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
在每個人身上都再常見不過了
可是
往往最常見的
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
前不久
王大叔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
63歲的王大叔,從小右小腿就有一顆黑痣,大小約2*1cm,平於皮膚,無疼痛、瘙癢,無破潰,一直未予重視。2年前,王大叔右小腿黑痣逐漸增大至4*3cm,凸出於皮膚伴瘙癢,自行抓破後出血,外用雞眼貼無明顯好轉。於是王大叔到醫院就診,經過腫物切除活檢術後,病理提示,王大叔患的是惡性黑色素瘤。
每個人身上都長有大小不等的黑痣,而其中有些黑痣則可能與癌症掛上關係,演變成惡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今天,廣仔就來跟大家聊聊什麼樣的黑痣,要引起重視。首先,咱們先弄懂痣和黑色素瘤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痣?
痣在醫學上稱作痣細胞或黑素細胞痣,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圓頂或乳頭樣外觀的或是有蒂的皮疹,臨床上叫作皮內痣;略微高出皮面的多為混合痣;不高出皮面的是交界痣。
痣是由產生色素的黑素細胞組成,因此許多痣呈現不同形狀的棕色,甚至有些是皮膚色。很多痣開始是扁平的,後來逐漸隆起。在起初的20年內,它們會不斷的生長,多數長得很慢,有的長到1cm左右或更大;有的也會長得非常大,並且長出毛髮。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很大的痣,有的人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痣。皮膚白皙的人更常見到痣。
什麼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源於皮膚,黏膜,眼和中樞神經系統色素沉著區域的黑素細胞的惡性腫瘤。症狀主要為迅速長大的黑色素結節。
初起可於正常皮膚發生黑色素沉著,或者色素痣發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繼之病變損害不斷擴大,硬度增加,伴有癢痛感覺。黑色素瘤的病損有的呈隆起、斑塊及結節狀,有的呈蕈狀或菜花狀。向皮下組織生長時則呈皮下結節或腫塊型,向四周擴散者則出現星狀黑斑或小結節。常見表現是黑色素瘤的區域淋巴結轉移,甚者以區域淋巴結腫大而就診。到晚期由血流轉移至肺、肝、骨、腦諸器官。
並非所有的痣都會惡變,多數惡性黑素瘤均起源於正常皮膚的黑素細胞,一部分起源於色素痣。黑色素瘤發生於中老年人較多,男比女多發。好發下肢足部,其次是軀幹、頭頸部和上肢。
好,下面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什麼形態的痣要引起重視?
因痣和黑色素瘤兩者不易區分,即便是醫生也容易出現誤診誤治。為此,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提出了「ABCD」早期診斷惡性黑色素瘤的方法。
所謂「ABCD」代表4種象徵,即不對稱性、邊緣、顏色、直徑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
「A」不對稱性(asymmetry):普通痣兩半是對稱的,而惡性黑色素瘤兩半不對稱。
「B」邊緣(border):普通痣的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而惡性黑色素瘤邊緣不整齊,成鋸齒狀改變。另外,表面粗糙伴鱗形或片狀脫屑,有時還有滲液或滲血,病灶高於皮膚。
「C」顏色(color):普通痣通常是棕黃色、棕色或黑色,而惡性黑色素瘤會在棕黃色或棕褐色基礎上摻雜粉紅色、白色、藍黑色。其中,藍色最為不祥,白色則提示腫瘤有自行性退變。結節型惡性黑色素瘤總是呈藍黑色或灰色。
「D」直徑(diameter):普通痣直徑一般小於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直徑大於5毫米。
有人將ABCD發擴展為ABCDE法則,即「E」進展(evolution):普通痣一般不會出現增大或破潰等進展症狀,早期的黑色素瘤,會出現瘤體增大或出現潰瘍、瘙癢等病情進展的症狀,應立即做檢查。
此外,發癢、按壓疼痛的黑痣也要特別注意,這類黑痣如果繼續發展很可能出現潰瘍性病變,刺痛或灼痛也會更明顯,其周圍還會出現衛星結節或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此時說明病情已進展到晚期。
還有這些狀況應特別注意
如果一顆痣明顯的高出於皮膚表面要及時諮詢醫生。黑色素瘤細胞分裂速度很快,所以直徑和高度都增長迅速。一顆在變化中的痣—變大,顏色改變,瘙癢,出血等等,都是癌前病變的表現。所以要關注痣凸起於皮膚表面的程度。
是什麼因素誘發了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發生是環境因素與遺傳基因相互作用的結果。為什麼有的人身上的痣一輩子都是痣,有的人身上的痣就會演變成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誘因主要包括:
黑色素瘤家族史;多發非典型痣;膚色及皮膚對日光的反應,金頭髮、藍眼睛、淺膚色是白種人發生黑色素瘤的危險因素;雀斑增加患黑色素瘤的風險;獲得性黑色素瘤細胞痣;日光暴露;皮膚創傷等。
目前黑色素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日光暴露與黑色素瘤的發病相關。通過有效的一級、二級預防措施,有可能減少黑色素瘤的發生。
一級預防強調從兒童時期即開始減少日光暴露,特別是短時間內高強度的陽光暴露。二級預防著重於早期診斷。早期黑色素瘤可以治癒,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
非黑色素瘤患者通過皮膚自檢,或接受皮膚科醫生檢查,可早期發現可疑病灶,早期診斷。接受公共教育,提高民眾對本病的認識有助於本病的及時診斷及正確治療。
怎麼通過自檢發現早期黑色素瘤?
