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何這麼窮,養國之道,外交和內定是關鍵

2021-01-21 騰訊網

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史》

沒錯,這是歷史上強盛的明朝統治者的自稱。明朝在歷史上存在了二百多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就一直與周邊國家打仗。

明永樂帝朱棣寫過"當面臨外敵入侵,國破家亡時,寧願死也不向敵人低頭,也絕不向外邦人稱臣納貢"。並且明朝的皇帝從武宗開始一個不如一個,到最後也奈何不了滅亡的命運!

這就是明朝窮的原因呀,要和別人打仗的用錢,打不過要交錢,打過了要給百姓發錢,哪哪都在用錢,是個人他都得窮呀!

所以說呀,要致富,就要給大家打開那扇窗口,一個王朝的延續需要戰爭的同時也需要和平的發展的,更需要財政的不斷積累,避免那些沒必要的支出更要關心人民,守諾外敵!

戰爭—傷財傷身 

眾所周知,不管中國曾經哪個朝代,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都來自於稅收,稅收的多少決定著百姓的生活質量。

而在朝廷中的官員以及皇室家族的日常消費自然也基本由百姓買單。既然大家都是這樣,那為什麼就你明朝得了個「窮」字呢?

那就得益於你們精益求精的打仗技術呀!打仗可是一個技術活,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軍事家都在優化打仗的消耗,因為一個軍隊平常養著就要給錢,還要吃,戰爭來了,還要屯糧和犒勞軍士!

況且史書記載明朝很多時候朝中都是武官居多。怪不得你明朝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還是後面的朱瞻基,都天天卯足了勁和邊緣打仗!

可謂是勞苦功底呀!要說歷史上受了軍隊消耗和用錢的虧的諸葛孔明算一個吧!那是多麼痛的領悟呀,諸葛亮五次出川北伐,大多都失敗了。

不是什麼遇到了強敵,30萬大軍被擊潰;而是遇到30萬大軍,100萬石糧餉瞬間被擊潰。這就是人口優勢嗎?

蜀中百姓幾年囤積的糧食給北伐大軍幾個月消耗殆盡,倘若還要給他們每人發1錢,那又是一大筆支出,這樣的消耗放在本就以節儉自稱的蜀國就是在做作!

明朝就和蜀大相逕庭,一時的富有在為一生的戰爭瘋狂買單,這就是沒有條理地亂用錢一樣,就像現在很多青年人一樣,才月初發工資就又窮了,因為工資已經去給之前的消耗買單了!

與其在這裡苦苦喊窮,還不如學學人家唐朝,天天給外敵開通商路,我先通天下貿易,你外敵經濟比不過,我再用從別人那裡賺來的錢培養自己軍隊,研製自己的精良裝備以及發展自己國家的產業。

這才是統治者和謀士應該學學的東西,而不是天天沒日沒夜在那裡研究軍事理論,這裡又該怎麼打,那裡又該怎麼打!

最後打成了個窮鬼!所以還是和平發展才是真理呀!而且明朝也實行了重農抑商政策,雖說農業起來了,也確實糧食充足,但是商業不行也無法帶動市場經濟的的發展和傳播,也無法讓百姓富裕。

外交—和平養身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出自《心學四訣》。這是中國著名哲學家王陽明先生的教話,要說和經濟有什麼用,確實用處不大,但是他所推崇的懲惡揚善,格物致知讓我們明白什麼是惡,什麼是善。

那不就明明白白了,想和你和平發展,統治者卻在那裡研究怎麼攻打你的城池,別人本來想給你錢,你卻要趕盡殺絕,那還說什麼,打就完事了,奧利給!

永樂七年,朱棣帶著和平的心態和蒙古首領見面,可見朱棣還是有點頭腦的。但是蒙古國把朱棣的禮物收下了,卻把使者郭驥殺了,這一下可惹惱了氣勢洶洶的朱棣。

同年七月,朱棣就任命將軍即刻北伐,但是惱羞成怒的朱棣卻用錯了人,那個領軍將領丘福太過自傲和貪功,自己拋下大軍先行馳馬去殺敵。

蒙古國也不是嫩頭青,使了個誘敵之計,果不其然,丘福中計了。明朝大軍10萬之眾幾乎全部戰死,將領也被俘斬首。

本來戰敗了,退兵就是,儘快止損才是王道,但朱棣不管,在震怒之下決定親徵。明朝的武力外交還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呀,雖說最後經過五次北伐之後平定了北方邊境,但是國力的虧空確實明擺的事實!

