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是修行》:放下執著,擁有向內求的智慧,做生活的智者

2021-01-10 以書話人生

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與他人發生矛盾時,你會如何處理,是積極反省自己還是推卸責任?

是該追求榮譽財富,還是德行先行?一帆風順真的是好事嗎?逆境也能帶來智慧嗎?

對以上這些問題,你是不是充滿了疑惑呢?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了痛苦,逆境等給人帶來的積極意義。

01我是一切的根源,擁有「向內求」的智慧

當我們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我們總是習慣去指責別人,好像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誤,自己做得都對。

如果遇到麻煩,習慣從自己這裡找問題,這種方式稱為:「向內求」,如何才是「向內求」呢?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當年,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被大盜張子強綁架,張子強單槍匹馬到李家談判,叮囑李嘉誠不要報警,李嘉誠答應了。

張子強大大方方進門時,第一句話就是:「李先生,請把你家裡的警察叫出來吧。」

李嘉誠笑著說自己做了一輩子的生意,沒有什麼特別成功的經驗,但有很深的體會,就是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說完,還帶張子強參觀了李家豪宅,張子強很滿意,然後回到客廳繼續談條件。

張子強開口要20億現金,李嘉誠說銀行只有10億左右,如果同意,立刻去取了給他。

兩人成交,離開之前張子強走上來和李嘉誠握手道別,問這樣做,李家會不會恨他。

李嘉誠回答:「你放心,我經常教育孩子,要有獅子的力量,菩薩的心腸。用獅子的力量去奮鬥,用菩薩的心腸善待人。」

當問及會不會報復時,李嘉誠回答不會,並說這次是自己錯了,他們在香港知名度這麼高,但一點防備意識都沒有。至此後,李嘉誠花了很多錢來布置安防。

李嘉誠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向內求」,他不會去責怪大盜卑鄙的手段,而是反思自己為什麼讓對方有機可乘。

02四句座右銘,字字珠璣

人生充滿矛盾,若能看透這些矛盾,必能增長智慧。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矛盾呢?能海上師的這四句座右銘,也許能給你帶來一些思考。

第一句是:「厚福受享,德行降落。」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後福受享,他的德行肯定會降落。

不過,有錢和後福受享是不一樣的,有人很有錢,但依然過著節儉的生活;有些人沒什麼錢,卻天天名牌打扮,花天酒地;有些人衣食無憂,還是勤奮努力地工作;有些人上頓不接下頓,依然遊手好閒,紙醉金迷。所以,後福受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德不配位。

那什麼是德行呢?作者鬼腳七在書中舉了一個案例。

前幾年天津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走了,老人名叫白方禮,他騎了二十多年的三輪車,捐款數額達三十五萬,資助了三百多個學生。他覺得白方禮的行為,就是德行最好的註解。

與之相反的是很多人都在努力賺錢,想住更好的房子,換更好的車,買更名貴的衣服,似乎錦衣玉食,豪宅豪車才是成功的標配,使得整個社會的戾氣變得越來越重。不知不覺中,這樣的人在別人眼裡就成了德行低下的人。所以,記得經常提醒自己:後福受享,德行降落。

第二句是:「名譽光榮,我慢加等。」

雖然,時代在進步,但人心也變得浮躁了許多。但說夢想這一點,就可窺見一二。

以前,老師問孩子們長大的願望是什麼?回答大部分是科學家、工程師、教師一類;如今,同樣的問題,孩子們的答案可能是歌手、明星、演員等等。

大家對名利的追求似乎勝過一切,很多人為了名利,什麼都願意做,為了希望自己更有名,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在不斷地宣傳自己。

然而,當一個人的名氣變大,他內心的傲慢也會增大。名譽光榮,不只是網絡上的名聲,還包括日常生活,有了名氣之後,周圍奉承表揚的人也多了,內心的驕傲會不知不覺地滋長起來。

因此,當有越來越多的人誇獎你或你越來越出名時,一定要提醒自己:名譽光榮,我慢加等,抑制傲慢之心的滋生。

第三句是:「養生優厚,病難更多。」

這句話乍一看似乎很不合理,為什麼越注意養生,病難會更多呢?

