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繫辭傳下 第十二章

2021-01-09 明馨紫微鬥數

幫小編轉發一下,也許您看到的正是別人需要的!

[原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選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詳解]

本章主要講《易》就是講三才之道的,也就是講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實際就是講辯證法。現逐句加以解釋。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

「順」,是遵循的意思。「性」,是人性。「命」,是天命。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過去聖人作《易經》,用它來遵循人性、天命的道理。正因為這樣,所以才「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

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

這段話是具體地講三才之道。「立天之道日陰與陽」,是說天道就是陰與陽。《繫辭傳》說「在天成象」,「象」就是三辰,即日月星,其中主要是日月。又說「陰陽之義配日月」所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是就日月來說的。

「立地之道日柔與剛」,是說地道就是柔與剛。《繫辭傳》說「在地成形」,「形」就是五行,即水火木金土。那麼,「柔與剛」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柔與剛,一個是水,一個是土。《中庸》說:「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是指人道的仁、義而言;「天時」,即是指「陰與陽」,是天道;「水土」,即是指「柔與剛」,是地道。天地的變化,用《繫辭傳》的話說,就是「陰陽合德」。在天,萬物資始,靠太陽;在地,萬物資生,靠水土。所以說「立天之道日陰!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

「立人之道日己與義」是說人道就是仁與義。所謂「天道」,「地道」,就是自然規律;所謂「人道」,就是社會規律。什麼是「仁」、「義」呢?《中廟》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這意思是說,仁是講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相親相愛,這種二愛是從「親親」開始的;義是講辦事正確,主要是尊賢。「仁」的施行要靠推廣,具體方法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義」最重要的是尊賢使能,使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治,否則就會亂。

那麼,為什麼說「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呢?因為社會是由人構成的。由原始社會進化為國家後,便由血族團體變為地區團體。這時,人們之間有的有血緣關係,有的無血緣關係。維繫前者的關係要靠「仁」,維繫後者的關係則要靠「義」。可見,維持社會要靠「仁」、「義」。「仁」,其實屬於恩格斯所說的人類自身的生產的範疇,有人類就得有「仁」。「義」,實際上是強調等級差別,有社會就得有「義」。因為人智力、體力都各不相同,所以絕對平等根本辦不到。《孟子,滕文公上》說:「夫物之不齊,物之情...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等級、階級不是一回事,階級有剝削、壓迫,所以必須消滅,等級則不能取消。中國共產黨講黨員間的平等,但也有上下級之分,下級要服從上級。外國有人強調平等,可總統與平民他完金樣嗎?過去人們將等級與階級混同,從而犯了吃「大鍋飯」的錯誤。可見,國家可消,階級可消天,等級卻不可能取消。因此人道的仁義也就必然存在。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這句話是說,《易》兼有天、地、人三才,每才由兩爻代表,所以每卦由六爻構成。

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這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卦六爻,從位置來看有陰有陽,從性質來看有柔有剛,這就構成了一個段落,就像音樂的一個樂章一樣。

