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親信的人是誰?不是智勇雙全的趙雲而是此人!

2021-01-10 民航觀點匯

三國中劉備陣營中的猛將是比較多的,但是說到和諸葛亮關係好的、能成為心腹的卻找不出幾個。關羽是個傲嬌的將領,心高氣傲是他的性格特色,在他的價值觀中復興漢朝排在第一,三兄弟感情排第二,其他的人和事很難入他法眼,所以他成不了孔明心腹。張飛是個四肢發達、重情義的主兒,他的價值觀中大哥、二哥最偉大,無論錯對都誓死追隨。

趙雲作為一個智勇雙全的忠順猛將為何也沒法成為「亮」的親信或心腹呢?有人會說:趙雲一直是孔明命令和計策的忠實執行者,可以說是孔明在劉氏陣營中依靠的支柱。「亮」第一次上臺謀劃的火燒新野就是他親自執行的,還聽從諸葛亮計策關鍵時刻救出伐吳失敗的主公等等。

但是趙雲更準確的來說是個可靠的朋友、同事但不是親信。親信是什麼?親信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兩者心照不宣,完全執行自己主張的人。按照這個觀點張飛是他大哥二哥的心腹無疑了,當二哥被東吳殺死後,他就跑到大哥那裡去哭訴要報仇,見大哥有些遲疑就說:「當年的桃園情誼你忘了嗎?」

劉備後來果然要出兵為弟復仇,此時朝堂上所有的大臣都不敢揚言反對,只有趙雲不卑不亢的諫言反對。趙雲是那種價值觀超級正的人,他有正確的大局意識敢於說出這樣的不合時宜的話!這種性格是很好的,但是卻是不合時宜的,忤逆領導意思的。

正是趙雲這種超正的價值觀,讓其永遠只能成為諸葛亮戰場上信賴的夥伴而做不成重要的心腹。孔明的親信是誰呢?那就是馬岱,就因為他表忠心表的很到位。馬岱最初是奉皇上之命來前線犒勞士兵的,只有三千兵馬。孔明見他一表人才,想要試探一下就對他說:「我現在急需用兵,你手下的兵馬能否先借我一用?」

馬岱聽到這樣的話沉著思考片刻就說:「都是朝廷的兵馬,幹嘛說借,丞相若要用,我馬岱雖死不辭!」結果一場戰役過後三千士兵死傷過半,馬岱回來後沒有抱怨,而是立刻向領導如實報告。