鬼腳七給我們舉了一個案例,他說自己的四爺爺,今年快九十歲了,年輕的時候手就殘疾,現在還在種地、養豬、修路。前些年還說要賺五十萬,用來修教堂。

雖然,快九十歲了,但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個老年人,經常蹬三輪車,摔了幾次也不在意。有次受傷了,鬼腳七問他不怕疼嗎?爺爺回答:「不要緊,有本事疼死我,疼不死我,還繼續幹。」

蔡崇達寫的《皮囊》裡,也有這樣一個九十九歲的老太太,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教給作者具有啟示力量的生活態度:「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不過,很多人可能弄反了順序,終其一生,都在想方設法伺候身體。當然,這句話也不是讓我們隨意折騰自己的身體,只是讓我們不要太執著於身體的意思罷了。

最後一句是:「順境安適,般若無緣。」意思是如果一直都處於順順利利的狀態,就會與智慧無緣。

鬼腳七坦言自己以前也很羨慕那些諸事順利的人,直到有一天,他不羨慕了,因為他發現自己成長最快的階段,就是自己最困難的時候。那些順順利利的日子,雖然,過得很舒服,但是卻沒有留下任何印記。

所以,當我們身處順境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因為這樣可能讓自己與般若無緣;而當我們身處逆境的時候,也不用灰心喪氣,因為這正是我們增長智慧的好時機。

03結 語

雖然,能海上師的座右銘只有簡單的四句話,但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卻是警世名言。

我們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行為,經常用這幾句話來教導自己,看清楚這些矛盾,才能成為生活的智者。

