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2020-11-29 北京日報客戶端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19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3.18人。

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0751個

隨著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逐步增加,衛生人力構成進一步優化。《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0.7萬張。醫院中,公立醫院床位佔72.5%,民營醫院床位佔27.5%。與上年比較,床位增加40.3萬張,其中:醫院床位增加34.7萬張(公立醫院增加17.4萬張,民營醫院增加17.3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增加4.8萬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床位增加1.1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18年6.03張增加到2019年6.30張。

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

《公報》指出,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比上年增加62.8萬人,增長5.1%。2019年末衛生人員總數中,衛生技術人員1015.4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84.2萬人,其他技術人員50.4萬人,管理人員54.4萬人,工勤技能人員88.4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86.7萬人,註冊護士444.5萬人。與上年比較,衛生技術人員增加62.5萬人(增長6.6%)。2019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778.2萬人(佔6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6.1萬人(佔32.2%),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9.6萬人(佔6.9%)。

2019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3.18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2.61人,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6.41人。

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65195.9億元

隨著衛生籌資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居民醫療衛生費用的個人負擔相對減輕。《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65195.9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7428.5億元,佔26.7%;社會衛生支出29278.0億元,佔44.9%;個人衛生支出18489.5億元,佔28.4%。人均衛生總費用4656.7元,衛生總費用佔GDP百分比為6.6%。

根據初步推算結果顯示,2019年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佔比較上年下降0.25個百分點,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較2018年增長0.15個百分點。另外,2019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從2018年55元提高至69元。

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2次

居民醫療服務利用增加,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上升。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4.1億人次,增長4.9%。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2次,比2018年增加0.2次。與上年比較,醫院診療人次增加2.6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增加1.2億人次。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6596萬人,比上年增加1143萬人,增長4.5%,年住院率為19.0%。公立醫院入院人數17487萬人,佔醫院總數的82.6%;民營醫院3696萬人,佔醫院總數的17.4%。

《公報》特別指出,2019年,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公立醫院91.2%。與上年比較,醫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個百分點,但是公立醫院上升0.1個百分點。2019年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1日,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上年略有下降。2019年,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三級醫院次均門診費用上漲4.8%

在醫院病人醫藥費用方面,2019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290.8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6.1%,按可比價格上漲3.1%;人均住院費用9848.4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6.0%,按可比價格上漲3.0%。日均住院費用1079.1元。

2019年,醫院次均門診藥費(118.1元)佔40.6%,比上年(40.9%)下降0.3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2710.5元)佔27.5%,比上年(28.2%)下降0.7個百分點。

2019年各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次均門診費用上漲4.8% ,人均住院費用上漲2.7%,低於公立醫院病人費用漲幅。

另外,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費用142.6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7.8%,按可比價格上漲4.7%;人均住院費用3323.9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1%,按可比價格上漲1.1%。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藥費(102.2元)佔71.7%,比上年(68.4%)上升3.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藥費(1177.3元)佔35.4%,比上年(36.6%)下降1.2個百分點。

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達35013個

2019年,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總數有所增加,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服務量達20.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1億人次,增長5.7%,高於全國總診療量增長水平(4.1%),佔全國門診總量的23.3%,所佔比重逐年提高,2019年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2019年,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達1.48張,2018年為1.43張;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人員達1.56人,2018年為1.49人。2019年底,全國53.3萬個行政村共設61.6萬個村衛生室,人員達144.6萬人,與上年比較,村衛生室數減少0.6萬個,人員總數有所減少。另外,全國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0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人員數比上年增加2.7萬人,增長4.7%。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7.8‰

