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這部電影是去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綠皮書》,已經過去一年,相信大家通過這部電影已經大致了解到什麼是綠皮書。大致總結下來,綠皮書是1936年,一位黑人通過調查,書寫下的黑人生存指南,記錄下不排斥黑人的地方,讓黑人可以避免尷尬。
1、黑人,為什麼不是黑色,而是綠色
綠色可能是我們最不喜歡的顏色,但是有可能是我們最希望看到別人身上的綠色,好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而黑人出行守則為什麼是綠色,這就要從他的歷史談起。《綠皮書》不像我們總聽到的那些《白皮書》、《藍皮書》那樣,而是1936年,某一社區的郵政職工,創造了《綠皮書》,因為自己是郵政員工,並且這是一本旅行導引著作,為避免名字上的尷尬,也將它成為「綠皮書」。
綠皮書不只有一個版本,36年出版之後,分別又在1940年和1956年增加了修訂版,隨著60年代中期,產生嬉皮士等各種文化潮流,才開始強調膚色平等,直到今天,人們很少再聽到這本書了。
事實上,直到今天,仍然無法做到黑人和白人在權益上的平等和自由,這種關係就像是女性主義和大男子主義的衝突,只要存在差別,似乎就很難改變。同樣在去年奧斯卡獎項中。《黨同伐異》、《皮膚》等電影,均涉及到膚色問題,而且是無法平復的衝突。電影《綠皮書》只是一種美好的期許,沒有辦法當成現實。
2、真情,像草原廣闊~~
綠色又是暢通無阻的意思,我們都知道,綠色通道,包括綠燈行。放在黑人手冊,綠皮書上,也是象徵著,這本指南,會讓黑人暢通無阻,聽起來十分和平,但是實在讓人壓抑。
唐——黑人,本是一個孤獨的人,是一個博士,也是一個黑人。出場的他坐在高高的椅子上。託尼——白人,是一個在底層摸爬滾打,更像是一個西部牛仔。兩個生活中永遠不會產生交集的人最終交融到一起,開始了長達兩個月的僱傭關係。大家相互瞧不上,白人託尼會在車上抽菸,唐白人不吃炸雞,感覺不衛生。原本全體社會意識認為的白人會很紳士,黑人會很隨便,在他們兩個之間發生了調換。
事實上,就像弗洛伊德所說,再跟任何人相處超過40分鐘,都會對他產生同情。就像他們的僱傭關係,只要產生交流,都會把傾向於另一方。真情像草原遼闊,並不是說關係好就可以冰釋前嫌,而是說真情,會帶走一些,也會帶來一些。
3、《綠皮書》除了黑人,都說好。
我們沒有感受過黑人的待遇,也沒有在那樣的生活背景生存過。去年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黑人導演斯派克李聽到最佳影片頒發給《綠皮書》時轉身就走。
事實上,這部電影並沒有主要表現美國黑人在生活中出現的種種不公,反而是表現了白人如何融入黑人圈子,和白人如何改變了黑人的態度。所以這部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電影,事實上剝削了黑人的立場和態度。也就是所謂的「聖母biao」。但是,終究是不公平的,這也是斯派克李之後,再難有黑人導演站出來。