這就是朱棣在歷史上的一次敗仗,雖說最後獲勝了,但是卻輸了經濟,他的一生無數次的決定成就了他,也讓後人看到了他的錯誤,讓後人去維新去改善。

其實明朝眾多皇帝都是那樣,在外交事宜上面頻頻走錯了道路,最後要麼失敗,要麼就虧錢,反正佔不了多少好處。

另外由於種種原因,明朝還在邊關外交上實行了海禁令,禁止海外貿易,這使得很多年之後禁令帶來的影響依然存在,使得宋元時期以來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變得滿目瘡痍。所以說對外開放才是致富的道路,和平共處才能休養生息呀!

高俸—養親害己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朱元璋在上位不久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布局,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危害性比較大的一個政策就是皇親的俸祿。據悉,凡是皇親從出生後開始精心呵護,10歲開始領取俸祿。

而那些稍微有點作用的皇親所拿的所用的俸祿高出朝廷第一大官的7倍之多。這就是明明白白的關係戶呀!而我們知道,朱元璋以及他的兄弟和有情緣關係的那些後代都多得數不勝數。

那麼多人拿著俸祿,拿著老百姓的血汗錢,自己的私事和其他什麼事都由朝廷和百姓買單,自然國庫也不會有多少儲蓄,甚至會虧空。不明白當時的老朱是怎麼一種思維,這給後代鋪路也鋪得太大了吧,到最後孫子也還不是被自己兒子朱棣給篡位。

俗話說「平亂必先安內」,內部的安寧都還沒弄清楚就去派兵打仗,這成何體統呢?最慘的人應該是朱元璋的第一大將徐達了吧,打了一輩子仗,為朱元璋打下了江山,最後卻連一個關係戶都比不過,只得鬱鬱而終!

其實呀,明朝的歷代統治者也都比較盡職盡責了,因為窮不是一個人的原因,從開國皇帝開始就流傳下來的傳統,不能斷送在自己手裡吧。那一場場戰爭;那一年年的俸祿;那一天天的武力外交讓本就不富裕的國家變得生活悽慘,萬千古今,能有幾回呢?

最後的話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強盛的朝代,但是卻達不到唐朝那樣的鼎盛。歸功揭底就是明朝統治者在經營政策上的失敗,倘若合理地處理外交關係,不是一味地打打打,或許蒙古就不會變得那麼倔,而自己國家的經濟和軍事等綜合實力也會逐步積累,超越前朝都不在話下。

但是最終卻因為「窮」而送走了整個國家,這就是那些政策的原因,雖說給了後代和親屬很多的好處,但是不也引來了藩王之爭嗎?

