何?

京劇《清風亭》中有這樣一出曲目:

宋朝,一位赴京趕考的書生名叫薛榮。薛榮家世較好,是當地有名的富貴人家。當薛榮帶著下人離家趕路,家中的正妻嚴氏開始虐待小妾,這位小妾叫做周桂英。

周桂英,是一位實打實的苦命人。古時,妾是在家庭中毫無地位可言,而當薛榮離開家後,周桂英還懷有身孕,周桂英只要生下兒子,其家庭地位勢必抬升,顏氏無法接受,於是變本加厲折磨周桂英,

後周桂英竟然在磨坊中誕下子嗣,孩子降生仍未逃脫顏氏魔掌,周桂英深知孩子難保,便將血書與金釵放於孩子襁褓之中。

果然,嚴氏命下人將孩子拋於荒野。蒼天有眼,這孩子也命不該絕,膝下無子的老漢張元秀正巧上山打柴,看見棄嬰,便將其撿了回去。

孩子取名張繼保,轉眼間,十三年過去。張元秀夫婦見張繼保很是聰穎,便送其到書塾讀書,結果張繼保被同學嘲笑,說其身世不明。

張繼保回到家中詢問此事,被張元秀斥責,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到了清風亭,正巧遇上了生母周桂英,看到張繼保的血書以及金釵後,周桂英與張繼保含淚相認。從此以後,張繼保跟隨著富裕的薛家過活。

張繼保離家後,張元秀夫妻找不到孩子,心病交纏,隨著時間流逝,眼看就要挺不住了。後來得知張繼保考中狀元,張元秀夫妻便去尋找,三人在清風亭中相遇。

曲目高潮隨之來臨,張繼保不願認二老做父母,張元秀夫婦惱恨之下,撞死在了清風亭。

張繼保所作所為,有違孝道,為天公所不齒,故被天雷劈死。顯然張繼保並非孝子,所以,「真」這個字要打雙引號。雷,為天罰,專門懲治那些大惡之人。不肖子孫,在古人看來當屬惡徒。

另一個說法,「真孝子」要經歷更多的磨難。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因為一直當「真孝子」會很累,需要無時無刻的照顧父母,然而自己還有生活。

兩者難以取其重,只能倍受煎熬。這當然不是不孝的理由,一般來說,父母是不會為難子孫的。

財發狠心人

錢財本是身外物,奈何世人皆求財。人,總是嚮往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明代戲曲《義俠記》有云:「有錢能使鬼推磨,一分錢鈔一分貨。若有說謊負心時,難免天災與人禍」。

自古以來,人們便認識到,「錢」是個好東西。儘管有著「士農工商」的嚴格要求,但並不妨礙人們想盡辦法賺錢,如何發財?

如這句俗語所說:「財發狠心人」。狠心,並非無情,而是一咬牙,一跺腳,當機立斷,一往無前。

1983年,馬雲再一次高考落榜,數學只考了19分,周圍所有人都勸馬雲不要再學下去了,學門手藝,安穩生活。馬雲拒絕了,所以他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

1992年,馬雲辭掉了教師安穩的工作,很多人請馬雲做翻譯,馬雲又拒絕了。所以,同年馬雲創辦了杭州最大的翻譯機構,海博翻譯社。

1999年馬雲拒絕了他人的高薪聘請,帶著團隊回到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開始創業。所以,他開發出了阿里巴巴網站,開起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的一個傳說。

人們都說馬雲是一個狂人,但馬雲更是一個狠人。狠的下心去做決定,決定自己的人生,決定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做生意,搞經商,最忌諱猶豫不決,因為機會稍縱即逝,所以,「狠心」是必要的。

結語

俗語:「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就介紹到這裡,生而為人,須明「孝道」。若為求財,須知「狠心」。古人誠不我欺,的確有理。

