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文丨任若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原創本文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獨家約稿,原標題為《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CF40立場。
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需要加以釐清。國內外對這兩個概念的使用不是特別清楚。而這兩個概念背後存在不同經濟學派的思路。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外文獻中,通常只使用潛在經濟增長率,同時強調對於這個概念的不同經濟學解釋。而我們將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加以區分是比較少見的,但是我們認為這樣區分可能是更好的闡述方法。
潛在經濟增長率是一種傳統的觀點,把潛在產出定義為保持價格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一國經濟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這裡要假定就業是充分就業。這種觀點認為總供給的變化比總需求的變化遲緩。當資本、勞動投入要素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就造成了一國經濟產出水平偏離其最大生產能力的產出水平。在這樣的經濟產出水平上計算的增長率就是潛在經濟增長率。
後來出現的經濟增長趨勢(很多文獻中也稱為潛在經濟增長)的觀點,認為需要研究的是實際產出的趨勢,並且假設實際產出總是圍繞產出趨勢波動,但是並不會存在較大的或者長期性的偏差。造成實際產出圍繞產出趨勢隨機波動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般考慮的失業、通貨膨脹等因素外,現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等突發性事件都有可能使實際產出的發展偏離產出趨勢的軌跡。堅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有時也使用潛在產出的概念,但實際不是估計前面所述意義下的潛在產出。他們並不關注於如何將影響實際產出波動的各個因素逐一分離,而是運用統計學的工具,從實際產出一個相對長期的時間序列中,消除暫時性、周期性的波動,挖掘其長期趨勢。
簡單比較可以看出這兩種看法雖然有時都使用潛在產出的概念,但經濟學意義的區別十分明顯。可以將第二種定義下的產出稱為產出趨勢。根據產出趨勢計算的增長率則是經濟增長趨勢。
從研究政策的角度來觀察,第一種定義下的潛在產出估計更有價值。由於上述不同的定義和不同的經濟學解釋,也就衍生出很多估計的方法,大概可以歸納為四類估計方法。
第一類方法是生產函數法,針對傳統潛在產出的定義,這類方法最符合潛在產出和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原始定義。在資源的充分使用下實現的增長率就是潛在增長率。但是這個方法的問題在於實現起來比較困難。使用這種方法估計潛在產出時,需要估計一個特定的生產函數形式,再分別估計潛在的要素投入和技術進步的增長率,在其中應用較多的經濟學假設和原理,最終實現對潛在產出的估計。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經濟計量學的角度看,生產函數估計不是單方程的估計問題,有內生性(endogeneity)問題,需要研究特殊的方法估計參數。Artus於1977年發表的論文是IMF採用生產函數法估計潛在產出的首例研究。
第二類方法是濾波的方法,或稱趨勢分離技術。主要使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將長期的趨勢和短期的波動區分開。最常使用的方法是Hodrick-Prescott濾波(簡稱HP濾波),它可以從一國的產出增長的長期運動趨勢中分離出低頻率的成分。濾波的方法很好用,現在很多軟體都能夠實現HP濾波。但是這種方法的結果只能看作是產出趨勢,而不是原始定義下的潛在產出,政策分析的價值也要小一些。
第三類方法迴避了對潛在產出的直接估計,而是把它作為一個不可觀測變量(unobservable variable),然後用可觀察變量的信息進行估計。這類方法統稱為不可觀測變量方法(unobservable components method),其中包括很多種變形的方法,這裡不再繼續詳述,相關文獻很多。
第四種方法是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簡稱SVAR),該方法將經濟理論和時間序列分析結合在一起。SVAR方法的假設是認為產出的波動是由經濟的總量生產能力的波動和總需求發展而產生的周期性波動共同造成的。因此,構成向量的變量同時都受到這兩方面的衝擊。因此在長期下採用移動平均形式,向量序列可以表達為當前和過去的各種衝擊的線性組合。
可以看出第二類和第三類方法所估計的結果都是經濟增長趨勢,而不是前述嚴格定義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所以其估計結果對於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來說意義也要小一些。
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的估計從方法論上比生產函數方法易於實現,而在經濟學意義上更接近原始定義下的潛在產出,因此經濟政策分析上也更有價值。
實證研究的經驗表明,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用這四種方法計算出來的結果差別不大。我們曾經做過2005年以前的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趨勢的估計,四種方法算下來結果都差不多,都是9%左右。這從四種方法的原理來分析,結果相似也應該是合理的。但是在經濟下行時期,不同方法的估計結果應該是不一樣的。可能出現的結果是,經濟下行時期經濟增長趨勢會隨之降低,而潛在經濟增長率則未必會在短時間內明顯下降。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近期文章精選:
高佔軍:貨幣政策最後的禁區——直升機撒錢
CF40學術顧問
朱民卸任IMF副總裁:「廟堂」漸遠,求索依然
剝離不良、擴大赤字——中國債務處置的兩條必經之路
債務風險、產能過剩、民間投資下滑……中國這些頑疾怎麼治?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論壇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歲上下的金融精銳組成,即「40×40俱樂部」。
本智庫的宗旨是:以前瞻視野和探索精神,致力於夯實中國金融學術基礎,研究金融領域前沿課題,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
(責任編輯:冉一方 HN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