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餘回應2015年股災和救市:國家果斷出手穩定了市場

2020-11-28 閩南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2日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餘、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項俊波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直播地址)。

  新華社記者:

  這個問題提給證監會劉主席。去年中國的A股經歷了罕見的大漲大跌,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市場各方付出了巨大代價才讓市場企穩,但是對於最初的救市措施市場各方也有不同的看法。請問您對此有何評價?另外,最初的救市措施何時退出,中證金何時退出?

  劉士餘:

  謝謝新華社記者提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重,因為你說去年投資者損失慘重。證監會主席一聽投資者損失慘重這件事,就感覺到擔子很重。正如你所說的,去年中國的A股確實經歷了一場罕見的異常波動。我到任以後對這件事也做了專門的了解和分析,為了節省時間,我列一下數據。

  2014年7月份之前,中國的股市大體經歷了7年之久的熊市。從2014年7月份開始,中國股市先是恢復性回升,後又出現過快過高的上漲,到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深圳成指、創業板指數漲幅分別達到152%、146%、178%,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快過急的下跌。俗話說,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麼吹起來的,就會怎麼破滅。2015年6月15日到7月8日,一共17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大幅下跌32%,造成市場較大面積的恐慌,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幾盡枯竭,形勢危急,非比尋常。當時我作為農行的董事長,感覺全社會好像都在關注、都在焦慮,股指下行的勢頭對當時的金融市場的影響就好比一輛重載的油罐車,不管它拉的是煤油還是柴油,在下坡路上剎車失靈了,輕則車毀人亡,重則引發森林火災、破壞文物、傷及無辜,這叫多重性風險。

  全社會關注、全社會焦慮,我也關注,我當時也焦慮,為什麼?我在關注農行的股價,農行的股價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投資,我對我的股東要有回報,農行是大盤權重股,它一跌影響股指,證監會就得問責我。我還擔心我的客戶,也擔心我的資產質量。大家都知道我比較長時間從事民生金融工作,深知老百姓掙錢不容易,在市場流動性枯竭、大面積恐慌的情況下,不果斷出手還得了?!那必然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恐慌,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果斷出手對市場失靈的狀況進行緊急修復之後,結果證明此舉穩定了市場,為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發展市場贏得了時間。我知道新華社提這個問題是因為當時對該不該出手、何時出手、誰來出手、怎麼出手這些關鍵問題都有不同意見。因為每個人擁有的信息量不一樣,他對這件事作出的判斷只和他擁有的信息對稱,大家說的無非是這幾個方面:該不該、何時出、怎麼出、誰來出。我想,這些意見都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建設性的意見,此後的實踐證明了大家的意見雖然有分歧,但是越來越趨同。

