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2021-01-07 挖史人

魏延,具有爭議的人物之一。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

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且魏延何人,當為揚儀部勒,作斷後將乎!

這一真實思想的流露表明大將魏延克復中原盡忠蜀漢的決心和勇氣,同時也清楚明白地說明他與長史楊儀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這一耿直善良的願望,卻被仇人楊儀汙為「叛逆」,盅惑士眾,派將追殺,並夷魏延三族,造成歷史上一大冤案。陳壽在《三國志魏延傳》中說: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宋司馬光所修《資治通鑑魏明帝青龍二年》中肯定地說:「始,延欲殺儀等,冀時論以己代諸葛亮輔政,故不降魏而南擊儀,實無反意也。」史家已清楚明白地證明魏延的清白。《三國志》還引用蜀漢當時朝臣楊戲的《季漢輔臣贊魏文長》說:「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充分肯定了魏延為建立蜀漢政權立下大功。但接下來也指出了魏延被殺的主要根源:「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縱觀魏延一生,勇猛無敵,陷陣摧鋒,馳騁疆場,有大功於國,但其性情剛粗,鋒芒太露,招忌致禍,實在可惜!然而,他的功遠遠大於過,而他傲視同僚、怨望致禍的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但不管怎麼說,小說的作者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魏延,甚至給他的「反叛」安上了「腦後有反骨」之類的荒唐理由,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玄德驚問孔明曰:「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作者寫這一段的本意是要通過魏延襯託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知人善任。不過,由於作者先入為主地把魏延定位在了「日後必反」的位置,儘管後來不斷強化這一觀念,卻始終缺少必然的邏輯。

權設宴款待費禕。飲宴間,權問曰:「丞相軍前,用誰當先破敵?」禕曰:「魏延為首。」權笑曰:「此人勇有餘。而心不正。若一朝無孔明,彼必為禍。孔明豈未知耶?」禕曰:「陛下之言極當!臣今歸去,即當以此言告孔明。」遂拜辭孫權,回到祁山,見了孔明,具言吳主起大兵三十萬,御駕親徵,兵分三路而進。孔明又問曰:「吳主別有所言否?」費禕將論魏延之語告之。孔明嘆曰:「真聰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為惜其勇,故用之耳。」禕曰:「丞相早宜區處。」孔明曰:「吾自有法。」禕辭別孔明,自回成都。(《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