諸葛亮的安排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的考驗:心腹就要對命令堅決執行不問緣由,他馬岱明知道自己是來勞軍的,不是來打仗的但還是說出來「雖死不辭」!心腹不會向你抱怨,雖然死傷過半困難很多,但親信不抱怨!心腹遇到問題是趕緊上報,而不是自作主張隱瞞自行補救,這些我想正是符合了成為親信的標準!馬岱也從此慢慢走向巔峰,最終手刃魏延就是他幹的!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趙雲的話讓劉備明白,最寵的趙子龍從來不是忠誠於他
    》的故事中,「吾乃常山趙子龍」;這句話是趙雲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趙雲也是三國時期最為亮眼的一個將領,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也一直把趙雲當作關羽、張飛之後的第三個拜把子兄弟,雖然趙雲並沒有和劉備拜把子;但這一定都不影響劉備對趙雲的信任。
  • 劉備前往東吳招親,諸葛亮拿出錦囊交給一個人,卻不是趙雲
    該成語出自《三國演義》,說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在小說中,諸葛亮使用錦囊妙計的次數並不多,一共才三次。諸葛亮的首次「錦囊妙計」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時值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四郡,實力大為增強。東吳大將周瑜對此非常擔憂,便向孫權提出建議,企圖以招親為名將劉備騙到東吳軟禁,然後再向諸葛亮索要荊州。不料,周瑜的如意算盤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隨即派趙雲保護劉備前往東吳。
  • 關羽張飛戰死時均出現了將星墜落,為何趙雲死時只有風吹斷大樹?
    但亂世出英雄,在這天下大亂,分為三國的時代,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智勇雙全的政治家,軍事家。如:蜀漢丞相諸葛亮,他在世的時候被劉備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還有東漢末年的曹操,他不僅僅只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名頗有才華的詩人,他的《觀滄海》一詩便是極富盛名的。還有聯合劉備大軍在赤壁之戰時大敗曹軍,從此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的周瑜。
  • 三國「智勇雙全」排行榜,關羽沒進前10!第1名沒有爭議
    周瑜是三國演義中最不好界定文武之人,文韜武略為其時第一人。蘇軾很多詩中都有對其稱讚不已!    No.2,趙雲趙子龍!趙雲被譽「一身是膽」,長板坡在曹營中殺個七進七出,無人能敵,是其勇!漢中之戰中設「空營計」為其智!截江奪阿鬥,勸諫劉備不要發動夷陵之戰顯其戰略眼光。趙雲本就是羅貫中塑造的三國「完人」。
  • 傳說中的木人火馬天雷炮,是諸葛亮發明的嗎?為什麼三國演義沒有
    看到「傳說中的木人火馬天雷炮,是諸葛亮發明的嗎?為什麼三國演義沒有」這樣一個標題,也許會有人問,不是說隋唐嗎?跟諸葛亮和三國演義有什麼關係?其實,對於我們傳統的歷史演義評書小說來說,在數百年的創作與傳播的過程中,相互借鑑的做法隨處可見,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不大入流的作品,這種情況都不少。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且魏延何人,當為揚儀部勒,作斷後將乎!
  • 《三國演義》中被誤解很深的人,其實歷史上的他們遠比小說優秀
    在這裡誕生了太多英雄人物,亂世奸雄曹孟德、智勇雙全趙子龍、義薄雲天關雲長……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對三國的了解都是來自於《三國演義》的。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難以忘懷的經典片段。但是《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小說,為了劇情的需要,很多地方都是經過改編和渲染的。小說抬高了很多人,也貶低了很多人。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現實的他有沒有讓我們失望呢
    第三路東路軍兵力大概2500人左右,由門下督馬忠統領,主要是負責直取最東面的牂柯郡消滅朱褒的叛軍。只是馬忠軍後來沒有和諸葛亮匯合,而是留在當地進行撫恤工作。諸葛亮以上就的就諸葛亮在南徵中採取的策略,也就是說諸葛亮此次的南徵只有兩萬多人,平定了南方諸夷的叛亂。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殺他,有沒有私心?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劉備臨死前趙雲一特權,諸葛亮聽懂卻要不吭聲,趙雲:什麼意思?
    曹操的這個舉動就是為了表明自己要真心挾持皇帝,人後就逼著漢獻帝將他封為丞相。現在還有說曹操「實為漢相,名為漢賊「當時的詩人都在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哪個時期,劉備在臨死之前還給了趙雲一個特權,但是無奈趙雲聽不懂啊。諸葛亮卻是聽懂了,但是一聲不吭。而劉備雖然在名義上算得上是漢獻帝的叔叔,但是呢,他們兩個的血緣關係卻是遠的離譜,但是就是因為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
  • 趙雲在諸葛亮夢中說了什麼,讓他泣不成聲?
    首先分析趙雲之死諸葛亮的反應。趙雲之死,諸葛亮並沒有失聲痛哭,據《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在兵精糧足的情況下,準備再一次北伐,於是宴請百官並商議北伐的事情,忽然一陣大風自東北角刮來,折斷了庭院裡的一顆松樹,孔明大驚道:此風損我一員大將,眾人都不相信。正飲酒間,趙雲的長子趙統,次子趙廣前來報喪。二人哭泣道:父親昨夜三更病情加重,不治而死。
  • 此人被劉備下獄問罪,若非諸葛亮主政,永無出頭之日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發生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秦宓、諸葛亮和劉備。原文如下:次日,先主整兵要行。學士秦宓奏曰:「陛下舍萬乘之軀,而徇小義,古人所不取也。願陛下思之。」先主曰:「雲長與朕,猶一體也。
  •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一生戰功赫赫,一生卓爾不凡
    我是小編小徵,為大家分享三國演義中的小故事!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人物,每個人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劣勢優勢都不同。在小說中我們見識了曹操的奸詐,見識了劉備的堅毅,見識了關羽的勇氣,見識了張飛的莽撞率真,見識了諸葛亮的料事如神,見識了周瑜的好妒成性,見識了孫權的年少有為,趙雲的忠心耿耿,在小編心目中,他們在哪個亂世中互相爭鬥,都是那個時代背景造成的,沒有誰對誰錯。
  • 從五虎上將諡號看,當年劉備看似不重用趙雲,趙雲的福氣卻在後邊
    這部小說中,作者刻畫的關羽神勇無雙、諸葛亮神算無雙,趙雲忠義無雙,這並不算是美化,只能算是作者對這三人的偏愛。而歷史上原本一個能吟詩作對,長相俊美的貴公子張飛,卻被刻畫成了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糙漢子。可見《三國演義》只能做參考,不能真把他當作史實來看。
  • 三國中有位長者,不僅破解了諸葛亮的八陣圖,還順便救了蜀吳兩國
    三國演義裡有幾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其中之一便是夷陵之戰。劉備因關羽的犧牲對東吳恨之入骨,隱隱已經有了伐吳的舉動;但是諸葛亮、趙云為了蜀國的安危極力勸阻,認為魏國才是蜀國的頭號大敵,伐吳並非明智之選,這才使劉備暫時放棄了伐吳的念頭。
  • 《三國演義》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小編最佩服的人就是劉備,作為蜀漢的皇帝,劉備一開始只是一個小人物,但是他憑藉一己之力,卻是開創了蜀漢的基業,成為三國霸主之一,那麼劉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小編分析如下:  第一,劉備是一個有大志的人。
  •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最初劉備入川時殺了自己當時的主子投降於劉備,《三國演義》中描寫到,諸葛孔明看到魏延腦門後的樣子,大喝一聲,讓劉備立即誅殺此人,這個人天生反骨,無論跟隨誰都不會忠心,一定會發動叛亂的。
  • 關羽和張飛去世時,都出現了將星墜落,為什麼趙雲死時僅僅是風吹折...
    小可愛們歡迎來到今天的故事論壇,讓我們一起相約了解歷史 三國演義中提到,張飛關羽不幸死後皆是將星隕落,但是還有一人比這二人武功都要高,死後卻只是風吹斷了大樹,光聽就知道這個規模和氣勢就比將星隕落小得多了,他就是趙雲。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公元234年,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決意再度出兵北伐。在《三國演義》中,與司馬懿對峙於五丈原的諸葛亮夜觀星象,發現他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打算以祈禳之法讓自己的星宿歸位,以救回自己的性命。當時諸葛亮設下七七四十九盞明燈,打算向天再借上二十年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