  觀點收斂在什麼方面呢?我體會,收斂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這一根本方向上。既然是根本方向,就不能動搖。同時,就新華社記者的這個問題來說,資本的本能是逐利的,資本市場的靈魂在於競爭,競爭就必然有美麗和殘酷兩種格局,「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作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都必須以平常的心態面對這種現實。政府的職能不能動搖,就是維護資本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離開「三公」原則就談不上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談不上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只有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才能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今後,當陷入市場完全失靈、連續失靈的情景時,仍然應當果斷出手,這符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目標,或者說符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在國際上任何一個資本市場大體都有這樣的案例。凡是股市異常波動,原因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是一個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備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適應的監管制度。對此,中國證監會必須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改革,轉換職能,全面依法加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剛才新華社的朋友講到救市措施何時退出。我首先說,救市這個詞不怎麼規範,回答這個問題,到現在我都沒用救市這個詞,因為政府和學術界一般不用救市這個詞,我們叫穩定。有些措施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措施,特別是一些非常規的機制性措施,在市場已經完全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發展狀態之後已經解除或者正在退出。至於您關心的中證金的退出,坦率告訴你,我還沒有考慮這事,未來的較長時間內,談中證金退出為時尚早。謝謝。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何跌倒:深度解析2015年A股股災
    作者:股緣  前言:2015年發生的那場震驚中外的A股股災,給廣大股民以及相關行業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或衝擊,其消極影響至今難以消散。本文是對這場股災的紀實、分析與總結,希望本文能夠為中國股市的災後恢復與健康發展起到一些作用。
  • 水晶球財經獨家推出25萬字電子書:《2015年A股大股災紀實與反思》
    2015年6-7月,爆發了中國股市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慘烈股災。對於親身經歷者來說,留下了太多慘痛的記憶。那麼,在這場罕見的股災中,發生了哪些慘烈故事?投資人得到了哪些慘痛教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場史無前例的股災?中國股市又該如何避免股災並走向成熟?
  • 中國證金董事長聶慶平解密2015年股災原因及應對:救市是唯一選擇
    2017年6月出版的《經濟導刊》刊發文章《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原因、性質及應對》,作者是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慶平。文章摘編自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項目報告《2015年中國股市異常波動研究》。文章指出,2015年7月的「股災」原因是多方面的,暴露出我國資本市場體制機制上存在漏洞,也暴露出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從新興市場向成熟市場轉軌我們還將面臨諸多挑戰。
  • 2016年股市行情回顧 2016年股市發生了什麼?
    2016年開年,A股即遭遇熔斷機制的重創,在大家還沒有從2015年的「股災」中緩過神來,1000點就灰飛煙滅。  回顧:1月4日,中國股市熔斷機制生效首日,A股兩次熔斷,提前87分收盤。熔斷時代第一天,滬深300指數從13:12第一次熔斷15分鐘,到13時33分起開始全天熔斷,間隔21分鐘觸及5%、7%兩檔熔斷閾值,走完了熔斷機制的全部流程。
  • 2015年股災註定不會在今天重演
    經歷過2015年股災的投資者,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情懷,同樣是漲幅過快,同樣是嚴查配資,同樣引起了市場快速下跌,這一次會不會也和上次一樣呢?數據方向認為,完全不需有這樣的擔心,本次下跌與2015年性質完全不同!
  • 劉士餘談改革和穩定:風平浪靜好行船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馬婧妤)證監會主席劉士餘26日上午在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在談到資本市場改革與穩定的關係時,他表示,改革穩定和發展是全方位的,要協調,「風平浪靜好行船」。  劉士餘說,如何拿捏改革和穩定的關係,是到任證監會之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風平浪靜好行船,資本市場多年的實踐證明,沒有穩定的市場環境,任何改革都無法推進,甚至已經邁出的改革步子也會倒回來。
