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神童」:還沒上學,就大學畢業了?

2021-01-09 小桔燈

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報名人數8000多人,經過網選、機考、面試三輪,最終只錄取60人,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

報導說,這是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畢業「牛娃」,他們就是「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這些超級的牛娃簡歷到底如何讓人驚嘆,下面我們先欣賞一下:

簡歷一:

壓倒眾人的超能力:三個月開口說話、18個月熟背《弟子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3歲玩潛水,會英語,會法語,清華博士老爸,復旦碩士老媽。

簡歷二:

壓倒眾人的超能力::權威測評IQ141、未讀小學奧數得全國大獎、未讀小學就入圍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 、未讀小學就是全國特長生,許多大人都不明白的數學 題目,自己就有獨到的見解。

簡歷三:

壓倒眾人的超能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讀的了英文,解得了數獨,背得了古詩、探討歷朝歷代,談論恐龍滅絕、能夠編曲填詞。

簡歷四:

壓倒眾人的超能力:看遺傳學書、研究西洋棋高級戰術、數學懂得2的13次冪等於8192、聽懂一些函數和極限的概念、掌握複雜四則運算,小數、分數、冪的計算和方程變換、會編程寫代碼、學習算法和數據結構知識。

多年前,聽過一個相聲,一個人說,我三歲就上小學了,另一個人說,我還沒有出生,大學就畢業了。這裡,幾乎就是事實了!

看完這些孩子的簡歷,再想想自家的孩子,筆者真是慚愧呀:

第一,作為父母,自己真的不行。一是學歷不高,不是博士也不是碩士,二是自己的財力高。他們小小年齡就能被父母帶著南天海北到處遊歷,而自己如今整個河南省還沒走遍呢,全國的地方更是去的很少。

第二,孩子不行,多半怨父母。人家孩子,小小年齡就看《奧數教程》,看遺傳學書、研究西洋棋高級戰術 ,會編程寫代碼、學習算法和數據結構知識。這肯定是父母所教,父母是引路人,是好榜樣。而自家的孩子,如今都快小學畢業了,還抱著一本漫畫書看了又看。

第三,人家孩子是人才,咱家孩子今後只能是給他們打工了。這樣的孩子太厲害了。可以肯定,他們就是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自己的孩子,考試從來沒有考過滿分,未來能考上個一般的大學也就不錯了。

很早的時候聽到過一個觀點,如今的教育,三歲以前,孩子就開始幼兒園的知識,幼兒園學習小學的知識,小學階段開始學習中學的知識,中學階段開始學習大學的知識,大學階段又返過來學習三歲以前、幼兒園的知識,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

看到上面的簡歷,筆者無限感慨當下教育:

首先,「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觀念,害得多少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能進入「名校」,紛紛將孩子送入培訓班「惡補」。這一方面不適合孩子的心智發展,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沒有了應該有童年快樂。

其次,這不是「領跑教育」,而是「拔苗助長」。 多數孩子的智力水平是相當的,後天的教育重要,但不能無限的拔高的教育,而是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進行。專家指出: 家長「搶跑」讓孩子早於同齡人掌握更多技能,但其實早期教育的「領跑」優勢並不會一直保持下去。這些兒童上小學四年級後,就會逐漸喪失這種優勢 。

再次,「神童簡歷」折射家長集體焦慮。在階層變動停滯,優秀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每一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有所突破,能夠搶佔街機。但是,現實的競爭無限的殘酷。為了提高自己獲得優秀教育資源的可能性,有些家長,良苦用心,一方面為難孩子,讓孩子報班、學習,過剩的進行營養,一方面為難自己,給孩子做一些不切實際的規劃,巧立名目的包裝。