在婦幼衛生與健康老齡化方面,2019年,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91.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據婦幼衛生監測,201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7.8‰,其中:城市4.1‰,農村9.4‰;嬰兒死亡率5.6‰,其中:城市3.4‰,農村6.6‰。與上年相比,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據婦幼衛生監測,2019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7.8/10萬,其中:城市16.5/10萬,農村18.6/10萬。與上年相比,全國孕產婦死亡率有所下降。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歡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7.3歲,不是說「您能活77.3歲」
    按照國家衛健委公開的信息,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7.3歲,比2018年的77歲提升了0.3歲,比2017年的76.4歲提高了近1歲。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生、醫療、經濟等諸多領域繼續保持較高增長。
  • 194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到35歲!現在為何有77歲
    194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5歲。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77歲。70年,人均預期壽命長一倍。中國為什麼能做到?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連年創造歷史新高,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達到歷史新低。
  • 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不代表您就活77年
    近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一個數據: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從以前的不足70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並指出咱們中國在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2.49億——成為全年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其中,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晚年生活質量並不高。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76.5歲提高到76.7歲
    原標題: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至76.7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4日訊(記者 李萬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的《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
  • 2019年內蒙古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
    「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加快推進健康內蒙古建設,全區人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全區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比2015年提高了1.2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由5.34‰、6.49‰、18.27/10萬下降到3.45‰、4.19‰、12.73/10萬。  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長。
  • 安徽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76歲 到2020年擬再提高1.3歲
    日前,《安徽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 》正式公布,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推薦閱讀:合肥繪製民生事業發展「路線圖」 九大關鍵詞勾勒未來五年美好生活安徽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76歲「十二五」期間,我省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歲,比2010年提高0.92歲;孕產婦死亡率由25.46/10萬下降到17.26/10萬;嬰兒死亡率由10.7‰
  • 甘肅省衛健委發布甘肅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原標題: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化加快12月21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充分展現了2009-2019年甘肅衛生事業在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 甘肅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 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化加快12月21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充分展現了2009-2019年甘肅衛生事業在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 2018年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提至77歲,出生人口二孩佔50%
    國家衛健委今天發布《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0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2018年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保持在50%左右。
  • 衛健委:中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68.7歲 周六 農曆十月初六
    共同關注 日前,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指出,當前,中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
  • 人均期望壽命從2013年的78.51歲升至2019年的78.94歲
    本報訊(記者郝曉煒)11月10日,市疾控中心發布消息,《太原市2019年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新鮮出爐,這是我市連續第7年發布本市居民健康狀況相關數據。此《報告》通過分析大量人群健康數據發現,我市人群健康狀況不斷改善,人均期望壽命從2013年的78.51歲上升到2019年的78.94歲,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從2013年的561.46/10萬降低至2019年的437.77/10萬。
  • 權威發布丨山東人均期望壽命從2015年的78歲上升到2019年的78.94歲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記者12月2日下午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時期,山東圍繞健康山東建設、深化醫改、公共衛生、基層衛生、人口老齡、中醫藥等出臺一系列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各項規劃主要指標基本完成。
  • 從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能看出啥問題?
    來源:莫開偉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2019年全國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出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共有9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贏全國平均水平,依序分別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天津省、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遼寧省和山東省;上海市居於全國首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7萬元,北京市緊隨其後。此外,共有10個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
  • 我國人均壽命77.4歲,這才是真正的發達國家
    這麼多年以來,我們經常的熟悉於,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對比,然而剛剛過去的2020年,告訴我們從這一刻開始,中國領先西方的年代要開啟了,其實在經濟層面,我們早就取得了很多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說中國是世界工廠,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早就是世界第一了,而且把第二第三,遠遠的甩在身後,甚至連西方智庫都研究說,大概再過5年到8年,中國的GDP總量就要超過美國了
  • 而立浦東再出發|浦東GDP達1990年的211倍,人均期望壽命已超84歲
    2019年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34億元,是1990年60.24億元的211倍;人均GDP達到22.9萬元,折合3.32萬美元,進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財政總收入達到4316億元,是1993年11.15億元的387倍。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80的GDP、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
  • 海通策略: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出生率低迷 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前所...
    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統計,200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首次超過10%達10.03%,2002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首次超過7%達7.08%,標誌著中國最早已於2000年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1.76億,較2000年的0.88億增長近一倍,佔總人口比例為12.6%。
  • 2020年10月29日國內外時事政治
    考生也可參考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通用教程備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及其他公職類考試。  國內:   1.2020年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國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1
  • 報告:紐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 亞裔生育率高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7日電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市衛生局近日發布了2018年度生命統計,報告發現,在過去10年中,紐約市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且所有種族的預期壽命都有所增加。嬰兒死亡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出生率下降。
  • 20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麼意思?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鎮保障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人數增加近40%,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麼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實際生活中,常用來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嚴格來說這麼使用不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