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若恩: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不是一回事

2020-12-01 和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文丨任若恩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原創本文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獨家約稿,原標題為《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CF40立場。

  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需要加以釐清。國內外對這兩個概念的使用不是特別清楚。而這兩個概念背後存在不同經濟學派的思路。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外文獻中,通常只使用潛在經濟增長率,同時強調對於這個概念的不同經濟學解釋。而我們將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加以區分是比較少見的,但是我們認為這樣區分可能是更好的闡述方法。

  潛在經濟增長率是一種傳統的觀點,把潛在產出定義為保持價格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一國經濟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這裡要假定就業是充分就業。這種觀點認為總供給的變化比總需求的變化遲緩。當資本、勞動投入要素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就造成了一國經濟產出水平偏離其最大生產能力的產出水平。在這樣的經濟產出水平上計算的增長率就是潛在經濟增長率。

  後來出現的經濟增長趨勢(很多文獻中也稱為潛在經濟增長)的觀點,認為需要研究的是實際產出的趨勢,並且假設實際產出總是圍繞產出趨勢波動,但是並不會存在較大的或者長期性的偏差。造成實際產出圍繞產出趨勢隨機波動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般考慮的失業、通貨膨脹等因素外,現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等突發性事件都有可能使實際產出的發展偏離產出趨勢的軌跡。堅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有時也使用潛在產出的概念,但實際不是估計前面所述意義下的潛在產出。他們並不關注於如何將影響實際產出波動的各個因素逐一分離,而是運用統計學的工具,從實際產出一個相對長期的時間序列中,消除暫時性、周期性的波動,挖掘其長期趨勢。

  簡單比較可以看出這兩種看法雖然有時都使用潛在產出的概念,但經濟學意義的區別十分明顯。可以將第二種定義下的產出稱為產出趨勢。根據產出趨勢計算的增長率則是經濟增長趨勢。

  從研究政策的角度來觀察,第一種定義下的潛在產出估計更有價值。

  由於上述不同的定義和不同的經濟學解釋,也就衍生出很多估計的方法,大概可以歸納為四類估計方法。

  第一類方法是生產函數法,針對傳統潛在產出的定義,這類方法最符合潛在產出和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原始定義。在資源的充分使用下實現的增長率就是潛在增長率。但是這個方法的問題在於實現起來比較困難。使用這種方法估計潛在產出時,需要估計一個特定的生產函數形式,再分別估計潛在的要素投入和技術進步的增長率,在其中應用較多的經濟學假設和原理,最終實現對潛在產出的估計。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經濟計量學的角度看,生產函數估計不是單方程的估計問題,有內生性(endogeneity)問題,需要研究特殊的方法估計參數。Artus於1977年發表的論文是IMF採用生產函數法估計潛在產出的首例研究。

  第二類方法是濾波的方法,或稱趨勢分離技術。主要使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將長期的趨勢和短期的波動區分開。最常使用的方法是Hodrick-Prescott濾波(簡稱HP濾波),它可以從一國的產出增長的長期運動趨勢中分離出低頻率的成分。濾波的方法很好用,現在很多軟體都能夠實現HP濾波。但是這種方法的結果只能看作是產出趨勢,而不是原始定義下的潛在產出,政策分析的價值也要小一些。

  第三類方法迴避了對潛在產出的直接估計,而是把它作為一個不可觀測變量(unobservable variable),然後用可觀察變量的信息進行估計。這類方法統稱為不可觀測變量方法(unobservable components method),其中包括很多種變形的方法,這裡不再繼續詳述,相關文獻很多。

  第四種方法是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簡稱SVAR),該方法將經濟理論和時間序列分析結合在一起。SVAR方法的假設是認為產出的波動是由經濟的總量生產能力的波動和總需求發展而產生的周期性波動共同造成的。因此,構成向量的變量同時都受到這兩方面的衝擊。因此在長期下採用移動平均形式,向量序列可以表達為當前和過去的各種衝擊的線性組合。

  可以看出第二類和第三類方法所估計的結果都是經濟增長趨勢,而不是前述嚴格定義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所以其估計結果對於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來說意義也要小一些。