雖說給了外敵重創,但不也打了很多敗仗,輸了很多錢嗎?還是要學習王守仁的格物致知,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做對的事,把手上的牌打出精彩打出勝利!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袁南生:中國外交上「憤青」現象為何千年不絕?
    如果宋國能和金國聯合,既對金國有利,也對宋國有好處。作為使臣,你一定要把這個道理好好講給宋人聽!」( 《金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哀宗下 )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南宋不能理智地放下已經過去一百多年的仇恨,反而尋求自掘墳墓的滅亡之道。目光短淺的宋朝君臣把宋朝與蒙古聯合滅金看作是報靖康之恥、建立不朽功業的天賜良機。
  • 朝鮮在明朝只是個不起眼的藩國,卻為何對大明死心塌地
    但有這麼一個國家,似乎對中原王朝是死心塌地,即使在中原王朝覆滅後也十分尊重和懷念。 這個國家就是李氏朝鮮,它從建立到最後的滅亡,似乎一直對中原王朝有著一種特殊的心理。
  • 為何說清軍是明朝養大的?當你看完明朝的操作,你還恨的起來嗎
    明朝末年有上億的人口,上百萬軍隊,還有號稱天下第一的神機營(火槍部隊),為何卻幹不過人數不到20萬,裝備著大刀長矛的八旗軍呢?除了明朝自身的腐敗之外,經濟是一大因素,而支撐清軍南下的財富正好來自明朝。在看清了正德和天啟的下場之後,崇禎就算急白了頭髮也不再敢對文官集團加稅了。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是朝廷窮得要死,但文官集團卻富得流油。而搞笑的是,在這種皇室和文官集團的博弈中,受益最大的卻是通古斯武士。東北地區最富盛名的是什麼?是人參和皮草。當時明朝已經感受到了來自東北少數民族的威脅,所以朝廷對這一地區實施了經濟封鎖。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為何會被氣節害死?
    畢竟:和親不總是屈辱和親作為我國漢朝到唐朝的外交手段,並不總是很屈辱。雖然漢朝在前期多次和匈奴和親,但目的是為了漢武帝之後的揚眉吐氣;到了唐朝,和親開始變得平等,唐朝和吐蕃以及回鶻的和親,加強了兩個政權的聯繫,對於唐朝而言,屈辱的成分少了很多。而到了清朝和蒙古的和親,則直接是相互聯姻的形式。
  • 資料-肖天回應全運會"金牌內定說" 曾大爆粗口
    昨天,總局副局長肖天在正式場合表示,他們非常重視跳水分金的報導,消息一出就即刻調查,但「沒有證據,就不能亂說內定」。比較率性的他越說越生氣,最後竟然連爆三次粗口,令在場所有人愕然。措施——展開調查否認「內定」昨天十一運會組委會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在記者提問環節,有記者直接問肖天總局對「金牌內定」一事的回應。
  • 婚姻的可靠與幸福,與窮富沒有關係,它是關鍵?
    不要把窮與富,作為婚姻是否幸福的判斷我們來舉例說明;嫁給窮人的女人。趙女士、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是不會再嫁給窮人了。就這麼熬著,如果時光倒流。我是不會再嫁給窮人了。李女士、我不後悔,老公對我很好。當初嫁給他的時候,窮的兩租房子的錢都沒有。結婚十年了,通過兩個人的努力,有房有車有存款。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老公對我還好,就是有時候脾氣有點大,有一天我兩吵架了,我生氣了就哭了,他馬上就不說話了,然後自己出門給我發條信息,他說我哭的時候它最心疼,以後不許哭了。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有什麼含義?為何這麼說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有什麼含義?為何這麼說文/歷史大突擊中華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從猿逐漸演變成人開始,文明就產生了,他們從生活中逐漸積累經驗,摸索著前行。有句諺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所說的就是關於房子方面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我們在看《紅樓夢》時會發現房子的結構和朝向都相當的講究,什麼人該住在什麼方向都是有說法的。所以古人在建造房屋時,會請人先看好風水,再去蓋房,因此古時的木匠大多會有看風水的本領,很受大家的尊重。也許現在我們會覺得古人有多麼多麼的迷信,什麼風水不風水的。
  • 明朝嚴苛的宮廷教育
    我們中國老百姓有句俗語,叫做「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完美凸顯了教育在我國的重要意義。現代教育,我們現代人都很熟悉。那古代的教育呢?我猜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古代教育如果籠統的分類,應該是兩類,一類是民間教育,一類是宮廷教育,如果再把這兩大類往下細分,又會衍生出很多種教育種類,但這不是本文要講述的重點,咱們今天著重講述明代的宮廷教育。
  • 明朝宮女萬氏,為何受到成化皇帝獨寵?
    明朝皇宮裡有三大名妃,分別是永樂皇帝的權妃,成化皇帝的萬貴妃,萬曆皇帝的鄭貴妃。今天要來講講萬貴妃為何被成化皇帝獨寵,成化皇帝朱見深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十八歲繼位,在位二十三年。成化皇帝年幼時,他的父親英宗親徵,被俘虜,之後又復闢,這可謂是大起大落,而朱見深這個時候也經歷了被立太子、被廢又被立的反覆折騰。
  • 老農說破五送五窮,為何大年初五叫破五五窮是哪五窮?
    老農說破五送五窮,為何大年初五叫破五五窮是哪五窮?時間:2020-01-29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農說破五送五窮,為何大年初五叫破五五窮是哪五窮?