  • 劉士餘:風平浪靜好行船 改革和穩定相輔相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餘介紹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劉士餘表示,「風平浪靜好行船」,沒有穩定的市場環境,任何改革都無法推進,甚至邁出的步子要倒回去。如果市場不穩,甚至已經推出的改革措施也會倒退。這方面栽過大跟頭,有過大教訓。反過來,如果不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市場裡的頑疾就無法減少和根除,市場的發展就沒有活力,穩定就沒有基礎。改革和穩定相輔相成。關鍵是走在正確的路上,方向要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質量要牢固,改革方向和運行制度化要正確。
  • 重溫2015年股災,從富翁到負翁只需要幾個千股跌停,時刻警醒
    2015年的5月19日,老魏和往常一樣和大家泡著茶,聊著天。聊著聊著,那幾個朋友就聊到了股票,老魏也不懂,只是靜靜地聽著。」最近行情很火啊「」是啊,我這每天賺的比上班多多了,駕校那份工作不想幹了,天天熱死人,沒幾個錢。我準備辭職專門炒股。」
  • 萬一2015年股市崩盤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1988年9月24日,臺灣當局財政部宣布恢復徵收股票利得所得稅,股市隨即暴跌,到1989年1月,累計跌幅已達45%。臺灣當局為了穩定市場,放棄徵收股票投資利得稅的政策措施,並藉由證券交易所推動財團法人、上市公司和銀行團進場護盤股市,股市再次開始反彈衝高,更於1990年2月創造歷史新高。  然後臺灣股市在7個多月裡從12000點左右跌到2000點左右。
  • 2017年資本市場改革繼續「穩」中有「進」
    2月26日上午,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士餘以及副主席李超、方星海、趙爭平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這是證監會「一正三副」主席團首次集體亮相。  會上,劉士餘用「穩、嚴、進」三個字概括了2016年證券期貨監管的主要工作,並指出2017年要繼續「穩」中有「進」,讓改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隨後,對中國資本市場諸多重大、敏感的議題做出了坦率回應。
  • 劉士餘:擼起袖子抓監管 風平浪靜好行船_熱點關注_中國金融新聞網
    26日,國務院新聞辦就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情況舉行發布會上,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對市場關心的如何解決新股「堰塞湖」問題回應表示,有信心解決所謂的新股「堰塞湖」。 2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就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情況舉行發布會。
  •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2015年股災的?
    2015年中國股市從1849.65到了5178.19的高點,那一段時間基本是月月漲,瞎買都能掙錢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樣,引發了大多數跟風者,不管懂不懂市場的人都紛紛踏破證券公司的門檻,搶著去註冊帳戶,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全民炒股。
  • 黃金周評:市場異常恐慌!疫情引發股災 黃金慘遭無差別拋售
    全球衛生專家表示,宣布大流行將帶來重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它會進一步動搖已經脆弱的世界市場,導致更嚴格的旅行和貿易限制。  以義大利為首的歐洲被確定為新的疫區中心。義大利目前確診21157例,死亡1441例。歐洲共有46個國家出現疫情,累計感染36314人,死亡1665人。  多國針對疫情的行動升級。歐洲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關閉學校、禁止大型活動。
  • 期貨傳奇人物劉強因本輪股災破產跳樓身亡(1)
    回顧:逍遙劉強:對於這次A股股災的幾點反思!整整兩周時間,我沒有發一篇微博,為什麼?因為我在痛苦的反思!此次股災顛覆了我的很多投資原則,讓我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多次懷疑自己是否還適合這個市場?
  • 15年的股災有多慘?發生了什麼?
    2014年開啟的大牛市本質上就是加了槓桿所驅動的,當時配資盛行,1:2、1:5的配資比例比比皆是,甚至1:10的都有,人性瘋狂起來已毫無理性可言。另外,再看一組數據,2014年7月份,A股場內融資餘額只有4000億元左右,到了2015年的3至6月期間,融資餘額快速飆升,直接創出了2.27萬億元的峰值。
  • 15年的股災有多慘? 知道真相後匪夷所思!
    在2015年大回調前,手中籌措的首付資金都放在股市了。現在想起來都後怕。2015年5月之前,差不多有段時間,很多人打開帳戶都會發現每天漲了好幾萬,網上很多討論都是類似不如辭職專職炒股等等。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時候市場已經充滿風險,但當時大多數人並未覺察到。
  • 歷史上的「國家隊」:退出時間表4—17年
    他山之石:別人的「國家隊」如何運作並退出  美國:  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2008——2012,4年  2008年,金融動蕩加劇,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美國財政部、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紐約聯邦儲蓄銀行召集華爾街金融巨頭進行了為期3天的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金融市場動蕩
  • 太乙釋疑:1997與1998年香港股災
    1997年,美國金融大亨索羅斯旗下的對衝基金掀起了對東南亞各國的連番狙擊,震驚全球。在橫掃東南亞各國之後,索羅斯把目光移向了中國香港。1.1一九九七年的太乙局如下:主算 32,客算 31,定算 31,太乙在一宮陰德乾理地,天內助主。主方為香港政府,主目在陽德醜,主算三十二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