  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的估計從方法論上比生產函數方法易於實現,而在經濟學意義上更接近原始定義下的潛在產出,因此經濟政策分析上也更有價值。

  實證研究的經驗表明,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用這四種方法計算出來的結果差別不大。我們曾經做過2005年以前的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的估計,四種方法算下來結果都差不多,都是9%左右。這從四種方法的原理來分析,結果相似也應該是合理的。但是在經濟下行時期,不同方法的估計結果應該是不一樣的。可能出現的結果是,經濟下行時期經濟增長趨勢會隨之降低,而潛在經濟增長率則未必會在短時間內明顯下降。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近期文章精選:

  高佔軍:貨幣政策最後的禁區——直升機撒錢

  CF40學術顧問

朱民

卸任IMF副總裁:「廟堂」漸遠,求索依然

  剝離不良、擴大赤字——中國債務處置的兩條必經之路

  債務風險、產能過剩、民間投資下滑……中國這些頑疾怎麼治?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論壇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歲上下的金融精銳組成,即「40×40俱樂部」。

  本智庫的宗旨是:以前瞻視野和探索精神,致力於夯實中國金融學術基礎,研究金融領域前沿課題,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

(責任編輯:冉一方 HN058)

相關焦點

  • 餘永定:我不相信任何關於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的計算
    我們按照投資、消費和淨出口對GDP的季度增長進行劃分,在第三季度中最主要的仍然是投資在驅動GDP增長。這是基本的形勢。下面來進一步分析,它們在需求側所佔GDP的比例。 今年第三個季度,消費的月度增長率大概是0.9%,不是特別高。過去的10個月消費增長率是-5.9%,這是非常差的數字。
  • 德國努力提高潛在產出(經濟透視)
    歐盟委員會最近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德國經濟增長率僅為1.1%,與2018年1.5%的增長率相比進一步下降,遠低於2017年的2.2%。與此同時,德國經濟產出在去年第三季度出現了0.2%的負增長。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由於中國經濟復甦,包括野村證券和中金公司在內的多家中外券商預測,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達到9%。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警告說,消費疲軟、失業和中小企業恢復緩慢,可能是對增長造成障礙。中國社科院在其《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中稱,「儘管今年中國出口仍保持彈性,但可能面臨全球經濟前景不佳和國際貿易萎縮帶來的問題。
  • 香港下調2019年度經濟增長率預測至0%-1%
    新華社香港8月15日電(記者張歡)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香港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正在顯著上升,今年餘下時間經濟形勢仍然嚴峻,特區政府因此將2019年經濟實質增長率預測由此前的2%-3%,下調至0%-1%。
  • 發展改革委:降成本有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潛在增長能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降成本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 前三季經濟增長穩中提質 專家建議保持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展望四季度,應保持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政策組合,保持 宏觀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經濟出現積極變化  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均為6.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於預期。經濟增長內在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運行質量、效益在提升。
  • 蒙格斯元旦獻詞 真正的歲月經得起流年 2019經濟展望
    蒙格斯智庫認為,判斷經濟形勢並非經濟數據的「好壞」那麼簡單,而是要衡量各種經濟數據對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的趨勢性作用如何。如何預判2019,我們嘗試用蒙格斯經濟形勢指數來開創一種新穎的形勢解讀方式和角度。
  • 史蒂芬·羅奇:中國打了個噴嚏,世界經濟能避免感冒嗎?
    【文/史蒂芬·羅奇】 世界經濟明顯感冒了。COVID-19的爆發恰逢全球商業周期處在特別脆弱的節點,全球產出在2019年只增長了2.9%,為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比2.5%這一通常代表全球經濟衰退的臨界值僅僅高出0.4個百分點。 而且,去年大多數主要經濟體更脆弱了,這讓2020年初的前景撲朔迷離。
  • ...從而降低潛在增長率。根據觀察,目前預計整體通脹率處於負值的...
    歐洲央行會議紀要:疫情爆發可能會對需求和供給產生更持久的影響,從而降低潛在增長率。根據觀察,目前預計整體通脹率處於負值的時間將比9月份所預測的更長。如果需要,歐洲央行管委會可以在任何時候採取行動。有官員指出,央行不應預先承諾採取具體的政策行動。官員希望等待財政方面作出回應。歐洲央行將評估包括疫情與匯率在內的數據。
  • 王雍君:增長、平等和穩定視角下的數字經濟、數字企業與數字稅觀
    這一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持續下去。積極地看,朝向數位化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為塑造兼容性性發展模式,創造意義非凡、足以與工業革命相提並論的歷史性機遇。發展是人類的永恆主題。人類告別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社會所演繹的現代化故事正是發展的故事,一個飛躍式提升個體和整體生存質量和改變命運的故事。發展故事中最為精彩華美的部分,莫過於認識到並非所有的「發展」都是好的。