有報導說,最近網上傳播的所謂『天才小囡簡歷』,經比對,許多帖子屬杜撰。嗯,還好帖子是「杜撰」的。

不論內容真假,確實被震撼了一把。

相關焦點

  • 玄武衝刺幼升小提高班
    從中班暑假開始,麥媽在忙碌之餘,更是為小麥製作了《幼升小備考手冊》,還詳細整理了每天的學習安排!在這樣全面的準備下,小麥在衝刺時去多家機構測試,成績都十分靠前,最終也順利的考入了以理科著稱的逸夫小學!你們的活動有什麼特點呢?為什麼有時候報名成功後,入群速度很慢?報名人數眾多,審核和入群需要一定的時間,請稍後,我們老師一直在努力為大家服務。
  • 大學選了這個專業,剛上學頭髮濃密,畢業後都「禿頂」了
    2021年的高考只剩下幾個月了,高考後,高三的考生們也快上大學了,接受更高的教育,大學很美,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大學也不輕鬆,有幾個專業,大學的這個專業一畢業就禿頂了,原因是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很累。大學這個專業,軟體工程,學習的東西很多,學習程式語言,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課程,學習的話有時比高中累,課多了就做項目,大學讀了這個專業,跟高中時相比學校還累,學了很多軟體工程的學生,紛紛說想回到高三放鬆一下。
  • 「幼升小」備戰媽媽獨白:家長學位焦慮症瀰漫
    原標題:「幼升小」備戰媽媽獨白:家長學位焦慮症瀰漫 跨入三月,本該是春光明媚、賞花遊玩的開始。但對於在廣州已生活十多年、有兩個孩子的白領王靜來說,沒有心情,因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剛剛開始。
  • 幼升小不再限制9月1日前?教育廳回應:已在研究
    幼升小不再限制9月1日前?而幼升小這場戰役因「8月31日」這條「紅線」的存在,更顯現出了其獨特性。以下調查足以窺見,這「紅線」仿佛無形指揮棒,對社會生活施加了極大的影響。  家庭調查  為早一年上學  80後媽媽趕在8月31日剖腹產  說起自己生娃的經歷,家住成都錦江區的劉女士至今難以忘記。
  • 香港小孩備戰幼升小:有人同時上六個興趣班
    (原標題:香港幼童學編程,上海幼升小查祖宗三代,幸虧生活在廣東……)   全國民辦小學招生陸續開始
  • 「幼升小」暑假必須學拼音? 專家:拔苗助長沒有必要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24日報導:暑假來臨之際,一些「幼升小」的家長們又焦慮起來,為了能讓孩子在一年期「跟得上」進度,一些家長為孩子在暑假報了拼音班、數學班。但對此做法,專家和教師們紛紛表示,拔苗助長完全沒有必要,應該把精彩的暑假還給孩子。
  • 「上學花家裡十幾萬,畢業工資3千多,過年都不好意思回家丟人」
    文|文兒為人父母,努力供孩子讀書,讓孩子考大學,擁有高學歷,是為了什麼?不用說,肯定是希望孩子以後找工作少碰壁,能有一個好前途,生活更容易一些。而孩子,也希望努力學習,以後走入社會,闖出一片天地,不讓父母失望。但現實,往往跟我們想像得不一樣。
  • 14歲上大學,23歲拿博士,一位「昔日神童」的迷茫與歸來
    問題說明是:「看他的資料,兩年學完小學和初一的課程,14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23歲獲得化學博士學位,這算是開掛的人生吧?但這麼多年過去,似乎在科研領域沒有太大成就,只能是做做簡單的科普,這算不算又是一個方仲永的悲劇?」袁嵐峰不禁發笑,寫了一個簡短的回答:「題主如何看待我個人,其實是個小問題,這是各人的自由。
  • 張居正年幼時就飽覽詩書、才思敏捷,是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張居正從小就以神童而享譽鄉裡,使得他享有如此名聲的是這樣一件事情:大約在他兩歲的時候,人們都誇他是一個聰明過人的孩子。有一天他的叔父龍湫正拿著一本《孟子》在那裡讀,張居正走了過來,龍湫看著兩歲的小張居正,就和他開玩笑說:「孩子,人們都說你聰明,但是你一個字也不認識,你只有認識兩個字,才算的上是聰明。」
  • 4歲「小神童」火了,一天幼兒園沒上過,會算乘除法還認識上千字
    文/妮妮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小神童」,這樣就不會出現輔導孩子「雞飛狗跳」的情況了,孩子也能學習成績優異,引來很多家長羨慕,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而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樣的「小神童」,自古以來我們聽到的關於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斷,而且在我們身邊也會有不少天資聰慧的孩子。