文/紫竹凌:多平臺籤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相關焦點

  • 神通只會障礙你的修行和解脫
    小沙彌沒有聽師父的話,他日夜思念龍的生活,不思飲食,終至病死。他轉世投生到龍胎,做了龍子。當沒有定力的時候,看到美好的幻化不能識破,就會被這種幻相所束縛,最終受苦的是自己。人們在世間生活都是帶著面具偽裝著自己,哪怕面對最親近的人也有不能說的秘密。通過打坐修行,我們確實可以獲得一些道通,能夠感知某些東西,但是如果定力不足,有了這些超能力反而會使自己更加煩惱。
  • 何為執著,何為執念,修行就是擇其善而從之
    佛說,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 故,順其自然,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
  • 解鎖人生快樂密碼,向內求
    不過,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自己變得越來越複雜。才導致我們覺得快樂越來越難達到。有時候看到一朵花、一片綠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我們身處美好的環境中,理所應當要快樂。可是,我們往往會因為葉子的掉落而變得傷感。小時候的快樂很簡單,小時候的思想很單純。小時候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去做。即使做了也不會想太多。而長大之後我們開始顧慮身邊人的看法。
  • 十二星座的智慧:人生最苦是放下
    所以人生最苦是放下放下是非常無奈的,可能是一個妥協的智慧,可能是處事的圓融,可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反正都是要衡量現實利弊的,可以理智,可以智慧,但是放下不痛快。因為沒有辦法了,黔驢技窮啊。說你愛一個人,結果一不小心,你發現現實阻礙太大了,你們不可能結為連理,不放下你還能怎麼樣?
  • 佛教中說:心外無佛,佛在心中,要向心內求,那麼心在哪裡呢?
    我們的心在哪裡呢?大德們說:心外無佛,佛在心中,要向心內求。那麼心在哪裡呢?我們怎麼找到心啊?心在處處從阿賴耶識到意識之間整個都是心,這個也就是釋迦摩尼佛講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原因。所以,我們要向心裏面去修。打開心的門是誰?--自我,自我,自我!就是你現在聽我說話的,內心裏面很清楚地知道,聽我說話的這個「知道」,那個就是你的自我。要通過這個自我去修,要向自我的內在去修,而不要讓這個自我去攀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個就是修行最直接的通道。
  • 修行心備三心:靜心、內心、耐心!
    一、修行首先是要靜心! 人生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入定,只有入定才能發慧、才能出離! 而入定就一定要靜心,所以修行首先就要靜心。 我們的心太散,說明了我們的欲望太多了,攀緣心太強了。那又如何靜心、如何修行呢? 人人都知道,修行要的就是放下,正所謂「沒把死心掛心頭,就很難入道」。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放下」
    不如學會放下,把心放下。一個人,心中無一物,也就落得清靜,是一種「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灑脫。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陪你到最後,就是你最愛的人,也有一天會先你而去,或者是你先走一步,留下來的人,依舊是「孤零零」度日。人這一輩子,最好的修行,是遇見自己。最懂你的人,是自己;知冷知熱的人,還是你自己。靠自己,人生永遠不會輸,何必計較別人,何必計較得失。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向內求,做生活的主動者,你會嗎?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運氣好不好其實來自我們對命運的態度,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越是生命的主人,我們越懂得做生活的主動者,我們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如果我們總是被動地應付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會七零八落,甚至你會發現,你越軟弱,你就越被人欺負。
  •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遇到佛法,修習佛法
    你執著這個業身,總想讓自己長生不老,這生滅相使你終落空亡。既有不同的福報,就有不同的因緣。你今生能遇到佛法,修習佛法,肯定善根深厚,福報最大而不可思議。佛法教你擺脫困擾,斷除煩惱,終究成為一個大自在人。它從心靈深處剖析人的無明煩惱從何而相生,如何去面對,怎麼來解決……當了知人生的真相,你不再執著任何,不再被境相所轉,世間的一切憂悲苦惱不復存在,無我而具大智。
  • 終於知道如何向六祖學習修行了
    人性本是清淨、平等、無分別,人性本不分善惡、沒有屬性,能向善亦能向惡。八識心田裡積累了善惡,釋放出來就是善善惡惡。所以導向很重要,明師也很重要!個人的看法:人性本身無善惡,它的決定者是心,這個心是來自於六根對六塵的反應,也可以認為是執著。執著於善,則人性顯露的就是善;執著於惡,則顯露的就是惡。二、什麼是空?什麼是有?怎樣對待空和有?
  • 佛教:生活不順時,心裡默念3句話,自然時來運轉!
    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遭遇不順,就到處找人算卦看風水,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什麼是風水?自己就是風水。心清淨、德行好,處處都是風水寶地。世上最厲害的「消災」是懺悔,最厲害的「算命」是因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人生中所遭遇的一切,好的、壞的,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果。生活不順時,該怎麼辦?心裡默念這3句話,自然時來運轉!一、廣修懺悔,消除惡業。
  • 讓人感悟深刻的經典說說,每一句都充滿智慧!
    喜歡的依舊會喜歡,但可以不擁有;討厭的依舊會討厭,但可以包容;害怕的依舊會害怕,但可以面對。  九、聰明和智慧是兩回事。聰明是一種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則是生存的一種境界。現實生活中,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聰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
  • 十六個修行障礙的深度解析和破除,提升你的意識頻率
    由於不能真誠相信,對師父和佛講的話,不能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如實去做,所以未見成效。不察自己的原因,反而向外找障礙,其本身就是自己偏見過重。結果再去找法外求,反而背道更遠。例如,一些人打坐怕腿痛,煉功怕冷、怕熱、怕起早,自己懶惰怕吃苦,然後給自己找一堆藉口,強調一些客觀理由,這都屬於偏知偏見。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人間壽命正因短暫,才更顯得珍重。難得來一趟人間,應問是否為人間發揮了自我的良能,而不好一味求長壽。佛說人生道理: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此刻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佛說人生道理:古人說:「聖人無夢」,是形容聖人並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著於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一天睡醒之後就應對現實的生活。
  • 轉世修行之人特徵,你是否在其中!
    有的人會身體感受到磁場能量的加持,出現眩暈,或者是身體發麻電流一樣等等身體感受,在修行之人來講稱為受到加持了,有的人會沒有這些感受,但是自身的心情以及感受,會慢慢發生轉變,向清淨處,好的方面發展。無形之中自己在默默變化。這種身心的改變都是因為自己的因緣在成熟,到了開啟宿世智慧,記憶的時候了。
  • 什麼是真正的放下?放棄只是一種形式,放下是一種修行
    摘要:什麼是真正的放下?面對自己曾經魂牽夢繞的人,面對自己耿耿於懷的那件事,能夠以平靜的內心去面對,做到內心不動如山,就是放下了。生活中我們大部分所做到的只是放棄,放棄是一種形式,放下是一種修行。【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什麼是真正的放下?放下如果不能感到輕鬆,心裡還是沉甸甸的就不是真正的放下。
  • 「靜定心」修行即是道場、一夢漫言心皈處
    錦繡年華,我們執著於己,執著於物。總以為自己在燈火闌珊的世事濃煙裡,可以簡單自持,放下執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孰知濃鬱的世味還是蒼白了我舊事的清夢,歸於塵埃。  天地宇宙間,萬物共處,天空寬闊,小鳥可以自由飛行,飛機也一樣能自在飛行,住在這自他皆能自由行動的環境裡,我們無權要求飛機不要飛,汽車不要跑,所以我們要「反觀自性」,修養自己,使心地自靜。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註定要經歷沉沉浮浮,體會人生百態,才能領悟生命的真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癸巳 向內求 有禪機
    圖片來源於網絡1953年和2013出生的朋友,年柱是癸巳,長流水命!圖片來源於網絡癸巳日,又是陰陽差錯日之一,女子逢之,公姑、妯娌不合,夫家冷退。癸巳,也為癸水自坐貴人稱作自貴,自貴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向內求,尋求自我解決問題的辦法,很有道緣,符合禪機!又聰明好學,懂得自我完善,會自我救贖!您還了解 癸巳日的其他秘密嗎?歡迎您添加菘雲子先生的微信,我們一起探討 國學的秘密!感受國學智慧,坐享風聲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