  • 瑞銀資產管理:世界經濟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未來一兩年的利率預期在3-5%之間。我們認為今年至少還會再加息兩次,然而很難再更進一步。我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美國經濟將因兩方面的壓力而使得未來經濟增長放緩。首先,過去18個月利率從0上漲至1.75%,令債務成本增加,經濟發展將減慢。其次,油價走高(同比上漲約60%)導致投入成本增加,侵蝕利潤,這也將對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 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9%,今年增長7.9%
    記者 聶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北京時間周五晚發布中國經濟評估及展望報告稱,在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經濟活動繼續回歸正常化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1.9%,2021年增速將達到7.9%。
  • 「2020搜狐財經峰會」順利舉行 專家看好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
    黃奇帆、賀鏗、魏建國、劉元春、姚洋等專家出席,峰會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主題,就「雙循環經濟格局」、「十四五」開局之年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會上指出,「雙循環」路線考慮的是今後的世界格局,疫情後會有四個大的東移,即技術東移、製造業東移、資本東移和人才東移。
  • 2020-2026年中國停車收費行業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
    2020-2026年中國停車收費行業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幫助停車收費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2020-2026年中國停車收費行業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是停車收費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停車收費行業發展趨勢,洞悉停車收費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鹽城市公布首批潛在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
    近日,鹽城市科技局公布了2020年度鹽城市潛在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名單,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鹽城畫你愛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鹽城海普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業被評估為「鹽城市潛在獨角獸企業」,江蘇地北網絡工程有限公司、阜寧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領勝城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被評估為
  • 王宇:世界經濟有望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財新網】(記者 王曉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位運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2月25日在「2017中國經濟圖譜解讀:從反危機到新常態」上表示,中短期世界經濟有可能走過拐點,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
  • 連平:今年中國經濟面臨什麼樣的局面
    隨著疫苗問世並普及投放,全球疫情很可能在2021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隨後世界經濟可能於下半年走向整體性復甦。在經濟復甦和基數效應的雙重影響下,中國經濟在2021年一季度可能呈現較高增速,甚至超過兩位數,二季度後會逐步放緩。
  • 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2%左右,那GDP會是多少呢?
    最近兩周,大量經濟機構和經濟學家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做了相關預測,整體來看基本都認為「2020年中國GDP將增長2%左右」。比如,世界銀行在其1月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就認為:咱們中國經濟將增長2%。
  •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有多大?日本1970VS中國2009
    由於日本GDP增速的波動較大,因此筆者認為直接從GDP增長中樞的變化上尋找對標時間點並不十分精確,筆者在本文使用的一個指標叫做:貨幣和準貨幣(M2)佔GDP的百分比。貨幣和準貨幣(M2)的增速可以簡單理解為金融體系信用擴張的速度,GDP的增速可以簡單理解為實體經濟產出的增速,兩者的百分比可以度量經濟增長的泡沫化水平。
  • 餘永定:為什麼這幾年我都主張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
    我們為什麼不是強調刺激有效需求,而要強調「供給側改革」呢?我猜測,這裡可能涉及兩個判斷:其一,雖然經濟增速已經大幅下降,但仍然高於潛在經濟增速。因而,經濟增速的持續下降不可避免。經濟增速在未來會穩定在某個可持續的水平上,即經濟增速的調整會呈L型;其二,儘管過去執行了旨在刺激有效需求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但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