  • 13歲上大學的神童,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是一個神童,兩歲便掌握千字,四歲便掌握初中課程,八歲便在縣重點中學讀書,十三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十七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若不深入了解他,你或許會認為這是近乎完美的人生軌跡。但其實對於魏永康來說,這是最不完美的一條路。
  • 上海16萬金豬寶寶面臨"幼升小" "零起點令"難阻家長"搶跑"衝動
    新華網上海6月27日電(記者吳振東、俞菀)興趣班、輔導班報名依舊火熱,書店上演「教輔也瘋狂」,在各個「幼升小」論壇,家長們頻繁交流的還是孩子已掌握了多少漢字、單詞……在上海,這個假期,註定又會有不少年幼的孩子被迫「加餐進補
  • 畢業了 還是要好好學習畢業了 我們也不會分手·杭州日報
    他們在城市通上如是說:  記者 葉雲    昨天,城市通《夢起初夏,又是一年畢業季》的主題活動推出不一會兒,第一條評論就發了上來:「帥_呂布:我今年畢業了,出來實習以後發現大學沒認真學習是個很大的錯誤。」  是的,畢業,告別象牙塔,迎接人生全新的挑戰和洗禮。
  • 學生上大學,北京是備受歡迎的地方,為何畢業後卻不想留在北京?
    很多學生報考北京的大學,都是衝著北京的名聲而去,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很多人認為這裡的大學都不錯,即便是普通大學也是比別的地方的大學要強,很多人就是為了所謂的名氣,才會去選擇北京的大學,當別人問起自己在哪裡上大學的時候,自己說出自己在北京上大學,感覺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不過,北京的大學確實有優勢,受學生歡迎很正常,至於為什麼畢業後學生不想留在北京,下面就為大家來揭秘。
  • 大宋朋友圈神童是如何速成的
    以前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傳統節日,現在大概沒人再過了,這個節日叫做「社日」。嚴格講,社日不是一個節日,而是兩個,因為它分成春社和秋社。古人按幹支記日,將立春過後第五個戊日定為春社,將立秋過後第五個戊日定為秋社。
  • 長寧最具人氣的《幼升小錄取通知書》出爐!
    今天,長寧最具人氣的幼升小錄取通知書出爐啦,讓我們來看看前三甲是哪些學校。另外,小編還整理了「幼升小」家長攻略,希望對家長們有用。小編認為無論是哪一所學校,只要把美好教育普惠第一位學生,都是「家門口」的好學校。神獸們即將邁入小學,從幼兒到小學生,除了身份的轉變,其實更重要的是生活和學習習慣的轉變,那麼幼小銜接究竟要銜接什麼,家長又要怎麼做呢?一年級新生存在的典型問題1.上課時坐立不定,眼睛四處遊移。2.課間十分鐘不知如何休息,經常在打鬧和碰撞中度過。
  • 山東小神童,2天半讀完小學,10歲以高考566分進入南科大
    2017年,一位來自河南的年僅10歲的小女孩考入了大學,叫做張易文。大家都不禁感嘆真是少年天才,並且她在此前並沒有經過學校系統的學習,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自學。特別是在高考那兩天,考場門口的其他家長看到這麼小的張易文,別提有多麼羨慕了。看到張易文的事跡,不禁又令人想到了另一位小天才蘇劉溢,同樣也是在10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大學。並且還是以566分的成績考入了南科大,令多少高三學子汗顏啊。
  • 大學畢業,就考上事業單位的那些同學,畢業幾年後都過得怎麼樣
    大學畢業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自己的孩子考公務員,去事業單位拿鐵飯碗,公務員是競爭激烈的單位,很多人選擇了辭職,其次,是參加有點難的事業單位的招募,大學畢業後,考上事業單位的人,畢業後幾年後都是怎麼過的?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是鐵飯碗,只是,事業所沒有公務員的收入很高,但是對於一般大學的畢業生來說,合格意味著今後的生活會變得輕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標準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因為他們的工作很穩定。
  • 畢業拿個假文憑 「冒名頂替」上大學問題誰該擔責?
    「無論報沒報本校志願,無論分數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分數線),都無所謂,先招來再說,進來之後有各種辦法來擺平學生。」具體的辦法即動員學生回家改名,「頂替那些報了名沒來上學的『死檔』」。2016年年底,嶽紹瑞等11名存在相似問題的同學一起向河南省教育廳反映情況。次年,商丘工學院(商丘科技職業學院於2011年更名為商丘工學院——記者注)以他們與招生老師串通冒名頂替為由,將他們的畢業證註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