相關焦點

  • 《易經》講解得對不對?就看他對《繫辭下》第二章的解釋通不通
    要判斷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對《易經》的講解對不對?既不用看他的介紹,也不用看他的全文,只要看看他對《易傳繫辭下》第二章的解釋,就可以判斷出他對《易經》的講解對不對了,這是一個具有否決性的標準。《繫辭下》第二章: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 《易經》的核心就是象,必須依靠《繫辭》才能理解象的含義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歷代以來研究《易經》的文人學者,對於象的任何一種觀點,都離不開孔子《易傳》的範圍。這是因為《易經》畢竟是由孔子而傳,根據《史記》和《漢書》所列出的《易經》傳授名單,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孔子傳商瞿直至西漢田何,是有明確的師承關係的。
  • 結合帛書,來正確認識《易經》《易傳》《繫辭》之間的關係
    孔子為之作《易大傳》即《易傳》。但是,通行《易傳》卻否定了《史記》的說法,《繫辭下》有先於周王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已使用六十卦的描述。雖然這位網友的問題頗為謬誤,什麼「《易傳》卻否定了《史記》的說法」,而且《繫辭下》中也根本沒有「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已使用六十(四)卦的描述」。但我們是能夠看懂這位網友的問題的,他主要是想問:在周文王之前,有沒有六十四卦?
  • 如何判斷別人講解的《易經》對不對?《繫辭》中這段話就是試金石
    要判斷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對《易經》的講解對不對?既不用看他的介紹,也不用看他的全文,只要看看他對《易傳繫辭下》第二章的解釋,就可以判斷出他對《易經》的講解對不對了,這是一個具有否決性的標準。《繫辭下》第二章: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 《繫辭》第二章內容,包含了《易經》的創作原理和讀解方法
    我們在以前的《讀易經必須先讀繫辭,繫辭第一章就有三個重點》等文章中,已經以《易經》的大過卦為例,對《繫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第一段,作了較為詳細的講述。由於《繫辭》中的內容,是孔子對《易經》的高度歸納和總結,其抽象的程度非常高,如果不通過幾個實際的例子,只是僅僅從字面上來講述這些內容的話,則恐怕是講也講不清楚,聽的人更是難以有所體會。
  • 《易經》是怎麼寫成的?用孔子《繫辭》來還原大過卦的創作
    我們在上一篇《讀易經必須先讀繫辭,繫辭第一章就有三個重點》的文章中,已經對《繫辭》第一章的內容作了講解分析。《繫辭》第一章共有三個重點內容:一,伏羲採用取象類比的方法,把天地萬物分為八卦。二,八卦的互相作用,造成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變化。三,把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再歸納總結為剛柔這兩個特性,只要明白了剛柔這兩個特性的含義,也就能明白整部《易經》了。
  • 《易傳》之繫辭傳全文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
  • 每天五分鐘一起學易經《易傳之繫辭內容之三》
    上篇文章很多易學愛好者轉發收藏,看來很多易學者大都沒有看到過易傳或是繫辭等專類文章,因為易傳或是繫辭,在現在出版中的各種周易或是易經著作中,並沒有把它作為易經的主要內容加以論述,就是有單獨論述的很多也是斷章取義。包括我現在看的書目裡,大多不全。
  • 《繫辭上》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 自學易經入門;不得不看的文章《繫辭主要內容》
    在我們學習易經過程中,很多人無從下手。看易經之前我們應該了解。易學中有經和傳兩部分。先看易傳再看易經會有不同的感受。易傳是打開易經的一把鑰匙。而繫辭是易傳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繫辭是易經的整體概論,以陰陽理念論述易經的性質,卦的起源和蓍法原理。
  • 《易經 繫辭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易經·坤·文言》說:「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孔穎達疏:「所營謂之事,事成謂之業。」事業在八字學中以官鬼表示,從八字中官鬼對日元作用的好壞強弱可以分析出事業的成敗,然而充其量僅此而已。
  • 《易經》_為人子女_中國青年網
    《易經·繫辭上傳》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  無不利也。」  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 《易經》的象,是整句卦爻辭的象,要用整句話的意思來理解
    靠的就是《易經》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象。象,又是個什麼東西呢?在《易經》的傳文《繫辭》中,有很多關於象的講述,《繫辭下》第一章:象也者,像此者也。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帛書《繫辭》作:馬也者,馬此者也。是故易也者,馬。馬也者,馬也。對於象的來歷,講得最清楚的,是《繫辭上》第八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 《易經•說卦傳》全文原文解釋白話文
    第 二 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第 三 章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 第02篇智慧演道第03章
    第02篇第03章第03章     易經奧秘神州再現/凸顯文化博大精深
  • 在購買《易經》之前,務必要查看這4個內容,才能買到真正的好書
    四,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查看一下這本書對《易傳繫辭下》的第二章,是怎麼解釋的。《繫辭下》第二章: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 六壬取三傳,對應易經的八卦,是佔斷事情的主要依據
    前面兩篇文章,分別介紹了六壬起天盤,定地盤,取四課,今天我們接著學:取三傳。有的人說,完全看不懂。六壬的基礎知識,是有連貫性的,要把前面的文章讀懂,才能讀後面的文章。建議看不懂的讀者,先回頭複習前面兩節課。上一節課,我們用案例,取出了四課,對應的是易經的四象。
  •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自己用《易經》起的名字,哪個更好呢?
    眾所周知,《易經》是中國的一部奇書 ,不但是中國人耳熟能詳,就是在外國也推崇備至,易經不但能爻卦,有些名人更是在易經只能中找尋自己得名字,蔣介石和毛澤東著一對冤家對手,他們的名字都是自己從《易經》中取的。蔣名中正、字介石,根據《易經·豫卦》:介於石,以中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