經常對全身皮膚進行自檢是早期發現黑色素瘤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主要檢查有無新生的痣或色素斑、原有痣或色素斑的大小、形狀、顏色或質地有無發生變化、是否出現持續疼痛等症狀。
自查黑色素瘤:最好在洗澡以後自查,在光線充足的房間裡準備好一大、一小兩面鏡子。最好事先了解自己的胎記、痣和色素斑的位置以及外觀。看有無新生的痣或色素斑,原有痣或色素斑的大小、形狀、顏色或質地發生了變化。持續疼痛,全身各個部位,包括後背、頭皮、臀部中間和生殖器部位。
1
首先,檢查面部、頸部、耳朵和頭皮,你可能需要用梳子或吹風機把頭髮分開以便看得更清楚,或者讓親友幫忙檢查頭皮。
2
其次,對著鏡子檢查前胸和後背,然後抬起胳膊檢查身體兩側。屈肘,仔細檢查指甲、手掌、前臂(包括背側面)和上臂,檢查腿的前面、後面和側面,臀部中央和生殖器區域。
3
最後,坐下來仔細檢查雙腳,包括趾甲、腳掌以及趾縫。
自查完畢記錄檢查日期和檢查結果。每次檢查後拍照以備下次對比。如果發現異常,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排查。
切勿對可疑皮膚腫物採取刀割、繩勒、鹽醃、雷射和冷凍等處理。局部刺激可能誘導黑色素瘤迅速生長。如果懷疑自己的黑痣發生了惡變,正確的做法是到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把可疑的黑痣進行完整切除後再進行病理檢查。
這裡,專科醫生有幾個溫馨提醒
1、對發生在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應根據專科醫生意見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2、不宜用腐蝕藥物或不徹底的冷凍等方法刺激黑痣,因為黑痣常因外傷刺激而發生惡變。如果需要,應將痣一次性切除。冷凍結合切除,力求一次完成,切忌分次切除,切除的標本應送病理檢查。
3、警惕色痣惡變的信息:
① 色痣體積增大,色素或深或變淺。
② 色痣呈放射狀向周圍擴展。
③ 色痣無故疼痛或不適,表面有滲出物。
④色痣區域淋巴結腫大,隱約可見藍黑色。
獲取更多防癌信息
可一鍵關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訂閱號」↓
(長按可識別二維碼)
本期醫學指導
趙靖靖,女,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黑色素瘤與肉瘤內科治療,腫瘤生物治療。
作為主持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項目。發表SCI收錄論文40餘篇。
福利時間:5個專家號免費送
1.關注「廣東發布」微信公眾號↓
(長按可識別二維碼)
2.進入公眾號,對話框回復「黑痣+全名+想獲得專家號的理由+手機號碼」,後臺將抽取5名留言者,每人獲得1個免費門診專家號。
3.被抽中的網友及具體福利領取方式將通過電話進行通知。
Tips:報名者填寫資料須與享受福利為同一人;並請正確填寫與診療卡或身份證相符合的全名(請勿填寫暱稱或「X小姐」、「X先生」)。
醫問醫答:本欄目每周更新一期,旨在為小夥伴們普及健康醫學知識,提供健康福利,一起學習守護身體健康。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策劃:廣東發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編輯:劉家良
校對:居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