  • 衛生胡這麼醜,為何德國人和日本人喜歡留?關鍵時刻能救命
    導語:衛生胡這麼醜,為何德國人和日本人喜歡留?關鍵時刻能救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估計大夥對軸心國士兵印象最深刻的,估計就是他們的鬍子了,通常我們稱之為「衛生胡」,也就是鼻子下面的那一撮毛。外觀一般都是正方形,跟鼻子對齊,兩邊拋光,因為很多人都審美觀無法接受,所以給留這種鬍子的德軍和日軍起外號叫做「鬼子」,看起來十分不舒服。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胡這麼醜,為何還要留著?關於這點大有講究。鬍子在個別國家看來,是一種彰顯男性象徵的表現,鬍子越濃密越顯得陽剛,外國人喜歡留大鬍子就是因為這點,但大鬍子有個缺點,那就是清理的難度很大,同時容易引發皮膚病,對於前線士兵來說並不適合。
  • 明朝國姓是「朱」,為了避諱,明朝人叫「豬」什麼?叫法很難讀
    然而,「朱」和「豬」作為同音字,日常生活中「豬」又難以避免會被提及,要是百姓說個「殺豬了」,搞不好被誤以為是要造反,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為了避免「國諱」,官兵對此管控相當厲害。其實,大案很簡單,為了避開「豬」一詞,百姓們利用「豕(shǐ)」或者「彘(zhì)」來替代「豬」,這麼生僻的字,相信有部分讀者不認識吧......事實上,官員百姓們害怕提到豬,朱元璋卻並不在意此事。一次,朱元璋到民間微服私訪,看到每家每戶都貼上對聯,獨獨有一家沒有貼,問清楚情況後,這才知道此家人以騸豬為生,窮到買不起對聯。
  • 柯文哲遴選勞動局長 網友質疑內定:比扯鈴還要扯
    不過,外界質疑名單早已內定,柯辦今早將對外說明。據報導,臺北市勞動局長備選人截至上周六截止登記,共有45人參與競逐,經遴選委員書面審查後,選出10人進入第二階段的備選人面談。有網友立即回應說,「比扯鈴還要扯」、「爛透了」;還有多位網友質疑人選早已內定。
  • 孑與2《明天下》上架,作家們為何喜歡扎堆穿越到明朝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的明教開啟了明朝演義的開始,後來的網文作家對明朝就有了特殊的喜好,從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到月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從三戒大師的《官居一品》到如今孑與2的《明天下》,明朝小說實在是數不勝數,那麼作者們為何喜歡這個由朱元璋創建的二百多年歷史的王朝,讓我們盤點一下。
  • 明朝屬國朝鮮如何為何叛明降清?從皇太極兩徵朝鮮便找到答案
    明朝屬國朝鮮如何為何叛明降清?從皇太極兩徵朝鮮便找到答案十四世紀末,朝鮮李氏王朝建立以後,奉明朝為宗主國,與明朝的關係非常密切。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出兵幫助朝鮮,打擊了日本對朝鮮的侵略,明朝此舉,使朝鮮對明朝更加忠心。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與後金一場決定性戰役「薩爾滸之戰」打響後,為了表示友好關係,朝鮮也派兵援助明朝。
  • Fate中的貧窮角色,遠坂凜:我家不知為何,窮得只剩寶石了
    在這裡遠坂凜恐怕會說:我家不知為何,窮得只剩下寶石了。韋伯恐怕一提到貧窮的角色,小夥伴們都會想到的是韋伯吧,畢竟從小到大,韋伯的生活都遠遠稱不上富足,要知道,在成為埃爾梅羅二世之後,他還要給這個家系還債呢,單單是債務問題就夠他操勞的了。而在小時候,當時的韋伯為了進時鐘塔,花掉了自己全部的積蓄,進入其中進修。
  • 明朝天啟大爆炸成了一樁懸案,到底是什麼引起了這麼一場大災難?
    在明朝天啟年間曾發生過一起相當規模的大爆炸,至今都無法解釋。這起爆炸和3600多年前發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還有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通古斯大爆炸」並成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樁懸案。天啟六年五月三十日九時,也就是公元1626年,在明朝首都北京城西南隅工部王恭廠附近發生了一起神秘的大爆炸。
  • 明朝第一大才子,卻被活活凍成「人棍」,為何?
    天下聰明機智的人很多,能被稱為明朝第一大才子,可謂是好大的風頭。然而此人聰明才智了得,卻不擅長為官之道,最終因為自己的直言被加害。 謝縉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永樂大典》的總編輯。歷經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三朝。最終因為參與國本之爭,最後活活的被埋在大雪中凍死。
  • 諸葛亮失敗,明朝一人憑此神技平定中原!
    諸葛亮失敗,明朝一人憑此神技平定中原!三國時期可謂群雄逐鹿中原,英雄豪傑層出不窮,尤其是有名謀士之間的智鬥,爾虞我詐,你來我往,好不刺激!三國也傳出了許多令後世所憧憬的傳奇故事,讓後世的讀者們無不熱血沸騰。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蜀朝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不僅大智近妖,其忠心耿耿更是尤其被後人所稱道,所寫出師表被陸遊讚譽:「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明朝才子徐禎卿,為何會誣陷朱元璋害死徐達?
    上圖——朱元璋與部分開國重臣雕塑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在殺害大臣的君主名單上絕對名列前茅,他在建立的明朝之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曾經殺害了大量和自己共事多年的重臣,像胡惟庸和藍玉兩案更是牽扯了數萬人,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