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上一篇《讀易經必須先讀繫辭,繫辭第一章就有三個重點》的文章中,已經對《繫辭》第一章的內容作了講解分析。
《繫辭》第一章共有三個重點內容:一,伏羲採用取象類比的方法,把天地萬物分為八卦。二,八卦的互相作用,造成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變化。三,把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再歸納總結為剛柔這兩個特性,只要明白了剛柔這兩個特性的含義,也就能明白整部《易經》了。
由這三個重要內容,又可以推出以下三點:
一,伏羲是採用取象類比的方法創作了八卦,也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演衍出六十四卦。
二,由於八卦的互相作用,讓天地人類產生了運行變化,有了運行變化也就產生了吉兇。
三,八卦的基礎就是剛柔這兩個特性,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可以用剛柔這兩個特性來進行推算。
《易經》就是把剛柔相推而產生的變化寫成了辭句,用這樣的辭句就可以事先向人們告知吉兇,這樣就可以指導人們的行為了。這就是《繫辭》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那麼,聖人是如何「設卦觀象」的?也就是說,《易經》是怎麼寫成的?
我們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只是簡單的論述了,是伏羲利用取象類比的方法創作了八卦,周文王也用取象類比的方法,將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歸納總結為六十四類,以對應六十四卦。
這就是《繫辭下》第二章所講到的十二蓋取,十二蓋取就是講述了如何把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歸納總結為六十四卦的。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這十二蓋取,可絕對不是某些學者權威們所認為的,是根據卦象的啟示而發明了相關的事物!
我們一直以來都痛斥這樣的觀點,因為古代的外國人,從來都沒有看到過卦象,難道就沒有發明漁網馬車等事物了嗎?
我們之所以一直都在講十二蓋取非常重要,因為十二蓋取就是打開《易經》的金鑰匙,只有正確理解了十二蓋取,才能正確理解整部《易經》,若是把十二蓋取誤解為發明創造,那恐怕永遠都無法理解《易經》了。
十二蓋取就是指聖人觀象而設卦,就是周文王把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歸納總結為六十四卦。只有先把這一點認識清楚了,後面的所有內容才能通順的展開,否定的話,整部《易經》只會越說越牽強。
那麼,周文王又是如何從「設卦」開始來寫成這部《易經》的呢?
周文王根據八卦兩兩相重,可以演衍為六十四卦,就把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事務,也歸納總結為六十四類;又根據六十四卦的卦象,跟人類社會的六十四類事務,利用取象類比的方法作了一一的對應;又根據每一卦有六爻,再把每一類事務都科學的分成了六種情況,以對應六爻;又根據每一爻的剛柔和爻位,再把每一類事務中的某一種情況,同樣作了很恰當的對應。這樣,就完成了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
比如把澤風這個卦象對應為大過這類事務,把澤雷這個卦象對應為隨這類事務,再分別把每一卦都分成六爻,這就是聖人的「設卦觀象」。
更為重中之重的是,在中國的商周時期,已經有一套中國上古道家文化的理論,春秋末期的老子就是傳承並發揚了這套文化理論。我們以前曾經用十三篇《中華傳統文化理論簡化版》的文章,介紹了這一套上古道家文化思想,希望每一位有志於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人士,都要理解和掌握這套理論。
周文王就是運用了這一套中華傳統文化理論,對每一類事務的吉兇悔吝,作出了總體的分析判定,比如澤風大過卦,對應了社會生活中的大得過分這類事務,周文王給出了「棟隆,利有攸往,亨」這樣的判定;比如澤雷隨卦,對應社會生活中的隨從安心喜樂這類事務,給出了「元、亨、利、貞,無咎」這樣的判定。
下面,我們重點以大過卦為例,也附帶隨卦,來詳細介紹一下周文王創作《易經》的過程。
對於大過卦,我們首先要作一個更正,否則後面的內容就講不通順了。
傳世本: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帛書:大過,棟隆,利有攸往,亨。
棟隆,今傳世本作棟橈,帛書作棟隆。棟隆,表示棟梁過分的粗大,只有這種過分好的事情,才是「利有攸往」,就像九四爻辭「棟隆,吉,有他吝。」爻辭中的「有他吝」,只是表示有點浪費,有些可惜的意思,總的來說是很吉的。所以,孔子的《象辭》:「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表示過分粗大的棟梁,當然是好的,不會向下彎曲。
若是按傳世本作「棟橈」,就是棟梁被壓彎了,那當然是兇了,就像九三爻辭「棟橈,兇。」還有孔子的《象辭》:「棟橈之兇,不可以有輔也。」表示棟梁都彎曲了,即使有輔助也沒有用了。
大過卦的卦辭是「利有攸往」,如果作「棟橈」,那表示兇,怎麼可能「利有攸往」呢?可見,大過的卦辭應該是「棟隆」,故依帛書改為「棟隆」。
傳世本大過卦的《彖辭》: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彖辭》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大過就是「大者,過也」,表示大得過分,那肯定就是「棟隆」,而不可能是「棟橈」,從整個《彖辭》來看,「大者,過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義大矣哉」,都是吉利之辭,冒出一個「棟橈」就相當彆扭。而且,「本末弱也」這句話也不通順。