儘管這裡借孫權之口給魏延以「勇有餘。而心不正」的評價和「必為禍」的論斷,但卻缺乏說服力。

總之,《三國演義》中的魏延雖是一個個性特徵明顯的文學形象,但卻不是一個成功的典型。由於作者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先入為主,造成了主觀命意與客觀效果的脫節。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第一眼見他,就說他有「反骨」,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像風一樣飛揚去)我們今天講述的是「諸葛亮第一眼見他,就說他有「反骨」,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呢?」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歷史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公元234年,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決意再度出兵北伐。在《三國演義》中,與司馬懿對峙於五丈原的諸葛亮夜觀星象,發現他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打算以祈禳之法讓自己的星宿歸位,以救回自己的性命。當時諸葛亮設下七七四十九盞明燈,打算向天再借上二十年的壽命。
  • 小說中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反骨,反骨到底是什麼,魏延真有反骨嗎
    說起反骨,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三國時期的魏延。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這樣的一個情節。那就是當黃忠與關羽戰長沙投降後,魏延被關羽帶到劉備面前。此時諸葛亮卻大怒,呵斥刀斧手將魏延推下去砍頭。劉備不明就裡,而諸葛亮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以絕禍根。後來魏延雖然成為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絕對主力,但由於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真反了,而馬岱則受諸葛亮遺命在陣前斬殺了魏延。所以,隨著《三國演義》的長盛不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與魏延可憐的反骨一起,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象。
  •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最初劉備入川時殺了自己當時的主子投降於劉備,《三國演義》中描寫到,諸葛孔明看到魏延腦門後的樣子,大喝一聲,讓劉備立即誅殺此人,這個人天生反骨,無論跟隨誰都不會忠心,一定會發動叛亂的。
  • 他是蜀國名將,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他是蜀國名將,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諸葛亮說他有反骨?魏延是蜀漢的一位名將,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前前後後鎮守住漢中將近十年,之後還跟著諸葛亮南徵北作戰,戰績十分的明顯。但是,正是這麼優秀的將領最後卻被馬岱給殺死了,並且被滅三族!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殺他,有沒有私心?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以貌取人真是古代用人的一條硬指標?
    諸葛亮為何不嚇唬他們,偏拿魏延練手?難道真是魏延的長相太奇特?在《三國演義》前身《全相平話三國志》中,劉備見魏延的場面完全不同:「軍師班軍入荊州見皇叔。皇叔看三將:為首者是龐統,皇叔言:『賢人也。』又看魏延,『賢德也』。言:『不若吾弟關公。』」並沒提及反骨。顯然,這塊反骨是羅貫中安上去的,又經毛宗崗添油加醋,坐成事實。
  • 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一月廿四日在長河版刊出的鐘老先生大作《腦後反骨是叛像——忠於西蜀卻被見疑的魏延》,讀後頗有感慨,因此在這裡提出一談。鍾先生說,魏延本是長沙太守韓玄之部將,在關羽取長沙之時殺韓玄歸降。但到劉備與諸葛亮來到長沙,關羽為魏延引見時,諸葛亮卻要刀斧手將魏延推出斬首,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 魏延真有反骨嗎,諸葛亮並不這樣認為,死前還給他留了後路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經過了幾年的準備。而且也是要打持久戰的。諸葛亮在佔領的地方實行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不過沒多久就因為操勞過度而死。諸葛亮死後,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也死了,這個人就是魏延。
  • 為什麼諸葛亮能看到魏延的反骨,原來反骨是在這裡
    為什麼諸葛亮能看到魏延的反骨,原來反骨是在這裡文/結局呢說歷史關鍵詞:諸葛亮 魏延 反骨 本文約為12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在三國演義裡,有一集劉備被曹操追到了襄陽,到了當時劉琮的勢力範圍。這個太守覺得黃忠年紀大了,而且打仗還不用心就想要殺他,魏延在這個太守這邊一直就做個小兵,讓他很生氣,氣到了頭上,他一衝動就把這個太守給殺了,然後帶著人全跑到了劉備那裡,想著能在劉備這邊混個大官做做,但是他卻碰到了諸葛亮。
  • 三國魏延,孔明說他腦後有反骨,到底是冤不冤?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爭長沙,魏延在長沙殺了原長沙太守韓玄,歸降了劉備。而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要將他斬首,說他「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魏延遊戲中形象但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極有可能看出魏延的端倪的。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魏延不受控制,堅持要留兵據守,不還成都,甚至和楊儀發生了軍事衝突,繼而有投靠魏國的打算,魏延收聚殘軍,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當魏延與姜維對陣時,姜維依照諸葛亮錦囊的指示,激怒魏延喊話,魏延狂傲,大喊一聲:誰敢殺我?聲音未落,身後馬岱手起刀落,將魏延斬於馬下。
  •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後來果然造反了,是諸葛亮將他逼反的嗎?
    說到魏延,可能大家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腦後有反骨」了。魏延最後也沒有「辜負」腦袋上的反骨,在諸葛亮死後終於謀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魏延的死諸葛亮有非常大的責任,因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導致他懷才不遇,最後才憤而造反,所以說是諸葛亮逼反了魏延。
  • (夜讀)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真相究竟如何?學點相骨術
    (諸葛亮殺氣騰騰的眼神是看點。)因為「腦後有反骨」,魏延差點白白死在了諸葛亮的刀下,那現實中到底有沒有人長著反骨呢?又該如何來看人的「腦後反骨」呢?莫急,且聽小編慢慢道來。話說《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寫道:因黃忠沒有射殺關羽,被太守韓玄推下問斬。
  • 諸葛亮為何一見面,就說魏延腦後長「反骨」?二人關係究竟如何?
    在《三國演義》後期,諸葛亮去世之後,蜀軍一時間方寸大亂,本來團結的蜀軍內部,卻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下子出現了兩位主帥。一個是蜀軍大將——魏延,另一個是蜀國大臣楊儀,二人都聲稱自己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難道諸葛亮生前的安排出現了錯誤嗎?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諸葛亮已經不在世了,沒法詢問,其也沒有留下關於腦袋長反骨的具體描述。要想知道魏延腦後的反骨到底是什麼,只有根據魏延的事跡進行推測分析了。我們看到魏延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劉備和諸葛亮被曹操大軍追趕至襄陽的時候。
  •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要殺他,說是魏延腦後有反骨。魏延是戴著頭盔的諸葛亮怎麼能判斷他腦後有反骨?諸葛亮殺魏延是因為,他兩次殺領導獻城池,第一次未遂,所以從封建社會忠孝節義的道德角度看,魏延是個犯上作亂的傢伙,不能留。  所以諸葛亮要殺他,這也是全書的主旨的要求,否則劉備集團的道德優勢就沒了,這部書也就立不住了。但是劉備集團的其他人都很希望魏延活下來,繼續為興復漢室出力。於是在眾將的勸說下,諸葛亮放了魏延,但是對魏延提出了警告。這為今後殺魏延留下了伏筆。
  • 諸葛亮臨終前為啥要殺魏延?難道因為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名將魏延的慘死,無疑是很多蜀漢粉絲的心中的痛,在蜀漢第一代「五虎上將」都死去的時候,蜀漢能夠撐得起大局面的唯獨魏延一人而已,魏延之武藝不輸於「五虎」將,謀略更是過之而無不及,卻在諸葛亮死後卻慘遭殺害,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諸葛亮設計的,那麼蜀漢名將魏延為什麼必死無疑?
  • 諸葛亮為何一直瞧不上魏延?魏延真的有反骨?其實諸葛亮對他很好
    諸葛亮總是針對魏延,魏延剛投降那會兒,主動把長沙城獻給劉備,還準備屁顛屁顛地邀功請賞呢,沒想到諸葛亮二話不說,就要宰了他。理由就有點毀三觀了,居然是因為魏延後腦勺長了反骨。不曉得吳三桂、老汪這些人的後腦勺是怎麼長的,孔明這一波操作,嚇得劉備都不敢吱聲。雖然是賣主求榮,可是賣的是別人的主,向自己求榮,這待遇還是要區別對待的。
  • 通過面相解讀《三國演義》人物,各人命數已有天定,是否可信?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也脫不了俗。從《演義》的宗旨是揚劉抑曹,所以在《三國演義》對劉備、曹操、司馬懿等人面相描述是不相同的。很容易引起讀者對小說人物的好惡。也因為這樣,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時不由自主的喜歡劉皇叔,討厭司馬懿,看到最後的勝者卻是司馬懿,心裡好失落。讀連環畫《三國演義》到《二士爭功》時就不再往來看,最後的《統歸司馬懿》到現在為此都沒有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