相關焦點

  • 老人說「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什麼意思?讀懂這句話受益一生
    俗話說「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啥意思?讀懂此話,路才能好走俗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接地氣且朗朗上口的一種名言,大多是由前人口口相傳才得以傳承下來。大多數俗語就算拿到現在來說也可以適用,這是祖先留下來的珍貴財富。尤其是《增廣賢文》中的俗語,範圍廣又頗具實用性。
  • 古人有訓:「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何意?閱歷越深越有體會
    「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這句話就是一句古語,不過很多人乍一聽可能覺得它很奇怪。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自古以來人們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真正的孝子是社會的好榜樣,怎麼會被雷劈呢?賺錢的途徑這麼多,為何「狠心人」更容易發財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有沒有依據?專家:先輩的醒世名言
    ▲下雨天打雷照片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句俗語有些特別,叫「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這句話看起來有些費解,其實其中有深刻的寓意,揭露了殘酷的現實。那麼「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這句話真這麼玄嗎?有沒有依據?對此專家表示,這是先輩的醒世名言,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 農村俗語「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是什麼意思呢?這話有道理嗎
    對於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來作為農民的日常參考,這些俗語也是老一輩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當然了有的事情並非是真事,有的也是從很早以前流傳至今,畢竟俗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很多的老人也是拿一些俗語來應對現實中的一些事情,比如這句俗語可能大家都聽過「雷打針孝子,財發狠心人」,那麼大家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嗎
  • 老話「牛年財發鼠蛇雞,辛丑宜種麻菽米」,啥意思?
    小時候,我常常待在奶奶身邊 ,奶奶小時候讀了幾年書 ,由於奶奶聰明好學 ,所以奶奶認識很多字 ,奶奶經常給我講故事聽 。除了講故事,奶奶還對我說一些農村俗語老話 ,農村的俗語老話,讀起來朗朗上口 ,仔細回味還有很深刻的道理 。
  • 農村俗語:「女人心軟命早傾,男人心軟窮一生」,是啥意思?
    儘管我在看到這句俗語後思索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女人心軟命早傾「心軟」一詞出自《紅樓夢》第八十回中,在《紅樓夢》第八十回中有這麼一句話:「金桂聽見她婆婆如此說,怕薛蟠心軟意活了,便潑聲浪氣大哭起來。」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中古歷史十分長久,從古代流傳的許多俗語,都是十分受用的。不過在如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許多俗語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但是其中其實都蘊含著大道理。俗語,一直以口口相傳的特別形式傳播,俗語反映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是指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詞語,其中包括所謂諺語、俚語及口頭上常用的成語。
  • 學習《易經》終身受益
    《易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晦澀難懂,也有人覺得這是封建迷信。但它為什麼會被稱為群經之首?古人為什麼說不說易不足以為相,近現代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說《易經》是與每個人相關,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學問。《易經》在中國文化裡就是這樣一種謎一般的角色。
  • 夜讀丨三條社交"潛規則",讀懂受益終身
    其實大嬸也是好心相勸,沒料到卻激怒了矛盾,那夫妻說:「我們家的事,用不著你管。」的確,別人的事,你要少管。黃渤多次被鄭裕玲調侃:「今晚風很大,把你頭髮都吹歪了。」黃渤回答:「這是心情的外化表現,大家能看到我的心情有多澎湃。」鄭裕玲又接著問:「你今天穿的是睡衣吧,我五年沒來這裡,所以我穿得很隆重,你看臺下,劉德華,梁朝偉,他們都穿得很隆重。」
  • 易經: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個數字,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
    老祖先傳下來的,一個數字,對應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易經:老祖先傳下來的,一個數字,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一宋代陸遊《讀易》,詩云:「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自古「伏羲一畫開天」之說。古時候覺得,宇宙空間創造之初,是一團混沌狀態,宇宙洪荒;直到伏羲一畫開天,開天闢地,才有天地玄黃。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好命,還選日子剖腹產。事實上,這種「擇日」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說實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 古人講:「男娶五窮到哭」,老祖宗的忠告,想婚姻幸福建議看一看
    智囊全集:第五種就是不講道理的女子男女之間發生矛盾,其實再正常不過了。而不講道理,就會做出一些「不講武德」的事情。一個成熟的人,是可以把矛盾慢慢解決的,而不理智的人才會大吵大鬧。智囊全集:「男娶五窮到哭「這句俗語,是老祖宗教給我們的實在話,仔細一想,這些話放在任何時代都不無道理。
  • 俗語:「牛年財發鼠蛇雞,辛丑宜種麻菽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牛年財發鼠蛇雞,辛丑宜種麻菽米」。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牛年財發鼠蛇雞有人認為:按照生肖來講,生肖鼠地支為水,與太歲構成子醜相合,因此,生肖鼠的人在牛年時的福利待遇會有大的提升,在許多方面都能夠得到「貴人」的幫助,因此,會財運亨通。
  • 有什麼讓人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
    #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讓人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有許多,但讓我們受益匪淺、深入人心的人生哲理有下面這三條:一、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旅行,不必太在意結果,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有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從容面對。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古人的忠告引人深思
    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讓我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因為這裡有古人的聖訓,有智慧的果實,我們隨意翻看任何一本經史典籍,都能從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京劇戲曲,或是書法繪畫陽春白雪,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都有拿得出手的珍品。在這眾多傳統文化的種類當中,俗語文化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新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 古人講:「寧可迎娶從良女,絕不迎娶過牆妻」,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留下不少與婚姻有關的俗語,比如經常聽到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床頭吵架床尾和」。今天咱們講的這句俗語是「寧可迎娶從良女,絕不迎娶過牆妻」,究竟是啥意思呢?一、寧可迎娶從良女眾所周知,古代許多文人墨客,喜歡到風月場所尋找靈感,要麼一個人靜靜地欣賞歌女的琴聲,要麼找一位佳人飲酒作伴。
  • 民間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此話怎講?有何講究?
    但卻不太懂得每句話所蘊含的深刻道理,長大後才得以明白其中的含義,不禁感嘆古人的聰明智慧。雖然很多俗語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被人所遺忘,但是有一些十分經典的語句,還是得到了傳承。例如有一句俗語的大意是「寧可嘗試別人的棺材,也千萬不能去試穿他人的鞋。」那此話怎講呢?為什麼可以去嘗試現在看起來不是吉祥之物的棺材,卻不能穿一雙雙別人的普通的鞋子呢?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請隨筆者共同了解一下這其中的門道。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古人講「門前墳,房後水」,下半句少有人知,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不過科學文化的普及,並沒有徹底阻斷風水之說的流傳,時至今日仍舊有一些人很看重風水。 有些人常常認為,生意或者生活過得順利與否,和風水有很大關係,有時候家裡的某個東西擺放的位置不對都可能壞了風水、擋了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