若是按照帛書作「棟隆」,則《卦辭》、《彖辭》都非常通順。將「棟隆」誤作「棟橈」,顯然是傳抄過程中誤抄所致,由於「棟隆」誤作了「棟橈」,「本未弱也」也就隨之被改成了「本末弱也」。
所以,大過卦的《卦辭》應該是:大過,棟隆,利有攸往,亨。《彖辭》應該是:大過,大者過也。棟隆,本未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周文王對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事務,歸納總結為六十四類之後,找到了澤風大過這個卦,來象徵大得過分這一類社會事務;找到了澤雷隨這個卦,來象徵隨從著安心喜樂這一類社會事務。
因為澤風大過這個卦,有「剛過而中,巽而說行」的卦象。
「剛過而中」,表示大過卦的六爻中,有四個陽爻,只有兩個陰爻分別處於初位和上位,而且二五兩個中位上都是陽爻,這就象徵著「剛過而中」。
「巽而說行」,表示大過卦的上卦為兌,象徵喜悅;下卦為巽,象徵順利的進入,合起來象徵了可以順利的進入並喜悅的行動,這就是「巽而兌行」。
因為大過卦象徵了大得過分,超出了預期的意思,而卦象上又有「剛過而中,巽而兌行」的象徵意義,從而確定卦辭為:「利有攸往,亨。」所以,孔子的彖辭就是「大過,大者過也。棟隆,本未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因為澤雷隨這個卦,有「剛來而下柔,動而說」的卦象。
「剛來而下柔」,表示隨卦的六爻中,上卦四五爻為陽爻,下卦只有初爻為陽爻,整個卦象看上去就好像上卦的兩個陽爻要下來幫助初爻一樣,這就象徵著「剛來而下柔」。
「動而說」,表示隨卦的上卦為兌,象徵喜悅;下卦為震,象徵行動,合起來象徵了行動起來就有喜悅,這就是「動而說」。
因為隨卦象徵了隨從著安心喜樂的意思,相當於向著安心喜樂前進,而卦象中又有「剛來而下柔,動而說」的象徵意義,從而確定卦辭為「元、亨、利、貞,無咎。」所以,孔子的彖辭就是:「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至於上面這兩卦的卦辭,又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當然是周文王根據中國上古的道家文化思想,對每一類事務都制定了一條最為恰當適宜的指導方針,這就是每一卦的卦辭。
比如大過卦,對於大得過分這類事務,就制定了「利有攸往,亨」這條指導方針;比如隨卦,對於隨從著安心喜樂這類事務,就制定了「元、亨、利、貞,無咎」這樣的指導方針。
周文王就是這樣,採用取象類比的方法,還不是用直接講述的方法,把最恰當適宜的做法,寫成了每一卦的卦辭,來指導人們的行為。
周文王又根據每一個卦有六爻,而每一卦六爻的陰陽又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澤風大過卦:
一爻為陰(初六),
二爻為陽(九二),
三爻為陽(九三),
四爻為陽(九四),
五爻為陽(九五),
六爻為陰(上六)。
澤雷隨卦:
一爻為陽(初九),
二爻為陰(六二),
三爻為陰(六三),
四爻為陽(九四),
五爻為陽(九五),
六爻為陰(上六)。
為了方便初學者了解《易經》的基本知識,再簡單介紹一下:
初表示一爻,上表示六爻,初、一、二、三、四、五、上,表示卦象中由下往上的爻位,九表示陽爻,六表示陰爻。
周文王又根據人類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把社會生活中的每一類事務,按照從最初到過分的規律,細分為六種情況;再根據每一卦中六爻的陰陽和爻位,採用取象類比的方法,把每一類事務從最初到過分這六種情況,跟六爻一一對應起來。也就是把卦象中的每一爻,跟具體事務中的每一種情況,又作了非常巧妙的一一對應,例如澤風大過卦:
1,用初六對應藉用白茅。
2,用九二對應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3,用九三對應棟橈。
4,用九四對應棟隆。
5,用九五對應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
6,用上六對應過涉滅頂。
周文王再根據中國上古的道家文化理論,對每一種過分的情況,都制定了一條最為恰當適宜的指導方針,並以此為原則對每一爻都作出了吉兇悔吝的判斷:
1,藉用白茅,無咎。表示最初的過分小心,是無咎的。
2,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表示過分的佔了便宜,是無不利的。
3,棟橈,兇。表示過分的壓力,是兇的。
4,棟隆,吉,有它吝。表示過分強大的實力,很吉利,只是有些可惜、浪費的。
5,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表示被別人過分的佔了便宜,是無咎無譽的。
6,過涉滅頂,兇,無咎。表示過分的投入了,不給自己留退路,是兇的,但無咎。
經過上述三個對應關係的配合,就形成《易經》每一卦的全部內容,例如:
澤風大過:棟隆,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九三,棟橈,兇。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上六,過涉滅頂,兇,無咎。
這就是《繫辭》第二章所說的「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對於大過卦六爻的具體含義,本篇文章只是簡單的講述,以後在專門講述大過卦的時候,還要配合《序卦》、十二蓋取等內容,再作詳細的講解。
對於《繫辭》第二章的其他內容,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介紹。
讀《易經》必須先讀《繫辭》,《繫辭》第一章就有三個重點
孔子為什麼要寫作《繫辭》,就是為了輔導後人讀懂《易經》
《易經益卦》的六爻到底說了什麼?必須配合《易傳》來讀解
用孔子《易傳》的思想,讀解《周易》的益卦,感覺非常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